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2.54MB ,
资源ID:2728944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7289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理论的“四新”研究_张瑜.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理论的“四新”研究_张瑜.pdf

1、(1.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2.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政治研究】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理论的“四新”研究张瑜1,马洪顺2摘要:实现共同富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者执着追求的社会理想状态。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是对唯物史观关于精神生活能动作用思想的新发展、对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认识的新升华、对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路线理论的新阐释、对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话语的新建构。全面把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理论的丰富内涵及重大意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

2、然要求。关键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理论创新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637(2022)04-0066-06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正在从价值追求转换为现实追求。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时代的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的迫切愿望出发,深刻阐述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和实现路径,赋予共同富裕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并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角度进一步丰富发展,提出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科学概念。这一科学理论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共同富裕

3、的基本意涵,在理论和实践等多个层面上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思想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一、唯物史观关于精神生活能动作用思想的新发展一般认为,精神生活是满足人们高级精神需求活动的总和,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特有的活动方式,是物质生活以外的全部精神生产和精神活动的总称。精神生活直接指向人的灵魂和精神家园,为人们实现自我需要提供精神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关注人类生活的两大活动:物质性活动和精神性活动。马克思从一开始就看到物质生活“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同时,指出物质活动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而精神活动必须依靠物质过程才能实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自始至终贯穿于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过程,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提出精神作为意识范畴的重要能动作用。他们认为,精神生活在不脱离物质生活前提下,具有现实超越性。它可以指引“现实的人”为自己打开多种可能的世界,实现对彼岸世界的向往。一方面,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精神存在物的统一体,精神是人发挥能动性的根源。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精神生活对个体活动和社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2 年山西省社科联“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历史自信教育的路径与机制研究以山西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项目编号:SSKLZXKT2022088)的部分研究

5、成果。收稿日期:2022-11-13作者简介:张瑜(1993),女,山西临汾人,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马洪顺(1993),男,辽宁丹东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乡村治理问题。第 36 卷第 4 期山 西 青 年 职 业 学 院 学 报Vol.36No.42022 年 12 月Journal of Shan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Dec.,202266会演进都具有突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继承了唯物史观关于精神生活能动作用的思想,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将其运

6、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强调精神生活在个人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演进中的重要作用。第一,深刻认识精神生活可以影响人的“本质力量”,强调实践主体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2181。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有十分明确的定义。他认为人的本质是由“人的需要”“自由自觉活动”“社会关系总和”三部分构成的完整系统。人的本质具体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这种力量是人类所具有的物质能力、精神能力和话语能力的总和。其中,精神能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构成。它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中表现出能动性和创造性。个体行动的动力只有“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3258。这就强调了人

7、的精神生活对个人行为选择的制约作用。“支配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主客观两方面条件的限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精神对个人成长和国家进步的关键作用,要求广大共产党员重视信仰、精神与思想的积极作用。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构筑的精神谱系为我们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心信念信仰。第二,深刻认识精神生活可以转化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强调要形成“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4132的良好风尚。马克思创立的唯

8、物史观自诞生之日起,就被付诸指导工人阶级运动,帮助完成人类解放事业。马克思认为,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历史斗争中,“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5591。思想、意识形态、观念的上层建筑对历史发展和革命斗争起着关键作用,具体表现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611。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精神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力量。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下,国与国之间不仅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精神生活依赖于物质生活,但在特定条件下,精神生活表现出超越性。要想使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

9、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需要不断提升人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形成推动民族和国家发展进步的良好社会风尚。第三,深刻认识精神生活可以变成推动人类文明演进的“理想的力量”,强调精神文明是构成“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容。恩格斯指出,推动人类进步的实践活动都要通过人脑“成为 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状态变成 理想的力量”3238。对于人类文明演进而言,精神生活贯穿人类发展全过程。它通过对个体行为活动的价值引领,发挥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驱动作用,这就是“理想的意图”变成了“理想的力量”。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苦苦追求探索的共同富裕目标,在一开始就

10、被赋予精神的元素。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成功开创并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7。我们在不断满足人民物质需要的同时,始终不忘对精神生活的关注,赋予共同富裕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内涵,把精神文明纳入人类文明的新样态。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可以看出,在重大历史选择面前,精神生活推动实现人类社会发展变革的强大力量一次次彰显。共同富裕就是要让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这是对人是“精神存在物”的现实关照,也实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升华。二、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认识的新升华共同富裕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景,是社会主义的鲜明特性。马克思、

11、恩格斯在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病理解剖”时,提出瓦解资本逻辑的“药方”就是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并为广大劳苦大众勾勒出一幅未来人类社会的美好画卷。在这幅画卷当中,“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8,同时,一切社会成员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9。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理想的共同富裕社会,也是一个所有人都富有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的认识随着历史任务的变化不断发展完善。值得注意的是,党对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的认识总是关联在一起,二者呈现出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共同富裕

12、的现实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和科学回答,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勇于理论创新的自觉和自信。第一,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范畴。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联系,是事物自身发展以及和其他事物相区别的内在属性。所谓社会主义本质,就是社67会主义作为一种独立社会形态与其他社会形态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马克思虽然没有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明确界定,但是其关于未来社会的特征、目标以及原则的看法充分体现了这一本质,具体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未来社会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初衷,就是要用科学理论指导无产阶级运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10。这里的解放,自然也包括精神

13、生活的解放。另一方面,未来社会将实现所有人的富裕。马克思、恩格斯清楚意识到,未来社会只有建立在物质财富丰富的基础上才是真实可靠的,如果不能在吃喝住穿方面得到保障,“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6527。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是“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标。当然,这里的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富裕。我们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三个动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进行工业化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第二次结合”上,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阐述较少。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结合实际第一次明确提出:“社

14、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1373这一概括表明社会主义本质具有三个基本范畴,即物质生产、公平分配和共同富裕。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12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理解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这就对其内涵范畴进行了进一步深化。第三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发展共同富裕理论的同时将“共享”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范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

15、”是“共享”的表现形式,“共享”是“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共享”,它的对象不单指经济发展成果,同时也包含理论、精神、道德、思想等在内的精神文化成果。“共享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论断”从社会主义的内在动力出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最高原则由隐到显的飞跃,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梦想的基础是“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4132。因此,我们必须促进人民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同频共振、协同发展,为实现伟大梦想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第二,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精神意蕴。在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人们美好生活的构想中,精神生活从未缺席。在他看来,生活

16、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人们不仅“吃喝住穿”得到充分保障,他们的“体力和智力”也将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体现了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精神文化繁荣的良好愿望。改革开放之初,面对物资匮乏的困难局面,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13。可见,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坚持了物质与意识相统一的辩证思维。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立为工作目标,致力于不断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到来,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随之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2315。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的现代化不能缺席也不会缺席。人的现代化,最集中的表现方式就是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满足人作为一个“精神存在物”对于精神文化的现实需求。我们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473这一论述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全新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