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4 ,大小:1.85MB ,
资源ID:2738439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7384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朔州市土质崩塌形成机理研究及防治对策_任蛟龙.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朔州市土质崩塌形成机理研究及防治对策_任蛟龙.pdf

1、131130摘要:文章以朔州市土质崩塌为研究对象,对倾倒式崩塌和坠落式崩塌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两种崩塌的破坏机理,结合实际提出了朔州市黄土崩塌防治策略。关键词:土质崩塌;机理研究;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P69 文 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519(2023)02-130-4任蛟龙(山西省煤炭地质一一五勘查院有限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0)黄土崩塌是一种发生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地质灾害,威胁着人类生产生活安全,它是指陡立的黄土斜坡部分土体以突然的方式脱离母体,堆积在1坡脚的现象。山西省朔州市地质灾害中共有90处崩塌隐患,其中土质崩塌48处,岩质崩塌42处。土质崩塌主要分布在朔州

2、的各个村落,主要原因是建房对坡体进行了切坡,大量的高陡边坡紧邻村庄房屋,常发2生零星崩塌,直接威胁村民及房屋安全。由于崩塌具有突发性强、预测性难的特点,往往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很大挑战。1 研究区概况朔州市地处山西省北部、晋蒙交界区域,现辖2区1市3县、6个省级开发区、62个乡镇、7个街道2办事处、1166个行政村,面积1.06万 km,人口159.34万人。年平均气温6.9,降雨量500 mm以上,无霜期100135天。朔州市地处黄土高原地区,北、西、南三面环山,平均海拔1000 m。东南部为恒山山脉,呈东北西南向展布,主峰馒头山海拔2426 m。西南部属管涔山山脉,主峰黑驼山海拔2147

3、 m。西北部延绵洪涛山山脉,主峰大贝山海拔1947 m。中部平原平坦开阔,为大同盆地西南部分。根据微地貌类型可分为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区、构造剥蚀低中山区、黄土丘陵区、熔岩丘陵区、冲洪积倾斜平原区、河谷平原区、冲湖积平原区。市内主要有沧头河及其支流关河、汤溪河、红河、干河、偏关河等6条河流,由于受河流的影响,市内大部分地区侵蚀严重,天然黄土边坡的稳定性较差。在雨水、冻融、地震和人类活动等外力影响下,这些黄土边坡很容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2 土质崩塌地质灾害特征2.1 特征分析朔州市土质崩塌隐患地质灾害48处,从调查的孕灾条件统计:崩塌隐患多发于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区,20处,占比41.67%;崩塌隐

4、患多发于第四系上更新统,14处,占比29.17%;坡高以1030 m的陡坡陡崖为主,36处,占比75%;坡向以朝阳的南向 坡 1 5 0 2 7 0 方 位 为 主,3 9 处,占 比81.25%;坡宽以100 m的居多,38处,占比作者简介:任蛟龙(1985),男,工程师,本科,毕业于长江大学,主要从事钻探勘查工作。朔州市土质崩塌形成机理研究及防治对策表1 朔州市各地貌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统计表地貌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区构造剥蚀低中山区黄土丘陵区冲洪积倾斜平原区河谷平原区合计土质崩塌隐患201163848华北自然资源地质环境2023.2任蛟龙:朔州市土质崩塌形成机理研究及防治对策总第113期02

5、2023年79.17%;工程活动主要是建房修路。具体特征见表1。据调查,截至2021年底,朔州市共发生土质崩塌地质灾害6处。从所处地貌单元分析,1处地质灾害发生在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区,1处发生在构造剥蚀低中山区,2处发生在黄土丘陵区,2处发生在河谷平原区;从调查的48处土质崩塌隐患点分析,20处在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区,1处在构造剥蚀低中山区,16处在黄土丘陵区,3处在冲洪积倾斜平原区,8处在河谷平原区。从破坏方式分析,朔州市崩塌隐患点中可能发生倾倒式崩塌的隐患占32处,可能发生坠落式崩塌的13处,可能发生的崩塌中3处为滑移式,边坡顶部土体沿软弱面滑移,于陡崖处塌落。2.2 地质灾害形成因素朔州

6、市土质崩塌的坡高绝大部分在1020 m,共2 6 处,占 土 质 崩 塌 的 5 4.1 7%,斜 坡 坡 度 在5590之间,大于70的39处,占土质崩塌总数的81.25%;小于70的9处,占土质崩塌总数的1 8.7 5%,斜 坡 坡 向 1 3 0 以 下 6 处,坡 向130180有22处,坡向大于180有20处,坡向以东南向居多,共28处,占土质崩塌总数的58.33%。由此可见,朔州市土质崩塌形成主要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由于近年来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村民频繁挖坡取土,以获取修建房屋的空间造成土质崩塌。朔州市土质崩塌的黄土体多属于第四系上更新统,黄土中存在大量不同规模、不同成因、不同性质和

7、不同时期的节理裂隙,不同节理裂隙之间相互穿插、切割形成立体的网络系统,这些裂隙往往是分割黄土的结构面,是孕育地质灾害的控制面,是地下水的运移通道和储存场所。黄土中节理裂隙主要有构造节理裂隙、卸荷裂隙、湿陷裂隙、胀缩裂3隙、冻融裂隙、土窑开挖的松动裂隙等。3 土质崩塌形成机理据统计,朔州市土质崩塌的破坏模式以倾倒式崩塌为主的有32处,占土质崩塌总数的66.67%,次要破坏模式坠落式的有13处,占土质崩塌总数的27.08%,滑移式3处,占土质崩塌总数的6.25%,且大部分斜坡在崩塌后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3.1 倾倒式崩塌倾倒式崩塌是发生在近直立的岩土崖临空面上,一般经过“岩土体节理裂隙的开裂变形阶

8、段危险岩土体逐渐脱离母体并沿脱离体底部为支点倾倒阶段崩塌体的自由落体阶段崩塌体失稳碰撞承灾体及堆积阶段”4个阶段。倾倒式崩塌体一般规模较小,致灾范围也小,但发生频率高,斜坡上常见的局部小型崩塌不良地质现象多为倾倒式崩塌。倾倒式崩塌的诱发因素有:1)重力作用产生偏压,使直立岩土体产生蠕变而倾倒;2)地震或地面振动力附加的水平推力导致岩土体失稳倾倒;3)冻胀或冻融产生的特殊力导致土体失稳倾倒;4)降水下渗软化危险岩土体脚部使岩土体产生偏压而倾倒崩塌。倾倒式崩塌变形破坏机制模式如图1所示。3.2 坠落式崩塌坠落式崩塌多发生在直立的岩土体陡崖临空面上,一般经过“岩(土)体节理的开裂变形阶段危岩(土)体

9、脱离母体并沿脱离体底部为支点坠落131130摘要:文章以朔州市土质崩塌为研究对象,对倾倒式崩塌和坠落式崩塌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两种崩塌的破坏机理,结合实际提出了朔州市黄土崩塌防治策略。关键词:土质崩塌;机理研究;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P69 文 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519(2023)02-130-4任蛟龙(山西省煤炭地质一一五勘查院有限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0)黄土崩塌是一种发生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地质灾害,威胁着人类生产生活安全,它是指陡立的黄土斜坡部分土体以突然的方式脱离母体,堆积在1坡脚的现象。山西省朔州市地质灾害中共有90处崩塌隐患,其中土质崩塌48处,岩质崩

10、塌42处。土质崩塌主要分布在朔州的各个村落,主要原因是建房对坡体进行了切坡,大量的高陡边坡紧邻村庄房屋,常发2生零星崩塌,直接威胁村民及房屋安全。由于崩塌具有突发性强、预测性难的特点,往往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很大挑战。1 研究区概况朔州市地处山西省北部、晋蒙交界区域,现辖2区1市3县、6个省级开发区、62个乡镇、7个街道2办事处、1166个行政村,面积1.06万 km,人口159.34万人。年平均气温6.9,降雨量500 mm以上,无霜期100135天。朔州市地处黄土高原地区,北、西、南三面环山,平均海拔1000 m。东南部为恒山山脉,呈东北西南向展布,主峰馒头山海拔2426 m。西南部属管

11、涔山山脉,主峰黑驼山海拔2147 m。西北部延绵洪涛山山脉,主峰大贝山海拔1947 m。中部平原平坦开阔,为大同盆地西南部分。根据微地貌类型可分为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区、构造剥蚀低中山区、黄土丘陵区、熔岩丘陵区、冲洪积倾斜平原区、河谷平原区、冲湖积平原区。市内主要有沧头河及其支流关河、汤溪河、红河、干河、偏关河等6条河流,由于受河流的影响,市内大部分地区侵蚀严重,天然黄土边坡的稳定性较差。在雨水、冻融、地震和人类活动等外力影响下,这些黄土边坡很容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2 土质崩塌地质灾害特征2.1 特征分析朔州市土质崩塌隐患地质灾害48处,从调查的孕灾条件统计:崩塌隐患多发于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区,

12、20处,占比41.67%;崩塌隐患多发于第四系上更新统,14处,占比29.17%;坡高以1030 m的陡坡陡崖为主,36处,占比75%;坡向以朝阳的南向 坡 1 5 0 2 7 0 方 位 为 主,3 9 处,占 比81.25%;坡宽以100 m的居多,38处,占比作者简介:任蛟龙(1985),男,工程师,本科,毕业于长江大学,主要从事钻探勘查工作。朔州市土质崩塌形成机理研究及防治对策表1 朔州市各地貌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统计表地貌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区构造剥蚀低中山区黄土丘陵区冲洪积倾斜平原区河谷平原区合计土质崩塌隐患201163848华北自然资源地质环境2023.2任蛟龙:朔州市土质崩塌形成机

13、理研究及防治对策总第113期022023年79.17%;工程活动主要是建房修路。具体特征见表1。据调查,截至2021年底,朔州市共发生土质崩塌地质灾害6处。从所处地貌单元分析,1处地质灾害发生在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区,1处发生在构造剥蚀低中山区,2处发生在黄土丘陵区,2处发生在河谷平原区;从调查的48处土质崩塌隐患点分析,20处在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区,1处在构造剥蚀低中山区,16处在黄土丘陵区,3处在冲洪积倾斜平原区,8处在河谷平原区。从破坏方式分析,朔州市崩塌隐患点中可能发生倾倒式崩塌的隐患占32处,可能发生坠落式崩塌的13处,可能发生的崩塌中3处为滑移式,边坡顶部土体沿软弱面滑移,于陡崖处塌

14、落。2.2 地质灾害形成因素朔州市土质崩塌的坡高绝大部分在1020 m,共2 6 处,占 土 质 崩 塌 的 5 4.1 7%,斜 坡 坡 度 在5590之间,大于70的39处,占土质崩塌总数的81.25%;小于70的9处,占土质崩塌总数的1 8.7 5%,斜 坡 坡 向 1 3 0 以 下 6 处,坡 向130180有22处,坡向大于180有20处,坡向以东南向居多,共28处,占土质崩塌总数的58.33%。由此可见,朔州市土质崩塌形成主要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由于近年来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村民频繁挖坡取土,以获取修建房屋的空间造成土质崩塌。朔州市土质崩塌的黄土体多属于第四系上更新统,黄土中存在大

15、量不同规模、不同成因、不同性质和不同时期的节理裂隙,不同节理裂隙之间相互穿插、切割形成立体的网络系统,这些裂隙往往是分割黄土的结构面,是孕育地质灾害的控制面,是地下水的运移通道和储存场所。黄土中节理裂隙主要有构造节理裂隙、卸荷裂隙、湿陷裂隙、胀缩裂3隙、冻融裂隙、土窑开挖的松动裂隙等。3 土质崩塌形成机理据统计,朔州市土质崩塌的破坏模式以倾倒式崩塌为主的有32处,占土质崩塌总数的66.67%,次要破坏模式坠落式的有13处,占土质崩塌总数的27.08%,滑移式3处,占土质崩塌总数的6.25%,且大部分斜坡在崩塌后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3.1 倾倒式崩塌倾倒式崩塌是发生在近直立的岩土崖临空面上,一般

16、经过“岩土体节理裂隙的开裂变形阶段危险岩土体逐渐脱离母体并沿脱离体底部为支点倾倒阶段崩塌体的自由落体阶段崩塌体失稳碰撞承灾体及堆积阶段”4个阶段。倾倒式崩塌体一般规模较小,致灾范围也小,但发生频率高,斜坡上常见的局部小型崩塌不良地质现象多为倾倒式崩塌。倾倒式崩塌的诱发因素有:1)重力作用产生偏压,使直立岩土体产生蠕变而倾倒;2)地震或地面振动力附加的水平推力导致岩土体失稳倾倒;3)冻胀或冻融产生的特殊力导致土体失稳倾倒;4)降水下渗软化危险岩土体脚部使岩土体产生偏压而倾倒崩塌。倾倒式崩塌变形破坏机制模式如图1所示。3.2 坠落式崩塌坠落式崩塌多发生在直立的岩土体陡崖临空面上,一般经过“岩(土)体节理的开裂变形阶段危岩(土)体脱离母体并沿脱离体底部为支点坠落133132阶段崩塌体的自由落体阶段崩塌体碰撞受灾体及堆积阶段”4个阶段。坠落式崩塌体一般规模较小,致灾范围也小,但发生频率较高,风化破碎的崩塌边坡中上部常见的局部小型崩塌不良地质现象多为坠落式崩塌。坠落式崩塌多发生在节理发育、坡体中上部坡度直立、风化破碎较严重、有临空危岩(土)体的结构上,受自重引起的剪切力作用,崩塌的起始运动方式以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