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1.39MB ,
资源ID:2724888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7248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翻译理论“失语症”的程度、症候及疗法_刘泽权.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翻译理论“失语症”的程度、症候及疗法_刘泽权.pdf

1、2023 年 3 月第 44 卷 第 2 期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ar.2023Vol.44 No.2中国翻译理论“失语症”的程度、症候及疗法刘泽权,孙 媛摘 要:“失语症”一词形象地反映了当前我国本土译论面临的学术话语权困境。虽然中国译论“失语”现象已成为学界共识,但“失语”的程度及其具体表现却缺乏客观精准的评价。本文借鉴现行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方法,以理论参引量、能见度和能见比为计算框架,以总被引频次和发文量作为基础评价指标,考察 17 个当代中外译论,测算其在 CNKI、百度学术、WOS 和谷歌学术等四大资源库中所体现的我国译论“失语”现状。数据显示:我国

2、译论绝对能见度均值为 7.34,远低于国外理论均值 24.41;绝大多数国内译论的能见比低于其平衡值 1;国外理论套用现象严重,国内译论的应用空间被挤压。本文认为要克服我国译论的“失语症”,应遵循“坚持本位重读传统建构话语加大传播”的逻辑顺序和步骤,当务之急是加大我国译论话语体系建设。关键词:中国翻译理论;“失语症”;能见度;学术话语权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44(2023)02-0086-07Abstract:The word“aphasia”succinctly reflects the predicament faced by Chinese ind

3、igenous translation theories in terms of power of discourse in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a.Despite its recognition as a matter of fact,such an aphasia has not been surveyed for its accurate extent and specific symptoms.This paper designs a framework whereby the total cita-tion,visibility,and ratio of

4、 visibility of 17 contemporary Chinese and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ies can be assessed and compared.The method of survey is adapted from the academic impact evaluation,the databases from which the journal papers are accessed include Chinas CNKI,Baidu Academic,WOS(Web of Science)and Google Scholar,a

5、nd the basic evaluation indices are Total Citations(TC)and Total Publications(TP).Statistics show that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ab-solute visibility of Chinese theories is 7.34,far lower than that of their foreign counterparts which stands at 24.41;that the visibility ratios of most domestic theorie

6、s are not up to their equilibrium value(i.e.,1);that foreign translation theo-ries appear to be misused or abused in China,resulting in the narrower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ies.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aphasia”,it is imperative to adhere to Chinese indigenou

7、s translation theories,re-read them,construct them into a system of discourse,and lose no time in pushing them into the international arena.Key words: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ies;“aphasia”;visibility;academic power of discourse 1.引言“失语症”源于神经病理学术语,指“一种言语功能的缺陷或丧失,由于大脑皮质言语中枢损害,导致患者对于词(或相等于词的非言语文字性信号)的辨

8、认或表达发生障碍”(邢成名 1997:890)。曹顺庆(1996:50)将“失语症”隐喻性地转用到中国文论话语中,指出“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基本上是借用西方的一整套话语”,中国自己的理论则“长期处于表达、沟通和解读的失语状态”。“失语症”不仅体现在我国文论研究中,亦体现在翻译研究中。尽管学界对中国文论、译论“失语症”的诊断切中肯綮,但多属印象式的经验言说,乏于数据观测,不免招致质疑和揣度(陶东风 2004)。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拟引入量化手段对我国本土译论“失语症”的具体程度、症候表现和治疗方法做系统诊断,尝试从量的角度对该现象做精准描述,从而深化中国译论失语研究,探寻提高我国译论能见度的可行之道

9、。2.文献回顾 曹顺庆于 1995 年首次提出中国文论“失语症”问题后,致力于话语重建(1999)、西方文论中国化(2004、2005)、当代中国文论创新(2014)、文化自信(2018)等一系列学术主题,为中国文论的发声权、话语权苦心孤诣、孜孜以求。他在深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2018),确立了变异学跨越异质文明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成为中国文论话语权重建的一支重要力量。之后,学界对文论失语的关注逐渐发展为对文化失语的关切。19 世纪末以来,汉语文化知识形态逐渐由“感悟型”转化为“理念型”,此过程中,传统文化“本身失效”,中国文化失语不可避免(张荣翼 2003:114)。

10、曾洪伟(2006)、石志华(2013)68DOI:10.16362/61-1023/h.2023.02.015等指出了应对文化失语的策略:即强化母语文化教育,提高民族文化认同,“高度警惕和坚决反对西方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挤压和遮蔽,遏制和消解西方文化建立的文化霸权及产生的负面影响”(曾洪伟 2006:103)。白宇新(2020)从对传统文化衰败的思考提出文学创作应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与此同时,“失语症”研究也延伸到翻译领域。学者们(张柏然、张思洁 2001;蒋天平 2004;张旭 2008;贺爱军 2008;张佩瑶 2012;马冬梅 2017;蔡静 2020 等)发现:“中国学界在与西

11、方对话中竟拿不出自己看家的东西”(张旭 2008:94),“在全世界搞得热火朝天的译学研究中,却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只能跟着西方理论走”(潘文国 2012:3-4),导致“长期以来,欧美翻译理论占据话语主导地位”(刘泽权、朱利利 2019:103)。廿余年间,学界对我国理论和文化“失语”现象的认知逐渐深化,从早先的本体阐释上升到话语权考量。“失语症”的提法最早就旨在警醒中国学界不要一味追随西方的学术话语,要勇于创新,创建自己的理论话语(曹顺庆、邹涛 2005:47),翻译理论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学术话语权(潘文国 2012;马会娟 2019)。这种认知变化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背景下,

12、国内外学术话语环境转变的内在需求。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译论原本为“古典文论和传统美学的一股支流”(罗新璋 1984:18),“与古代传统文论息息相通”(陈福康 2000:9)。中国古代翻译史也是一部中国传统哲学、文论与译论逐渐融合的历史(单宇、范武邱 2016:108)。一些译论本身就是文论,所以不能将译论,尤其是传统译论,与文论割裂开来。无论是文论失语,还是译论失语,都是文化失语的表征,三者之间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可见对译论的“失语”考察,于重构中国译论、文论或文化话语权而言有着迫切需求和重要意义。3.理论能见度与理论参引量指数构建 刘泽权、朱利利(2019:111)曾用理论“能见度”指代理论

13、的学术凸显性和渗透力。本文认为,“能见度”概念契合对学术理论凸显性的量性描写,所以本文采用“能见度”及其派生词语“能见值”“能见比”等提法。由于翻译理论失语程度无法直接测算,理论能见程度却是一个大致可估量的指标,并且“能见度”与“失语度”是一对一体两面的概念,因此用直接测算“能见度”来反观“失语度”不失为一可行办法。目前,理论能见度的评价尚无现成办法,本文借助作者和期刊影响力评价方式来对其进行考察。该评价方式基于两个学术影响力基础评价指标:总被引频次和发文量,前者是衡量论文、学者或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文献指标,体现了学术界对研究成果的评议态度;后者“是指作者发表文献数量的总和,是描述作者学术产

14、出的指标之一”(李秀霞、邵作运 2017:344)。同理,对翻译理论而言,涉及某理论的总被引频次和发文量越高,该理论的学术渗透力就越强,学术影响力也就越大,其能见度也就越高。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中,无论是总被引频次还是发文量,均不能单独完全反映某个翻译理论的学术能见度,有必要在此引入“理论参引量”概念作为表达理论能见度的基础参考指数,其计算公式为:理论参引量=理论提出者被引量+理论参考文献量 其中,“理论提出者被引量”和“理论参考文献量”是总被引频次和发文量的两个变体,前者指该理论提出者的相关成果被引用的数量,后者指参考或应用该理论进行研究的文献总量。这个计算框架基本可以量化某个译论的能见度。

15、当然,公式中的“理论提出者被引量”和该学者的总被引频次不能混为一谈。一个学者的研究主题可能不止一个,因此在计算“理论提出者被引量”时要将与被考察理论无关的被引频次排除在外。例如,钱钟书在国内学界影响巨大,CNKI 查询其总被引频次为 28022,但其译论主要出现在林纾的翻译中,该文被引频次是 885 次,该频次才是“化境说”的“理论提出者被引量”。4.研究设计 本文在理论参引量计算框架下,对当代国内外主要译论的能见度进行赋值计算,以便客观反映我国译论较之国外译论的失语程度及其症状,为重构我国译论学术话语权提供数据借鉴。本文将探寻以下 4 个问题:我国译论“失语症”的程度如何,有哪些症候表现,失

16、语原因是什么,以及有何可行的治疗对策?4.1 研究对象结合陈福康(2000:引言)、黄忠廉(2010)、方梦之(2019:123)等对翻译理论的论述,本文将“中国译论”界定为:中国人提出来的关于翻译本体或782023 年 第 2 期者翻译研究的理论和思想。在此定义下,本文选取“化境说”“三美论”“多元互补”等 9 个国内当代主要译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动态对等”“交际翻译”等 8 个国外主要译论作为参照对象。这 17个理论在不同时期国内外翻译研究中产生过较大影响,相对比较稳定,常被学界引用,适合对其进行能见度考察,其提出者、出处及产生年代等信息见表 1。表 1.国内外 17 个译论一览表序号理论名称提出者典型著述年代1化境说钱钟书林纾的翻译19602三美理论许渊冲翻译的艺术19803多元互补论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19804译介学谢天振译介学19905变译论黄忠廉变译理论20006生态翻译论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20007推手理论张佩瑶An Anthology of Chinese Discourse on Translation20008译者行为周领顺译者行为批评20109变异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