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970.84KB ,
资源ID:2809759      下载积分:6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8097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能力提升卷含答案解析)-【单元过关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单元测试卷(部编版).docx)为本站会员(a****2)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能力提升卷含答案解析)-【单元过关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单元测试卷(部编版).docx

1、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卷能力提升卷一、选择题(共50分)1公元前237年,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秦)穆公求士遂霸西戊:孝公用商鞅之法至今强国:惠王用张仪之计逐散六国之从;昭王得范雎使秦成帝业。”李斯意在强调A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B历代秦王都励精图治C商鞅变法是秦国强大的主要原因D秦灭六国是大势所趋2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A人口数量的增长B铁制工具的出现C国家体制的作用D筑路技术的提高3在睡虎地秦简田律中记载:如果下了及时的雨和谷物抽穗,应即书面报告受雨抽穗顷数,如有旱灾、暴风雨

2、、害虫等灾害损伤了禾稼,也要报告受灾顷数。距离近的县,文书由走得快的人专程递送,距离远的县由驿站传送,在八月底以前传送。材料反映出秦朝A灾害频发导致社会矛盾激化B政府鼓励农业发展C最早确立皇帝制度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4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下列制度最符合材料意思的是A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管全国军务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管百官D设立郡县制,加强地方管理5在评论秦朝的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以下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A兼并

3、六国,完成统一B自称“始皇帝”,拥有无上权威C焚书坑儒,修筑长城D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6秦朝时,全国人口约两千万人,每年服兵役、徭役者不下300万人。“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这会造成A社会生产急剧下降B中央集权体制动摇C秦朝刑罚更加严酷D农民赋税数量上涨7据史书记载,秦朝时“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止(左足),又黥以为城旦”“赭衣(罪犯)塞路,囹圄(监狱)成市。”这些记载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徭役繁重B赋税沉重C刑罚残酷D兵役繁累8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建立了张楚政权打击了秦朝黑暗统治消灭了秦军的主力ABCD9诗句“坑灰未冷

4、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提到的历史事件A刘项文盲B统一六国C百家争鸣D焚书坑儒10资治通鉴中记载: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其令四方勿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在当时A有利于营造廉洁简朴的社会风气B有利于打击诸侯豪强的嚣张气焰C有利于加强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D有利于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11刘邦建立西汉之初,国家是一片荒凉残破景象。为了巩固政权,他下令A减轻赋税徭役,田赋降到三十税一B“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C“以德化民”,废除部分严刑峻法D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全国标准货币12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

5、朝廷为置,不得自置”。汉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收入B加强中央集权C缓和阶级矛盾D反击匈奴袭扰13汉书食货志载:“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汉朝政府这样做旨在A统一铸币B盐铁官营C平抑物价D休养生息14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36年公元前129年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18年公元前 87年即皇帝位置五经博士派卫青等北击匈奴颁布“推恩令”下令铸造五铢钱崩,葬于茂陵A该年谱用年号纪年B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C该帝王在位35年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5(原创)有学者认为汉武

6、帝“独尊儒术”是有所保留的,在现实政治中,他相当依赖法家;他所用的大臣大多是既精通儒术又深知刑法的人;他的治国方略可以概括为“儒表法里”,即以儒术的外表掩盖法术的内里。由此可知A汉武帝在实际上是实行以法家思想治理国家B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并没有发生改变C汉武帝实际上在儒家仁义掩盖之下实行法治D“独尊儒术”是为政治大一统寻找意识形态支撑16有学者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釆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汉武帝为解决“省级组织”带来的社会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实行行省制D分化事权,重文轻武17晚

7、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从禅让制到分封制C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D从分封制到郡县制18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记载:“主父偃说上(武帝引者)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为此汉武帝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建立刺史制度D铸币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19梁冀是汉顺帝皇后的弟弟,他独揽朝政,先后立了三个皇帝,毒杀了一个皇帝。这一现象体现了东汉政治的特点之一是A重文轻武

8、B宦官乱政C大臣无能D外戚专权20考古专家在龟兹国遗址(古西域国之一)中发现了“龟兹五铢钱。”其外形酷似汉武帝的五铢钱,正面铸篆书“五铢”,背面铸龟兹文符号,故又称“汉龟二体钱”。这一文物可用于说明 汉武帝五铢钱 龟兹五铢钱A吐蕃风情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B中外经济交流日益频繁C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趋势D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原因21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中提到:丝绸之路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A使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B促进了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C促进了西域地区经济发展D使中国与欧洲有

9、了直接往来22不同朝代疆域的变迁是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下列两幅地图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始皇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B张骞通西域,加强了西域各族与西汉王朝的友好往来C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确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D西汉设立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23据史书记载,某医学家对他的学生说:“吾有一术,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下列属于他的医学成就的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麻沸散”24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写道:“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

10、是务”。这反映了张仲景A批判不研究学习的势利之徒B勤学好问治学严谨C首先提出了“治未病”理论D对症治疗医术高超25“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作者在强调A中国古代发明不仅仅有四大发明B发明的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实用性C中国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更高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农业经济二、综合题(共50分)26(本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但从秦汉以后,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

11、除却皇帝可以把皇位传给他儿子以外,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已是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的进步。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原文大意:郡县制实行了将近两千年而不能改变,从古到今,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老百姓,都安于这一制度。这是大势所趋,如果不是合乎情理,能够这样吗?)(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封建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了怎样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了什么制度?为什么说实行这一制度是“势之所趋”?这一制度

12、的实行有什么意义?27(本题10分)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奏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材料二:下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材料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写出姓名)?“秦王扫六合”是在哪一年完成?(2)材料二中,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3)材料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天意既由民意显露,民心向背就成为政权得失的关键。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回顾夏商周和秦朝灭

13、亡的相关史实,以“民心”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文字通畅,150字左右。28(本题10分)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材料二 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材料三 半两钱 五铢钱材料四 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来石五十,人相食,死者过半”。材料五: 文

14、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再列举一例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3)与材料三中图二、图三相关的措施分别是什么?(4)为解决材料四所反映的问题,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材料五反映的景象历史上称作什么?29(本题10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秦始皇与汉武帝是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15、题。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材料三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摘自郭沫若语(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16、(2)材料二中的“偃”是指谁?“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历史上有怎样影响?30(本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人很早就把中国称为“赛里斯”,是“丝绸之路”的意思。公元前1世纪的一天,当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灿若朝霞的长袍出现在剧场包厢时,百官们都惊呆了。后来才知道,恺撒穿的“天衣”是用中国一种衣物材料缝制的。人们用“天下第一织物”等最美的语言赞美这种衣物材料。材料二: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汉景帝材料三:夫农,天下之本也。汉文帝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公元前1世纪”在中国

17、属于哪个朝代统治?“天衣”是用哪种材料缝制的?(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文帝和景帝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种思想?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材料“(秦)穆公求士遂霸西戊:孝公用商鞅之法至今强国:惠王用张仪之计逐散六国之从;昭王得范雎使秦成帝业”可知,李斯强调的都是人才为国家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秦王励精图治,强调的是历代秦王重视人才,排除B项;C项不全面,只包括了其中一面,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秦灭六国。排除D项。故选A项。2C【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秦始皇之所以能够迅速贯彻执行“车同轨”的措施,主要是因

18、为秦朝确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从事某项重大工程建设,C正确;人口数量的增长、筑路技术的提高并不是主要原因,在题干中也没有得到体现,AD排除;铁制工具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B排除。故选C。3D【详解】根据材料“如果下了及时的雨和谷物抽穗,应即书面报告受雨抽穗顷数,如有旱灾、暴风雨、害虫等灾害损伤了禾稼,也要报告受灾顷数。距离近的县,文书由走得快的人专程递送,距离远的县由驿站传送,在八月底以前传送”可知,材料涉及的是地方发生的事情要及时报告中央,这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灾害及时汇报,没有涉及社会矛盾,排除A项。材料没

19、有涉及政府鼓励农业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皇帝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4C【详解】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可以得出荀子强调要加强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C项正确;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并不负责监察,A项错误;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B项错误;设立郡县制加强中央集,并不是加强监察,排除D项。故选C项。5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秦始皇征调大批人力、物力修筑了长城。焚书坑儒和修筑长城使秦始皇失去可民心,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故C符合题意;兼并六国,完成统一顺应了民心,排除

20、A;自称“始皇帝”,拥有无上权威不能论证张岂之的观点,排除B;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是中央集权制的内容,排除D。故选C。6A【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得出,秦朝时全国人口大约两千万,但每年需要服兵投和徭役的人不少于300万,而且都是把成年的男女捉去服役,这就会使可用劳动力减少,导致社会生产急剧下降,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是相对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与中央,题干信息并没有体现中央集权体制的动摇,排除B项;题干信息体现了兵投和徭役的沉重,并没有体现到刑罚严酷,排除C项;可以参与劳动的劳动力减少,反而会导致赋

21、税数量减少,故D项说法错误;故选A。7C【详解】依据题干“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止(左足),又黥以为城旦”大致意思是五人偷盗一钱以上,就要斩足,实以墨刑。反映了刑罚的残酷。“赭衣(罪犯)塞路,囹圄(监狱)成市。” 反映的是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形容罪犯很多。说明秦朝对犯罪种类规定很多,因为犯罪的人很多。由此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秦朝的刑罚残酷。C正确;ABD与题干的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8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准确识记,可用排除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所以可以排除

22、,其他选项都符合陈胜、吴广起义的特征。故选A。9D【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提到的历史事件是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上的控制,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统一六国是秦始皇的功绩,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0A【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汉武帝在位时期拒绝接受千里马等贡品,可见其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浮华,这有利于营造廉洁简朴的社会风气,A正确;汉文帝的做法体现了节俭,没有体现打击诸侯豪强

23、势力,B排除;汉武帝提倡节俭的做法与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并没有直接关系,C排除;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是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排除。故选A。11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他下令“兵皆罢归家”, 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减免徭役及兵役,所以B项符合题意;AC项与汉文帝与汉景帝有关,D项与秦朝有关。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2B【详解】古代分封制下,诸侯有在封国内继续分封的权力。材料中汉文帝废除了诸侯自己分封的权力,把诸侯封国内分封的权力收归至中央。这显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

24、B符合题意;材料中属于政治举措,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排除A;“众建诸侯”会导致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不是缓和阶级矛盾,排除C;材料与反击匈奴没有联系,排除D。故选B。13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题干的“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表明汉朝政府这样做旨在平抑物价,故C符合题意;统一铸币和盐铁官营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B;休养生息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故选C。14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削

25、弱王国势力,汉武帝时,采取多种措施,使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故选D;材料中年谱不是用年号纪年,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B不符合题意,排除;汉武帝在位54年,C错误。15D【详解】根据材料“他的治国方略可以概括为儒表法里,即以儒术的外表掩盖法术的内里”可知,汉武帝的治国方略为“儒表内法”他利用儒学敦化民风,同时采用法术巩固政府权威,而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顺应了汉武帝大一统王朝的政治需要。所以说,在思想领域“独尊儒术”是在为大一统寻求意识形态的支撑,故D正确;汉武帝思想上采用的是独尊儒是,治理国家上采取的是法家思想,故AB说法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故选D。16A【详解】依据“新朝

26、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釆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可知是指西汉初期为了统治的需要实行郡国并行制,但是后来却造成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权,到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是实行推恩令,分割王国的封地,使得王国无力同中央对抗,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A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统一思想的措施,但是与解决王国问题没有直接关系,B排除;元朝时期在地方实行行省制,C排除;北宋建立后,为了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分化事权,重文轻武,D排除。故选A。17D【详解】依据“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27、,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时在政治上实行县制,中央集权体制初步形成,到秦始皇时期全面推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汉武帝时期继续沿用和完善郡县制,因此“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确立并并得到巩固发展,D正确;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属于经济范畴,不属于政治转型,A排除;从禅让制到分封制是指从远古时代到夏商周时期,B排除;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属于思想文化范畴,不属于政治转型,C排除。故选D。18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听取主父偃的建议,采用推恩令措施,成功的解决了地方王国问题,A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属于思想文化专制,与材料无关,B排除;刺史制度与监察有关,和材

28、料无关,C排除;铸币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是汉武帝加强经济上中央集权的措施,D排除。故选A。19D【详解】根据材料“梁冀是汉顺帝皇后的弟弟,他独揽朝政”可知,梁冀是外戚。他独揽朝政说明他专权,D项正确;宋朝时期重文轻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宦官,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大臣,排除C项。故选D项。20C【详解】古西域的龟兹国发现了正面铸有“五铢”,背面铸龟兹文符号的五铢钱。这一文物可用于说明古西域与汉王朝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也说明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故C正确;龟兹国是西域国家,不是吐蕃,故A错误;这是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故B错误;这是丝绸之路开通的影响,故D错误。21B【详解】材料“物质交流的同

29、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体现的是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于促进东西方的物质文化交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B正确;A是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排除;C说法片面,排除;当时中国与欧洲的往来属于间接交往,D排除。故选B。22D【详解】对比秦朝和西汉疆域图,可以看出西汉疆域比秦朝疆域大,新疆地区已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两幅地图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符合题意;秦始皇开创的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郡县制,排除A;张骞通西域,加强了西域各族与西汉王

30、朝的友好往来,在此基础上,开辟了丝绸之路,排除B;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不属于两幅地图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故选D。23D【详解】材料是对华佗的“五禽戏”的介绍,其中“麻沸散”是华佗的重要成就,D正确;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与华佗无关,A排除;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的医学著作,B排除;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医学著作,C排除。故选D。24A【详解】依据题干材料“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大致意思是:惊怪当今社会上的读书人,竟然不重视医药,精心研究医术只是争相追求荣华权势,仰慕权贵豪门,追不急待地一-味追求名利地位。重视名利那末节,反映了张仲景粉丝那些只是在意表面上的虚名和功利,却忽视了人们最根本的东西生命的人。A正确;题干材料内容指责那些追求虚名的人,与“治学严谨”无关,B排除;CD是张仲景的成就,但是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25B【详解】据材料“农耕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