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474KB ,
资源ID:2809295      下载积分:13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8092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前冲刺卷02(人教版)(解析版).doc)为本站会员(a****2)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前冲刺卷02(人教版)(解析版).doc

1、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上学期期末考前冲刺卷02九年级化学(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8分)1(2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古文明或工艺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用石块修长城B在甲骨文上刻字C打磨磁石制造指南针D火药的使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石块修长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在甲骨文上刻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2、物理变化。C、打磨磁石制造指南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火药的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果酱B蔗糖水C蒸馏水D牛奶【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果酱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错;B、蔗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C、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错误;D、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错;故选:B。【点评】应熟悉溶

3、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3(2分)储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标识是()ABCD【分析】酒精属于易燃物,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易燃液体标志,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酒精属于易燃物,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易燃性物质标志。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性标志,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酒精的性质、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2分)图示实验操作正确

4、的是()A加热液体B振荡试管C放回滴瓶D检查气密性【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分析;B、振荡试管时要左右晃动;C、滴瓶内的滴管不需清洗;D、检查图示装置的气密性时,用夹子夹住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漏斗中的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解答】解: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成45角,用外焰加热,故A正确;B、振荡试管时要左右晃动,不可上下晃动,故B错误;C、滴瓶内的专用滴管不需清洗,故C错误;D、检查图示装置的气密性时,用夹子夹住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漏斗中的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错误。故选:A。【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

5、基础的学科,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5(2分)科学实验中,药品和仪器的存放应符合一定的规范。下列物质存放在对应的容器中,符合规范的是()A 碳酸钙固体B 氢氧化钠溶液C 氢气D 稀盐酸溶液【分析】A、固体应放于广口瓶内;B、液体应放于细口瓶内;C、以防氢气漏气,玻璃片磨砂面向下;D、稀盐酸可放于滴瓶内,滴管专用。【解答】解:A、碳酸钙固体应放于广口瓶内,故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液应放于细口瓶内,故不符合题意;C、以防氢气漏气,玻璃片磨砂面向下,且集气瓶应倒放在桌面上,故不符合题意;D、稀盐酸可放于滴瓶内,滴管专用,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存放方法

6、,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药品的存放方法进行。6(2分)某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则该标题可能是()A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B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的杀手C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的危险DPM2.5与雾霾天气【分析】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B、新装修的房屋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苯(C6H6)等有毒物质;C、燃气热水器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作为燃料。D、PM2.5属于空气中的烟尘;【解答】解: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与一氧化碳无关,故错误;B、新装修的房屋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苯(C6H6)等有毒物质,与一氧化碳无关,故错误;C、燃

7、气热水器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作为燃料,与一氧化碳有关,与主题相符,故D正确。D、PM2.5属于空气中的烟尘,与一氧化碳无关,故错误;故选:C。【点评】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PM2.5是用来监测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7(2分)下列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金刚石、石灰石、石油B氧气、碳酸钙、空气C甲烷、食盐、冰水D氢气、硫酸钠、水【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A、金刚石是由碳

8、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一些杂质,是混合物,石油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B、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碳酸钙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是混合物;C、甲烷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食盐是氯化钠俗称,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冰水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是纯净物;D、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硫酸钠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故选:B。【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

9、质组成。8(2分)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AC4H4S2BC2H6SCC4H4SDC6H6S【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前后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没有增减;利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4CO2+SO2+2H2O,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推断反应物X物质噻吩的化学式。【解答】解:根据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4CO2+SO2+2H2O,反应后的生成物质中C、O、S、H各元素的质子个数依次为:4、12、1、4;而反应前的生成物中已知6O

10、2中含有12个O原子;因此反应物X噻吩的分子中应含有4个C原子、4个H原子和1个S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4H4S;故选:C。【点评】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不变的原则,可对反应中某一未知物质的组成或分子的构成进行推断。9(2分)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B钠离子的结构示意CFeSO4读法:硫酸铁D2O2中带点数字2”的意义:两个氧原子【分析】A、铵根的化合价为+1价,进行分析判断。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C、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读作“某化某”。D

11、、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解答】解:A、铵根的化合价为+1价,氢元素显+1价,设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1)4+1,则x3价,故选项说法正确。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FeSO4中铁元素显+2价,从右向左读,读作硫酸亚铁,故选项说法错误。D、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O2中的“2”表示氧分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粒子间隔示意图等)的书写方法、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2

12、分)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B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C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D由图b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B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来分析;C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D根据镁条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A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空气流通带走热量,造成蜡烛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灭火,故错误;B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错误;C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的温度更容易达到其

13、着火点,故错误;D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难度不大。11(2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C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D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分析】A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据此解答;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结合“众人拾柴火焰高

14、”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C微观粒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D根据用明矾净水的原理解答。【解答】解:A金属表面镀上一层抗腐蚀性的金属或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可以阻止铁与空气和水接触,并没有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故错误;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故错误;C氧气可以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氧气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故正确;D用明矾净水的原理是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防锈的措施与原理、促进燃料的方法、净水的原理以及分子的性质,难度不大。12(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的浓度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

15、的油污,属于乳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C生石灰与水接触发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验证Zn、Fe、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用FeSO4溶液、Zn、Cu试剂组合可以达到目的【分析】A、根据没有指明温度,所以不能比较进行解答;B、根据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解答;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没有指明温度,所以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故错误;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的是乳化作用,故正确;C、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正确;D、Zn与FeSO4溶液

16、反应置换出铁,说明了活动性锌铁;Cu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故该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正确;故选:A。【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的分离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2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混入氧气中的氮气通过炽热的铜网B检验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点燃C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D 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AABBCCDD【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B、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

17、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氧气能与炽热的铜网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

18、实验目的。D、足量铁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4(2分)下列图象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物质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C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D向盛有一定量MnO2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H2O2溶液【分析】A、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

19、合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断减少;B、等质量的+2价金属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少;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随着过氧化氢质量的增加,氧气的质量应该不断增加。【解答】解:A、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质量应该不断减少,且开始时固体质量不能为0,图象的起点应该在纵坐标,故错误;B、等质量的+2价金属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少,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故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要多,且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反应速率快

20、,图象正确;C、高锰酸钾分解时,生成的氧气中不含有锰元素,锰元素存在于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和剩余的高锰酸钾中,所以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图象错误;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随着过氧化氢质量的增加,氧气的质量应该不断增加,不会有一段不变的图象,故错误;故选:B。【点评】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化学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1分)15(4分)图1是教材化学书的封面,该图片蕴含许多化学知识,试回答(1)图1中发生的物理变化是冰川融化元素它反映出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解决这种环境问题的方法是植

21、树造林(答一点)。(2)人类对物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认识有图2关系,图中化学名词2应是元素。【分析】(1)根据物理变化和本质区别分析,根据气候变暖的解决办法分析;(2)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及微观构成进行分析;【解答】解:(1)图1中为冰川融化,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它反映出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气候变暖的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等,二氧化碳排放的日益增加造成的,解决这种环境问题的方法是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或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新能源;(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图中化学名词是元素,故答案为:(1)冰川融化;全球气候变暖;植树造林;(2)元素;【点评】

22、本题考查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环境问题,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等,难度不大。16(5分)图一是镓原子的有关信息图,图二是某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1)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说明镓的熔点低。(2)在元素周期表中,镓元素排第四周期;3个镓离子可表示为3Ga3+。(3)请在图二C中将需要补充的相关粒子补画完整。【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解答;(2)根据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解答;(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将C中补充画出相关粒子图形;【解答】解:(1)属镓放在手心马上熔化,说明金属镓的熔点低;(2)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在元素周期表中,镓元素排第四

23、周期,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2+8+18+X31,X3,小于4个,易失去电子形成镓离子,3个镓离子可表示为:3Ga3+;(3)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补充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应补充如下:;故填:;答案:(1)熔点低;(2)四;3Ga3+;(3);【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实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化学变化是分子的分开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17(4分)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悬浮着较多的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如图一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面粉与空气充分混合。(

24、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填序号);塑料盖换成金属盖;蜡烛没有点燃时;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小石子。(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在厂区内禁止烟火。(4)如图二为手提式水基型灭火器,喷射出的药剂可在可燃物表面迅速形成一层水膜,起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双重作用,从而达到快速灭火的目的。【分析】爆炸的基本条件有:易燃物与空气充分混合;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鼓入空气是为了满足条件;(2)蜡烛没有点燃时,无法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会发生爆炸;(3)想办法破坏爆炸的基本条件。【解答】解:鼓入空气,是干燥的面粉颗粒分散到金属桶内,这样才能和空气充分混合。故答案

25、:与空气充分混合;(2)不形成密闭空间或者没有点燃的蜡烛就达不到着火点或没有可燃物。故答案:;(3)根据爆炸的基本条件之一:必须达到着火点,故答案:在厂区内禁止烟火。(4)喷射出的药剂可在可燃物表面迅速形成一层水膜,既能隔绝氧气,又能吸收热量,降低可燃物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灭火;故填: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在利用爆炸条件来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一个好题目,能够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8(4分)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A、B、C析出晶体时均不含结晶水) 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C(2)若将M点处C的

26、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填序号)。降低温度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3)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BCA(4)A中混有少量的C,为提纯A,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C;(2)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

27、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故选;(3)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A、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应该按照t3的溶解度计算,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BCA;(4)A中混有少量的C,为提纯A,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故答案为:(1)C;(2);(3)BCA;(4)降温结晶。【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9(4分)“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1)图A中,可观察到外焰处的火柴炭化最明显。(2)

28、图B中装氢氧化钠(填药品名称)的试管会发烫。(3)图C中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图D中打开可乐的瓶塞,可观察到大量气泡冒出,原因是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分析】(1)根据火焰温度的高低来分析;(2)根据物质溶于水的吸热和放热来分析;(3)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4)根据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来分析。【解答】解:(1)蜡烛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所以观察到外焰部分最先碳化;故填:外焰;(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热量;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所以图B中装氢氧化钠的试管会发烫;故填:氢氧化钠;(3)实验中,白磷和红磷均与氧气接触,但是白磷发生了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

29、这说明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而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此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所以打开汽水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冒出;故填: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点评】主要考查了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8分)20(9分)A、B、C、D、E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或溶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已知B可做气体肥料,C由两种元素组成。(1)若A、D都是具有还原性的气体,C是黑色固体,E是最常见的

30、溶剂,请回答: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CO。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2)若A是常用的钙片主要成分,D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是浅绿色溶液,请回答:写出C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HCl。B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Zn+FeCl2ZnCl2+Fe,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分析】根据A、B、C、D、E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或溶质),B可做气体肥料,所以B是二氧化碳,C由两种元素组成,A和B可以互相转化,所以A可以是一氧化碳、碳酸盐,若A、D都是重要的气态还原剂,E是最常见的溶剂,所以E是水,水和D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氢气,A是一氧化碳,C可以是金属氧化物;若A是常用的钙片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钙,D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D是铁,C是盐酸,E是浅绿色溶液,所以E是氯化亚铁,然后将推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