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2.82MB ,
资源ID:2727422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7274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阳原县九沟村发现的东周时期青铜器群_郑滦明.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阳原县九沟村发现的东周时期青铜器群_郑滦明.pdf

1、-64-草原文物2022 年 2 期阳原县九沟村发现的东周时期青铜器群郑滦明(河北博物院)【摘 要】河北阳原、怀来、满城、顺平、唐县、行唐等太行山东麓地区以及山西浑源、原平等地近年来发现的东周时期戎狄文化遗物,既有游牧文化特点,又有中原东周时期青铜礼器配套出土,反映了春秋时期北方戎、狄文化和中原周文化融合后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因素,特别是阳原县九沟东周时期青铜器群的发现,为春秋时期北方戎、狄文化的研究又提供了新的宝贵资料。【关键词】阳原九沟 东周时期 青铜器群一1966 年,河北省阳原县高墙公社九沟村第三生产队,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现了一批青铜器和陶器,其中少量金器已被卖到宣化银行。省文博部门根据

2、银行提供的信息,对文物出土线索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已出土的部分铜器及其它出土物进行了回收,这批出土文物并未进行全面报道。阳原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位于桑干河北岸西北部,九沟村是阳原县东北面高墙公社所属的一个自然村,在高墙正北偏西 7.5 千米。村北临山,山前为一坡状黄土台地,与村相距约 0.25 千米为九沟村。在村东北 250 米处的黄土台地上,有历年被雨水冲刷和取土形成的一个沟谷,沟西面坡下盖有羊圈数个,金、铜、陶器等就发现于羊圈的右侧。根据当地农民反映,在九沟村东北的土山坡上和水沟的崖面上,经常发现青铜文物等。1966 年春季,社员刘某、张某在北山坡下拾到金盘丝腕饰,三生产队社员张某根据金盘丝

3、线索,在羊圈右侧发现木棺、人骨和各种青铜器。后根据当时的调查,九沟村东北的山坡上的铜器出土地,是一处战国时期的古墓,地面上约有四五十座土坑竖穴墓,呈东西排列,已被破坏,故未做清理实测,铜、陶器等都出土于这些墓葬中。据当时调查,墓群平面排列有序,间隔较密,出土铜器的一座(当时编号为1号)封土已无,墓葬平面呈长方形土坑竖穴式,南北向、墓圹较浅,内有木棺一具,棺长 2 米余,宽约 0.65米,内有人骨一具,头北脚南,棺内出金丝盘绕的腕饰一件,金质弧形项饰一件。在棺外西侧墓圹壁下并排铜鼎、豆、壶、敦、和铜戈、削、马衔和陶器等。另外,农民在东土坡上还掘出铜附耳豆、马衔等,分析为另一座墓所出,与此墓同时代

4、。出土器物包括铜器、金器、陶器共计三十四件。现将出土文物分类作一介绍。二(一)铜器共计二十九件。包括鼎、敦、壶、豆、鍑、戈、带钩、带扣、饰件、马衔、环首刀等。夔龙纹附耳带盖三足鼎 1 件。体椭圆,分底、盖两部分,盖顶周列三环钮,口沿下左右附双直耳,外侈。腹中以绳索纹为界,上下分铸两组带状蟠DOI:10.16327/15-1361/k.2022.02.007-65-郑滦明:阳原县九沟村发现的东周时期青铜器群夔纹图案。环底,周列三个蹄形足,足身无纹饰。通高 25.7、口径 23 厘米(图一,1)。与此器相似者见于 浑源彝器图,鼎类器物中花纹、器型、风格皆近似。雷纹兽面双环耳椭圆形盖敦 1 件。此器

5、造型精美,花纹富丽,反金地。通体椭圆、盖平,中部微隆起,盖周边分列三个昂首鸟,盖中部为一个环形钮,环形钮周边中部为绹纹,盖口直边斜下。在器口左右外侧下有两兽头形环耳。以下由三角云雷纹、回纹和綯纹组成三周图案。腹下环底分列三个高兽面蹄形足。通高16.2、口径12.2厘米(图一,2)。在浑源所出的青铜器中,有一件鐈鼎,高足,形与此器相似,唯身素,纹饰简单,器盖兽钮稍异。蟠螭蕉叶铜壶 1 件。体长圆,盖平微隆,中一环钮,今残。口平,长颈、肩颈间左右有两个兽面形铺首衔环,在铺首中间饰两组倒垂的蟠螭蕉叶纹图案,肩部以下以绳结纹组成三组方格网状图案,并行绳纹作纵横十字接结,下腹部小圈足,外饰绳纹一周。壶通

6、高33.5、口径10.2厘米(图一,3)。在山西浑源出土一件提樑壶,与蟠螭蕉叶铜壶相似。綯纹带盖双耳豆 1 件。细柄、高足,柄残。体椭圆如对碗相扣,质细,反金地。盖顶有一圆形提手,口沿两侧附双环耳。盖顶四周和口外下侧各铸出綯纹一周。存高18.3、盘口径15.8厘米(图一,4)。斜角雷纹高足豆 1 件。为细柄高足豆,形与上件同,唯纹饰简单。盖顶中为一圆盘式提手,盘心凹入,周刻一周綯索纹,豆碗口两侧有双环耳,细柄圈足作喇叭状,足面有两周凸弦纹。通高 28.7、口径 16.5 厘米(图二,1)。綯纹双环耳椭圆形盖 1 件。造型精美,质地良好,反金地子。分底、盖两部分,器身接近扁长圆形,盖面微鼓,中一

7、环钮,围环钮刻出两重綯纹网络格子图案,中添以细密的蟠虺纹。在盖沿周边分列三个昂首鸟形钮向外。盖口向下斜侈。口长圆,口外侧有两个兽首环形耳,器身刻出由綯纹组成的长方格子,内填蟠虺纹,下身收束为椭圆高圈足。体通高 14.2、口直径 12 厘米(图二,2)。蟠虺纹附耳圈足鍑 1 件。器身作半球状,从器口之子母口看,此物应该有盖,今失。口外侧有对称之双直耳外侈,饰蕉叶纹。中腹部有凸弦纹一周,上下刻铸出蟠虺纹带状图案两周,上宽下窄,凸弦纹下侧蟠虺纹带状图案连接间隔蕉叶纹图案,高圈足。此器似用鼎之原形改铸而成,器身和鼎部相一致。在鍑底外周有烟熏痕,底有焊补痕迹。通耳高 25、口径 18 厘米(图二,3)。

8、此种器型原一律以所谓北方系青铜器称之,比较笼统,它的器物组合关系也不甚清楚,此次阳原墓内连续发现两器,而且有器物关系实属难得。云雷纹双附耳鍑 1 件。此鍑形制与上件同,是另一墓出土。该器是用铜鼎去掉三足,然后在底中部焊接一喇叭形盘底而成。原鼎之子母口三足基痕迹明显。器身扁圆,口平微敛,口侧铸出云雷纹双直耳外侈,鍑中一弦纹分界,上下饰变体云雷纹带状图案两周,上宽下窄,底中盘座。全器通耳高 21、口径 17.5 厘米(图二,4)。两穿戈 1 件。阑残,两穿式。援部断面呈橄榄形,无脊,沿边阑处两穿内中有一三角形穿。援内通长 19.3 厘米(图三,1)。三穿戈 1 件。内残,援中起脊,援、胡、内之间有

9、边阑,靠内、胡一侧有长方穿三,内中一穿。援、内存长 11.7 厘米(图三,2)。兽面铜带钩 1 件。钩体扁方,侧视呈 S 形。兽部为一兽面,背一圆形钮。存长 5.9 厘米(图四,1)。素圆带扣 4 件(此介绍 2 件)。形同,均在一个方圆环上,立有方形或三角形鼻或作鸟首形,分扁圆和圆两种。直径 66.5 厘米(图四,2)。粟纹带扣 2 件。形与上同,唯环面饰粟纹和-66-草原文物2022 年 2 期图一 青铜器(一)1.夔龙纹附耳带盖三足鼎2.雷纹兽面双环耳椭圆形盖敦 3.蟠螭蕉叶铜壶 4.綯纹带盖双耳豆 12341234图二 青铜器(二)1.斜角雷纹高足豆2.綯纹双环耳椭圆形盖 gui 3.

10、蟠虺纹附耳圈足鍑4.云雷纹双附耳鍑-67-郑滦明:阳原县九沟村发现的东周时期青铜器群麻花纹。直径 4.95 厘米(图四,3)。连珠纹饰件 6 件(此介绍 1 件)。由 9 个扁圆珠分三组并排构成一个方形连珠图案。在它的背面有一个桥形鼻,显然是扣于衣物上面的饰物。长 3.4、宽 3 厘米(图四,4 左)。齿纹长圆饰件 1 件。由两个圆珠状饰物中间以三个齿状物连接而成,在它的背面上下各有桥形鼻一,可以看出它是钉纳于衣物上的饰物,这种饰件在长城地带极其多见(图四,4 右)。三角练头铜马衔 1 件。为两节套环而成,双环衔接处有明显的磨损痕迹,两端为三角形透孔鼻。通长25厘米(图四,5)。方环形练头铜马

11、衔 2 件。形同,大小各一。通长 19.223 厘米(图四,6)。此外还有环首刀(已残)(图四,7)和铜斧等。(二)金器共计 2 件。包括金项饰和金盘丝。金质弧形项饰 1 件。呈半圆弧形,已剪为三段,两端呈圆形,中各有一圆形小孔是串连绳系之用于项上。体厚 0.02、通长24.6、中腰宽7.5厘米,重160.4克(图五,1)。金盘丝 1 件。形似弹簧,盘丝两端尖锐。直径约 4.1 厘米,重 9.8 克(图五,2)。(三)陶器共计 3 件。侈口绳纹陶尊 1 件。口微侈,斜肩,以下有斜拍细绳纹,通体扁圆。高 20.8、口径 11.5 厘米(图六,1)。平口绳纹尊 1件。口平微内敛,直颈,斜肩,下腹部

12、为细绳纹、环底。高 17.6、口径 11.8 厘米(图六,2)。图三 青铜兵器1.两穿戈 2.三穿戈 121235674图四 青铜杂器1.兽面铜带钩 2.素圆带扣 3.粟纹带扣 4.连珠纹饰件、齿纹长圆饰件 5.三角练头铜马衔 6.方环形练头铜马衔 7.环首刀-68-草原文物2022 年 2 期陶尊 1 件。侈口、缩颈,斜肩,体长圆折肩部有绳纹一周,小平底。高20.4、口径14.8厘米(图六,3)。三阳原县位于冀西北部山区,与山西浑源毗连,地理上联系密切。自从 1923 年浑源李峪村大批晋器出土以后,始使人对春秋以来晋国文化有所了解。浑源李峪铜器大部分流往国外,我们只能在图片上窥其一二。而这次

13、阳原出土的这批青铜器,是自浑源以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文化内涵也基本相同,值得人们引起重视。1.本文所报道的除一件残双耳鍑和一件马衔外,其余应为一墓所出,器物组合是鼎、双耳鍑、豆、壶、敦、马具和陶罐、尊。器物组合和浑源铜器群相似,其时代也接近。浑源铜器群的时代,学者以其铜壶等器的形制和特征,与 1935 年汲县附近出土之邗王壶等相似,壶上铭文所记为公元前 482 年黄池之会,考订其时代为春秋晚期。以此为依据,和阳原九沟铜器相比,时代和浑源接近或略晚。阳原青铜器花纹趋于繁缛,多成组的夔纹、蟠虺纹连续长带形图案,或印模压制成组,但大量出现回纹、绹索纹等多春秋末到战国初年的作风,说明阳原青铜器的时代可

14、能已到春秋晚期,但不会晚到战国初年(公元前 475 年以前),故其年代定为春秋晚期较为合适。2.阳原九沟墓地以土坑竖穴单人葬为主。调查者认为,墓地排列有序,基本头北脚南,有木棺。可惜的是这个墓地有 40 余座均被当地农民挖宝破坏,所幸的是收回的铜器皆一墓所出,为这个墓地的器物组合提供了依据。阳原九沟墓地和唐县北城子、满城采石厂以及 1983 年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的青铜器、原平峙峪出土的东周铜器、行唐李家庄、怀来甘子堡、河北顺平坛山战国墓等地发现的东周时期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的风格非常接近。近几年来发掘的行唐县故郡城遗址和墓群 ,更进一步推断太行山东麓和冀西北发现春秋以来的墓葬和青铜器群,基本属于

15、北方戎、狄文化遗物,特别是春秋晚期白狄鲜虞文化的遗物,属于太行山东麓、冀西北春秋晚期白狄鲜虞文化范畴,阳原九沟东周时期青铜器群出土遗物,既有着浓郁的游牧文化特点(双耳铜鍑、金质项饰、金盘丝、铜马衔),又有中原东周时期铜礼器配套出土(鼎、敦、豆、壶、等),反映了春秋时期北方戎狄文化和中原周文化融合图六 陶器1.侈口绳纹陶尊 2.平口绳纹尊 3.陶尊 11 12图五 金器1.金质弧形项饰 2.金盘丝 12123-69-郑滦明:阳原县九沟村发现的东周时期青铜器群1112Bronze Ware Group of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Discovered in Jiugou

16、 Village,Yangyuan CountyZheng Luanming(Hebei Museum)ABSTRACT:The cultural relics of Rong and Di in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discovered in Yangyuan County,Huailai County,Mancheng District,Shunping County,Tangxian County,Xingtang County,and the eastern foothills of Taihang Mountain in Hebei Province,as well as in Hunyuan County and Yuanping City in Shanxi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not only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madic culture,but also sets of bronze ritual vessels of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