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本文系 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四史教育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研究”(项目编号:)。作者简介:纪丽娅(),女,江苏句容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史”教育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路径探析纪丽娅(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江苏扬州)摘 要“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开展,是未来阶段高等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趋势。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渗透能力,充分拓展思政教育内容。本文将以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为核心,针对“四史”教育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与面
2、临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后续阶段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出部分理论建议,以期为未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及完善思政教育体系提供参考。关键词“四史”教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路径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本刊网址:引言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至此,“四史”教育成为我国新时期人才教育培养的关键一环。为更好贯彻“四史”教育的相关要求,以高校思政教育为载体,构建“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推进教育体系,并充分发挥“四史”教育的教学引导作用,加强对“四史”教育中思政教学资源的挖掘,则对提升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质量产生重
3、要影响,进一步弥补早期阶段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部分内容缺失,提升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总体水平。一、“四史”教育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在关联性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是“四史”教育的精神内核,基于“四史”教育推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改革,则是基于回望历史汲取教育经验,实现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水平开展,加强“四史”教育在思政教育方面发挥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深化“四史”教育的政治影响力、精神影响力及文化影响力,使“四史”教育能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四史”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基础,对于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及解决思政教育滞后问题提供帮助,通过“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双向互动,弥补高校
4、思政教育的部分不足,使思政教育能在有效汲取历史发展经验的同时,更好基于新时期教育发展创新教育新内容、新策略。所以,应该说,“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仅有充分读懂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史及改革开放史,方能更好地了解思政教育的本质。反之,思政教育的推进对于大学生更好研究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史及改革开放史中,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及奋斗精神,则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除此之外,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史及改革开放史具有一定时代影响力,能从“四史”教育的视角,帮助大学生开阔学习视野,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专业素质及道德品质,强化高校素质教育、劳动教育及思政教育多位一体稳步开展,有效实
5、现思政教育多元化对接,为未来阶段更好围绕“四史”教育,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夯实基础。二、“四史”教育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一)加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渗透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推进面临诸多新挑战,外来文化的入侵及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形成一定的阻碍,使思政教育脱离现实社会环境,无法充分基于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布局。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基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化、革命英烈优秀精神传承等教育措施,更好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渗透能力,改变传统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被动开展教育实践的现状,使高校思政教育具备主动做好教育
6、干预的能力。因此,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可以更好提升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主动权及话语权,使思政教育能站在更高的政治立场开展科学的教育布局,进一步实现高校思政教育高水平开展,为后续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二)拓展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内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进,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做好改革创新,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推进,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环境,必须高校思政教育产生教学滞后的问题。“四史”教育则进一步为高校推进教育发展创新提供新的突破口,使思政教育能基于对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史及改革开放史等内容的运用,充分面向更深层次开展教育拓展。其中,高校思政教育不仅可以基于“四史”
7、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思想境界及思想觉悟,同时,也能针对大学生存在的思政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教育规划,提升高校解决思政教育问题的能力,使高校可以在思政教育改革方面始终保持一定前瞻性。因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实际上是运用对教育内容的拓展,为高校后续阶段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开辟新的路径,使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能以时代发展为核心,运用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教育理念推进教育改革,提升当前阶段高校思政教育质量。三、新时期“四史”教育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中应用困境(一)高校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学习兴趣缺乏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政教育学习兴趣匮乏问题,始终困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稳步开展。其中,大学生
8、学习意识不足及外部因素干扰,固然对思政教育的开展形成阻碍,使思政教育无法深化对大学生的教育影响。但思政教育自身的教育内容枯燥及教育环境单一问题,同样也是影响思政教育高质量开展的重要因素。“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也面临大学生学习怠惰及学习兴趣不高问题。究其根本,“四史”教育内容对于历史事件的回望,实际上与大学生学习兴趣并不一致,大学生“四史”课程学习,更多是源于猎奇心理与知识探索欲。一旦高校思政教育与“四史”教育的开展,无法满足大学生猎奇心理及知识探索欲,则“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无法有效融入当前的教育环境。对于,充分利用大学生猎奇心理与知识探索欲,提升大学生对“四史”教育第 卷第 期
9、总第 期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年 月(下)()内容学习兴趣及学习意识,并围绕“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开展,打造多元化课程教学体系,则对于充分发挥“四史”教育引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二)高校“四史”教育引导能力缺失有效发挥“四史”教育的引导作用,实现“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多元化衔接,是新时期“四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然而,部分高校“四史”教育机制的建设,未能根据思政教育需求开展教育布局,而是盲目地将“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使“四史”教育成为教师思政课程教学负担,进一步增加教师教学压力及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四史”教育难以充分发挥实际的
10、教育引导作用,高强度的课程学习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对“四史”学习产生排斥,不利于“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工作的长效化推进。另外,部分高校在“四史”教育实践方面,将不适用于当前教育环境的内容,一并融入思政教育体系,增加大学生思政课程知识学习难度,使大学生进入迷茫的学习状态,降低大学生思政学习能力及学习参与积极性,对未来阶段“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开展埋下教育隐患。(三)高校“四史”教育实践缺少内在驱动力“四史”教育实践是反映“四史”教育问题的关键一环。高校可以运用思政教育实践,以“四史”教育为题开展课程教学优化,基于学习学习了解学生学习不足,从而,为未来阶段教育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但从现实教育环境
11、来看,部分高校“四史”教育实践与思政教育未能充分统一教学节奏,“四史”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脱离思政教育课程基本结构,使“四史”教育无法充分发挥其核心教育优势。之所以部分高校产生这一问题,主要原因是高校对于“四史”教育缺乏必要重视,未能形成“四史”教育合力,使“四史”教育的推进缺少内在驱动力,久而久之,“四史”教育必然无法与思政教育形成一体化的教育联动。针对以上问题,高校应以“四史”教育为载体,充分做好对思政教育策略、教育方案及教育内容的调整,确保“四史”教育能更好为思政教育的推进提供帮助。以此,实现“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向互补。四、基于“四史”教育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体系建设路径与对策(一)
12、建立兴趣导向“四史”教育课程教学环境基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四史”教育学习氛围,是新时期“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关键,对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帮助。对此,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四史”学习需求及思政学习倾向做好深入分析,将大学生感兴趣的历史内容及思政教育内容,作为前期阶段课程教学的重要引导,并在“四史”教育的进一步推动下,不断的面向更多层面开展教学延伸,使大学生学习需求能得到充分满足。以此,在大学生学习猎奇心理的引导下,提升大学生对“四史”教育的学习意识。随着思政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将“四史”教育作为核心切入点,将部分“四史”教育内容嵌入思政教育的部分细
13、节,并帮助大学生自主化的开展思政学习探索,以此在提升大学生“四史”教育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思政教育与“四史”教育的协同开展,提升大学生思政学习的参与积极性,解决大学生存在“四史”教育的学习兴趣缺乏匮乏问题。(二)优化高校思政教育与“四史”教育课程结构优化高校思政教育、“四史”教育课程教学结构,是解决“四史”教育引导能力缺失问题的科学策略。高校必须明确,“四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体系,并非将“四史”教育作为教学实践工具,而是基于对“四史”教育中部分内容的提取,提升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政治影响,使大学生能基于对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史及改革开放史中部分先进个人事迹的学习,更好改正思政课程学习态度,帮助
14、大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定位,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及优秀的奉献精神,使大学生能基于思政课程学习及“四史”教育引导,积极渗透于未来阶段社会发展建设。所以,针对“四史”教育在思政教育体系中的融入,必须要以深化教育影响、改变教育策略、提升教育渗透能力等多个方面内容进行教育结构的优化,避免盲目的开展强制性的“四史”教育学习实践,要在大学生充分感受“四史”教育内在精神魅力的基础上,再做好更深层次的思政教育改革工作,以此使“四史”教育能更好在思政教育课程教学方面发挥积极教育引导作用。(三)加强高校“四史”教育的教学实践有效性加强“四史”教育的教学实践有效性,是提升“四史”教育教学实践质量的关键。在此过程中
15、,针对“四史”教育实践有效性的提升,必须要从高校教育辅助、教师教育创新及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布局。高校方面应针对思政教育的基本需求,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各项细节,通过在思政学习实践中体现“四史”教育的重要作用及加强学生对“四史”教育的学习感受,使大学生能更好围绕“四史”教育开展学习实践,并在必要时给予教师、学生部分“四史”教育支持,通过对外合作及引入外部资源,丰富“四史”教育实践形成及教育实践内容。教师则应在“四史”课程教学方面,加强“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内容关联性,使“四史”教育能更好与思政教育产生教育联系。从而,更好统一“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节奏,确保“四史”教育与思政教
16、育的步调一致。学生方面,教师要重点加强对学生“四史”教育学习能力的强化,充分提升学生“四史”教育学习意识,使“四史”教育能成为思政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突破口,以便运用“四史”教育实践带动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四)积极开展多元化“四史”教育学习活动“四史”教育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多个领域。针对“四史”教育内容的学习,无法基于单一课堂教学予以完成。为更好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感知能力,高校应基于“四史”教育的特点,定期开展“四史”教育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加强学生对“四史”教育内容的感受能力,使“四史”教育能更好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加强“四史”教育对大学生思想认识及行为认知的影响,提升“四史”教育的生活化教学实践能力。譬如,高校可以采取“四史”教育学习辩论及参与“四史”教育精神文明学习活动等形式,为大学生学习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史及改革开放史的相关内容创造积极条件。其中,教师应根据思政教育需求,适当将部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四史”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四史”学习的过程中,能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接触,提升思政教育在学生“四史”学习活动中曝光度,以此使“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