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学科网试题命制中心2020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新课标卷】理科综合化学(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Ti 48 Sn 119第卷一、选择题:本
2、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牙膏中添加的Na2PO3F、NaF所提供的氟离子浓度相等时,它们防治龋齿的作用相同B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用来漂白食品,但有时可用作葡萄酒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C用聚氯乙烯代替木材,生产快餐盒,以减少木材的使用D碳纳米管比表面积大,可用作新型储氢材料8硝基苯是一种重要有机合成中间体,实验室可用如下反应制备:。已知该反应在温度稍高的情况下会生成间二硝基苯。有关数据如下表:物质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浓硝酸浓硫酸沸点/8021130183338溶解性
3、微溶于水难溶于水微溶于水易溶于水易溶于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制备硝基苯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B采用蒸馏的方法可将硝基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C该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 的原因是减少反应物的挥发和副产物的生成D采用加入NaOH溶液、水洗涤、以及分液的方法可除去粗硝基苯中混有的无机杂质9某种化合物(如图)由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W、Y、Z分别位于三个不同周期,Y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W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二倍;W、X、Y三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WXYXCX与Y、Y与Z均可形成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DW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相互反应10设NA为阿伏
4、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若加入29.4 g Cu(OH)2能使溶液复原,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1.2NAB常温常压下,0.5 mol O3与11.2 L O2所含的分子数均为0.5NAC一定条件下,丁烷催化裂化生成1 mol乙烯时,消耗丁烷的数目为NAD25 时,1 L pH10的NaHCO3溶液中含有H2CO3的数目为104NA11我国对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电池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4Na+3CO2 2Na2CO3+C,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放电时产生Na2CO3固体储存于碳纳米管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
5、钠金属片作负极,碳纳米管作正极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a2CO3+C-4e-=3CO2+4Na+C放电时,Na+从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D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也可使用NaClO4的水溶液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A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黄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B检验NaHCO3与Na2CO3溶液用小试管分别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C证明Na2O2与CO2是放热反应Na2O2用棉花包裹,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棉花燃烧说明是放热反应D检验Na2CO3与K2CO3溶液用铂丝分别蘸取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的颜色13常温下将NaOH
6、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Ka2(H2X)的数量级为106B曲线N表示pH与的变化关系CNaHX溶液中c(H)c(OH)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HX)c(X2)c(OH)=c(H)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3分。26(14分)8.以赤铁矿(主要成分为60.0%Fe2O3,杂质为3.6%FeO,Al2O3,MnO2,CuO等)为原料制备高活性铁单质的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
7、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如表所示:沉淀物Fe(OH)3Al(OH)3Fe(OH)2Cu(OH)2pH3.45.29.76.7请回答下列问题:(1)含杂质的赤铁矿使用前要将其粉碎,目的是_。操作的名称是_。(2)将操作后所得的MnO2与KClO3、KOH溶液混合共热,可得到K2MnO4,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将pH控制在3.6的目的是_。已知25时,KspCu(OH)2=210-20,该温度下反应Cu2+2H2OCu(OH)2+2H+的平衡常数K=_。(4)加入双氧水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5)利用氨气在500以上分解得到的氮原子渗透到铁粉中可制备氮化铁(FexNy),若消耗氨气1
8、7.0g,消耗赤铁矿石1kg,写出该反应完整的化学方程式_。27(14分)CO2是地球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碳源,将CO2应用于生产中实现其综合利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1)由CO2转化为羧酸是CO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法。I.在催化作用下由CO2和CH4转化为CH3COOH的反应历程示意图如图。在合成CH3COOH的反应历程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a.该催化剂使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c.由XY过程中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该条件下由CO2和CH4合成CH3COOH的化学方程式为_。II.电解法转化CO2制HCOOH的原理如图。写出阴极CO2还
9、原为HCOO-的电极反应式_。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区的KHCO3溶液浓度降低,其原因是_。(2)由CO2合成甲醇是CO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法。研究表明在催化剂作用下CO2和H2可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H有利于提高合成CH3OH反应中CO2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填字母)。a.使用催化剂 b.加压 c.增大初始投料比研究温度对于甲醇产率的影响。在210290保持原料气中CO2和H2的投料比不变,得到甲醇的实际产率、平衡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H_0(填“”或“”),其依据是_。28(15分)硫代硫较钠 (Na2S2O3)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硫
10、化碱法是工业上制取硫代硫酸钠的方法之一。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装置如图所示:(1)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为保证硫酸顺利滴下的操作是_。(2)装置B中生成的Na2S2O3同时还生成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在该装置中使用多孔球泡的目的是_。(3)装置C的作用是检验装置B中SO2的吸收效果,C中可选择的试剂是_ (填字母)。a.H2O2溶液b.溴水c.KMnO4溶液d.BaCl2溶液(4)Na2S2O3溶液常用于测定废水中Ba2+浓度取废水20.00mL,控制适当的酸度,加入足盐K2Cr2O7溶液,得到 BaCrO4 沉淀,过滤洗涤后用适量稀酸溶解,此时 CrO42-全部转化为Cr2O72-;再加
11、过量 KI溶液,将Cr2O72- 充分反应;然后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100 mol/L的Na2S2O3 溶液进行滴定:(I2 +2 S2O32-= S4O62-+ 2I-),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平行滴定3次,消耗Na2S2O3 溶液的平均用量为18.00mL。则该废水中Ba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在滴定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会造成实验结果偏高的是_ (填字母)。a.滴定管未用Na2S2O3溶液润洗b.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进行干燥处理d.滴定管尖嘴处滴定前无气泡,滴定终点发现有气泡(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
12、第一题计分。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E 是一种过渡元素。A 基态原子 L 层中 p 轨道电子数是 s 轨道电子数的 2 倍,B 是同周期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 C 和 A 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E 的基态原子 4s 轨道半充满 和 3d 轨道全充满。请回答下列问题:(1)B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C 和 D 中电负性较大的是_(填元素符号)。(2)C 的氢化物的沸点低于与其组成相似的 A 的氢化物,其原因是_。(3)C 与 A 形成的 CA3 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4)A 和 B 所形成的一种离
13、子化合物 B2A 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则图中黑球代表的离子是_(填离子符号)。(5)在过量的氨水中,E 的阳离子与氨分子通过_形成一种显深蓝色的离子, 该离子的符号为_。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化合物(戊巴比妥)是临床常用的镇静、麻醉药物,其合成路线如下:已知:B、C互为同分异构体,R、R、R代表烃基,代表烃基或氢原子。ii.+ROHiii+RBr+CH3ONa+CH3OH+NaBriv+R-NH2ROH回答下列问题:(1)F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FG的反应类型是_。(2)试剂a的结构简式_。(3)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_。设计实验区分B、D所用的试剂及实验现象为_、_。(4)已知:羟基与碳碳双键直接相连的结构不稳定,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多个羟基的结构不稳定,满足下列要求的D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共_种。a能发生银镜反应b能与Na反应c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5)以CH2BrCH2CH2Br、CH3OH、CH3ONa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制备的流程如下,请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CH2BrCH2CH2BrHOOCCH2COOHCH3OOCCH2COOC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