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4.03MB ,
资源ID:2754450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7544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育”并举导向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育”并举导向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pdf

1、第36 卷第4期2023年8 月D01编码:1 0.1 98 47/j.ISSN1008-2646.2023.04.019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Vol.36 No.4Aug.2023“五育”并举导向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赵茜(南京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 1 0 0 9 4)摘要: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培育适应新时代发展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和

2、有效途径。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目标短视性、定位局限性、设置碎片化等不足,五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立足各自功能定位,遵循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为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和课程思政、专业教育、健康身心、提升审美、劳动实践相融合,构建完整、实用、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关键词:创新创业;五育并举;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C642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目标任务。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

3、成部分,而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课程体系则是最为核心的内容。课程体系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依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举,课程体系主要包含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质量情况直接作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作为体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过程和成果的载体,无疑是创新创业教育环节中最核心的部分。因此,如何建设适应新时代发展,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强化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0 0 8-2 6 46(2 0 2 3)0 4-0 1 1 3-0 6“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是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须研究的

4、课题。我国对于“五育”并举导向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理论成果还不丰富,现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方面。如赵荣生、唐华山以“五育”并举为背景对高校学生劳创融合进行了研究;2 1王晓波、李苗苗在新时代“五育”视域下对高校劳动育人与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进行了研究;3 王隼、朱翠兰、于兴业、费志勇等学者对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开展了研究;【4-6 盛振文以“五育”并举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题,提出建立广谱化、全覆盖“五育并举”双创教育体系,收稿日期:2 0 2 3-0 5-0 5作者简介:赵茜(1 98 2 一),女,山东泰安人,南京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

5、学院副院长,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项目:2 0 2 1 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军工精神引领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与构建”(2 0 2 1 JSJG380)本文引文格式:赵茜。“五育”并举导向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4):113-118.113 一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7 总体而言,目前学界相关研究还多局限于劳动育人视角,对于“五育”并举导向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尚不系统、不深入。基于此,笔者在对国内具有代表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调研的基础上,对“五育”要素在创新创

6、业教育课程中的功能定位、“五育”并举导向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和路径进行了学理探究。一、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存在短视性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和投人力度不断加大,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目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与国家需求、学生期待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呈现出一定的短视性。首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课程体系建设没能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站在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抓顶层设计,没有深刻理解把创新创业教育融人人才培养全过程、全要素的重要意义,从而

7、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无法很好满足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其次,课程培养目标往往只针对有创新创业热情和意向的学生,以培养中小企业创业者为主。课堂内容主要依托经济管理、社会工作等学科开设一些项目运营、企业创办、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对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和规划长期目标的考虑不充分、不全面,没能从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设定目标。8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定位具有局限性在高校教学活动中,课程目标直接作用于课程定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的短视性会导致课程定位的局限性。一方面课程水平和对课程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从全局角度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有机结合,对

8、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缺乏全面认识和系统规划。主要表现在部分高校仅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视为选修课、讲座、竞赛与课外活动,学分认定困难。还有部分高校仅仅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课程中交叉一些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未开设专门课程;另一方面在教材选取方面也缺乏系统性考虑,与专业课程、学生第二课堂脱一1 1 4一轨,未能形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相互融通的机制。教材对于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兴趣爱好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针对性不够,还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呈现碎片化在创新创业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大部分高校都通过一定形式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从课程的设置

9、上来看还不够科学合理,主要呈碎片化分布,具体有两方面表现。一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未能贯穿学生大学生涯,不能将学生大学四年甚至本科、研究生阶段通盘考虑,学生递进式培养不够。有些高校仅在低年级开设了一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授的内容主要为入门的创新创业理论,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主要为工厂、企业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形式相对单一且与学生创新创业目标结合不紧密。二是课程间缺少内在联系,课程梯度设计不够合理。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数量偏少,课程类型不够丰富,主要聚焦在创新创业理论,有些课程内容与学生已学课程重复率高。在这种现实情况中,课程间往往是相互独立的,未能从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进行贯通,课程关

10、联度不够。二、“五育”要素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功能定位1德育指明创新创业方向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促进产业提质升级的关键,特别是我国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在全面开启“十四五”规划建设新阶段,国家各行业领域对创新创业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创新创业型人才不仅要有全面的知识储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浓厚的家国情怀。因此,把德育融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加强德育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明确“为什么创新创业”“为谁创新创业”,从而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报国使

11、命。2.智育增长创新创业才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与最基本要求能多维度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智育能够有效促进三者相互融合,共同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养成能够帮助学生高效探索并找到适合自身的创新创业方向、项目、伙伴等,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和创新创业毅力。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够让学生系统了解创新创业的方法原理和技巧,便于学生遵循创新创业规律进行时间、精力和资源的合理分配与投人,更好地规避创新创业风险,实现较高的投入产出效率。创新创业实践体验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创新创业的经验,深化对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促进学生为创新创业做好软硬件准备,提升其实操能力,从而大幅提高创新创

12、业成功率。3.体育强健创新创业体魄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主要包含健康的体格、充沛的精力、稳定的情感、积极的心态等基本要素。体育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作用,除强身健体外,学生在运动和竞技的过程中能够主动适应激励的竞争,培养不畏艰难、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从而为开展创新创业做好心理建设。同时,体育作为重要的社交方式,对于学生凝聚团队、开拓资源、提升社交能力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更应开好体育课、办好体育赛事,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运动设施和竞技平台,不断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心理健康,为开展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身心保障。4.美育塑造创新创业心灵美育的功能是不可或缺、

13、不可替代的,通过美育可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个体心灵美与创造社会美的有机统一,这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美育作为一门独立的教育形态,能够起到链接和纽带的作用,将其他几种教育形态很好地衔接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具体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创造“美”是创新创业的动力,也是创新创业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融人美育,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感知创新创业内涵之美及创新创业实践之美,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两者的融合有利于熏陶学生美学文化涵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知识的构建,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美的理解和追求,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创造更加

14、美好的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5劳育助力创新创业梦想创新创业本身是一种复杂的劳动,学生劳动教育与创新教育在育人结构上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是对高校育人模式的创新和课程改革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者的融合不仅能够丰富劳动育人的内涵,还能够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中主动思考、积极作为、增强本领,从而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强化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在创造性的劳动中理解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并且由衷地珍惜劳动成果,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和提高抗压抗风险能力

15、。三、“五育”并举导向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则1.注重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课程体系的价值性更多地体现于学生的主观评价,是学生对于课程重要性和课程用途的心理判断。知识性则更具客观性,是课程理论知识、技能方法等的总和。价值创造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这个目标要通过知识作为载体。只有将这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将“价值性”融入到课程知识中,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真正统一。知识在价值观塑造过程中发挥着基础作用,支撑道德品德的形成,促进人格品格的健全。实践证明,同一堂课、同样的教育对象,如果传授的知识层次、广度与深度不同,教育的效果也会迥然不同。只传授科学知识,缺乏价值观的培育,难以培养出

16、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同样,只有价值观的传输,没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做支撑,则培养出的学生将无法满足时代与国家的需求。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人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在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基础上,明确创新创业的目标及方向,让学生主动接受创新创业知识技能,使之入心人脑并付诸实践,这样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才会长久稳固且富有实效。2.注重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统筹谋划,在一个课程观下做到架构清晰、层次丰富、内容详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仅要遵循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规律,更要结合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全面、整体规划。按照创意思维培育、创新创业模拟训练、创新创业实践这一思路开展,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层次和专业背景,从理论到实践、从低阶到高阶,设计课程内容,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完整的支撑体系。在此框架下的学习过程才是完整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育过程,才能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一.1 1 5 一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受到政府政策、高校重视程度、学生差异性、质量评价体系等诸多因素影响,在课程体系整体性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多样化、灵活化,使创新创业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