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30 W 44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1592010 蚕病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Preventing Silkworm to Diseases 文稿版次选择 2010-05-17 发布 2010-06-17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1159201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安徽省蚕桑服务站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怀珍、孔琦、张虹、陈斌、李庆宝、汪剑霞、陈宗庆。DB3
2、4/T 11592010 1 蚕病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桑蚕病虫害的诊断、应急处理、综合防治和环境保护各个环节应遵循的原则。本规程适用于丝茧育和种茧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1026 养蚕用药技术规程 DB34/055 桑蚕饲育技术操作规程 3 诊断 3.1 肉眼鉴别 观察群体发育及蚕的行动、体形、体色、体态、病斑、吐液及排粪等外观症状。如体色乳白、体躯肿胀、血液乳白色呈浓汁为血液型脓病;胸部透明、排粪带乳白色粘液,
3、中肠后半部有乳白色横纹为中肠型脓病;尸体头部向前伸出,手触略有弹性,不久变僵为僵病。常见蚕病的症状见本标准附录A。3.2 组织鉴别 解剖病蚕,观察血液、消化管、绢丝腺等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对经肉眼不能确诊的病蚕作显微镜检查,取其粪便、血液、胃液或体内组织镜检,根据病原体存在的形态特征,结合病症进行检证,或辅以必要的化学试剂进行鉴定。常见蚕病的病变组织形态见本标准附录A。4 应急处理 4.1 传染性蚕病 发现蚕病立即加网隔沙淘汰病蚕、弱小蚕,选择针对性的蚕药对病蚕用过的蚕具和蚕室内外进行彻底消毒,用药标准见本规程附录B和 NY/T 1026 附录C。选出的健蚕给予优良新鲜桑叶,精心饲养,加强蚕体
4、,蚕座消毒,直到无病为止。微粒子病要防止胚种传染,实行母蛾检查,制造无毒蚕种。4.2 非传染性蚕病 蝇蛆病可用300倍灭蚕蝇稀释液后喷洒蚕体。农药中毒,除敌百虫外,其它农药中毒者,可先用石灰和焦糠撒播蚕座隔离毒源,并用阿托品、甘草白酒合剂添食急救,等蚕儿爬上蚕网时,立即除沙隔离;将蚕移至到通风透气处,给新鲜桑叶;用碱水将蚕用品清洗,日光爆晒后再用,壮蚕用淘米水或凉茶叶水、清水淘洗,1 min-2 min 捞出摊开,等自然复苏后再给新鲜桑叶。DB34/T 11592010 2 5 综合防治 5.1 消毒防病 养蚕前、养蚕结束后,对蚕具、采桑用具及蚕室内外统一进行消毒,对前一期发生过蚕病的要针对性
5、的进行重点消毒。选好用足优质高效蚕药,用药方法见本标准附录B和 NY/T 1026 附录C。5.2 增强体质 5.2.1 选用良种 春蚕饲养优质高产多丝量品种;夏、秋蚕饲养抗逆性强的夏秋用种或春秋兼用种;晚秋蚕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饲养优质高产多丝量品种。5.2.2 良桑饱食 做到“小蚕吃好、大蚕吃饱”,小蚕保温、保湿、保桑叶新鲜,给桑均匀。各龄用桑要适熟,采叶、给桑、蚕座标准按 DB 34/055 桑蚕饲育技术规程执行。5.2.3 眠起处理 眠前要吃饱,就眠前适时除沙,眠中保持干燥。4龄蚕眠性慢,见个别眠蚕加眠网。起蚕响食等一等促进发育齐一,给桑前做好蚕体消毒。5.2.4 提青分批 适时加
6、网提青,青头另行观察饲养,淘汰弱小病态蚕。5.3 控制病源 5.3.1 蚕座蚕体消毒 注意对易感期的蚁蚕、将眠蚕、起蚕和老熟蚕防病,减少蚕座感染。小蚕和各龄起蚕每天进行一次蚕体、蚕座消毒,三龄、四龄起蚕尤为重要。常用的蚕体蚕座消毒药剂主要为复方含氯制剂和石灰粉等,用粉剂喷撒或烟熏剂烟熏,用药方法见本标准附录B和 NY/T 1026 附录C。5.3.2 桑叶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保证桑叶无病虫污染,种茧育用有效氯含量为0.3%漂白粉液进行桑叶叶面消毒,稍凉干后喂蚕。5.3.3 气候调节 阴雨天,在蚕座中多撒焦糠、谷草节、新鲜石灰粉干材料;高温多湿时,用漂白粉进行蚕体、蚕座及地面消毒;高温干燥时,特
7、别是夏秋蚕,结合叶面消毒巧喂水桑叶,在蚕室内挂湿布、喷雾或存放凉水盆,降温补湿。5.3.4 饲养管理 病死蚕投放到石灰消毒缸内(不能喂鸡、鸭、鱼),深埋土内;僵蚕用火烧掉,蚕沙倒入专坑加入石灰或沼气池中,充分腐熟后才能作肥料使用,但尽可能不用于桑园。5.3.5 清洁卫生 DB34/T 11592010 3 除沙后要及时进行地面消毒,不能一边除沙,一边给桑;除沙后要先洗手再给桑;蚕室中不堆放蚕具、蔟具、桑叶;采桑用具要和除沙用具严格分开;未经消毒的用具一律不得进入蚕室;进出蚕室要换鞋并每天在门口撒上新鲜石灰粉踏灰入室养蚕。6 环境保护 6.1 合理规划桑园 新建桑园要不受工厂排放废气废水的污染,
8、应根据实际需要划定蚕桑生产保护区,保护区内不得排放对蚕桑生产有危害的氟、硫等污染物。6.2 工厂控制污染 工厂要做好废气废水的回收综合利用,防止污染养蚕环境,必要时蚕期工厂停止生产。6.3 农田合理用药 蚕区农田治虫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蚕期桑园和蚕室附近的农田治虫不用有机氮、菊酯类农药。DB34/T 11592010 4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常见蚕病的症状及病变组织形态 A.1 常见蚕病的症状及病变组织形态 常见蚕病的症状及病变组织形态参见表 A.1。表A.1 常见蚕病的症状及病变组织形态 类别 病名 病症 病变组织形态(光学显微镜检查组织及病原形状)中肠型 脓病 1.蚕体大小不齐,
9、体表失去光泽呈白陶土色,胸部半透明呈空头状。病蚕静伏残桑中或蚕座四周,粪形不整,糜烂,绿色或白色。起蚕发病皮肤多皱,体色灰黄。2.病蚕中肠后部出现乳白色横纹褶皱。中肠组织有六(四)角形多角体,大小开差大,内含球状病毒粒子。血液型 脓病 1.体躯肿胀,节间隆起或折迭,体色乳白,常爬至蚕匾四周。体皮易破。病蚕有不眠蚕、起缩蚕、高节蚕、脓蚕、斑蚕。病蛹体皮暗黄色,极易破裂。2.血液呈乳白色。检查血液,有六角形多角体。病 毒 病 浓核病(空头病)1.病蚕空胸,严重时通身透明,粪便稀烂,排褐色污水,头胸昂举不动。2.肠腔中桑叶碎片较少,充满黄褐色粘液,中肠肠壁薄而透明,无乳白增厚。浓核病毒粒子呈球状寄生
10、于中肠圆筒细胞核内,不形成多角体,吡咯宁甲基绿染色后,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圆筒细胞可见细胞核显著膨大。败血症 1.初死蚕胸部膨大,节间紧缩,暂时尸僵,逐渐软化伸直,出现黑胸、青头等尸斑。2.体内组织器官离解液化,仅剩几丁质外表皮,稍经振动,体璧破裂流出发臭污液。镜检初死蚕血液有病原细菌 卒倒病 1、急性中毒,蚕食桑停止,胸部膨大,前半身昂起,痉挛,腹足失去抓着力,侧卧死亡,初死时轻度尸僵。2、慢性中毒,蚕发育缓慢,出现空头,排连珠粪,陆续死亡,尸体首先在胸腹相接处变色,逐步扩展腐烂。镜检肠液有病原细菌 细 菌 病 细菌性 肠道病 蚕体发育不齐,行动不活泼,体型萎缩,体壁多皱,体色灰黄。盛食期
11、发病,胸部昂起半透明呈空头。病蚕下痢排软粪、连珠粪或污液,临死前吐液。镜检濒死病蚕的肠液有大量细菌存在 DB34/T 11592010 5 表A.1(续)病类 病名 病症 病变组织形态(光学显微镜检查组织及病原形状)白僵病(黄僵病)病蚕反应迟钝,体皮有黑褐色病斑或油渍斑。死亡前体液混浊,稍呈乳白色。临死通常有吐水、下痢。初死尸体柔软而有弹性,逐渐变硬,体表呈桃红色。在多湿条件下经 12 日全身长满白色菌丝,继被白色菌丝和分生孢子覆盖。蛹发病胸尾萎缩干瘪变成僵蛹。病蛾体僵,翅、脚较脆。病蚕、病蛹血液略混。镜检病蚕体液,有白僵菌的圆筒形或长卵圆形芽生孢子(短菌丝)。聚集时呈白色或淡黄色,黄僵比白僵
12、分生孢子小。绿僵病 病蚕行动不活泼,腹侧或背面逐渐出现大小不一的黑褐色病斑(周缘色深、中间色浅)。2.初死时,尸体伸直较软,逐渐硬化。2 d3 d 后,全身陆续长满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呈绿色。病蚕体液呈乳白色。镜检病蚕体液,有豆荚状或圆筒状的短菌丝,卵圆形淡绿色分生孢子。真 菌 病 曲霉病 危害以小蚕为主,大蚕较少。1 龄最易感染,熟蚕期也易感染。病蚕死亡一昼夜后尸体上覆盖曲霉菌集落,呈黄绿色至黑褐色。眠中死亡多呈半蜕皮蚕或不蜕皮蚕。大蚕发病近肛门处有暗褐色园形硬块大病斑,有的病蚕伴有吐液、粪结、排连珠粪等症状。病蛹胸尾萎缩干瘪,病卵凹 病蚕体壁的内侧组织有菌丝。微粒子病 1、蚁蚕疏毛不齐,发
13、育不齐,迟眠迟起。多见半蜕皮、不蜕皮、封口蚕。大蚕体皮上有细小褐色病斑,但不一定都会显现。绢丝腺有乳白色脓疱肉眼可见。镜检病蚕(蛹、蛾、卵)有微孢子。蝇蛆病 体皮上每寄生一头蠅蛆就形成一个黑褐色羊角状病斑。寄生环节肿胀向一边扭曲。病蚕早熟。寄生部位有乳白色的蛆卵。病蚕、病蛹死后尸体变黑腐烂。解剖病蚕、病蛹可找到淡黄色的幼蛆。有机磷农药 敌百虫中毒蚕很快停止食桑,向四周乱爬,翻滚,不断吐液,头部伸出,胸部膨大,经数十分钟后死亡,尸体缩短多脱肛。有机氮农药 杀虫双中毒蚕呈麻痹瘫痪状态,平伏、不吃叶、不摇摆、不吐液、不变色。中毒轻的瘫痪数时或 1 d2 d 后复苏,仍能吐丝营茧。中毒重的瘫痪 6 d
14、7 d 干瘪而死。中 毒 症 菊酯类农药 中毒蚕吐液、翻滚、体躯弯曲呈螺旋状,最后大量吐液,脱肛死亡。轻者经 1 d2 d 后可以苏醒。DB34/T 11592010 6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安徽省主要养蚕用药及使用方法 B.1 安徽省主要养蚕用药及使用方法 安徽省主要养蚕用药及使用方法见表 B.1。表B.1 安徽省主要养蚕用药及使用方法 类别 名 称 主要成份与含量 作用与用途 用法与用量 注意事项 漂白粉 次氯酸钙(Ca(OCl)2为主,一般含有效氯(cl)2535 对家蚕病毒、细菌、真菌病及原虫病的病原体有杀灭作用。主要用于蚕室、蚕具、消毒 养蚕前蚕室蚕具消毒用 1有效氯,蚕
15、期及叶面消毒用 3有效氯。1 用溶液 225 ml 现配现用 保湿 30 min 以上。金属、纤维、纸张不能接触。消特灵 以高氯制剂为主另配增效剂为辅剂 丝茧育和种茧育的蚕室蚕具消毒 主剂 3000 ppm 辅剂 400 ppm 现配现用 保湿 30 min 以上。环 境 消 毒 福尔马林 含甲醛(CH2O)不低于 36.0(g/g)同漂白粉 本品用水 1:17 稀释,喷雾消毒 1 用溶液 225 ml 消毒人员要戴防毒面具,药液现配现用,消毒时保持室温 25以上 小蚕用防病一号 含甲醛(CH2O)的标示量应为 90.0110.0 小蚕蚕体、蚕座消毒,防治家蚕真菌病(僵病),兼防病毒病、微粒子
16、病 常规消毒:蚁蚕及2龄起蚕各使用 1 次。多湿天气各龄中增加 1 次,发现真菌病每日 1 次。用量:1 龄蚕18 g/、2 龄蚕 27 g/、3 龄蚕 36 g/干燥处保存,不能接触碱性物质。用药时不宜喂湿叶,均匀喷撒,工作人员戴口罩。大蚕用防病一号 含甲醛(CH2O)的标示量应为 90.0110.0 大蚕蚕体、蚕座消毒,防治家蚕真菌病(僵病),兼防病毒病、微粒子病 常规消毒:各龄起蚕各使用 1 次,多湿天气各龄中增加 1 次,发现真菌病每日 1 次。用量:4 龄蚕 45 g/、5 龄蚕及熟蚕 54 g/同小蚕防病 1 号 蚕 体 蚕 座 消 毒 优氯净防僵粉 含有效氯(cl)标示量 应 为 90.0 110.0 蚕体、蚕座消毒 常规消毒:各龄起蚕各使用 1 次,多湿天气各龄中增加 1 次,发现真菌病每日 1 次。喂桑前均匀撒布于蚕体、蚕座呈薄霜状,10 min 后喂桑叶。密闭、阴凉干燥处保存 DB34/T 11592010 7 表 B.2(续)类别 名 称 主要成份与含量 作用与用途 用法与用量 注意事项 蚕用红霉素溶液含红霉素(C37H67NO13)的标示量应为 9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