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4 ,大小:1.58MB ,
资源ID:2724836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7248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现代性的话语创新、审美...—读《别现代:艺术与哲思》_郑纯娜.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现代性的话语创新、审美...—读《别现代:艺术与哲思》_郑纯娜.pdf

1、1862022 年第 6 期湖南包装郑纯娜ZHENG Chun-naDiscursive Innovation,Aesthetic Interpretation and Aesthetic Practice of Chinese Modernity:Reading Bie-modern:Art and Philosophy 1“别”的话语创新:从“元”“后”到“别”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比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哲学、美学以及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成就并不匹配。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创新、话语创新尚有不足。中国的传统哲学(如 易经

2、、禅宗、儒学)给近代西方的思想文化带来了重要的启发,然而当代的中国哲学发展却步履蹒跚,缺乏针对本土社会的创新性思考。正是出于对当代中国经济与文化失衡的洞察,以及出于对当代中国原创学术思想欠发达现状的忧虑,中国学者王建疆提出了“别现代主义”(bie-modernism)理论,该理论立足于中国当代非线性的、共识性的、杂糅式的社会形态和历史发展阶段,着力于超越虚无的现代,并以后现代之后的视野反观现代和前现代,从而对当代中国现状以及历史进程有更好的理论把握。别现代理论是对当下别现代社会形态的自我反思、自我超越,它不仅适用于中国的当下状况,其超越民族性的研究视阈更是引起了全球性的传播,受到了来自不同文化

3、背景、知识系统、价值观的国家和学者的激烈讨论,美国和欧盟的大学中也相继建立了专门的别现代研究中心。由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周韧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关煜撰写的 别现代:艺术与哲思 正是以别现代理论为研究起点,分别从影视作品、建筑、当代艺术与视觉设计等不同艺术经验出发,并且结合中国传统儒释道的哲学对别现代进行阐释分析,拓展了别现代的研究边界,厘清了别现代的理论内涵,从独特的学术视角出发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别现代主义理论进行深入的思考。全书涉足美学、哲学、传播学、艺术学等,多元的跨学科视角呈现出别现代主义理论的涵盖性与可研究内容、领域的广泛性。本书关注中国美学、哲学、人文社科中理论创新不足的问题,反思对西

4、方理论生搬硬套、强制阐释的现状,体现了别具匠心、别具一格的“别”精神,是为行别现代理论之道而成的重要行侠者。该书一经出版便吸引了更多学者了解“别现代”的中国式哲学,进一步完善了别现代的理论体系,其不仅可以为中国本土艺术增强理论自信,更有实际的现实意义,为当代艺术家们的创作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八五新潮”艺术运动中,新一代艺术家结束了对伤痕文艺、对人性和人道主义的思考,在大量西方现代作品的引入之下脱离了写实主义转向自我表达、自我意识的呈现,要求重新审视人所处的世界,是一场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在这场美术运动中,他们反思传统艺术,不断汲取西方当代艺术思想,其思想之前卫性给当时

5、艺术家极大的鼓舞与灵感,更新了创作的观念,也逐渐将中国艺术与世界潮流接轨。但是在这场运动中,艺术家们的作品被批评家、评论家以后现代理论进行阐释,这似乎自动排除了这些先锋艺术家中明显的中国前现代思想的烙印,难免被西方冠以“抄袭”“复制”的标签。这些艺术家虽然学习运用了大量的西方技法、思想观念,但是其自身由于受中国前现代思想的深深熏陶,西方艺术表征背后还是难以逃脱本土文化对艺术家们的影响。就如罗中立在完成作品 父亲(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上海 200234)(School of Film-Television and Communication,Shanghai Normal Universi

6、ty,Shanghai,200234)郑纯娜(1999),女,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E-mail:2022-11-21作者简介:收稿日期:中国现代性的话语创新、审美阐释与美学实践读别现代:艺术与哲思提供了理论依据。该书详细阐释了“别”式哲学的方法与话语创新,从囧系列电影、奇葩建筑、中东电影、当代先锋艺术等具体实例中分析别现代与文学艺术的方方面面,系统解释别现代“跨越式停顿”“时间的空间化”等核心概念范畴,又结合传统修养学、易经思维、禅宗顿悟智慧阐释别现代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传承与自我超越,最后一章节以别现代国际艺术展为例,验证别现代作为“本土化”“民族化”的文化理论资源为中国当代

7、艺术正名,从而逐渐撕去“抄袭”“模仿”西方当代艺术的标签。作者不仅通过理论思考分析现实,对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与洞察,又从理论回归当下中国艺术实践的建设与发展,帮助中国艺术家、学者们找回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极具现实针对性。图1 别现代:艺术与哲思郑纯娜:中国现代性的话语创新、审美阐释与美学实践读别现代:艺术与哲思DOI:10.19686/ki.issn1671-4997.2022.06.049湖南包装第 37 卷 2022 年 12 月1872“别”的审美阐释:新型美学现象的思想容器现代发展速度过快,让人们一面享受现代生活的福利,另一面又在怀念前现代的斑驳遗迹。尤其是城市化的进程让城

8、市建筑如同冰冷的石头,过去的人情味与烟火味消失殆尽,现代化的迅速发展赶不上人适应的节奏,前现代与后现代交织并存的现状带来了别现代人们的矛盾心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怪诞、奇葩、猎奇的美学现象,刻意挑战人们审美,试图通过视觉上的冲击以及之后,即使留学归国后再受西方表现主义与后现代艺术的影响,画风整体的变化却依旧无法将注意力从农民文化本身转移,选题旨趣、关注焦点是烙印在骨子里难以被更改的,他的作品其实是前现代与现代在后现代语境下的杂糅。“后”“元”以及“终结论”等理论都是诞生于西方的社会环境与历史语境之中,将其搬运到中国社会并不能切实反映中国艺术,比如西方美学的悲剧、荒诞很难直接比较中国传统的意境、

9、中和、飘逸。西方社会的发展是从前现代、现代到后现代的线性发展,而中国是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共处与并置于同一空间中,既和谐共谋又内在分裂,在内部形成多元并存的社会状态。这种社会状态是无法单纯以西方理论来解释的。“后”的泛滥与喧嚣,“后”是否能解释当下中国历史发展阶段,我们是否完全进入了西方所谓的后现代,这都有待探究,在后现代文化或后理论时代,我们对文化和艺术产品的阐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者王洪岳也发出如何走出“后学”阐释的相对主义、虚无主义泥沼的疑问1。当我们试图用“元”与“后”解释中国正在遭遇和发生的一切现象时,可能只有前半身进入,另一半还裸露在混沌之中,站不住脚的解释只能将其强塞硬套在蹩脚的

10、鞋子里,摇摇晃晃、恍恍惚惚地陷入“强制阐释”的困境之中。由于先锋艺术既具有前现代的思想,又受西方现代性思想的影响,再加之以后现代拼接手法,将其简单归纳为后现代艺术作品实有不妥。王建疆深刻意识到了历史发展时空的并置,即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三者的杂糅交错,形成了 3 种社会形态各种因素的相互渗透和交汇2,提出了别现代理论。别现代:艺术与哲思 正是指出这种从中国前现代汲取思想养分、为实现后现代目的的艺术,这是西方理论家无法理解的,也是西方思维和中国思维在本质上的区别,如果中国人完全以西方思维对作品进行“强制阐释”,只看表征、不谈原因或只论结果、不溯渊源的方式必然造成局部或全局的分裂,形成认识路径上的

11、混乱。而强制阐释的根本原因正是除了用西方理论来解释当下中国艺术外,没有适用的话语可以给出具有公共理性的公共阐释,理论话语滞后于艺术实践,本土话语缺位,而迫使当代艺术被扣上后现代这顶不合适的帽子。因此本书作者提出这些无法用西方理论命名却又在中国找不到理论支撑的集合,对于西方“后”“元”理论来说就是一个溢出,而别现代正是对这些无法被原有子集包容的“无名氏”,让他们不再是可以感知却不可言喻、存在却不可描述的状态。别现代主义美学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是为中国艺术实践带来了一个有力的支撑,作者认为它为在当代中国审美迷失下客观认识艺术作品错综复杂的美学结构提供了一个理论新角度3,它让当代艺术家对自身的创作更有自

12、信,更具学理支撑,以更加自由且具有人文主义的视角来反映中国当代现状,从而摆脱西方视角下的偏见与刻板印象,形成自身的审美体系和话语框架。抓住人们内心的模糊感受和纠结心理达到某种商业盈利的目的。从艺术风格上审视这一系列的美学现象,它们表征大不相同,表现媒介以及形式各异,很容易陷入审美迷失中。本书作者为这类新型美学现象提供一个全新的审美阐释维度,即从“别”的视角出发探寻其背后的思想根基、美学溯源。中国在全球化浪潮的袭击下,传统社会形态在跨越式发展中迅速瓦解,现代化进程层层迭代,这带来了艺术作品、电影、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多种审美形态杂糅。别现代:艺术与哲思 书中作者以徐峥的 港囧 系列电影、土耳其的 伊

13、斯坦布尔的幸福 电影为例,分析了电影情节中对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人物性格和情节的审美纠葛,以及这些具有不同时代特色的人物在同一空间中进行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将现实与艺术结合,把当代中国以及中东地区国家所面临与遭遇的“时间的空间化”通过电影媒介进行视觉化表达。作者也对那些对 港囧 持质疑态度的批评家们提出不同的见解,作者认为他们所质疑的元素的戏仿、拼贴、戏谑正是当今中国于西方所独有的现实环境,虽然中国电影创作在现代化进程中吸收了许多西方成熟的电影理论以及创作思路,看似存在抄袭之嫌,但是其创作的底层逻辑是前现代留下的信仰话语体系,又从现代的视角出发将那些未被完全取代的前现代思想取出呈现给观众,电影中

14、的“乱”何尝又不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作者认为很多的别现代现象总是被简单地认为以后现代拼贴、戏谑、戏仿的手法进行创作,仅从表征理解却忽视了其深层的中国文化的背景对中国近年来出现的种种现象的影响,而别现代正是试图从表征深挖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后现代手法遮蔽的别现代美学思想4。除了电影,作者还关注到了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奇葩建筑,以别现代的视角对其进行审美阐释。后现代建筑讲究从传统的思想中找到精华之处、可取之处,激发创作灵感,实现差异化的有机改造,从而脱离现代主义建筑的同质化、统一化的无聊方盒子特征,是一种精神回归,后现代建筑并非是对传统建筑造型的完全搬运以及元素的拼贴,而是将传统观念在现代主义建

15、筑中通过隐喻等方式“更上一层楼”。而中国近年来涌现出的各种奇葩建筑造型奇特、外观猎奇,或是为了彰显身份,或是为了经济利益,用现代材质建造却脱离了包豪斯“少既是多”的现代意识,用看似后现代主义的拼贴手法却与其祛魅权威的本质大相径庭,在作者看来,“这种披着后现代的外衣实则受前现代中心主义思想影响和现代商业利益驱动的审美形态正是三者纠葛于一体的典型别现代美学特征”5。无论是电影、美术还是建筑,这些艺术作品在中国这一混时交织空间中都存在着某种审美迷失与本土理论的失语,作者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出发,通过创新性的别现代理论进行审美阐释,展开由表及里的哲学思辨。对于中国传统审美来说,追求的是一种中和美,是不同

16、事物之间的平衡之美,别现代恰好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不平衡、意象的缺失,通过别现代理论解释中国本土现象,既继承了传统美学的思想潮流,又吻合了当今社会的基本国情,启发我们从表征看本质,去伪存真,溯源现象背后的思想本质。正是作者提出别现代美学,为当代中国审美迷失下客观认识艺术作品错综复杂的美学结构提供了新的理论结构。别现代如同具备高度涵盖性的思想容器,对当下诸多艺术作品都有较强的解释力,各种美学现象、新型审美特征都可溯源至别现代美学,别现郑纯娜:中国现代性的话语创新、审美阐释与美学实践读别现代:艺术与哲思1882022 年第 6 期湖南包装4 “别”的美学实践:为中国当代艺术正名中国当代艺术长期以来存在着理论和概念上的混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文化形态的特殊性无法直接套用西方话语权所制定的“当代艺术”概念,而西方当代艺术却曾一度引导和限定中国当代艺术的走向,造成中国艺术话语权的缺失与审美不自信的普遍心理9。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的艺术家们经历和吸收西方沉淀数百年的艺术理论及核心思想后,又加之以中国传统观念对他们扎根式的影响,现代与前现代思维的混杂让他们的价值观是破碎而杂乱的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