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 ,大小:1.43MB ,
资源ID:2731778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7317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现代汉语倚变句式的定义与分类_马慧.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现代汉语倚变句式的定义与分类_马慧.pdf

1、语言文字学术研究 92023年第1期(总第325期)现代汉语倚变句式的定义与分类马 慧【提 要】学界对现代汉语倚变句式多为个案研究,缺乏系统分析,对倚变句式的定义和范围尚未取得一致看法。文章在系统梳理前人文献基础上,对倚变句式的内涵取最大公约数,定义为表达倚变关系且有形式标记的固定句式,据此确定倚变句式的范围,并根据倚变的过程性特征将倚变句式分为一次性倚变句式、层次性倚变句式和规律性倚变句式。【关键词】倚变句式 定义 范围 过程性特征 分类一、引言吕叔湘先生最早提出倚变关系的概念,认为“两件事情都在变化,而且互相关联,共进共退,这样的时候我们说这两件事情之间有倚变关系,或函数关系,含混一点,也

2、可以说是比例关系”。(吕叔湘,2002:368-370)此后,学者对汉语中的倚变关系进行了深入的个案考察,如王弘宇(2001)认为“一A就C”格式可以表示倚变关系,但是他认为在这一句式中紧随关系是第一性的,是最基本的语义关系,倚变关系是第二性的,是在使用中由紧随关系衍生出来的语义关系。史晓懿(2013)认为“谁 A 谁 B”表达的是一种无界倚变关系,且 A 是 B 的充分条件。胡斯桓(2013)提出“要多 A 有多 A”也可以表示倚变关系。刘洪超、詹卫东(2014)认为在一定的搭配下“A-X,B-Y”也表倚变关系。综上,前人对于倚变句式的定义和范围尚存在不同看法,倚变句式内部有何差异,倚变句式

3、如何分类,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二、本文的定义本文在梳理前人观点的基础上,采用提取最大公约数的办法来界定倚变句式。本文认为,倚变句式首先必须是句式,其次必须表达倚变关系。而倚变关系又必须包括至少两个选项,即前项和后项;同时前项和后项都必须发生某种变化,且后项的变化是随前项变化而变化的。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基础上,本文把倚变句式定义为表达倚变关系且有形式标记的固定句式。该句式有两个特点,一是包括前后两项,后项随着前项的变化而变化,前项是后项变化的原因或条件;二是有形式标记,且不可省略,整个结构具有整体性,省略之后会对句子产生影响。如“如果在朗读的同时再耳听手写,那么肯定能激活更多的区域,最大限度地调动

4、大脑皮层各区域的作用。”这句话表示的是倚变关系,把这句话的“如果那么”提取出来看似也可以归入倚变句式中,但是如果把“如果那么”去掉,整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并不会发生改变,这说明倚变关系不是“如果那么”带来的,因此“如果那么”不是倚变句式。倚变句式中的形式标记是不可省略的,如“祝你越来越好”省略倚变标记“越越”之后就不成立了。三、倚变句式的分类按照本文的定义,我们排除了“如果那么”这样的非倚变句式,并根据倚变的过程性特征把倚变句式分为一次性倚变句式、层次性倚变句式、渐变性倚变句式三种类型。(一)一次性倚变句式如果倚变句式的前项和后项只发生一次变化就完成了全部倚变过程,那么这种倚变句式就是一次性倚变

5、句式。这类句式包括“一 A 就 B”和“谁 A 谁 B”。DOI:10.14014/11-2597/g2.2023.01.024语言文字学术研究 102023年第1期(总第325期)在“一 A 就 B”句式中,A 是 B 的充分条件,一旦 A 出现就一定会有 B 的结果。例如:(1)人们只要一看今天意大利的现实,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独立的国家已经变成美国侵略欧洲的桥头堡了。在例(1)中,“看”是“发现”发生的充分条件,“看”的动作发生一次之后就不具有再次发生的必要。“谁 A 谁 B”句式表达的倚变关系也是一次性的。例如:(2)几年前的房地产是一个谁投资谁受益的项目。这一句式重在表达前一动作的发生

6、会导致后面动作的同时出现,“投资”的同时必然要“受益”,和“一 A 就 B”句式一样,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动作的发生以及发生后造成的结果,其中蕴含的变化是一步到位的,所有的变化有且仅有一次。(二)层次性倚变句式如果倚变句式的前项和后项发生不止一次变化,且每次变化都有明显的阶段性,那么这种倚变句式就是层次性倚变句式。这类句式包括“A一 X,B 一 Y”和“要多 A 有多 A”。在“A 一 X,B 一 Y”句式中,A 是 B 的充分条件,一旦 A 出现就一定会有 B 的结果,且A 的变化是以“一 X”为单位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发生变化的,与之相应,B 也以“一 Y”为单位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发生变化。例如:(

7、3)乔家这座老宅,说不定就要顶给别人了,待一天少一天。在例(3)中,“待”的动作一旦发生,“少”的程度必然会发生改变。且“待”的动作以“一天”为单位不断变化,与之相应,“少”的动作也以“一天”为单位随之变化。在“要多 A 有多 A”句式中,“要多 A”是“有多 A”的充分条件,一旦“要多 A”出现就一定会出现“有多 A”的结果,且“要多 A”的变化是以人们的认知量级为依据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发生变化的,与之相应,“有多 A”也同样的量级随之发生变化。例如:(4)火车上的气味真是要多难闻有多难闻。在例(4)中,前项“要多难闻”是一个假设的变化,变化的方向是向着“难闻”的高量级变化,变化的级差(即每一

8、次变化的量)取决于认知中所能够想到的程度,比如“把人熏晕 把人熏死”。设若第一次假设的量级是“把人熏晕”,第二次假设的量级是“把人熏死”,那么变化的级差就是“把人熏死”与“把人熏晕”的差值。这是“要多 A”的变化级差,“有多 A”的变化级差与之相同,且永远保持在同等量级上,即“要多 A”变化到哪个量级,“有多 A”也变化到同样的量级。(三)渐变性倚变句式如果倚变句式的前项和后项发生不止一次变化,但每次变化并没有明显的阶段性,而是渐进发生变化的,那么这种倚变句式就是渐变性倚变句式。这类句式包括“越A越B”和“愈A愈B”,以及两种句式的变体。“越 A 越 B”句式的变体包括“越来越 B”“越 A

9、越 B,越 A 越 C”“越A 越 B,越 B 越 A”,“愈 A 愈 B”句式的变体包括“愈来愈 B”“愈 A 愈 B 愈 C”。下面仅以“越 A 越 B”和“愈 A 愈 B”举例说明。“越A越B”句式的特点是“越A”是“越B”的充分条件,一旦 A 向高量级发生变化,B 也会相应地向高量级发生变化。但是 A 和 B 每次变化的量却是模糊的,我们只能知道两者都向高量级变化,但无法知道每次变化的具体量值。例如:(5)因此,一旦听到什么传言,就如获至宝,而且越传越神。例(5)中“越传”是“越神”的充分条件,“传”向着高量级(“传”的时间越来越长,“传”的范围越来越广)不断变化,“神”的程度也向高量

10、级(很神、特别神、极其神)不断变化,且我们无法确知每次变化的具体量值。“愈 A 愈 B”句式的特点跟“越 A 越 B”相同。例如:(6)真是愈想愈兴奋。例(6)中“愈想”是“愈兴奋”的充分条件,“想”向着高量级(“想”的时间越来越长,“想”的进程越来越深入)不断变化,“兴奋”的程度也向高量级(很兴奋、特别兴奋、极其兴奋)语言文字学术研究 112023年第1期(总第325期)不断变化,且我们无法确知每次变化的具体量值。四、结语倚变句式自提出以来,在微观的个案研究上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在宏观的理论建构方面尚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本文在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检索语料库中的语言材料,以最大公

11、约数的方式提取出倚变句式的内涵,并结合语料库中倚变句式的真实语料,基本确定了倚变句式的外延,然后根据倚变的过程性特征对倚变句式进行了系统分类,建立了倚变句式的句式系统。本文的研究对于整合倚变句式的研究成果,建构倚变句式的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也可以为二语教学中倚变句式的教学提供参考。参考文献程 伟 2009“越 A 越 B”格式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胡静书 2015 汉语倚变句式及其历时流变,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 3 期。胡斯桓 2013“要多 X 有多 X”格式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李 然 2013 汉语“越越”格式的语义分析,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刘洪超、詹卫东 2014“A+一+X,B+一+Y”构式的分类及释义模板,中文信息学报第 6 期。吕叔湘 2002 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史晓懿 2013“谁 A 谁 B”构式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弘宇 2001 说“一 A 就 C”,中国语文第 2 期。邢福义 1985“越 X 越 Y”句式,中国语文第 3 期。臧晓云 2007 现代汉语“越X越Y”格式研究,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通信地址:041081 山西师范大学)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