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世、人品与气节 清初侯玄汸的读书生活和意义追求冯贤亮摘 要 明清鼎革对地方士人的生活影响深远。特别是在清初,因抗清等因素而遭受颇多打击的“名家子孙”,在读书进学与生活追求方面的情感变化显得十分清晰。从大时代发展的脉络来看,士人生活之进退与政治变化之间,自然有着极大的关联。在“嘉定三屠”与顺治四年陈子龙等人的抗清活动失败后,江南嘉定县地方最鼎盛的侯氏家族的后人,经历了人生的多次厄难,但仍于家世、人品、气节等方面秉持初心,并渗透于生活日常的很多方面。其中侯峒曾的大侄侯玄汸,在其遗存的月蝉笔露中,呈现出劫后余生的侯氏后人,到康熙年间有着怎样的人生情怀、读书生活及意义追求,为进一步探寻清王朝统治初期
2、的社会风貌与秩序问题,以及士人的存在实态,提供了重要案例。总体上,以侯玄汸为代表的清初地方士人,都抱持杜门读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生活方式,与晚明士人热衷社会事务、关切国家安危的活跃表现相较,更加沉潜于内敛、安静的状态,折射出清初社会的时代大势与士人的生活图景。关键词 清初;士人生活;嘉定;侯玄汸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作者简介 冯贤亮,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太湖水系的下泄主干道吴淞江之南,存在着一个习称“淞南”的生活区域。在清代“淞南”人的眼中,与存在诸多繁盛市镇的吴淞江以北地区相比,这里的市镇只有高桥、纪王庙和诸翟三个非常普通的市场中心,商业并不发达,经济状况一般,民生相对艰
3、难。其中,集市规模本来就不大的诸翟,到康熙时期因商贾聚集较夥,市廛日扩,居民居然发展到七百余户。从行政管理上看,诸翟错处于嘉定、上海、青浦三县交界地带,大概属嘉定者十分之四、属上海者十分之五而属青浦者十分之一。因村小民贫,位置相对偏僻,除嘉靖年间有倭寇的骚扰外,一直处于“休养生聚”的状态,没有大的动荡,故又有“善地”之称。聚落之名,据说因诸、翟二姓聚居而来,但在上海地方俗称“诸地”,在青浦与嘉定两地,则习称“紫堤”。诸翟给清代人的感觉,是一个“既非有山水之胜,又非有名贤之产”的地方。这与晚明的情形相较,显然有些不同。毕竟这个乡村世界曾有强大的嘉定望族侯家的聚居活动,而较具声名。侯氏家族在晚明的
4、崛起,主要以 岁的侯尧封(字钦之,号复吾)于隆庆五年()考中进士为代表,并开启了诸翟的新时代。因缘科第入仕的成功,侯家移居嘉定城中,但侯家还保留了诸翟冯贤亮:从豪族、大户到无赖:清代“淞南”乡镇的生活世界与秩序,社会科学 年第 期。侯峒曾:侯忠节公全集卷 文九曾祖考亚中大夫福建布政使司右参政复吾府君行状(代父),年铅印本,第 页;姚希孟:棘门集卷 亚中大夫福建右参政复吾侯公传,明崇祯张叔籁等刻清閟全集本,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出版社 年影印版,集部第 册,第 页。城居的位置就在嘉定县城宴海门内,后来大致以东、西联宅为结合体,包括荣寿堂、家庙、韡韡楼、迈征馆、传笏堂、养喜阁、虬槛室、春草堂、春晖堂
5、、燕喜楼、仍贻堂、瞿瞿室、百和阁等。具体说明,可参侯玄汸:月蝉笔露卷下,黄天白删订,年铅印本,第 页。的生活空间,故宅、宗祠、祖墓依然存在,也利于侯家在城居与乡居之间移动。明清政权交替与江南抗清活动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使侯家这个诸翟出身的最具权势的大户在清初彻底衰败。侯家当时具有领袖地位的,是侯峒曾与三弟侯岐曾(二弟侯岷曾早逝),前者是在嘉定城陷落时,在家中欲赴水死未果而被清兵戕杀,生前曾有诗云“吾头宁可断,吾节不可移”,以明其志;后者则在 年后,为保母抚孤,“髡发披缁,匿迹乡里”,最后在 年与陈子龙、夏完淳、顾咸正等人一起被捕杀。他们都堪称“忠义”之士,为后世敬重。这种英雄式人物的历史记忆,久
6、为当地传播,影响至深。所以到康熙六十一年()间,当地人秦立还这样论道:“淞南一区,虽一荒僻之村落耳,而忠孝、节义接踵而出。”紫堤村人汪永安所谓“孤忠殉国,备列明季诸书;奇孝格天,特入江南通志”。大族的故事与地域文风的影响,确实可以构造出地方秩序的一些根本性内容,对士人生活及其意义追求产生引导性的作用。不过,在清初以来的很长时期里,乡间单个大族的兴盛再也没恢复到晚明的状态,地方社会秩序的统合,已经十分需要仰赖官府的力量。在比较松散的乡村社会中,构成精神纽带的,主要是地方传统和所谓的诗礼文化。就淞南地区的科考而论,清代前期的成功者远不如晚明。够得上“乡达”的,仍然来自诸翟曾经最鼎盛的侯氏家族,即侯
7、兑旸。他在鼎革后,已杜门谢事,但应族人的恳请,为免受侯峒曾、侯岐曾等人抗清之祸过多的牵连,出来参加清朝的科考,后来仅获得一个选贡的资格,被安排至桐城任县学训导,未抵任而卒。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清代人所指出的,清初以来,地方士人中可以列举的杰出人物,基本可以用一个“贫”字来概括。无论是因逋粮毁家,还是因“奇贫”废学或被迫佣作,或者“鬻子以偿赋”,或者“诸生失业者多营户外事”,或者勉力应试也最终只补到秀才的功名等,都根本无力振兴淞南地方的人文与政治地位。“人文鲜少”在诸翟地方成了常态。作为侯氏东族人的侯谦,据说是侯尧封的八世孙,游庠六年,即以羸疾卒。在清代,这一世系都是以贫废学。事实上,在世人眼中,
8、到了侯岐曾的孙子侯荣(后改名开国,字大年,号凤阿,玄泓长子,后出嗣玄洵,曾从陆陇其、陆翼王、陈瑚学习)一代,尽管承继五世文献之余绪,但在明清鼎革之后、巢倾卵覆之余,“故业荡无存者”,家境贫困之状“殆甚于后门寒士”。所有这些变化,当然与明清鼎革有着莫大关系。清初士人在鼎革后有怎样的经历和读书生活,仍然值得进一步廓清。侯岐曾的长子侯玄汸及其笔记月蝉笔露,正是了解那个时代士人生活极其重要的案例。月蝉笔露记录的时间,起自康熙十四年九月十八日(年 月 日),讫于十一月三日(月 日),由玄汸的儿子来宜编录。到乾隆七年()七月,又由曾侄孙成基录成副本。目前家世、人品与气节冯贤亮:清初嘉定侯氏的“抗清”生活与
9、江南社会,学术月刊 年第 期。秦立:淞南志卷 忠义,嘉庆十年秦鉴刻本,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年标点本,第 册,第 页。秦立:淞南志“序”,上海乡镇旧志丛书,第 册,第 页。汪永安:紫堤村小志卷之中文集,传钞本,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年标点本,第 册,第 页。刘昶在明清嘉定钱门塘乡地方社会的延续与变化的研究中,指出当地生员基层的姓氏及家族的变化十分明显,该乡明代正途出身的生员由姚氏一姓垄断,而到清代,该乡正途生员来自 个姓氏,可以判断明代那种由一两个大姓长期垄断地方科举功名的情况,在清代江南不再常见,功名在不同姓氏家族中的分布更加分散,而且变动更加频繁。参刘昶
10、:明清江南地方社会的延续与变化:以嘉定钱门塘士绅家族的兴替变化为例,刘昶、陆文宝主编水乡江南:历史与文化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秦立:淞南志卷 乡达,上海乡镇旧志丛书,第 册,第 页。秦立:淞南志卷 孝友文学,上海乡镇旧志丛书,第 册,第 页。汪永安原纂、侯承庆续纂、沈葵增补紫堤村志卷 人物、卷 里绅,康熙五十七年修,咸丰六年增修,上海图书馆藏传抄本。张云章:朴村文集卷 凤阿先生传,康熙叶希闵等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 册,第 页。侯玄汸:月蝉笔露卷下,第 页。存世的版本,来自嘉定人黄世祚(光绪二十八年举人)保存的稿本,原藏诸氏研经室,辗转相借,几遭散佚。该书内容,共计 多字,
11、主要在述理学之渊源、治乱之条贯、先贤之懿训、家庭之佚事,“语多真诠,无所不精”,在嘉定地方士人看来,“洵足为吾人立身处世之模楷”。与一般家庭不同的是,在清初,侯玄汸一家还背负抗清的罪名,生活堪称艰辛。从明末到清初鼎革对于侯家以及地方社会之影响,并非本文要涉及的范围。本文侧重的,是对清初侯氏生活的分析及其笔记的解读,这不仅有助于认识王朝统治初期的社会实态与秩序过渡问题,而且有利于探察进入新王朝的士人有着怎样的情感变化和人生追求。一 侯玄汸及其家世侯玄汸,字记原,晚号秬园,生于万历四十二年(),卒于康熙十六年()。其父辈,即峒曾、岷曾与岐曾,同年入泮,世人惊其早慧,且貌若连璧,并有文名,被督学使褒
12、称“江南三凤”,奖送匾额,以为民间“品望”。侯家发展到侯峒曾及其子侄辈,婚姻网络已经外扩,倾向于苏州、松江、嘉兴的官僚精英家庭;女子们嫁的不是一般的官宦子弟,而是当时昆山的三大豪族和松江的一个世家大族,联结起相当强大的社会网络。由于岷曾过世较早,侯家重要的子嗣辈,就是峒曾与岐曾的六个儿子,即玄演、玄洁、玄瀞与玄汸、玄洵、玄泓(后改名玄涵),都曾随嘉定另一位士绅领袖黄淳耀(崇祯十六年进士)等人学习,参加过由黄氏组织的“直言社”活动。玄汸兄弟六人,在当时被誉为“侯氏六俊”“上谷六龙”或“江左六龙”。也有称“疁城六侯”者,主要见于宜兴人陈维崧(字其年)的侯掌亭诔词:“或示一编,词条最优。谁与作者,疁
13、城六侯。黄巾载乱,青盖齐飞。云俱几道,白骨同归。茕茕智含,又弱一个。”玄演字几道,玄洁字云俱,玄瀞字智含,都是峒曾之子,前两人随父死于嘉定城的抗清;玄泓字研德,玄汸字记原,玄洵字文中,则为岐曾之子。诔词中所谓“茕茕智含,又弱一个”,是指玄瀞在国变后亡命,曾匿于扬州僧舍,未几亦死。这六个小儿中(其中玄汸最年长,玄演则是长房长子),据说祖父侯震旸感觉最聪颖的,就是玄汸。侯震旸谪归家居时,常与子弟们讨论家国大事。约天启二年()时,一次与家人论及李可灼红丸事时,才 岁的玄汸从外入内,毫不怯场地表达了他的看法:杨涟既与方从哲同被召在内庭,当方从哲推荐李可灼进红丸时,何不面诤,居然随诸臣出宫门了?这番论说
14、,让震旸大为惊奇,在场的祖母也说“孺子此言,亦是有理”。与侯氏六兄弟交游密切的归庄(归有光曾孙,昆山人),在清初与好友顾炎武齐名,并称“归奇史林侯玄汸:月蝉笔露“跋”,第 页。相关研究可参黄慧珍:侯岐曾与明侯文节先生日记,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主编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 年版,第 页;白坚:夏完淳陈子龙研究的珍贵史料 读侯岐曾丙戌丁亥日记札记,文献 年第 期;孙慧敏:天下兴亡,“匹夫之责”?明清鼎革中的夏家妇女,台大历史学报 年第 期;冯贤亮:清初嘉定侯氏的“抗清”生活与江南社会,学术月刊 年第 期;邓尔麟:嘉定忠臣 世纪中国士大夫之统治与社会变迁,宋华丽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年版;张乃清:上海乡
15、绅侯峒曾家族,学林出版社 年版;大木康:明王朝忠烈遗孤侯涵生平考述,中国文学研究第 辑,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宋华丽:第一等人:一个江南家族的兴衰浮沉,四川文艺出版社 年版;周绚隆:易代:侯岐曾和他的亲友们,中华书局 年版等。侯峒曾:侯忠节公全集,“家传”(夏允彝撰),第 页;侯玄汸:月蝉笔露卷下,第 页。邓尔麟:嘉定忠臣 世纪中国士大夫之统治与社会变迁,第 页。汪永安原纂、侯承庆续纂、沈葵增补紫堤村志卷 人物;汪永安:紫堤村小志卷 人物,上海乡镇旧志丛书,第 册,第、页。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侯玄汸:月蝉笔露卷下,第 页。另参杨凤苞:秋室集卷 侯雍瞻父子纪略,光
16、绪十一年陆心源刻本,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影印版,集部第 册,第 页。顾怪”,对他们六兄弟的评价也很高,称作“嘉定六侯”。“六侯”一时为海内所习称,相继以忠孝大节、文章经术显于世,东南人士甚至咸依嘉定侯氏为“人宗”,士人稍知读书、论交、矜行谊的,“莫不益啧啧称嘉定侯氏”。侯玄汸的祖父震旸(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曾祖父孔诏(万历二十九年贡生),高祖尧封(隆庆五年进士),天祖廷用(赠湖广按察司佥事),都在明末的政坛和地方社会拥有较高的声望。玄汸的父亲岐曾娶“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之女为妻,子孙尚称蕃昌,但科考成就已远不如祖上,这与此后很快到来的明清交替是有相当关系的。岐曾的长子玄汸在崇祯十五年()顺天乡试中副榜,入清后放弃功名,不求仕进;次子玄洵,过世亦早,曾娶夏允彝长女夏淑吉;三子玄泓,诸生;长女侯铺义嫁徐开度,二女儿侯怀贞嫁昆山望族顾咸正之子天逵(大鸿,贡生),三女儿侯蓁宜嫁诸生龚元侃(得和,诸生)。在清兵入侵江南之际,玄汸与玄泓一起依照伯父峒曾的安排,到处筹款,帮助他们守卫嘉定城。城破时,玄汸等人正在乡间,在恭寿庄等地安置、照护老人和幼小,得以脱免清兵的杀戮。在侯家残存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