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实践摘 要在“互联网+”环境下,围绕区域高校艺术设计未来教育,致力于集中区域内各自拥有高水平艺术设计教育的院校资源,成立区域高校艺术设计联盟,促进区域内联盟高校间的教育资源的交流、互通、联动发展,形成区域内强有力的设计教学力量,并有利于区域对外的影响,为新时代区域艺术设计教育和区域文化、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关键词“互联网+”;区域高校艺术设计联盟;可行性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556(2023)21-0069-03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刘晓华.“互联网+”环境下成立区域高校艺术设计联盟的可行性探讨J.天工,2023(21):69-71.刘晓华 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
2、术学院“互联网+”环境下成立区域高校艺术设计联盟的可行性探讨基金项目:2018 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互联网+环境下成立江西省高校艺术设计联盟战略发展研究”(项目编号:YS18222)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刘晓华(1980),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水彩、造型艺术。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教育事业,且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高等教育阶段,除了专业的艺术院校,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也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当下,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互联网+”环境下,围绕区域高校艺
3、术设计未来教育,探讨如何在区域内进一步开展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交流、合作、教研、科研、培训和就业等,促进新时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工作的开展,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一、高校艺术设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立足地方、面向全国,具有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创新意识和开阔的国际视野,适应数字时代信息社会发展,能在艺术相关领域从事策划、创作、制作、传播、运营或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经济发展是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艺术设计教育要为地方经济服务,就必须密切关注地方行业发展。在高校各艺术设计专
4、业中,数字媒体类专业的影视方向、交互方向等与互联网发展有着直接且紧密的联系,尤其是交互方向,依托互联网的发展而成立,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大量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并不断助推互联网的设计、信息传播,二者相辅相成,能很好地在“互联网+”环境下找到专业发展的定位及作用。视觉传达设计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也由平面逐渐跨到三维,与数字媒体类专业交叉、融合教学。在进行产品设计与地域的家具设计、智能产品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了解相关企业的发展状况、主营产品类别,密切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行业动态,掌握全球最新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起到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环境设计与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息息相关
5、,只有了解地域文化以及人们的居住习性等,才能更好地根据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特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设计,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设计美化生活环境。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更新知识体系,改革教育模式,如何紧密联系其所在地方行业新的发展形态,是广大艺术设计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及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审美认知也逐步提升,设计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具有时代感和文化品位的设计,这既是大众的普遍需要,也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
6、迫切要求。设计专业本身需注重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就需要高校设计教育根据当前社会69天工 2023 年第 21 期环境及发展趋势,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模式,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为学生创造更加宽广、良好的学习环境,开阔其视野,为企业输送优秀设计人才。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与互联网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网页、网游、虚拟现实设计、各类科技产品的外观及功能设计等艺术设计的先进性推动互联网科技的进步;设计软件的开发及使用、国际前沿设计资讯的获取、设计成果的传播与推广等,助力艺术设计的实现。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中,互联网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部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已经实施慕课、线上线下
7、混合式课程、部分高校间通识任选课学分互认、优秀毕业设计线上联展等多种新兴教育模式,已初步具备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教育理念,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共享高校优质师资,不断满足新时代高校师生的交流及创作需求是“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当前,在探索、争创建设双一流学科、双一流专业的背景下,设计学学科及设计类专业相对于高校其他学科及专业缺乏竞争力,通过区域高校设计联盟搭建教学共建、资源共享、主题教研、开放交流的互联网平台,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提高学科及专业的综合竞争力,促使联盟单位卓越成长。顺应新时代“互联网+”发展趋势及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改
8、革需求,成立区域高校艺术设计联盟,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高校联盟教育多元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开展本领域的研究工作和创作设计实践,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其目的是以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形式普及艺术设计知识,培养艺术设计专门人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为推动设计各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二、互联网教育联盟创新了教育模式联盟是多个成员单位出于确保合作各方的优势,寻求新的规模、标准、机能或定位,应对共同的竞争或将业务推向新领域等目的,通过协商,达成一系列具有约束力的管理章程,各有关成员单位之间结成的互相协作、资源整合,通过优势互补,促使内部要素多向流动、合作共赢的网络性组织
9、。由区域内开设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高校自愿加入,地方有关教育主管部门支持,设计委员会指导,区域知名设计机构、企业加入,成立区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联盟,旨在加强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合作。通过联盟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合作、发展、共赢,促进“互联网+”环境下区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发展,支持高校创意产业化协作和高新技术化的融合发展,推动区域设计行业和企业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以最终实现设计创意强国目标。联盟下设教育专家委员会、行业委员会等。本着促进区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发展、友好合作的原则,团结区域内从事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品牌策划推广、影视、动漫游戏开发、创作、制作、运营、虚拟现实等创意产
10、业的团体和个人,为实现区域创意产业化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区域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课、直播等教育方式不断涌现,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线下教室上课模式,而是有了更多学习选择、体验,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因此高校联盟教育作为传统高校教育的创新和协助形式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国内外不同范围内的高校、社会艺术教育联盟不断成立,促进了区域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2015 年 7 月,互联网教育产业联盟成立。互联网教育产业联盟是在教育部、工信部、国信办的联合指导下,由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牵头,多家互联网教育龙头企业联合发起的教育产业联盟。联盟将致力于加快中国教育产业的互联网化,
11、促进互联网教育产业的规范化建设。联盟将以制订互联网教育产业国家标准为重要抓手,促进社会广泛参与,引导资源共建共享,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进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2016 年,北京市卓越艺术人才培养高校联盟成立,在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领域保持着国际视野的开放性与艺术创新的敏锐度,以此助力北京市打造一个新的文化氛围,共建文化自信,共同交流、改革、探索,积累文化艺术教育成果,引领全国艺术人才培养机制。2017 年,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成立,来自中国和东盟的 19 所艺术高校签约缔结联盟,决定协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级艺术专门人才,促进科研创作领域交流与合作
12、,繁荣区域文化艺术。联盟成立后,将搭建中国与东盟艺术教育互联互通网络,倡导区域内高校围绕文化、艺术、教育精心设计合作项目,在学生交换、教学科研、艺术创作等方面开展校际合作,推动联盟内高校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艺术教育共同体。各高校根据地域、教学水平、学科门类等共性的特征,成立不同的高校联盟,其本质是促使联盟各高校实现优势互补与要素流通。从众多高校联盟至今的开展来看,大体上都起到了优化与促进各个联盟高校间的资源整合、提升各自的教育水平、提高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等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70 教学实践根据艺术设计的思维训练、资讯掌握、审美培养、实践锻炼等综合需要,成立区
13、域高校艺术设计联盟,通过互联网,把联盟作为区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共同建设、共享教育的辅助教学形式,让艺术设计教育将大学的课堂授课和互联网教学结合,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坚持多样化办学,拓展互联网教学,提高区域高校艺术设计的教学影响力,鼓励学生利用区域高校艺术设计联盟平台进行课外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全面需要。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正在将教育教学向教育产业转化。教育联盟的成立意味着多所高校将强强联合、以内涵式发展实现从做强向做优的跨越发展。从高校联盟的本质可以看出,联盟高校是一体的,共同致力于推进区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整体优质协调发展。从联盟的角度出发,联
14、盟吸纳成员的标准是出自对群体工作开展的成效考量,对成员单位过去的成果和现在已经具备的自身条件的认可,基于前两者的认知产生对未来合作的价值预期,并了解各成员单位的优势与不足,有清晰的开展联盟工作的思路和策略,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优势,争取取得各成员单位最大化的共同发展和利益。加入联盟也是成员单位自身开展教学的一种内在需求,既能够通过联盟这一组织与联盟内的其他成员形成一种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与要素资源的共享,又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教育水平与办学的综合实力,两者相辅相成,源自双方各自群体集合意志上的符合普遍性教育开展规律的一种契合,是一种双向选择的结果,也是有利于“互联网+
15、”环境下现阶段区域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开展的创新性选择。三、基于地域性的理念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鉴于各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首先成立区域艺术设计联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基于地域性的理念。共同的地域让区域内的教学有一个共同的背景环境,更容易形成同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共同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贡献力量。由范围决定联盟成员,由地域性聚合高校艺术设计的集体力量,服务地方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其次是基于资源整合的理念。突破学校壁垒,优化师资结构,联盟内部学校实行教师流动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充分发挥其优质的教育教学能力;打破校区界限,共享优质课程资源。联盟网站实施“模块化”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专业需求与兴趣爱好
16、,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块拓展学习。整合优化各校特色课程,实行“区域共享课程”,纳入联盟内高校的学分互认形式,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多选择,也形成了联盟特色联建集群效应。再次是基于交流合作的理念。从成立区域高校艺术设计联盟自身宗旨的设定来考虑,在开展联盟高校间的交流合作活动过程中,联盟高校内师生之间可进行广泛交流并实现相互合作,以此促进联盟高校间在教育与文化上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同时促进地方文化、经济发展。联盟高校依据自身的实际条件与需求,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大学的目标和开展教育联盟化的阶段性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在艺术类学科领域的交流合作活动中取得积极的成果。其中较有促进教学发展的交流合作活动形式有:(
17、1)教学研究方面,联盟每年为各成员单位的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提供赴国内知名艺术院校交流与培训的机会,通过交流与学习,教师可以了解知名艺术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关注重点,掌握更丰富的教学经验。(2)实践交流方面,举办艺术设计各专业的师生优秀作品展览交流活动。这些展览交流活动的特点是以联盟高校优秀师生的设计作品为主体,对外展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进区域外高水平的艺术设计个人及专项作品展览,以艺术品的交流展览这种活动形式为主要契机,同时开展系列主题座谈会、讲座、学术论坛等对话活动,营造浓厚的区域内艺术设计教育氛围。联盟高校的交流合作实践活动所积累的经验与成果为区域高校艺术
18、设计联盟建设提供助力。四、结束语总之,要培养高水平的富有创新意识的艺术设计人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必须紧随互联网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节奏,在坚持高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积极探讨富有创新精神的设计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有计划、有创意地组织教学,开辟多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资源的整合基础上,力求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人才培养各环节中注入新鲜的、系统的、全面的教学新理念,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参考文献:1方中雄.京津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16 2017):协同发展平台体系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2李奕桢.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以长三角高校联盟建设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3(8):101-105.3任强,吴芬,邹义冬,等.高校联盟教育平台的多功能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5,34(7):191-19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