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冯雪红1,聂君1,黎岩2(1.北方民族大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2.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北京 100081)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这为新征程上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中心任务和重要使命的确定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党的民族工作的核心内容,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持促进各民族交
2、往交流交融,坚持依法保障和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实现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图分类号:C9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627(2023)01-0021-08DOI:10.20076/ki.64-1065/G4.2023.01.003收稿日期:2022-11-15基金项目:国家民委创新团队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宁夏生态移民与民族互嵌社区建设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
3、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西北地区经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设研究”(22JJD850001)作者简介:冯雪红(1968),女,宁夏中宁人,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学报编辑部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华民族共同体、区域与社会文化研究;聂君(1986),男,山东临沂人,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通讯作者:黎岩(1950),男,黑龙江延寿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研究员,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
4、引用格式:冯雪红,聂君,黎岩.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进军号角,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1。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后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也明确了党的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重大使命,那就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5、化国家凝聚伟力。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大联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全面”二字的真正含义,围绕“全面推进什么”“如何全面推进”等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服从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入推进民族团结0212023年第1期(总第169期)Journal of North Minzu University进步事业,使
6、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汇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迎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坚实根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相辅相成。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进一步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才能激发各民族奋勇向前的持久内生动力,进而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力量之源、发展之基。(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华
7、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中华民族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走来,在团结一致抵抗外敌的过程中几经淬炼,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共同体意识,开辟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肥沃土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在团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进步,“团结”是“进步”的现实保障,而“进步”又为“团结”提供了持久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奠定坚实根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70多年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巨大发展和辉煌成就的70多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将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立足点,牢牢把握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关键,通过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举措全面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8、使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展的红利极大地提升了各族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更具说服力和感召力。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本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享有了平等的政治地位,以此为基础,在70多年的改革发展进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互帮互助、相互依存、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很重要的内容是民族认同意识,“民族认同意识并不是空洞的东西,我们每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反省体会民族认同意识是什么”2(8)。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
9、是让各族人民深刻地意识到共同的命运感和荣誉感,自觉提升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从而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3。四个“必然要求”全面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意义,使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与本民族的根本利益休戚相关,也体现了
10、国家的最高利益所在,从而自觉自发地投身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之中,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国家、民族和个人是命运相连、生死相系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亦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从思想意识上维护好国家统一之根基、民族团结之本源,只有弘扬好爱国感恩、团结向上的主旋律,营造出凝聚人心、共同奋斗的良好氛围,才能构筑起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钢铁长城,最终实现好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根本利益。迈向新征程,民族工作不仅要助022力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红火,还要推动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既要“管
11、肚子”,更要“管脑子”,进一步稳固铸牢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使各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再上一个新台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破解民族地区现实问题的强大武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初心使命,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景。一百多年来,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斗争、奋发图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努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虽然我们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道阻且长,仍须行而不辍。当前,我国面临着复杂动荡的国际形势,境内外反华势力一直寻机破坏我国的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试图阻碍中华民族伟大
12、复兴的历史进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激发各族人民的忧患意识,引导各族人民自觉抵制境内外反华势力的渗透,凝聚起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思想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力量。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要求及时调整和明确现阶段的中心任务,开阔思路,创新举措,顺应历史潮流,激发内生动力,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现阶段,我们必须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出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扎实做细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让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牢不可破
13、的命运共同体。二、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新时代新征程民族工作的核心内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新征程上,党的民族工作紧紧围绕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一核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承担起民族工作的重要使命,奋力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民族工作取得新成就。(一)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与政策的集中体现毛泽东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一文中写道:“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4(757)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将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一部分,创造性地运用马克
14、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党的民族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彻底废除了民族压迫和剥削制度,实现了各民族平等,为各族人民大团结奠定了政治基础。经过70多年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各民族发展实际,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它既是我们党在不同阶段处理民族问题经验积累和理论创新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涉及民族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党和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涵盖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内容。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
15、理论的支柱,也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70多年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一项增强各族人民向心力、凝聚力的民心工程来抓,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表彰活动,唱响民族团结的主旋律,为维护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各项政策逐渐深入人心,各民族间的互相信任逐渐增多,民族间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拓展,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国家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今后,仍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民族政策的实践,科学回答0232023年第1期(总第169期)Journal of North Minzu University并正确处理现阶段的民
16、族问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展繁荣。(二)民族团结进步是党的民族工作主题的集中反映21世纪初,党中央明确提出将“两个共同”(即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5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两个共同”依旧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主题,而且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一主题将继续贯穿于党的民族工作的具体实践。民族团结进步所蕴含的丰富科学内涵是将民族团结与民族进步有机统一起来,在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基础上,实现各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团结奋斗在精神和行动上为各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力,各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则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各民族团结奋斗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民族团结进步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