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9 ,大小:1.71MB ,
资源ID:2741187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7411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共产党的信息化——基于...分析(1956-2022)_朱国伟.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共产党的信息化——基于...分析(1956-2022)_朱国伟.pdf

1、2023年第3期(总555期)2023(3)决策与信息 Decision&Information“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1。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党”)不仅是推动和引领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主体,其自身也是信息化的对象物。“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2 183。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成为党长期执政考验的时代特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克服信息化能力不足的危险,则成为党要面对的时代课题。更好地履行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历史使命,需要党前瞻性地把握信息化脉搏,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自身的信息化,以期更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 中国之治 引入新范式

2、、创造新工具、构建新模式”3。而考察党在管党治党、推进工作中的信息化实践历程,厘清党的信息化的实践态势,是总中国共产党的信息化基于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的历程分析(1956-2022)朱国伟 张颖慧(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摘要 中国共产党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升自身建设质量和领导能力的信息化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内容构成和内在要求。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为依据,基于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两个维度对党的信息化历程做总体分析可以发现,党的信息化共经历了相互交错,但有所侧重的六个阶段。在信息技术维度经历了由单机计算机到手机,由固网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由单向传递技术到

3、信息交互技术、信息智能分析技术的迭代;而在信息资源维度,则经历了信息局域网化到单一工作领域信息互通,从单一工作领域信息资源系统化到跨工作领域互通,从跨业务系统集成到枢纽平台型集成的跃迁。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党的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中国式现代化中图分类号 D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8129(2023)03-0005-19收稿日期 2023-01-31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研究”(编号:22ZDA078)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 朱国伟(1981-),男,河北河间人,管理学博士,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

4、从事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研究;张颖慧(1998-),女,湖南益阳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5决 策 与 信 息(总555期)结党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完善党的信息化战略,提升党的信息化能力的基础工作。一、分析党的信息化的前提性问题(一)何为“党的信息化”对于党的信息化的发展阶段,相关研究有不同的认识。如刘大秀将党建网站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个人或党组织委托的个体建站为主阶段(2001-2005年);与现行党委领导体制相一致的四级党建网站阶段(2006-2010年);以中央党建网站为枢纽、各地党建网站为支撑的网络体系阶段(2011-2015年)4。曹泽林认为电子党务的发展阶段有三个:起步阶段

5、的“党建上网”;发展阶段的“网络党建”;提升阶段的党的建设信息化5 331-333。马德秀将电子党务分为公文电子化、内部办公自动化、管理流程信息化、党务管理网络化等四个阶段6 17。苏咏喜将党的建设信息化分为办公应用(1990-2002),电子党务(2002-2007),党的建设信息化(2007年以后)三个阶段7 127-130。刘红凛按照世界信息网络技术发展阶段将党的信息化分为三个阶段:推行电子党务、实现办公信息化(1994-1999年);建立党建网页与党建网站(2000-2009年);党建信息化即时化时代与党建网络体系化(2010-2015年)8。芮晓武将党的信息化发展分为推行电子党务、建

6、立党建网站、创新党建手段等三个阶段9 84-86。金江军认为数字党建经历了以办公自动化为主的初始阶段(1985-1999);以党建网站为主的起步阶段(1999-2009);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阶段(2009-2014);以及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以来的全面发展阶段(2014至今)10 37-38。部分研究从理论层面进行了分析,如李君如结合党的建设工作规律和信息化发展规律,提出了党建信息化四阶段观点,即:信息支撑阶段,建立全国性的党建信息系统平台;组织支持阶段,建立网络化的党组织体系;党务支持阶段,实现党务网上运作;决策支持阶段,建立党的方针政策决策支持和监督系统11。可见

7、,学者们对党的信息化的阶段划分并不完全一致,且使用的概念也略有不同。显然,回答何为“党的信息化”是研究党的信息化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从党的信息化的相关既有研究看,“网络党建”“电子党务”“数字党建”“党建信息化”“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等概念多是既有研究的分析起点。这些概念的具体阐释有别,但显而易见的是,概念的核心词涉及互联网、电子技术或信息技术、智慧技术等。而互联网和智慧技术也都是信息技术本身。换言之,相关研究的概念基础是“信息技术”。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概念指向“党建”“党务”不同范畴,“党务”又涉及狭义的党的办公事务和宏观的党的领导、执政事务等不同层次的内容。虽然也有学者使用了

8、“党的信息化”概念(如前述刘红凛、芮晓武等),但重心都指向党的建设。我们以“党”这个主体概念对“党建”和“党务”加以统摄,以服务于对党的自身建设和党的工作等各方面的信息化做全整性分析的需求。在以上概念中,“信息化”是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核心词。但在既有研究中,“信息化”多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行为。例如,一般将党建信息化或党务信息化界定为使用信息技术来改进党的建设或党务工作。在不同学科领域,“信息化”的定义不同,但从党的文献来看,1997年 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国家信息化界定为:“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

9、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12 302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将信息化界定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13可见,在党和国家自身来看,“信息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其核心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使用。这与前述党的信息化的相关研究是有所区别的。笔者认为,贴合党自身对“信息化”的认识,从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两个维度去观察党的信息化复兴之路 思想领航“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62023年第3期历程,有利于避免使用理论框架剪裁和限制

10、对党的信息化的实践研究。同时,通过对“信息技术”概念进行总体分析,避免从单一信息技术维度进行分析,忽视了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和不同时期发展程度的差异而产生分析偏误,并且只有结合信息资源的维度,才能准确分析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状态。基于以上原因,本文认为,党的信息化是党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升自身建设质量和领导能力的历史过程。它包含了党的各方面工作组织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纪检工作、政法工作、统战工作、群众工作、党委办公厅(室)工作等的信息化,简称党的工作信息化;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各方面建设的信息化,学界一般称党的建设信息化;以及党的工作机关以办公室业务为中心的办公信息化。显然,这

11、一定义是整合了既有研究和党的实践的综合性概念。(二)依据何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迭代性,以技术应用来划分党的信息化阶段也是可操作的。本文在“技术功能论”意义上,将信息技术理解为能够用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它包含了信息获取(感测与识别技术)、信息传递(通信与存储技术)、信息认知与再生(计算与智能技术)、信息执行(控制与显示技术)等技术12 7。按已有研究观点将信息技术分为“传统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前者主要指电报、电话、传真机、电视等,后者则包括了电子邮件、网络电话、数字电视等,是否基于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是二者的分水岭14 21。本文侧重在现代信息技术,范畴中

12、包含了辅助党的信息获取、传递等各方面信息功能的技术,如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当然,我们不仅分析某一技术在党的信息化历程中出现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分析技术应用的重点。对于“信息资源”,本文取狭义范畴,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媒介存储、传递、加工的信息内容。同时,本文不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而是对党随着技术变革在工作中如何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做总体分析。(三)以何种依据分析党的信息化党是领导一切的。广义而言,党政军民学等各方面信息化都可视为党的信息化范畴,但领导一切不是包办替代,在各组织或领域之间亦存在的功能区分。同时,为了避免将党的信息化混同于国家信息化、政府信息化、社会信息化

13、,我们必须将主体和对象都限定在党的范畴。而党的文献是党的实践的记录,党的重要文献是党的各方面工作实践的主要记录载体。因而,本研究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的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至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为基础研究依据,同时以可获得的网络文献和研究材料做补充。二、准备阶段:信息化思维的萌生与重新确立(1956-1985)20世纪50年代是世界范围内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起步阶段。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以及“确定科学发展的远景计划”的要求15 41。同年10月,“由几百个中国科学家

14、和近百个苏联专家经过半年多的时间讨论写成”的 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通称“12 年科技规划”)已注意到,“电子计算机的创造已为计算技术开辟了一个新纪元”16 429、483。并将无线电电子学中的新技术(指超高频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计算机、电子仪器和遥远控制)列为重点任务。1963年,根据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参照世界科技发展情况,中央科学小组、国家科委党组在“12年科技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了 1963-1972 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通称“10 年科技规划”)。这一规划指出,“12年科技规划”执行中“无线电电子技术和仪器仪表的薄弱情况十分显著”。同时指出,“科学技术现

15、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朱国伟 等:中国共产党的信息化基于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的历程分析(1956-2022)7决 策 与 信 息(总555期)关键”17 497、508。可以说,紧跟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的党的信息化在 1956年即已萌芽,期间取得了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制成、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批量生产等成果。但是,“从领导思想来看,我们又长期对科学技术的作用认识不够,实际做法上也有不少 左 的东西”18 762。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并强调“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

16、生产自动化的程度”19 86-87。这一讲话,“为我国在新时期制定发展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20 781。这一时期,受历史因素影响被阻滞的信息化意识被重新确立。1981年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科委党组的通知 提出研究制定计算技术、集成电路等新兴技术政策。“六五计划”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技术的研发作为科技攻关“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同时将微型、小型计算机、电视机作为电子行业发展的主要方面21 31、82、119。为推动信息化的普及,1983年10月,中组部下发的 1983-1990年全国干部培训规划要点 要求“广泛采用电视、广播、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远距离教学22 245,但在实践中仍限于传统信息技术的电化教育。1981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科委党组的通知 强调,“要积极把德才兼备而又懂得科学技术的人才吸收到领导班子中来”,“提倡全党干部学科学、学技术”18 759。1984年9 月,邓小平在给 经济参考报 的题词中提出了“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指示。这表明党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的信息化理念已确立,并贯彻到了组织和政策上。三、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