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0 ,大小:247.68KB ,
资源ID:2695019      下载积分:2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6950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35T 1218-2011 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la****1)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35T 1218-2011 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 B1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 35/T 12182011 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 standard for identification on the physiological races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on potato 2011-12-31 发布 2012-03-15 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5/T 12182011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术语和定义.1 3 接种体的制备.1 3.1 培养基的配制.2 3.1.1 黑麦培养基.2 3.1.2 选择性培养

2、基.2 3.1.3 MS 培养基.2 3.2 晚疫病样的采集.2 3.3 晚疫病菌的分离.2 3.3.1 保湿培养分离法.2 3.3.2 薯片夹叶分离法.2 3.4 晚疫病菌的鉴定与纯化.2 3.5 晚疫病菌的保存.2 3.6 孢子囊悬浮液的制备.2 4 鉴别寄主的保存与扩繁.3 4.1 保存.3 4.2 扩繁.3 5 接种鉴定.3 5.1 接种方法.3 5.2 接种技术.3 5.3 接种后的培养.3 6 病情调查.3 6.1 调查时间.3 6.2 病情调查方法.3 7 生理小种确定.3 8 鉴定后材料的灭活处理.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致病疫霉菌菌落培养特征及孢子囊形态特征.5 附录 B(

3、规范性附录)植物水培标准营养液配方.6 附录 C(规范性附录)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命名方法.7 DB35/T 12182011 I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本金、陈庆河、翁启勇、兰成忠、赵健、邱荣洲。DB35/T 12182011 1 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室内鉴定的接种体的准备、鉴别寄主的保存与扩繁、接种鉴定、病情调查、生

4、理小种确定、鉴定材料的灭活处理的方法。本规程适用于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室内鉴定。2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人工接种鉴定 Artifical inoculation 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用马铃薯晚疫病菌孢子囊接种到马铃薯鉴别寄主的离体叶片上,根据接种叶片的孢子囊产生状况确定菌株所属的具体生理小种。2.2 接种体 Inoculant 用于人工接种鉴定用的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孢子囊悬浮液。2.3 离体叶片接种法 Leaf inoculate in vitro 用鉴别寄主植株中部复叶的小叶片接种的方法。2.4 对照品种 Contr

5、ast cultivar 不含已知抗病基因的马铃薯感病品种(r)。2.5 鉴别寄主 Differentiate host 一套含有(R1R11)主效抗性单基因和对照的马铃薯品种。3 接种体的制备 DB35/T 12182011 2 3.1 培养基的配制 3.1.1 黑麦培养基 将黑麦50 g加适量去离子水浸泡36 h,匀浆机捣碎,5560水浴1 h2 h,四层纱布过滤,上清液补水至1000 mL,加入琼脂17 g,121高压灭菌25min。3.1.2 选择性培养基 在黑麦培养基中加入利福平20mgL-1,氨卞青霉素200mgL-1,70%五氯硝基苯100mgL-1。3.1.3 MS 培养基 硝

6、酸铵(NH4NO3)1.65g,硝酸钾(KNO3)1.9g,氯化钙(CaCl2.2H2O)0.44g,硫酸镁(MgSO4.7H2O)0.37g,磷酸二氢钾(KH2PO4)0.17g,碘化钾(KI)0.83mg,硼酸(H3BO3)6.2 mg,硫酸锰(MnSO4.4H20)22.3 mg,硫酸锌(ZnSO4.7H20)8.6 mg,钼酸钠(Na2MoO4.2H2O)0.25 mg,硫酸铜(CuSO4.5H20)0.025 mg,氯化钴(CoCl2.6H20)0.025 mg,硫酸铁(FeSO4.7H20)27.8 m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2H20)37.3 mg,肌醇100.0

7、 mg,烟酸0.5 mg,盐酸吡哆醇0.5 mg,盐酸硫胺素0.5 mg,甘氨酸2.0 mg,蔗糖30 g,琼脂7 g,蒸馏水加至1000 mL,消毒前调至pH 5.8。3.2 晚疫病样的采集 在晚疫病发生或流行时期,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马铃薯晚疫病病叶,用保鲜袋或薯片夹叶带回实验室,贮放在1820光照培养箱中备用。3.3 晚疫病菌的分离 3.3.1 保湿培养分离法 将采回的病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凉干后,叶背朝上放入培养皿内,1820培养箱内保湿培养1d2d。挑取霉层置于选择性培养基上,1820培养7d9d(菌落直径长至2cm3cm),备用。3.3.2 薯片夹叶分离法 取无可见症状的感病品种薯块

8、清洗干净,晾干,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30s40s,取出,烧干表面残存的乙醇。将薯块切成约5mm厚的薯片,放在已灭菌的培养皿中。取用薯片夹病叶法采集的一小块病叶组织置于已消毒的两薯片之间,在1820培养,待薯片长出霉层后,直接挑取霉层置于选择性培养基上,1820培养7d9d(菌落直径长至2cm3cm),备用。3.4 晚疫病菌的鉴定与纯化 挑取3.3分离的少量菌丝制成玻片,在100倍显微下观察菌体形态。当菌体形态与附录A相符时,则确定所分离的病菌为致病疫霉菌。挑取致病疫霉菌的菌落边缘的单菌丝段,置于选择性培养基上,按3.3.1的培养条件进行培养。3.5 晚疫病菌的保存 纯化的晚疫病菌株转移到黑麦

9、培养基培养,当培养基斜面上长满菌丝后,灌注灭菌过的液体石蜡密封,置于13黑暗中保存。3.6 孢子囊悬浮液的制备 DB35/T 12182011 3 将不携带抗病主效基因的新鲜马铃薯薯块按3.3.2的方法进行消毒。将在黑麦培养基上培养7d10d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菌种接种在消毒薯片上,按3.3.2的方法进行培养。待薯片表面长满白色菌丝及孢子囊时,刮取薯片上的菌体放入装有3mL灭菌水的离心管中,振荡后配成孢子囊悬浮液,用 2层纱布过滤收集孢子囊悬液。用血球计数板将孢子悬浮液的终浓度调配至每毫升约含5104个孢子囊,置于4冰箱内处理2h3h诱导游动孢子释放,获取游动孢子悬液备用。游动孢子悬浮液应在使用当

10、天制备。4 鉴别寄主的保存与扩繁 4.1 保存 鉴别寄主均应以脱毒试管苗进行保存,在无菌条件下,用MS培养基继代培养鉴别寄主。4.2 扩繁 将移植15d20d后的鉴别寄主试管苗扦插于以珍珠岩为基质的容器中,用植物水培营养液(见附录B)浇施,生长期温度控制在2023之间。约30d后采摘植株中部同叶龄健康复叶进行接种。5 接种鉴定 5.1 接种方法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5.2 接种技术 在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倒入灭菌后融化的1.5%水琼脂培养基30mL,待培养基凝固后,取鉴别寄主植株复叶的小叶片,背面朝上按编号摆放在培养皿内,用微量移液器吸取20 L3.6配制的游动孢子悬浮液,接种在每个小叶背面

11、近中脉两侧。每个菌株设置3次重复,并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5.3 接种后的培养 将5.2接种后的叶片经17黑暗培养1d,将叶片翻转过来,在1718的光照培养箱中按光:暗=16:8保湿培养。6 病情调查 6.1 调查时间 接种57d后观察并记录病情。6.2 病情调查方法 用放大15倍的体视镜检查接种部位孢子囊的产生情况,当产生孢子囊的叶片判定为感病型,无产生孢子囊的叶片判定为抗病型。各处理的每个重复的叶片有3/4或以上为感病型,则该菌株对该寄主有毒力。若同一处理的3个重复的结果不一致视为无效处理。7 生理小种确定 DB35/T 12182011 4 根据供试菌株在以上鉴别寄主的抗(感)病型确定所属

12、生理小种。各生理小种在鉴别寄主上的抗感病型模式见附录C 8 鉴定后材料的灭活处理 将接种后剩余的接种体、接种鉴定后的植株残留物等集中到容器中经121、20min灭活处理。DB35/T 12182011 5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致病疫霉菌菌落培养特征及孢子囊形态特征 致病疫霉菌菌落为白色棉絮状(见图 A1)。菌丝为无色、无隔膜。孢囊梗无色,具 3-4 分枝,在产生每个孢子囊的部位,孢囊梗膨大成节状,节基部钝圆而顶端尖细。孢子囊单胞无色,卵圆形,顶端有乳状突起(见图 A2)。图A.1 致病疫霉菌菌落形态 图A.2 致病疫霉菌孢子囊形态 DB35/T 12182011 6 B B 附 录

13、 B(规范性附录)植物水培标准营养液配方 营养液配方:尿素g、氯化钙(CaCl2.2H2O)0.56g、磷酸二氢钾(KH2PO4)3.0g、硫酸镁(MgSO4.7H2O)0.5g、硫酸锌(ZnSO4.7H20)1.0mg、硫酸铁(FeSO4.7H20)3.0mg、硫酸铜(CuSO4.5H20)1.0mg、硫酸锰(MnSO4.4H20)3.0mg、硼酸粉(H3BO3)2.0mg,加纯净水 10 升,充分溶解后即成营养液。配制营养液的注意事项:配制营养液用玻璃、搪瓷、陶瓷等容器,切忌用金属容器。在配制时,应先用5060的少量纯净水分别溶化各种元素后,再倒入水中,边倒边搅拌,充分混合。调整营养液和酸

14、碱度:纯净水用试纸测定为碱性时,应用磷酸来中和。如强酸性时,则滴加氢氧化钠中和,使之呈中性或微酸性。DB35/T 12182011 7 C C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命名方法 根据各供试菌株在 11 个含单基因(抗性基因)上的表现症状来进行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生理小种的命名,所有的生理小种均能侵染不具任何抗性基因的品种(r),如生理小种 1.2.3.4,则表明该生理小种除了能侵染不具任何抗性基因的品种(r)外,还可侵染 R1、R2、R3 和 R4,并表现出发病症状,而对R5、R6、R7、R8、R9、R10 和 R11 均不能侵染,不能表现发病症状;如生理小种 3.7.8.10.11,则表明该生理小种除了能侵染不具任何抗性基因的品种(r)外,还可侵染 R3、R7、R8、R10 和 R11,并表现出发病症状,而对 R1、R2、R4、R5、R6、和 R9 均不能侵染,不能表现发病症状;依此类推,进行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生理小种鉴定。_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