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期(总第 期)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年 月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余大杭()男 教授 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研究文章编号:():/“晋江经验”与泉州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发展余大杭 蔡经汉 余安然(黎明职业大学 黎明职业大学 教务处 黎明职业大学 文化传播学院 福建 泉州)摘要:对与“晋江经验”共同成长发展的泉州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路径、模式进行分析 剖析“晋江经验”蕴含的职教意涵 研究当前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通过梳理“晋江经验”对打造职业教育泉州模式的经验启示 提出推进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的四条原则 进一步理顺机制、营造环境、创新载体、推进改革等具体举措建议关键词:职业教育
2、 产教城融合“晋江经验”泉州市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一、引 言 年 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公布首批共 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和 个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 其中 泉州市成为福建省唯一试点城市获批成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虽然为泉州市当前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良机 但也对相关工作提出了极高的挑战 当前 泉州市提出“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战略 亟需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 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化正是培养产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至更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的动力来源 正是基于这一原因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 深化职普
3、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 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而正如学界所指出的 年以来产教融合的内涵已悄然变化 从对事业发展要求的宏观描述 逐步将中观层面的办学模式、微观层面的教学模式包容进来 发展成为一个涵盖教育应用性的大概念 即已成为涵盖原本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三层含义的概念总和 在此情况下 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任务明确要求建立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新路径新机制 重点聚焦完善发展规划和资源布局、推进人才培养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创新重大平台载体建设、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等任务 从而实现“切实深化产教融合 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有机衔
4、接”年是“晋江经验”提出 周年 正是“晋江经验”进一步创新发展之时 深入分析与“晋江经验”共同成长发展的泉州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路径和模式 以及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从中剖析“晋江经验”对打造职业教育泉州模式的经验启示 将有益于泉州市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 通过实现产教城深度融合 更好地促进“强产业、兴城市”目标实现 同时 也将有助于其他城市凝练打造符合自身特点的产教城融合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二、“晋江经验”蕴含的职教意涵 年 月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晋江经验”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年 月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潘玉腾 年 月 日发表于经
5、济日报的文章认为“晋江经验”在当前的指导意义还表现在三方面 即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强调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服务 从泉州市职业教育 余年发展历程中 我们也可从这三方面归纳出“晋江经验”蕴含的职教意涵(一)服务实体经济是根本任务服务实体经济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可以说 实体经济才是职业教育大显身手的舞台 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说明培育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这彰显了职业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民营经济发达区域尤其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供给 实践证明晋江市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实体经济 一方面得益于晋江企业拥有专注于实业的工匠精神 另一方面得益于晋
6、江市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市、高新产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兴市”的新实体经济发展思路最后一方面更得益于泉州市职业教育不断培养并输送了一批批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 泉州市职业教育始终坚持服务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县域经济 为泉州市 连续 年位居福建省首位作出应有贡献 并与“民办特区”“晋江经验”一同成长 硕果累累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出现明显变化”特别是新旧动能转换明显加快 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对经济发展的撬动作用越来越大 呈现出由速度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的新趋势 中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明确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当前 仍必须坚持职业教育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导向 更好对接、服务
7、区域经济 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 使专业布局进一步向作为实体经济核心的“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倾斜 进一步深化专业的“三新”改造 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持续改革创新是内生动力“晋江经验”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这同样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确立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类型定位 强化了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治功能、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的经济功能、促公平保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社会功能以及弘扬和培育劳动风尚的文化功能 这些重要功能的实现 也需要职业教育持续改革创新 要走出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发展道路 明确并坚持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 就势必
8、要不断改革创新 既要在宏观层面上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创新构建中高本衔接的贯通一体化培养体系等 又要在“三教”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双元育人等微观层面不断创新而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种种成果也已得到法律意义上的确认 时隔 年新的 职业教育法 修订 是巩固职业教育改革成果 把成熟改革举措上升为法律制度的战略之举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 为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提供了法律意义上的动力保障在“晋江经验”和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指导下 泉州市高职院校始终坚持改革创新 例如黎明职业大学深化福建版二元制的探索 与安踏集团的二元制育人实践 基于“晋江经验”的鞋服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构
9、建与实践 获 年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依托国家级建筑职教集团的校企二元育人现代学徒制实践 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验收与全省同行的“二元制”改革 有力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福建模式 年福建省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三)多元办学格局是发展方向“晋江经验”强调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服务“晋江经验”本质上就是党委、政府引导支持企业创新创业的经验 这同样适用于职业教育领域 研究表明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第 期余大杭 等:“晋江经验”与泉州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发展新世纪以来 我国政府推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注意力总体不断攀升 结构指向由指令性规划主导向统筹地方政府、
10、行业、企业、学校等利益相关者协同推进转变 年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提出“经过 年左右时间 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亦提出“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新修订的 职业教育法 第六条明确 职业教育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泉州市在“晋江经验”指导下 创新泉州市、县两级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已形成“政府搭台 校企唱戏”的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 下沉到县一级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契合泉州市县域经济发
11、达的特点 有效调动了县域举办职业教育的动力和积极性 形成与泉州经济特点相契合公办院校为主力、民办院校有效补充、市县多点开花的高等职业院校布局 目前 泉州市所辖 个县市区 共有 所高职院校(含本科)主要分布在县域一级 其中“晋江经验”直接发源地的晋江市有高职院校 所 含福建省唯一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试点 所和福建省唯一的民办属性双高校 所 石狮市高职院校 所、南安市高职院校 所、德化县高职院校 所 并有行业集团举办的高职院校 所 三、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职业教育要立足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特征来规划办学和育人定位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当前推进产教城融合发展的根本要求 而职业教育适应性归
12、根结底要适应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需要 以促进自身体制机制及制度格局更成型 专业结构更优化 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贡献率更大 从职业教育适应性视角来看 当前泉州市城市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有三方面(一)城市、行业、企业三者的脉络仍不清晰自泉州市被确认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以来 虽然泉州市发改委、教育局已出台了宏观意见但城市及行业、产业层面推进产教融合的动力机制仍有待优化 特别是行业协会等中间层协调性机构的发展水平尚处于极不成熟的状况 这也是当前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职业教育发展视角出发 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产教融合型行业、产教融合型
13、企业等三个层面的工作机制均亟需厘清理顺 在城市层面 需要政策性顶层设计 在行业、产业层面 需要激励性机制设计而在企业层面 则需要精准的创新载体(二)市级政策难点堵点亟需克服当前 虽然从国家到省一级均出台了诸多支持鼓励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文件 但实际操作中在市一级还存在较多的难点、堵点 制约了政策激励效果 亟需克服 首先 在师资队伍政策方面虽然包括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的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年)等系列文件都提出了积极的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扶持政策 如“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核定公办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推动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职业院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等 但相关政策精神仍较为宏观 对于职业院校直接
14、面对的市一级编办、人社部门而言仍然缺乏可操作性 这导致政策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亟需进一步制订实施细则 其次 在产教融合政策方面 虽然政府部门对于加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已出台了诸多利好政策 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 特别是主导职教改革的部门与审计部门之间往往存在政策执行标准不统一的情况 例如 上级文件鼓励职业院校教师面向企业开展培训规定相关服务收入可不纳入学校绩效总盘 但实际操作中市一级审计部门并不认同 在校企合作过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年 月程中发生的经费往来等方面的问题上 职业院校也长期受到审计部门的质疑 这对激励高职院校大胆改革事实上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此外 当前最受重视的校企合作育人载体 即
15、产业学院 其实践运行体制机制也亟需突破 虽然 年“职教 条”实施以来产业学院已然成为产教深度融合的新载体 泉州市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也将产业学院的发展作为重点之一 但受限于现有法律、政策和机制 产业学院一直仍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 没有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案(三)产教融合动力机制有待深化调查显示 虽然政府部门对于加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已出台了诸多利好政策 但部分企业对于相关政策仍然了解不多 个别甚至对于开展校企合作能获得的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政策红利也不了解 虽然当前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内容广泛多样 包括参与专业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习指导、技术研发以及顶岗实习等 但企业
16、开展最为积极的仍是以获得劳动力为主要目的的学生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进行的专业和课程建设仍以高职院校为主仅有不到 由企业主导 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中 以上由高职院校自建或企业挂牌的形式构建 引企入校、企业专门建立面向社会构建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比例不足 产教融合水平不高、校企合作不深入 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不高 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不高 科技研发和转化水平低 不能很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四、“晋江经验”视域下泉州市推进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的路径(一)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发展的原则 明确职业教育地位与作用应将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着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社会吸引力和服务贡献度 促进产、城、人协同发展 明确产教城融合发展主线应聚焦城市能级提升 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为主线 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 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功能和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双办学主体作用 调整优化布局结构构建服务支撑泉州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技术创新转化体系 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提升职业教育发展大格局应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摆在“强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