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1.09MB ,
资源ID:2753232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7532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譬喻”句法语义历时演变研究.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譬喻”句法语义历时演变研究.pdf

1、第4 5卷 第7期2 0 2 3年7月 湖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 o u r n a l o f H u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4 5 N o.7J u l.2 0 2 3*收稿日期:2 0 2 2 0 9 1 6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语义范畴的汉语句法演变研究”(1 7 Y J C 7 4 0 1 1 8)。作者简介:张萍,博士,副教授,从事古代汉语教学与汉语史词汇、语法研究。“譬喻”句法语义历时演变研究*张 萍(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2 0 0 4 4 4)摘 要:汉语文白转型中,典型比方指称词“譬喻”后为

2、“比喻”替代,两词又都有比方动词的用法。考察汉语史上“譬喻”成词及其用法发展,可见其“譬而喻之”的源结构语义对其比方动词用法的出现具有决定性意义。“譬喻”作比方动词构成比方句式,始见于唐代孔颖达对经典的注疏语境,主要为“(以+)N比方+譬喻+N被比方”。现代汉语中“譬喻”作比方动词的句式更为丰富,既有沿袭又有新变,同时还有受佛经用语习惯影响、文人倾向性使用等特点。研究汉语比方范畴重要成员“譬喻”用法的历时演变,既可以揭示独特比方句式与语意表达之间互动关系的演变,也能为现代汉语“比喻”构成的比方句式提供更好的历史解释。关键词:“譬喻”;比方指称词;比方动词;句法;语义中图分类号:H 1 4文献标

3、志码:A文章编号:1 0 0 9 1 7 3 4(2 0 2 3)0 7 0 0 9 1 0 7“譬”作为汉语比方义范畴最为经典的词语,是上古汉语比方句中最重要的比方动词,也与“犹/若/如”等比方关系词形成了多样化的比方句式。在汉语双音化进程中,“譬”逐渐与其他词凝固形成双音词,后世使用最多的“譬如”贯穿古汉语各阶段,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还有一定的保留。在“譬”系双音词中,还有一个与比方句句法、语义发展密切相关的词,即“譬喻”。“譬喻”由短语凝固为双音词,由比方指称词而产生比方动词用法,在汉语史中有其特殊语境,句法、句式也有其独特性,与比方动词“譬”存在明显差异。在汉语由文言向白话转型的过程中,“

4、譬喻”后为“比喻”替代,至现代汉语中,“比喻”成为最常用的比方指称词,在比方动词用法上,“比喻”部分替换了“譬喻”。李胜梅对“比喻”的句法功能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论述11 1 9。本文认为对“譬喻”作历时演变研究,不仅有利于探讨汉语比方范畴的表达演变,也有利于揭示现代汉语“比喻”作动词使用的特殊句式的动因。一、“譬喻”源结构及其成词“譬喻”也作“譬谕”,最早的用例见于 荀子,上古汉语中“譬喻”“譬谕”见用较为有限,主要有:例1:辩说譬谕,齐给便利,而不顺礼义,谓之奸说。(荀子非十二子)例2:假象取耦,以相譬喻,断短为节,以应小具,所以曲说攻论,应感而不匮者也。(淮南子要略)汉语大词典 列“譬喻”词

5、条,合并“譬谕”,第一个义项为“比喻”,首举书证即例126 6 9 9。值得注意的是,该例“譬谕”语义并不是“比喻”,而是“比方说明”义,“譬”“谕”还具有较为明显的独立性,句法上两者是连动关系,语义上是指通过“譬”的方式来“谕(使明白)”。在上述二例中,“譬谕”“譬喻”仍可看作尚未凝固的短语。“谕”“喻”,“本同一词,古代通用。后来逐渐有分工,在比喻的意义上用 喻,在告诉的意义上用 谕”31 2 9 0。“譬谕”“譬喻”用法相同,由“比方说明”义引申出“比方;比喻”“晓譬说明”二义,本文讨论的主要是其比方义用法。在比方义上,后多用“譬喻”,少用“譬谕”。故本文以“譬喻”为主要考察对象来梳理其

6、句法语义的历时演变情况。“譬喻”成词后,以作比方指称词为主,唐以后也发展出构成比方句的比方动词用法,其比方动词用法产生的语境以及特定句式,均受源结构语义的影响。至中古时期,“譬喻”凝固为双音词,用法单一,为比方指称词。如:例3:其寓言譬喻,犹有可采,以供给碎用,充御卒乏,至使末世利口之奸佞,无行之弊子,得以老庄为窟薮,不亦惜乎?(抱朴子释滞)例4:于时沙门释慧朗以为此经所记,源在譬喻;譬喻所明,兼载善恶;善恶相翻,则贤愚之分也。(出三藏记集贤愚经记)“譬喻”均用来指称比方行为或比方内容,并不用于具体的比方句。如例4的“譬喻”,中古时期佛经多用譬喻解说佛法,“譬喻”一词仅以作指称比方行为或内容,

7、而不参与构成比方句式,再如:例5: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船筏譬喻,汝等善思念之,戢在心怀!”(增一阿含经马血天子问八政品)此例出现了比方对象“船筏”,但“譬喻”仍是比方指称词,指“船筏”的故事,以其为比方,解说蕴含的佛法。二、近代汉语中的“譬喻”用法通过考察,在唐代经学家注释经典的语言中,“譬喻”首见用作比方动词。如:例6:周礼考工记 云:“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此百事之工,各自献其艺,能以其所能譬喻政事,因献所造之器,取喻以谏上。(春秋左传正义襄公十四年)例7:“故观其器而知其工之巧”者,此又工匠之事譬喻礼乐。观其器之善恶,而知工匠巧拙,器善则工巧,器恶则工拙。(礼

8、记正义礼器)例8:“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者,此言脩身之譬也。设我适彼人,见彼有德,则为我所亲爱,当反自譬喻于我也。以彼有德,故为我所亲爱,则我若自脩身有德,必然亦能使众人亲爱于我也。(礼记正义大学)以上诸例均为孔颖达对经典进行注疏的内容,“譬喻”用作比方动词,例6为“以+N比方+譬喻+N被比方”句式,“以”亦可省略,如例7,这是因为N比方是解说对象,带有话题性质。这种“以+N比方+譬喻+N被比方”句式出现在唐代注疏中,成就了“譬喻”作比方动词的用法。注疏对典籍原文蕴含的深意加以阐释,需引出语义比较抽象的N被比方,通过比方的关联来说明被比方事物或事理,该语义与“譬喻”契合,“譬喻”因此被应用于联

9、结N比方与N被比方。“譬喻”源结构中“喻”有“使明白”的语义,这正是其后带N被比方宾语这种句法结构的语义基础。N被比方也有通过“于”引介给“譬喻”的,如例8,有对N被比方强调的效果。“譬喻”用作比方动词出现在唐代解经语言中,有其特殊的语用环境,是一种“学者”式运用。此外,唐五代及宋,“譬喻”多见于佛经,用来指称比方行为,其后用比方动词“譬如”引出具体的比方内容。如:29湖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第4 5卷例9: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楞严经 卷一)例1 0:仰山问中邑

10、:“如何是佛性义?”邑曰:“我与你说个譬喻,汝便会也。譬如一室有六窗,内有一猕猴,外有猕猴从东边唤狌狌,猕猴即应。如是六窗,俱唤俱应。”(五灯会元昭觉白禅师法嗣信相宗显禅师)宋代 朱子语类 多见“譬喻”一词,“譬喻”仍主要指称比方行为,不过开始出现新的变化。朱熹在与学生对话中,不仅善于分析前人使用的比方论说,在教导学生时也善于运用打比方的方式来加以阐释。如:例1 1:又问:“所谓“继之者善”者,犹水流而就下也。皆水也,有流而至海 云云。”曰:“它这是两个譬喻。盖水之就下,便是喻性之善,到得说水之清,却依旧是譬喻。”(朱子语类性理一人物之性气质之性)例1 2:此仁所以包得义礼智也,明道所以言义礼

11、智皆仁也。今且粗譬喻:福州知州,便是福建路安抚使,更无一个小底做知州,大底做安抚也。(朱子语类论语二学而篇上)以上“譬喻”均出现在朱子语言中,例1 1是朱子分析程颐、程颢所用之比方,例1 2是朱子给弟子解析 论语 内容时使用的比方,“譬喻”或作名词,或作动词,语义均指称比方行为或内容,但句式上其后直接引出了比方内容,可见,句法上“譬喻”与具体的比方句尚各自独立,但语意上却已紧密相连。比较佛经中“譬喻”的用法,后面也往往引出具体的比方句,但“譬喻”与比方句之间句法距离还较远,语意联系也较松散,表现为“譬喻”所在句子的句法、语义自足,后面比方句则由比方动词“譬如”引导。至 朱子语类 发生变化,一是

12、“譬喻”句虽句法自足,但语意还不足;二是不再需要“譬如”等引导比方句,可见,此时“譬喻”已经发挥了引出比方句的功能,只不过这个功能主要还是通过语意衔接来体现,尚未直接体现在句法上。朱子语类 中有一例“譬喻”值得注意:例1 3:孟子又以射譬喻,最亲切。(朱子语类孟子八万章下)“以射譬喻”,句式与孔颖达注疏“以+N比方+譬喻+N被比方”相似,朱熹与学生答问,讨论经典文意,与孔疏在语用上是一致的。这是针对 孟子万章下 内容来解说讨论,即“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是用射箭为比方来对“圣”加以阐释。例1 3,N比方“射”在解说语境中为解说对象,故通过

13、“以”来引进,这里“譬喻”后省略N被比方“圣”。“以+N比方+譬喻+N被比方”句式产生于经典注疏、解说的语境中,开拓了上古汉语中“譬”系列比方句式的类型,上古汉语“譬”系列比方句都是被比方对象先行的句式,即“N被比方,譬之(犹)N比方”类句式。明代小说中,“譬喻”有构成比方句的用法,为:例1 4:云寂道:“金刚世界之宝,其性虽坚,羚羊角能坏之。羚羊角虽坚,宾铁能坏之。”弟子道:“还有甚么意味?”云寂道:“金刚譬喻佛性,羚羊角譬喻烦恼,宾铁譬喻般若智。这是说,那佛性虽坚烦恼能乱之,烦恼虽坚,般若智能破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第四回)例1 5:原来但凡世上的人情,惟和尚色情最紧。惟有和尚家

14、第一闲无得寻思,只是想着此一件事。假如譬喻说一个财主家,虽然十相俱足,一日有多少闲事恼心,夜间又被钱物挂念,到三更二更才睡,总有娇妻美妾同床共枕,那得情趣?(水浒传 第四十五回)例1 4三个“譬喻”构成三个比方句,为“N比方+譬喻+N被比方”句式,这里N比方是实物,具体易理解,N被比方是抽象事物。这也是一个“解说”语境,N比方是话题主语,与例7“工匠之事譬喻礼乐”用法相似。例1 5“譬喻说”相当于“譬如”用法,“譬喻”在音节上替代“譬”,“说”起到“如”的功能(“说”已虚化,相当于联39第7期张萍:“譬喻”句法语义历时演变研究系词,引出比方内容),这两方面都体现出文言向白话的转型。该例或为“譬

15、喻说”最早的用例,引起的比方内容为假设情况,但与假设连词“假如”共现,可见,其语义仍侧重类比解说。“譬喻说”用法少见,更多的是“譬如说”,后为“比如说”取代。清代至民国期间,“譬喻”仍以指称比方为主要用法,如:例1 6:这备卷前人还有个譬喻法。他把房官荐卷比作“结胎”;主考取中比作“弄璋”;中了副榜比作“弄瓦”;到了留作备卷,到头来依然不中,便比作个“半产”,这番譬喻,虽谑近于虐,却非深知此中甘苦者道不出来。(儿女英雄传 第三十五回)例1 7:钦若见已入彀,索性逼进一层,更申奏道:“臣有一句浅近的譬喻:譬如赌博,输钱将尽,倾囊为注,这便叫作 孤注一掷,陛下乃准的孤注,岂不危甚?幸陛下量大福弘,

16、才得免败。”(宋史演义 第二十三回)“譬喻法”“譬喻”指称比方内容,而具体的比方句中,却使用了“比作”“譬如”,可见,“譬喻”与“比作”“譬如”分工明显。“譬喻”偶尔也用于比方句,如:例1 8:先是桓帝初年,京师有童谣云:“城上乌,尾毕通。公为吏,子为徒”“城上乌”二句,是譬喻桓帝高居九重,专知聚敛;“公为吏”二句,是言蛮夷叛逆,父为军吏,子为卒徒,同时外征。(后汉演义 第五十四回)此例“譬喻”也是用于解说语境,为“N比方+是譬喻+N被比方”句式,其中“是”强化了对话题N比方的阐释性质。综上,“譬喻”作比方动词,产生于“解经”的解说语境,为“以+N比方+譬喻+N被比方”句式,后见用于“N比方+譬喻+N被比方”句式,主要是对话题N比方进行解说。“譬喻”作比方动词,主要运用于唐代对经典的注疏、朱子语类 对典籍的解说、佛经对经意的解说等各种解说类语境。此外,“譬喻”以指称比方行为或内容为主,与“譬如”“比方”等比方动词配合使用。值得关注的是,元代直讲体文献也有对儒家经典进行讲解的,如许衡 大学直解 中庸直解 等,但并无“譬喻”用例,究其原因在于直讲体是用通俗的口语来译释经典文本,而不是对经典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