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徐燕 摘要:景德 镇元代青花瓷是中华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共同哺育下的时代宠儿,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中 国输往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以及欧洲的全球性商品,在世界陶瓷史上地位显 赫、影响深远本文以传世或出土(出水)的文物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通过对阿拉伯文化与景德 镇元代青花瓷色彩、造型、纹饰和构图方式等装饰艺术间紧密关系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论证了景德 镇元代青花瓷是中、阿文化艺术融合发 展的历史产物关健词:阿拉伯文化;景德 鎮元代奇花瓷;装饰;景德 慎中国陶瓷博物 馆元代青花瓷属 于釉下彩绘瓷器,是中国釉下彩绘 瓷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考古资料显示,其烧造的窑口较多,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如江西的
2、景德镇、南城和南丰,云南的玉溪、福建的漳州、浙江的江山等;其 次为北方的内蒙古。然而,论 其产量之大、质量之优,非景德镇元代青花瓷莫属。景德镇元代青花瓷造型高大,发色 浓艳,构图繁密,广 受波斯彩陶、金银器、纺织品(如地毯)及清真寺装饰图案的影响,具有浓厚的阿拉伯地区文化艺术色彩。尽管其制胎原料高 岭土及瓷石出产于景德镇,烧造地点也在景德镇,但是,它的彩绘颜料“苏麻离青”、少数纹饰题材和构图方式却来源于西亚,并且其制品所输出的国家最初也主要在西亚的伊朗和土耳其。所以说,“元青花是元代蒙、汉及伊 斯兰文化的集中体现”。一波斯青料对景德镇元代青花瓷色彩的影响元代,随 着疆域的不断扩张和中外商贸交流
3、的深入发展,西亚的工匠和钴矿料“苏 麻离青”大量涌入,极大地促进了景德镇元代青花瓷的兴起和 发展。“苏 麻离青”是青花瓷的着色剂,出产 于古波斯(今伊朗)境内,然而,其矿藏的具体地点却一直是中外古陶瓷领域的一个谜团。为此,知名学者李辉炳先生 根据世纪波斯语复印本的记载,在德黑兰国家 博 物馆考古人员的陪同下,于 年月日赴伊朗卡尚市罗杰发 尔德山下格 哈默沙村的一个废 弃钴矿区进行实地考 察,发现了银灰 色的钴矿石“苏麻离青”,从而印证了世纪的文献记载,最终解除了“苏麻离青”矿藏地的悬念。钴矿石从山区釆来后需要进行洗涤、煅烧和擂 碎等加工步 骤。其中,洗 涤即为洗掉矿石表面的浮土;煅烧指将洗后的
4、钴矿石“埋入窑地锻炼三日,取出淘洗”;擂碎是对 青花 料进行加水碾 压,直至碎 成无砂 感为止。其后还需再按比例加入釉灰,最后擂成 糊状,才可在泥坯上绘画。瓷器烧成后,青花呈色浓艳,多带有铁锈斑点,并且青花纹饰常因“炸料”而产生晕散现象,其晕散现象无意间为青花画面带来了浓淡渐变、远近不同、主次分明的色彩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二阿拉伯地区饮食习俗对元代青花瓷造型的影响古代,蒙古以及中亚、西亚的部分地区或 茫 茫草原,或无际沙漠。这里的阿拉伯地区族群长期以来“逐 水草而居”,伴驼铃而行,在这样的自然环 境下养 成了大碗喝茶、大杯饮酒、大盘抓饭的饮食习俗及豪放性格。为了适应阿拉伯地区的饮食习俗,景德镇工
5、匠们根据元朝宫廷画局提供的设计图样烧造了大量销往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伯文化熏染下的景德镇元代青花瓷装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文物研究专题作者单位: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专题 欠物天地青花 瓷,如 茶具扁壶和餐具大盘、大碗等。扁壶是古代陆上丝路商旅途中蒙古人、中亚人和西亚人的饮水器皿。元代,景德镇对唐代长沙窑扁壶进行较大的改造,烧制出一种质坚釉白、造型新 颖、料色蓝艳、纹饰繁密的青花凤首扁壶。首都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元代青花 瓷凤首扁壶,小口、扁腹,椭圆形圈足,通体施以白釉,白釉下绘有 青 花凤纹和折枝莲纹。此壶集凤首(流)、凤尾(执)立体雕塑与凤身、凤羽、莲花平面彩绘为一体,反映了中、阿两地艺术交流的情
6、景。此外,新疆伊犁哈萨克博物馆也收 藏了一件元代青花凤首扃壶,在造型、纹饰和青 花呈色上均与首都博物馆所藏的元代青花凤尾扁壶基本相同。大盘、大 碗是盛行于古代阿拉伯地区的餐用器具。远古时代,西亚地区受到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处于风餐露宿、居无定所的生 活状态,牧民们都习惯使用一些便于携 带的小型饮 食器具,如古 波斯烧制的小型陶碗和陶杯等。之后,阿拉伯沙漠以北、以西的一些游牧族群开始 过上了定居生活,各地牧民不同生活习俗、宗教 信仰和 审美情趣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经过相互碰撞,相互渗透,最终趋于融合和同一,都开始使用蓝白相间、器形高大且适应阿拉伯地区饮食风俗的景德镇元代青花瓷。景德镇元代青花大盘
7、和大碗与早期波斯彩陶和金属大盘、大碗口径尺寸接近,是对波斯陶器和金属器的一种模仿。它主要用来盛装食物,便于人们席地而坐,共食共饮。三阿拉伯地区工艺品、清真寺图案对元代青花瓷装饰的影响阿 拉伯文化艺术是在早期的希腊、波斯等文化中诞生的。它以其思想观念为基础,不 仅决定着阿拉伯地区工艺品及清真寺建筑装 饰艺术的发展趋向,还对景德镇元代青花瓷 色彩、造型、纹 饰题材和构图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景德镇还从元朝宫廷画局得到了大量阿拉伯艺术风格的特异纹 饰图样,包括葡 萄、西瓜、西番 莲、芝麻、胡桃、苜蓿花、安石榴、棕榈叶及扁菊花等西域植物,其中西番莲纹是古波斯的传统图案,早在公 元前世纪古波斯帝国
8、的建筑装饰上就 时有发现。这些西域瓜果早在汉代就传入中国,然而,将之大量 运用到 陶瓷装饰上却 始于元代。景德镇元代青 花瓷上常常釆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方 法进行构图,“使得花草瓜果 连续不尽地延展开来,布满整个器表,给人以有节奏、有起伏、变化多而又不紊 乱、不拥堵的美感”。元代青花瓷上的缠枝花卉图案是采用写实技法进行绘制,茂密的缠枝互相交错 成波浪形或形,曲线柔美,极具阿拉伯图案 装饰风格。几何形图案、开光和纹饰满、层次多和留白少的构图方式为元代青花瓷常见的 装饰特征。几何形图案几何形图案在景德镇元代青花瓷上屡 见不鲜。它“是以椭圆形、三角形、方 形或棱形等基础性、呈 度或度相互交叉,从而
9、组成各种变化不定和结构复杂的几何纹样”。几何形图案是阿拉伯民族重视天文学和数学的产 物。早在一千年前,阿拉伯地区就以两等边三角形组成正六角星形,是为阿拉伯式花纹的最初雏形。在阿拉伯地区,星形具有驱病辟邪的含义。受其影响,景德 镇元代青花瓷从造 型到纹 饰均以抽象的几何形进行排列,这成为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图案的重要特征之一。开光开光又称“开窗”,是景德镇元代青 花瓷上常见的装饰手法之一,其代表作为元代青花釉里红开 光 镂 花盖罐。它来源于古波斯金银器图案和清真寺“伊凡”结构。世 纪中叶,波斯萨珊王朝处于鼎盛期,手工业蓬勃发展,精美的银器著称于世,大量销往周边国家和地区。在巨额利益的驱动下,各地的萨
10、珊银器仿品如 泉水般不断涌现,如唐代蓟县烧造的青釉串珠圆形 纹陶壶,除质地不同,其他方面都与 萨珊银器十分相似,而且其陶壶上的串珠圆形纹就来源于地中海金属器上的图案。萨珊工匠把徽章式人物或瑞兽画进银器腹部的圆框内,是阿拉伯艺术中的一种特色。有些学 者认为,此圆框很可能就是中国瓷上开光装饰的始祖。此外,世纪伊斯法罕清真寺建筑结构中类似于“开光”的寺门、壁窗造型,以及世纪库萨马?伊本?阿拔斯陵中雷同于“开光”的 库勒斯书体镶板图案都为元代青花瓷“开光”纹 饰的设计者带来了创作的灵感与启迪。纹饰满层次多和留白少的构图方式这是景德 镇元代青花瓷构图方式上的基本特征,它契合了阿拉伯民族的审 美情趣。他们
11、认为,空间是魔鬼行恶的出没之地,应以繁 密的花纹来充满和填实,使魔鬼无处现 形,无处行恶。其思想造就了阿拉伯民族以满为尚的构图方式及其审美观念,这在西亚地区彩陶、金银器、纺 织品和波斯细 密画以及清 真 寺建筑绘画上彰显得淋 漓尽致,如纹饰满密的波斯地毯和清 真寺图案。同时,它又在阿拉伯艺术风格的景德镇元代青花瓷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以蓝为吉、以大为尚、图案繁密、留白较少的元代蓝地白花纹大盘。四结语综上所述,景德镇元代青花瓷作为中国外销瓷中的佼 佼者,既在制瓷工艺、纹饰题材上 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又在色彩、造型和装饰上深受阿拉伯文化艺术的影响。其外 来文化艺术突出表现在
12、:在色彩上,景德镇遵循 阿拉伯民族尚蓝的传统风俗和 审美观念,引进了优 质的波斯 青料“苏麻离青”,并用它烧造出蓝白相间的青花 瓷,将“波斯蓝”的色彩效果发挥到极致,达到了 出于“波斯蓝”、胜于“波斯蓝”的色彩意境。在造型上,景德镇元代青花 瓷中的许多器皿是为适应草原和沙漠地区阿拉伯民族的饮食方式而烧造的,如阿拉伯地区沙漠行人使用的饮水器扁壶以及官民共用的食器大盘、大 碗等。扁壶和大盘、大碗的造 型一般都模仿阿拉伯地区的陶器和金属器。在装饰上,景德镇元代青花 瓷上的几何形纹 饰、开 光图案 等特 异纹饰以及繁密的构图方式一般都来源于阿拉伯地区金属器和清真寺结构。可以说,阿拉伯文化的东来,对景德 镇元代青 花瓷装饰艺术的产 生、发展 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景德镇元代青花瓷装饰艺术是中华文 化与阿拉伯文化之间交流、互动的结晶。杨芳、马金梅:刍议元青 花兴起的历史文化背 景,丝 绸之路 年第期。石奎济、石玮:景德镇陶 瓷词典,江西人民出版社,】年。余朝霞:元代青 花瓷器的伊斯兰风格,中 国陶 瓷工业 年第期。施茜:西域之风从元青花瓷器纹饰“开光”看中亚、西亚文化对中原的影 响,中国陶瓷 年第期。(责任编辑:李珍萍)(责任校对:阮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