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4 ,大小:1.77MB ,
资源ID:2875029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8750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媒体传播视域下闽台文化媒介融合策略研究.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媒体传播视域下闽台文化媒介融合策略研究.pdf

1、33东南传播 2023 年第 6 期(总第 226 期)2023年第六期新媒体传播视域下闽台文化媒介融合策略研究杜文超(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福建漳州 363105)摘 要:随着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国内外针对媒介融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网络媒介的兴起为闽台文化媒介融合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如何把握时代脉搏,提高闽台文化媒介的市场竞争力,谋求更大的发展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从媒介融合概念、两岸和海外研究现状、闽台文化媒介的发展现状等进行分析,对闽台文化媒介融合的制度创新、平台创新、内容创新、人员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为闽台媒介融合提供参考。关键词:媒介融合 人才培养 全媒介

2、 新媒体1983年,美国学者伊契尔 索勒普尔首次提出了“媒介融合”的概念。媒介融合重点在于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通过媒介间的“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例如,电子书籍=纸质书籍+电子传播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介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类似Instagram、Facebook、Twitter、YouTube、TikTok、LinkedIn等 一 批 新媒介传播平台。这些新媒介凭借着强大的计算能力,采用精准投放的方式,提高了媒体平台的粘结性和传播力。“TheMediaisthemessage”是麦克卢汉的论点,他认为,对于用户而言,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方式比信息本身更加重要。新兴媒介形态的

3、出现,使得媒介信息的收集、制作、发布由“传统电视台和报刊”等传统媒介发展到“人人皆可”,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覆盖范围都得到了更大的提高。新媒介的这些特点为闽台文化媒介融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一、两岸和海外研究动态综述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介”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关注闽台融合的侧重点逐渐从“闽台文化融合”向“闽台文化媒介融合”发展。抖音、小红书、快手等新媒介传播形式的出现,打破了地域间的隔阂,为闽台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平台进行检索,设定检索时间范围为1980-2022年,检索关键词包含“闽台文化”+“文化媒介”+“媒介融合”+“媒体融合”等词语,共搜集到

4、相关研究论文近32篇,经过对这些研究论文进行梳理,将相关的研究动态整理如下。(一)从福建媒体融合、媒介融合等方面展开研究张敏在“四创四融”创出媒体融合发展新路(2020)一文中,对福建尤溪县的融媒体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通过打好“机制创活、技术创新、内容创优、产业创效”的“四创四融”组合拳,融合技术平台,再造生产流程,融通传播渠道,聚合社会资源,实现了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之间的有效整合1;王琳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2022)一文中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细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需要树立开放思维、科学统筹布局、健全体制机制,构建产业生态、实现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传统媒体

5、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2;汪曙华、曾绚琦在福建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机遇与对策(2019)一文中,对福建省出版业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了通过积极转变观念、营造政策环境、激发企业活力、深化集团化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闽台合作特色,实现融合发展的结论3。(二)针对台湾地区的媒介融合发展展开研究龙俊达在从卫星有线电视到媒介融合(2019)一文中,对台湾地区本土儿童频道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探寻融媒体发展之道和通过两岸交流与合作,达到取长补短的结论4;张超在台湾公共电视台如何面对媒介融合之挑战(2014)一文中,对台湾东森传媒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利用自身品牌优势,主动与新媒体合作,建立“大

6、编辑台”策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等结论5;张振亭在媒介融合与台湾新闻传播教育创新(2012)一文中,对台湾新闻传播教育进行了研究,提出通过工作坊制度和综合实验中心制度可以有效解决新闻传播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同时台湾新闻传播学界还应积极提炼学科核心知识,并以此设计核心课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6。(三)从闽台文化不同媒介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毕永光在打破场域区隔,聚焦向心力的对台传播策略思考(2022)一文中,分析了福建对台湾传播的“道”与“魂”,提出要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融入叙事中,使主流媒体的涉台报道与两岸间的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形成合力,成为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推进器7。林娟、吴毓健

7、在在推进融合发展中提升影响力(2020)一文中,提出在新形势下,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加快融媒体转型,将有助于两本文微信网页版传播视点 海峡传播 本栏目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合办东南传播 2023 年第 6 期(总第 226 期)34岸冲破隔阂,使涉台新闻报道入脑入心8。(四)从传媒机构的媒介融合发展进行研究谈浩渊学者在美国传媒机构媒体融合实践观察(2018)一文中,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洛杉矶时报、鹰龙传媒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这三家传媒机构媒体融合的实践经验和成效进行了总结梳理9;李钊平、任彦宾在美国的媒介融合与出版创新(2019)一文中,对美国新闻出版业的

8、媒介融合和数字转型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厘清“出版”概念、重视移动视频和有声书、注重品牌维护和内容质量、围绕新技术持续进行出版创新、强化现代管理、制订全面数字化发展战略、关注青少年受众、谋求全球化市场新定位、多岗位锤炼优秀人才、践行文化使命等内容,为我国的媒介融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0;田智辉、肖玉笛学者在国外媒体融合发展现状研究(2020)一文中,从体制机制、内容形态、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梳理国外媒体融合的现状,并对疫情下的传统媒体困境和新兴媒体经济形势做出分析11;黄立安在英国媒体融合实践的观察与思考(2020)一文中,对英国的媒介融合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媒介融合将是中国媒体弯道超车的绝佳

9、机遇的结论12;康秋洁、朱宗虹在法国广播公司及其媒体融合实践(2017)一文中,分析了法国广播公司媒介融合的经验,分析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融合现状、发展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为闽台媒介融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3。二、闽台文化媒介融合现状分析(一)福建文化媒介融合发展情况分析从2014年开始,国家加大对媒介融合的发展和投入,福建省积极落实相应该政策。2016年,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福建省“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专项规划,“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将深化新闻媒体等单位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改革,做大做强主流媒体,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充分运用媒介融合优势、扩展多种传播渠道、建设福建文化媒介的新型传播模

10、式。从2019年8月的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到2019年12月的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福建文化媒体融合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福建省出台加快推进福建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2022年,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融合发展事业群”项目入选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2021年以来,海峡卫视以“项目制”和“工作室制”为双杠杆,依托独特而丰富的资源,打造出了 今日海峡 海峡拼经济 宝岛,报到!等多档金牌节目,以及海峡青年峰会、海峡青年论坛、IM两岸青年影展等两岸交流活动;从“大屏”到“小屏”,积极转变原有电视生产模式,深耕受众需求,盘活资源,制作出大

11、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内容,比如宝岛,报到!台湾新闻脸和早餐中国,将项目制导入国际传播业务口,打造多个纪录片、短视频制作和直播专业团队,统筹优质内容,与头部平台进行项目合作,以作品实力成为全网头部内容提供商。从2000年开始,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网课、健康码、行程码的推出,使得使用智能设备的人群规模逐渐扩大,已经从最初的中青年人群发展到老人、小孩等群体,这使得媒介信息的接收端越来越多,为文化媒介融合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2022年,台湾艺人刘畊宏的本草纲目健身操爆红出圈。2022年4月26日,刘畊宏抖音粉丝数突破了5000万。刘畊宏的爆红在于扎实的内容以及刘畊宏对健身的专业度和热爱。人们通过抖

12、音、快手等新媒介平台接收到相关的信息,这为闽台文化媒介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二)台湾文化媒介融合发展情况分析20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的文化媒介开始了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融合发展。各大媒体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技术、内容、组织架构都方面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例如,爱立信“End-to-Endless”电视体验模式、台湾中国时报的报纸定制模式、东森媒体科技集团的平台融合模式等,这些媒介融合模式都较好地迎合了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内容的需求,提高了消费者的体验满意度,增强了媒介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三、闽台文化媒介融合发展历程闽台文化媒介在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从闽台文化媒介的技术角度和用户角度进行分析,

13、需要考虑到闽台民众的逻辑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看问题的角度,需要精准把握媒介环境的变化和媒介受众的心理需求。闽台文化媒介融合发展的历程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在这几个时期内,闽台文化媒介在新闻采编、人员互派、技术共享等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一)探索期(1987-2008)从1987年两岸关系开始缓和到2005年这段时间内,福建媒体和台湾媒体在互动方面几乎为零。2005年,福建日报社率先推出了“海峡新闻”版,成为了首个闽对台进行宣传的媒体,此时的媒介主要以纸质媒介为主。2008年12月,福建日报社向台湾派出首批2名驻台记者,开启了福建媒体在台湾“发声”的先河。2009年,福建日报社与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

14、、台湾联合报系等共同举办海峡媒体峰会。(二)探索发展期(2010-2016)2010年2月,台湾的东森电视、台湾中视和旺报三个媒介平台的5名记者获得官方审批,成为首批驻闽记者。这意味着,闽台媒介文化融合在人员互派方面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闽台文化平台在对媒体信息采编、文化传播方面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此次,闽台文化媒介融合发展进入了相对的快速发展。2013年,两岸媒介文化发展协同创新基地的揭牌,为闽台媒介文化融合交流提供了全新的平台。这个时期,闽台的各大媒介平台策划了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促进了文化资源的共享,加强了闽台文化更深层次的交流。例如,“清新福建行”这一个活动就是如此。从2

15、016年台湾24家媒体的25名记者参与到2018年由30余家媒体组成的台湾记者团开启为期五天的“清新福建行”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代表着闽台文化媒介融合进入了新的阶段。台湾媒体通过对闽台文化元素的采集、整理、编辑,详细记录了客家祖地和福建的发展变化,向台湾同胞传递出了具有浓厚闽台味道的文化讯息。(三)停滞期(2016-2018)自2016年以来,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拒绝接传播视点海峡传播本栏目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合办35东南传播 2023 年第 6 期(总第 226 期)2023年第六期受一个中国原则,破坏了两岸关系共同的政治基础。同时,民进党当局在闽台

16、文化媒介的交流和沟通方面,设置了种种的限制,以各种“理由”中断了几乎所有大陆媒体的驻台轮换导致了不少大陆驻台记者滞留台湾地区。这个时期,闽台媒介文化融合的发展速度放缓,甚至在某些领域陷入了停滞阶段。(四)突破期(2018-至今)这个阶段的标志性可以从2018年抖音短视频(TikTok)等新的媒介形式正式进入中国台湾地区开始算起。抖音短视频类媒介从进入台湾开始,就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数据显示,中国台湾使用抖音的用户增长迅速,月活跃用户已达百万,日平均使用时长达38分钟,一段视频平均互动的转发率为45%,中国台湾年轻人玩抖音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90后”“00后”成为主力军。抖音短视频的成功,也促

17、使了类似“小红书”“B站”等新媒体平台进入台湾,为闽台媒介文化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时至今日,短视频等新媒体媒介形式,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更加贴近年轻人。两岸青年通过短视频平台互动交流、增进彼此了解。2019年,“福建文化宝岛行”在台湾举行了闽剧、南音等3场活动,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成为了这个时期交流的主题。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介的出现,打破了民进党当局的种种限制,为闽台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这个阶段,闽台文化媒介融合从官方合作到民间合作,从团体融合到个人资源融合,整体呈现出积极态势。从媒介评论领域到歌曲音乐领域,闽台文化媒介融合进入了新的阶段。2022年,台湾网红张

18、孟崇和福建台评论员高山正式成团,取名“崇高”,标志着在媒介评论领域,闽台文化融合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个组合的成立也为闽台文化媒介融合提供了新的融合发展形式,那就是“个人+个人”的微自媒体形式,这种形式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信息专业等特点。类似的具有闽台身份的评论员会越来越多,这将架起闽台文化沟通的桥梁,是新媒体评论媒体融合的开始,也为闽台文化媒介融合提供更多的机会。四、闽台文化媒介融合策略模式研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闽台文化媒介融合呈现了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变化。数字网络媒介的兴起改变了传统闽台文化媒介的传播方式,改变了闽台两地人们接收和发布信息的方式。数字网络媒介所具有的无处不在、位

19、置感知、实时连接的特征,使得媒介的传播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闽台文化媒介融合的模式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而进行调整,使得闽台文化媒介在新媒体时代需要增强媒介的影响力,促进闽台文化媒介更好的发展。(一)制度创新,为闽台媒介融合提供法律保障为响应国家有关媒介融合的文件要求,福建省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媒介融合的相关文件,鼓励福建省各级媒体机构大胆创新,推陈出新,进行不同媒介的融合,提高媒介传播能力。与此同时,福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闽台文化融合的相关文件和法律法规,例如,2018年出台了福建省文化厅关于促进闽台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2019年出台了 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施意

20、见 关于进一步发挥司法职能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提到了有关闽台文化融合的相关问题,但是,对于闽台媒介融合发展的内容涉及的不多。随着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福建需要根据闽台融合环境的发展,出台有关闽台媒体或者闽台媒介融合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当前和未来闽台文化媒介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在制定有关闽台媒介的法律法规时,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进行立法,宏观方面可以从闽台文化媒介的融合平台的性质、地位、功能、发展方向等进行制定;中观方向可以从各地市级的媒介融合进行立法,涉及闽台地市级文化媒体融合的具体操作;微观层面,可以从社区层面,鼓励进行闽台社区间的文化

21、交流和媒介信息源的合作,可以为地市级的文化媒体提供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媒介信息,丰富相关信息的来源。闽台文化媒介融合平台的发展,既要有有效的监督机制,也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奖励机制。无规矩不成方圆,当平台的赋权随着规模、影响力不断发展,若缺少了监督制度,就如脱缰的野马,无法驾驭,更无法为既定的目标服务,因此,针对闽台文化媒介融合平台的特殊性,需要建立省级、市级的监督制度,对平台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监督。通过设置不同等级的奖励制度,鼓励闽台各级各类型媒介机构在制度方面、用人机制方面、效益方面大胆创新,调动闽台文化媒介的积极性,促进闽台文化媒介平台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二)平台创新,为闽台文化媒介融合提

22、供发展的土壤由于闽台地区之间存在不同的机制、受众,因此为了促进闽台文化媒介更好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按照新机制,由闽台文化媒介共同出资,形成一批具有新媒体传播特点的新媒介平台,这个平台在管理体制、用人机制、奖惩制度、信息编辑、信息发布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来进行相关文化信息的传播,同时,根据闽台两地人们的习惯、兴趣等进行信息的传播,增强平台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增加用户对平台的粘结度,提高平台的创新驱动能力。由于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具有裂变式传播特点,当一种信息或者一条信息触发了用户的兴趣点后,这条信息就成为了传播的信息源,将这条信息发布到朋友圈、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等新

23、媒体平台上,当这条信息被朋友、粉丝、铁杆、生意圈的相关人员看到后,这些人员就成为了激发层,对这条信息进行二次传播,按照同样的道理,当这条信息无限制进行裂变的情况下,就形成了巨大的传播力。例如,2021年火爆全网的2035去台湾这首歌,就是因为符合闽台两地人民的心声,通过新媒体的裂变式传播而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成为2021年在各大新媒体上出现次数和频率比较高的作品之一。(三)内容创新,为闽台文化媒介融合提供核心竞争力根据林南的“互动假设”理论、“网络假设”理论、“行动假设”理论,闽台文化都根植于闽南文化,闽台通行方言都是闽南语,闽台的民间习俗、信仰、艺术、戏曲等都是一致的,因此,在传播内容的广度和

24、深度方面,闽台文化媒介都具有厚实的文化基础。针对不同的用户喜好,需要对内容进行传播视点 海峡传播 本栏目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合办东南传播 2023 年第 6 期(总第 226 期)36创新,以用户所喜欢的形式展现。在阿摩斯.拉普卜特归纳出的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交流过程的7个要素中,其中第5元素为文化代码(编码的形式)、第6元素为主题。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传播技术主导下,用户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期,用户在接收端随时都可以接收到海量的信息,面对这些信息,即使在打开每一个信息都会获得一定的奖励情况下,用户也很难做到每个信息都点开看一下,此时,信息的主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

25、的主题可以吸引用户去查看相关的内容。根据阿摩斯拉普卜特的论述,传播的内容要被编码者(发送者)和译码者(接收者)所接收的前提是传播的信息内容方面需要强调受传者的感受。闽台文化中所具有的共通性,使得闽台文化信息传播中比较容易获得受传者的感受。例如,闽台民间信仰节俗传播仪式观中就具有历时性传播和共时性传播特点。在当代的时空背景下,两岸信众在神像跨境巡安的节俗集体活动构成的“共同场域”中形成集体记忆和共同价值理念,使得两岸同源同根的传统民俗文化在公共空间内的共享行为中不断延续和发展14。在对闽台民间信仰节俗进行信息传播时,可以对相关节俗的来龙去脉、形式演变、意义等进行多种角度、多时空、多种形式的展示,

26、达到“一个内容、多种形式、多点展示”的目的,使得信息传播内容更加全面化、场景化、真实化。(四)人才创新,为闽台文化媒介融合提供有力保障闽台文化媒介融合平台的优势在于将移动媒介和传统媒介相结合,打破彼此间的藩篱,促进媒介整体的发展。为了适应融合平台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增强闽台文化媒介融合平台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摄影、编辑、宣传等岗位人才素质,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引进考核标准。在人员创新方面,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企业人员培训和引进相结合,设定奖惩机制,设立项目组制,根据不同的事件,由项目组长负责人员的选择和使用,项目结束后,人员重新进行分配,同时,企业根据项目的播出效果设定相应的考核标

27、准,激励项目组;打破传统媒体的薪酬制度,积极引进高层次所需人才,提高项目组的整体实力;第二,新媒介平台积极与闽台高校进行对接,实习对口培养模式,提高高校新闻传播类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关注媒介发展趋势,注重新媒体和跨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媒介融合后市场的需要,企业在教师培训和教材编制方面提供积极的帮助,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具有实践操作性;第三,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人均可为信息发布者”,建议传统媒介结构发挥自身优势,面向社会非专业人员开办相应的信息采集、编辑相关的培训班,提高这个人群的整体素质,同时,向这个人群积极收集媒介信息,扩展信息来源,增加主流媒介的信息面;第四,积极探索机器智能生产技术和模式

28、将“人工智能+传媒”媒介科技创新应用到信息制作中。当前,AI主播伴随着AI智能技术的发展而快速发展。机器智能对媒介内容的自动筛选、自动生产的效率要远远高于传统媒介手段,同时,个性化推荐算法更加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达到精准传播。五、结语当前,两岸关系错综复杂,传统媒介在台湾的处境堪忧,在此情形下,利用新媒介“无处不在”的媒介特点,积极发展闽台文化媒介融合就显得更加重要。在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新媒介能够更好地发挥传播特长,加快闽台媒介结构的转型,这将有利于两岸的互通互建,促进两岸更好的融合发展。通过闽台文化媒介的融合,更好地宣传闽台间的五缘文化,为闽台媒介合作提供机遇和规范。从长

29、远角度来看,闽台文化媒介融合将推动闽台文化融合,推动闽台经济融合,使文化媒介更好为两岸人们服务。基金项目:论文系2020年度福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论文系2020年度福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闽台文化融合发展”(JAS20498)。研究项目“闽台文化融合发展”(JAS20498)。注 释:1张敏.“四创四融”闯出媒体融合发展新路来自福建尤溪的融媒体时间J.新闻战线,2020(08):64-66.2王琳.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为例J.中国广播,2022(04):86-88.3汪曙华,曾绚琦.福建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机遇与对策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30、社会科学版),2019(03):12-17.4龙俊达.从卫星有线电视到媒介融合我国台湾地区本土儿童频道的竞争趋势J.青年记者,2019(05):65-66.5张超.台湾公共电视台如何面对媒介融合之挑战以东森传媒为参照J.东南传播,2014(09):29-30.6张振亭.媒介融合与台湾新闻传播教育创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7):155-159.7毕永光.打破场域区隔,聚焦向心力的对台传播策略思考以福建对台传播为例J.东南传播,2022(04):28-30.8林娟,吴毓健.在推进融合发展中提升影响力福建日报闽台新闻传播的探索与实践J.新闻战线,2020(17):74-

31、77.9谈浩渊.美国传媒机构媒体融合实践观察J.视听,2018(08):115-116.10李钊平,任彦宾.美国的媒介融合与出版创新J.中国出版,2019(09):5-15.11田智辉肖玉笛.国外媒体融合发展现状研究J.现代视听,2020(10):9-14.12黄立安.英国媒体融合实践的观察与思考J.传媒,2020(18):49-52.13康秋洁,朱宗虹.法国广播公司及其媒体融合实践J.中国广播,2017(09):84-87.14胡丹.传播仪式观下闽台民间信仰节俗的当代嬗变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6(12):8-12.作者简介:杜文超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空间体验、空间审美叙事、媒介融合发展研究研究。【责任编辑:黄雪敏】传播视点海峡传播本栏目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合办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