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8 ,大小:1.41MB ,
资源ID:2744483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7444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来华留学教育中的文化认同研究.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来华留学教育中的文化认同研究.pdf

1、Jul.,2023Vol.31 No.7河南社会科学HENAN SOCIAL SCIENCES2023年7月第31卷 第7期“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来华留学教育中的文化认同研究王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100089)摘要:促进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是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升我国教育软实力的应有之义。在提升总体数量、培养层次以及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还应关注来华留学生在跨文化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文化认同与价值建构。现有的来华留学教育在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及管理模式上存在短板,影响了留学生群体对中国文化认知的层次和深度,使文化价值导向的缺失成为制约国际人才培养的瓶颈因素之一。新时代来

2、华留学教育急需发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来华留学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作用,从文化战略和公共外交的维度培养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意识。通过建设“立体式”中国国情课程体系、开拓第二课堂、加强趋同管理、重视隐性教育等策略激发留学生的内生性文化认同,提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思想价值基础和“亲华、友华”的国际人才储备。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华留学教育;文化认同;教育对外开放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5X(2023)07-0102-08收稿日期:2023-05-2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来华留

3、学生中国国情教育课程教学研究”(22VSZ100)作者简介:王丹,女,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比较教育、跨文化教育、教师教育等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创新,使全人类共同价值成为新时代世界各国发展合作的指导思想。在总体数量和培养层次等方面快速提升的基础上,来华留学生的国情认知水平和文化认同意识成为新形势下培养国际优秀人才、做强“留学中国”品牌、促进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基于留学生文化交流传播媒介的身份,如何通过加强其对中国文化认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来培养“亲善、友好使者”,对于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

4、中心、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及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来华留学生文化认同的价值依归、思想基础、存在的问题、改进策略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依归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来华留学教育中的价值引领功能,能够帮助来华留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并融入中国文化进而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102响力。(一)以深化教育对外开放为动力提升来华留学教育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与世界各国互容、互鉴、互通的重要路径。促进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是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增强我国国际教育竞争力

5、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全球教育治理层面来看,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教育的动因,源于经济发展与全球治理的基本诉求,将人类共同利益与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价值整合,使其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助推力量。同时对于实现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中“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的教育目标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够促进我国来华留学教育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逆全球化”思潮的巨大挑战,应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置于文明交流互鉴与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总体实践过程中来凸显其文化引领价值。对内,在中国讲好国际故事,进一步

6、深化教育对外开放,提升来华留学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打造中外人文交流的国际化平台;对外,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强化“留学中国”品牌,加快培养高质量的全球治理人才和国际化人才,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引领,为全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二)以国际人才培养为抓手提升我国教育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及其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是教育软实力评价的重要维度之一,主要表现在他国认可和模仿该国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等,愿意到该国工作和学习1。国际学生的流动一般是从教育欠发达国家流向教育发达国家。现阶段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留学目的国,仅次于美国和英国,说明

7、“留学中国”的品牌价值已经受到大多数国际学生的认可,但对于全球高质量生源和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水平的来华留学教育不仅有利于体现中华文明的历史底蕴与当代价值,还能够改善对于外部教育资源的过度依赖的局面,制衡教育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霸权”。此外,来华留学教育不仅要立足于中国视野和中国舞台,还要服务于全球治理、世界文明互鉴和人类共同利益。要扭转为他国培养人才的旧有狭隘观念,吸引全球优秀学子融入中国、建设中国、宣传中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将其视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推动力量、促进民心相通的文化外交使者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建设者。从国际视野和全球治理的场域出发,通过吸引、培养更

8、多兼具中国情怀和全球表达能力的国际优秀人才,可以提升我国的教育软实力。(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导向促进教育交流对话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五通”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意义。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创新需要不同文化间保持不间断的交流与对话,寻找文化差异中被共同认可的价值与规律。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在不同场合阐述基于“和而不同”哲学理念的文明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将人类的共同价值上升到首位,指出了一条和谐共存的新型国际关系路径。全球化、国际政治、经济贸易、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复杂性与利益关联性决定

9、了这些因素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方面存在着各种局限性,而文化和教育的国际交流则更容易形成全球共识与共同价值基础。来华留学教育是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各国“民心相通”的坚实基础,也是文化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生群体是跨文化沟通的重要纽带与媒介,其非官方、非正式的民间属性对于中外文化交流能够起到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有助于增进文化价值认同、丰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渠道、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基于留学生文化交流传播媒介的身份,如何通过提升对中国文化认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来培养“亲善、友好使者”、发挥跨文化教育的公共外交作用,是当前来华留学教育的重中之重。103二、文化

10、认同: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的思想基础作为国际人才的聚集地和教育对外交流主阵地,高校应重视培养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意识,发挥来华留学高等教育在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一)文化认同的价值内涵关于文化认同(Culture Identity)的定义与表现形式,国内外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给出了不同的见解。如将文化认同视为“人类对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是可以支配人类行为的思维准则与价值取向”2;认为其内涵指向“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所形成的归属感和心理承诺,具有动态性和多维性特点”3;或将

11、文化认同理解为群体归属性在个体行为上的展现,具体表现在处在异文化中的成员能接受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4。一些学者还提出了产生文化认同的必要条件和量化指标,如“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5;个体与其他民族文化中多数成员的认知、态度、行为相一致的程度是重要的量化指标4。学者们虽然对于文化认同的理论阐释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基本形成了一种共识文化认同是基于自身价值观的一种具有动态性的主观意识形态。在来华留学教育中,身份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核心都是文化认同,而文化认同的核心则是价值认同。因此,从跨文化交流的研究视角出发,本文将来华留学生群体

12、的中国文化认同定义为: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价值观层面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尊重、接受与价值内化。(二)增强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必要性随着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深入实施,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与教育国际化的规模和水平都在不断提升,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方式与路径。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总计258122人,占来华生总数的52.446。规模庞大的来华留学生群体及其生源国家和地区

13、已经成为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国家公共外交和国际教育战略的主要对象和实施渠道。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增强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成为提升中国教育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路径。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与留学生规模的急速扩大也对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国家出台并不断完善了一系列事关留学生教育的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了人才培养目标、招生录取、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等相关内容,使国内各高校在留学生培养工作上能够有理有据、有法可依。其中2017年颁布的 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 和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专门对留学生应掌握的中国文化知识、应达到的

14、跨文化能力标准和中国文化认知水平做出了明确规定:“来华留学生应当熟悉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中国国情和文化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7由此可见,除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外,文化适应、价值教育与跨文化能力培养也是留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而这些都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三、现状思考:来华留学生文化认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文化交流融入存在壁垒,管理制度缺位目前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交流融入仍然存在壁垒。大部分留学生的交往范围仅限于留学群体,而与中国学生交际的渠道和机会很少。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包括:留学生中文水平的限制;中

15、外学生管理制度和模式的区隔,缺少双向性的沟通交流平台;中国学生学业压力大,部分学生存在功利心,与留学生文化交往的动力不足;其他经济和文化因素的限制,如一些国家留学生的经济条件不理想或羞于参加社交活动等。有研究表明,是否有中国好朋友和对中国日常公众场所公众素质的感受是留学生中国认同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8。于景华等人通过对留学生的学校、学业和生活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虽然有着强烈的交往愿望,104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留学生大多与中国学生交往范围窄、交往频次低、交往程度浅9。在来华留学生管理层面,目前国内高校大多采取“一校两制”的管理方法,不纳入学校教务部门统一管理,而是将留学生划归特殊群

16、体单独管理,由国际处留学生办公室和教学单位分别负责行政事务和课程教学。这种按照职责范围的分工模式虽有利于照顾到留学生的特殊性,但容易造成管理职能重合或缺乏统一标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机制、降低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人为制造了中外学生的交流障碍等问题。(二)国情教育类课程及实践活动缺乏系统性和实效性中国国情教育类课程的实施及相关实践活动是促进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融入和形成文化认同的重要抓手,目前主要体现在中国概况或中国文化的课程与教学之中。通过对国情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来华留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为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随着国际中文教育对来华留学生语言能力及文化背景知识的需求不断加深,中国概况课程已从附属的汉语文化课程中独立出来,于2017年正式被教育部规定为来华留学生高等学历教育的必修课程。但仅由一门课程来承担中国国情与文化的教学任务对于培育文化认同意识显然是不够的,无法应对来华留学生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和迥异的学习方式;且此类课程在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实践活动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如何从中国的视角去诠释国际合作,如何正面认识中国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