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交流材料:织牢民生“保障网”撑起群众“幸福伞”交流材料:织牢民生“保障网”撑起群众“幸福伞” 近年来,X县坚持把民生保障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聚焦特殊群体、群众关切,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救灾救助等各项兜底保障政策,统筹推进就业创业等各项民计民生工作,切实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在深化社保制度改革上“下实功”。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常态化扩面征缴机制,重点吸纳中小微企业和广大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未参保居民等群体参加各类社会保险。依法推进社保参保工作,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X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
2、保X人,失业保险参保X人、工伤保险参保基金X人,基本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全力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巩固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力助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全面落实X名已脱贫人口和X名特殊群体代缴费工作,代缴保费X.X万元,X名X岁以上符合待遇领取人员全部享受待遇,人社部社保扶贫信息平台参保数据按月动态清零,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应代尽代、应发尽发。全速推动社保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社会保险、特困供养、残疾人“两补”、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等政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X元,医疗保险住院报销比例提高X个百分点。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发放困难群
3、众生活救助资金X亿元,优抚安置城镇就业X人,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托养中心启动运行,城关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X个乡镇“长者食堂”建成投用,各项救助水平稳步提高,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持续推进。 二、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上“出实招”。政府“托底层”。在保障项目上,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完善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农村“五保”等制度对城乡的贫困家庭和居民给予社会救助,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为X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X.X万元。市场“主干层”。在组织方式上,坚持以政府为主体,积极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社会保险与补充保险、商业保险相衔接。通过实施权利与义务
4、相联系的社会保险制度,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同时及时开展企业划型确定和减免费核定,为X家企业减免三项社会保险费X万元。个人“补充层”。在保基本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保障需求,建立健全失业保险费率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机制,完善失业保险金标准调整机制;建立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及时通过发布失业补助金申领登记公告,印制政策汇编、宣传彩页等广泛宣传政策,鼓励和引导共建共享,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 三、在提升社会服务质量上“求实效”。聚力优化民生服务环境。全面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全面启动结婚登记“省内通办”,完成
5、婚姻登记X对,利用“X.X”“X.X”“X.X”结婚登记高峰期,开展集体颁证活动,引导婚恋青年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弘扬婚俗新风和良好家风。深入开展流浪乞讨人员专项救助行动,加大街面巡查劝导救助力度,开展街面巡查X次、出动救助车辆X台次、街面救助X人,帮助购票返乡X人次。全面提升社工服务水平。稳步推进社工站建设,及时成立县社工站服务指导中心,研究制定乡镇(城市社区)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实施方案,年内新建汭丰、罗汉洞等乡(镇)社工站X个。大力培育本土化社工和社工机构,开展专题培训X场次X人(次),动员全县民政系统和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社工考试,不断壮大社工人才队伍。深入推进各项慈善工作。加大慈善组
6、织培育力度,修订完善慈善大会选举办法、慈善协会章程及X县慈善协会资金管理制度等X项规章制度,采取“资金物质服务”救助模式,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开展室内外保洁、个人卫生保洁等上门服务X次,发放服务资金X.X万元,大力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提升儿童福利工作质量,开展困难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X次,发放服务资金X.X万元。 四、在促进群众就业创业上“见真章”。政策扶持强带动。深入开展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专题召开创业担保贷款工作联席会进行安排部署、任务分解,建立“政策扶持、服务保障、创业培训”三位一体创业机制,认真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简化担保手续,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共审核发放创业担
7、保贷款X笔X万元,带动创业就业X人。做实培训提能力。围绕重点产业链建设,结合劳动力培训意愿和市场需求,按照因人施培、因产施培、因岗定培原则,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培训清单,做实“就业需求”和“岗位供给”两个清单,广泛开展订单式、嵌入式、项目制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X人,其中,重点产业链技能培训X人,创业培训X人。劳务输转扩规模。充分发挥县、乡、村劳务工作组织体系作用,采取日报告、周汇总等方式,摸排意向性输转人员X人,建立实名制信息数据库,进行及时更新、动态管理。全县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X万人,创劳务收入X.X亿元,“点对点、一站式”集中输送返岗人员X人,全县X家乡村就业工厂(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劳动力就业X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