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关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使得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从师资“够不够”转变为师资“优不优”1。高职师范院校承担着为基础教育输送优质师资的重任,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出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等系列政策文件,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这一背景,本文探讨高职师范院校如何积极转变教育“五育融合”视域下高职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 林 榕(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
2、州 350007)摘 要:在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大潮中,高职师范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遇到多元化的挑战。面对用人单位对“五育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标准,新要求,通过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聚焦德、智、体、美、劳五种基本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战略谋划与顶层设计,把握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对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进行破旧立新,构建“12345”人才培养新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社会生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用人单位需求传导式综合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词:五育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74(2023)02-0001-04Reformation an
3、d Innov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Normal Collegefrom the Perspective of“Five-Education Integration”Lin Rong(Fujian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Fuzhou Fujian 350007,China)Abstract:The great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the new era brings diversified challenges to the tr
4、adit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normal college.As a result,the employers put forward new standards and new requirements for training well-rounded talents.For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s follow:actively changing the educationa
5、l concept;concentrating five basic abilities,including morality,intelligence,physique,beauty and labor;innovating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strengthening strategic planning and top-level design and grasping the focus and breakthrough of work.Moreover,we should make great breakthroughs to the key elem
6、ents of talents training and construct“12345”new training model and promote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demand conduction of employers.Key words:five-education integration;talent training model;innovation and reformation理念,聚焦德、智、体、美、劳五种不可替代基本能力,加强战略谋划与
7、顶层设计,创新“五育融合”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对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进行破旧立新,提升高职师范生培养质量,为新时代深化教师培养改革提供借鉴。一、“五育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一)国家层面2018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动教育纳入“人的全面发展”之教育目标的素质规格范畴内2。2019收稿日期:2023-4-20基金项目: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点项目“现代职教视域下“3+2 高本贯通”培养模式改革与重构研究”成果之一(FY22BO3)。作者简介:林榕(1972-),女,硕士,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
8、学校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和职业教育研究。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bei Energy College of Vocation and Technology 第 2 期(总91 期)2023 年 6 月No.2(Sum.91)Jun.20232年 2 月,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则明确规定“五育融合”的教育发展目标,“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3。201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明确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4。自此
9、,立德树人、“五育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成为新时代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和追求,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命题,也是教育回归初心的大势所趋。(二)学校层面高职师范院校大多数由“中等师范”升格而来,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中师时期”的“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变异体,以满足小学教育的基本师资需求为办学目标。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基础教育已经走过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发展阶段。学生的能力素养培养从“双基”时代迈过了“三维目标”时代,如今已经迈入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传统的以满足“双基”时代教育为目标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早已过时。新时代教育本质发生了
10、根本变化,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学校教育的使命担当,学校教育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大潮,“五育融合”全面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价值创造与价值整合要求越来越迫切,小学教育专业深入同类院校开展专业调研,聚焦初等教育师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改革现状、发展瓶颈和兄弟院校人才培养经验,发现“五育融合”初等教育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迫在眉睫。二、“五育融合”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聚焦“五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改变传统课程由培养方案直接制定单个课程目标的过程,由各门课程教学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消除课程之间简单重复
11、,加强“五育融合”新内容。一是德育与教育教学融合,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化解学生道德上的困惑和难题5,让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促进学生自主成长。二是智育与教育教学融合,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注重学习策略指导和训练,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解决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性因素,强化创新思维培养。三是体育与教育教学融合,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鼓励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奋勇拼搏、追求卓越、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的精神,实现自我突破与挑战,激励自我永不言败的意志品质,提升体育境界。四是美育与教育教学融合,用美育
12、独特的方式陶冶人的性格,潜移默化的调节情绪,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提升个人生命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追求灵魂之美,品味专业之美,享受创造之美,弘扬劳动之美,拓宽美学教育新路径6。五是劳动教育与教育教学融合,助力学生了解自我,对未来职业负责,教会学生以劳动获得幸福生活与智慧劳动创造生活;劳动教育与职业实践融合,助力学生提高创造性劳动、复杂性劳动能力;与德育主题活动融合,提升学生劳动教育责任意识;与志愿服务等各项实践活动融合,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助力学生社会担当7。根据学校发展定位、目标要求,深度剖析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新标准,新要求,在产教融合基础上,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操其要于上”,加强战略谋
13、划与顶层设计,又“分其详于下”,把握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8,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对人才培养的“体系、平台、载体、模式、评价”五大要素进行综合改革,依据“五育融合”初等教育师资人才培养定位,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重建教学载体,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从“表层修补”向“调筋动骨”转变,推动人才培养改革与初等教育发展相伴同生9,打造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新生态、新质量。三、“五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实践路径(一)聚焦“五育融合”,创新“12345”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未来小学教师须具备的能力为导向,聚焦德、智、体、美、劳五种基本能力,坚持“擦亮师范底色,突出
14、技能特色,彰显育人亮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用人单位需求传导式改革10,创新“一条主线、两轮驱动、三定聚焦、四优统筹,五育融合”的“12345”培养模式。“一条主线”,即立德树人主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培育人才;“两轮驱动”,即一轮虚实结合,虚拟实训与教学实景结合,打通人才培养供给侧和行业需求侧,着力于能力培养;另一轮理实一体,德、智、体、美、劳与课程形成清晰的映射关系,培养目标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三定聚焦”,即定准培养目标、定精培养规格,定细培养方案,明晰人才培养改革路径,使学生教学能力精准对接就业岗位;“四优统筹”,即优化通识教育、优化专业教育、优化第二课堂、优化双创
15、教育11,四优统筹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同行,师范认证林榕,“五育融合”视域下高职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 3内容进入课程教学。“五育融合”,即以培养未来小学教师须具备的能力为导向,聚焦于德、智、体、美、劳五种不可替代基本能力,“五育”深度嵌入初等教育教学的要素供给,研究制定学校五育融合培养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指导意见、具体培养方案,根据毕业要求“反向施工”,产出导向设计出台“五育融合”整体改革的行动计划、台账清单和职责分工,形成人才培养大格局。(二)深化校校合作,优化人才培养的社会生态在着力建立“校内外协同,产学研一体”的利益驱动、项目遴选、协调管理、质量监控、绩效考核、沟通交流六大
16、机制基础上,研究进一步加强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指导、协调、优化教育教学运行机制,完善教育教学规范管理,推动专业内涵建设与提升。一是建立合作单位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双方校园文化的融合,促进彼此间沟通和理解。二是以服务换支持,合作双方共同投资建设直接服务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集实践教学、创新实践为一体的实践基地,采用“多元组合、联合指导”的形式,组建校校优势互补教学团队,实施产教融合下的案例教学、指导模拟项目实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三是合理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第三课堂。确立以人才培养为轴心的大教学管理,将学校的所有工作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教学作为总体课程建设的一部分,以第一课堂在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课程目标设计上一致性、联动性、互补性,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围绕科研方法训练,实验技能训练,课外社会实践,课内技能大赛展开,营造“勤于学,敏于行,美于心,精于道,勇于创”育人氛围。四是按照“突出针对性、体现应用性、具有创新性”的思路,创建先进的信息化学习空间,创设课程建设网络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五是以方便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