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Journal of HUBEIOpen Vocational College2023年7 月(下)Vol.36.No.venNo.348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总第3 4 8 期第3 6 卷第1 4 期Jul.(last half)2023大学生专业课课程思政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以“社会保障学”课程为例赵玉娟,尚海燕(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1150)【摘要 2 0 2 0 年6 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最终是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
2、社会保障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实用性比较强,在课程思政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体现为: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把握不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不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尚未形成;教师课程思政改革的能力不足;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评价体系缺失。提升大学生获得感的路径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以本为本,深度领悟政策;立好靶子,找准定位再发力;润物无声,打造全方位育人体系;潜心钻研,尽展其能;加快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关键词 课程思政;获得感;社会保障学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 0 9 6-7 1 1 X(2023)14-0109-03doi:10.3969/j.issn.2
3、096-711X.2023.14.040本刊网址http:/引言纲要指出,在课程思政改革中,“主力军是教师”,“主战场”是专业课程,主渠道在课堂中,不论什么类型的高校,在课程思政改革的大方向上,专业课教师始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责任,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同时,也需要与思政类课程保持一致,在育人方面要注重看得见的知识传授,也要注意看不见的知识传授,要让两个方面的学习保持一致,在全方位培育人才中发挥作用。社会保障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实用性比较强。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六大核心课程体系中,社会保障学并不在列,容易引起教师及学生的忽略,然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居民的
4、养老、医疗等问题日益凸显,事关民生大事。国家层面对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日益重视,社会保障学课程正是通过理论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国家相关社会保障政策,为民服务,意义重大。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获得感中存在的问题当不十当前社会保障学课程思政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五大方面:)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把握不准纲要中指出,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弄明白,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许多高校把立德和树人作为检验自身工作的最高标准,也是根本标准。以社会保障学课程为例分析,课程思政改革之前,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是如下的规定: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得学
5、生能够了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能够比较准确把握和分析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理论上使学生认识社会保障在国家社会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能够从社会保障学的独特视角,对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分析以上教学大纲中课程任务存在的问题,即:对于社会保障学课程培养什么人,没有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结合;缺少怎样培养人,即培养人才的方法和手段不明确;缺少为谁培养人,即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不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不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点在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能力,目标在于所有的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使得立德树人的成效进一步提高。目前,社会保障学课程中大学生普遍学习动
6、力不足,学风比较差。体现在: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比较严重;听课状态差,督导反馈学生的抬头率较低,玩手机现象屡禁不止;师生课堂互动较少或者师生互动大多流于表面,形式单一。如:大多只是简单的问题提问与回答,学生缺少深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授课理论讲解时间过长;大多数学生找不到专业课的学习重点和兴趣点,感觉学习枯燥乏味,导致学习兴趣比较低落;大多数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专业课不肯下功夫学习和钻研,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疲于应付;大多数学生缺少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学习本身,不清楚学习的意义何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学习动力不足。()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尚未形成社会保障学课程思政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
7、主要表现为:课程思政改革高度不够,即没有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角度和行业领域,领悟国家的战略要求、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课程思政的深度不够,理论课程的学习流于书本表面,思政元素的挖掘仅仅停留在国家相关政策的理论学习层面,忽略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较少关注思政融人后学习效果的反馈与改进。课程思政的广度不够。课程思政主要停留课堂教学中,授课的课件和教案中课程思政元素体现比较少,课程目标依旧采用传统育人目标,没有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教学大纲收稿日期:2 0 2 2-8-2 5基金项目:本文系2 0 2 1 年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21Y
8、B0491);2 0 2 2 年度郑州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大学生专业课课程思政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SLX20221468)。作者简介:赵玉娟(1 9 8 5 一),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研究。110总第3 4 8 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 0 2 3)第3 6 卷第1 4 期未及时修订,教材选用与课程思政改革方向还存有偏差,实验实训部分容易忽略课程思政,作业布置形式较单一,缺乏较强的思政运用体现,学生的考试题目中思政元素较单一,运用较生硬。(四)教师课程思政改革的能力不足课程思政提出后,许多课程均已经开始了课程思政改革
9、,大多数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有所明显提高。但是,在互相观摩教学中发现,社会保障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存在:动力不足,课程思政难度比较大,如何挖掘课程中隐性的思政元素,专业课老师大多闭门造车,交流较少,获得的有益收益较少。目前课程思政比较成功的校内案例较少,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导致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改革的信心不足。深度不够,对于纲要的理解存在一知半解,领悟不深。目前的课程思政改革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思政元素的融人生硬乏味,缺少人文性,知识性,引领性、时代性、开放性。效果不明显现象。许多章节思政元素挖掘不明显,专业课教师往往容易回归传统的过于纯理论的授课,思政内容在全书中所占比重较少,达不到
10、课程思政的效果。(五)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评价体系缺失课程思政改革已经提出至今,许多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依旧是“摸着石头过河”。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评价体系没有形成,目前具体表现如下几方面:首先,对于学校层面,缺少具有高瞻远瞩的课程思政改革总导向,全校课程思政“一盘散沙”“独打独斗”等现象比较明显。配套的激励机制未能与质量评价体系有机融人。社会保障学课程思政改革走走停停,由于改革难度比较大,学校层面没有总体改革方向,导致专业课课程思政缺少激励,以及许多教师不清楚课程思政的质量评价体系如何构建,致使课程思政改革良不齐、总体水平较低、质量不高。其次,对于社会保障学专业课教师层面,课程思政改革深度不够
11、。具体体现为,虽然部分专业课程取得一定课程思政改革效果,但是,优秀的思政改革示范课程观摩学习的数量有限、层次不高,教师从中学习到的可操作性的成果比较有限,课程结束,真正进行自已所教授专业课程时,依旧存在无从下手,无法真正深人挖掘本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再次,课程思政改革“传帮带”与质量评价体系脱节。依旧存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两张皮”现象,如何规避以及如何改进,学校层面缺少政策和制度约束,专业课教师层面缺少激励和方法,急需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课程思政改革的推进。总之科学完整的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迫在眉睫、基干学习的获得革的提升路径课程思政的改革在于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得我们培养学生的能
12、力和培养学生的质量得到提高。不能生硬。在于注重课程思政的融人感、体验感和最终的获得感。这些值得专业课老师深思和瑞摩。)以本为本,深度领悟政策哲学中告诉我们:内因决定外因,思想决定行动。深入学习和领悟纲要的内涵,其本质在于我们专业课教师应明白立德树人始终是最终的目标,在人才培养中,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是三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应作为衡量课程思政改革效果的参考。课程思政的实现手段是专业课课堂,专业课教师也应该努力挖掘课堂,充分利用课堂,保证课堂中思政内容的融水平与质量。社会保障学专业课教师应该自足自身,守好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承担起课程的育人责任。思想上高度与政策保持一致,提升自身课程
13、思政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大纲中的课程任务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可以做如下修改:理论目标:特殊国情下,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在民生重大问题中,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体现;日常生活中以及突发重大事件中,社会保障制度的运用体现,能力目标:从社会保障学的视角,关注现实问题,使用社会保障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价值目标:培养学生胸怀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能力。立好靶子找准定位再发力课程思政改革的总目标在于进一步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能力。然而,不同层次的高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课程思政改革的实现路径应有所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学会借鉴而非照搬,应因
14、人而异。社会保障学课程应基于自身学生水平,所在专业和行业背景要求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如:基于社会保障学课程具有实用性强、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的特点。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社会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养老问题有哪些,国家如何解决养老问题。课程思政目标下有如下融人方式:首先,理论层面,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让学生了解当下养老问题的背景和紧迫性,树立问题危机意识,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度。引人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理解该制度产生的意义和价值。能力层面:深人社会实践,可以引导学生到相关的养老机构参观,与老年人沟通、了解老年人生活的实际情况,询问老年人养老保险制度的使用情
15、况,引导学生发现养老保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查找资料,借助书本,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价值层面:通过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关注老年人群体养老问题,理解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层内涵与价值,潜移默化中触动学生经世济民的信念,力争达到在无形中激发学生思考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钻研知识,将书本理论知识与为民服务的实践有机结合。一润物也无声行造位育人体系课程思政的改革应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使得前者和后者能够达成协同的效应,积极努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格局。社会保障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重在凸显改革成果,提升学生的获得感。以获得感为导向,进行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改革。第一,规范教
16、材的使用。社会保障学课程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书本的理论知识先进,均与最新的国家政策保持一致,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保证学生们接受的理论知识权威性和准确性。第二,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根据课程思政要求,增加对学生价值塑造和德育能力培养的内容,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第三,课堂授课。专业课课堂授课是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主战场”。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同时注重从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融会贯通,增加课程的兴趣和吸引力,拓宽课程思政的广度。第四,作业及考试。重构作业模式,增加实践作业分量。如:除了上文提到的深人养老机构观察养老保险运用情况,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们到社区医疗机构为核酸检测当志愿者,举办公益讲座为孕期女性普及生育保险知识,到企业基层为农民工讲解工伤保险使用,及如何使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这些形式的教学更能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学生有比较深切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比较容易自觉融人深人思考,学生们主动学习和钻研的动机可以得到提升。第五,“互联网+课程思政”。互联网平台的使用可以快速扩111Jul.(lasthalf)2023Journal of HU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