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本文系 年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智慧校园视域下人事信息系统建设探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作者简介:孙宏(),女,山东费县人,金陵科技学院助理研究员、人力资源处副科长,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智能”人事:教育信息化 视域下高校人事管理新样态孙 宏(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摘 要研究者从分析教育信息化 时代人工智能给高校人事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入手,从“技术社会”视角,探讨“智能”人事的内涵,提出“智能”人事的七种典型应用场景,论证从智慧人事转向“智能”人事的现实需求。针对建构“智能”人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管理制度、要素投入、开发模式、发展理念四个层面着力实现
2、人事“智能化”,以期为 赋能高校人事管理变革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引导。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智能”人事;新样态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本刊网址:一、教育信息化.:新时代高校人事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年 月 日,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其中“人工智能”被提及 次,“智能”被提及 次,“新时代”被提及 次。有鉴于此,实施教育信息化.计划和挺进“新时代”有赖于“智能”。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教育信息化.政策与实践,正促进 融入整个学校生态中,也必然推动人事管理进入“智能”时代。高校人事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在教师引进、培养发展、教学科研等方
3、面如何做出创新性变革是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一)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人工智能和信息化发展的产物,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探索教学管理新模式、发展教育服务新模式、挖掘教育治理新模式,破解传统教育生态难题,推动引领教育发展转段升级。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以新兴技术创新教育应用,以期两者协同融合,打造更智能、更人性化的教育新生态,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注入催化剂。因此,教育信息化.体现了生态化、人性化、智能化等三个主要特征,三个特征在构建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中相辅相成,其中,人性化是目标,生态化和智能化是实现个性化的途径。(二)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校人事管理面临的机遇当前
4、,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智能”校园建设理念的不断发展,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化技术也正朝着“智能”全新架构发展。高校人事管理逐渐迈入万物融合、开放共享和智能研判的智能化时代。教育信息化.明确了学校生态重构的目标,促使人事管理的目标确定为通过个性化的服务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应以破解人事管理难题为导向,以满足教职工差异化需求。从发展环境来看,应能够为教职工创新教学方式、申报课题奖项、申请人才项目等方面的个性化发展创设无边界的环境。从发展空间来看,应能够分析并挖掘教职工个性,主动推送教职工所需资源。从教学资源看,应能够为教职工提供精准教学服务。从师资培养看
5、,能够提供更丰富学习资源和可选择的发展方式。从社会联结看,应能抓取实时数据,为教职工获取校内外政策、论文外审等提供密切顺畅服务。从日常管理看,应能支持精致管理和智能决策。(三)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校人事管理面临的挑战教育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对高校人事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事管理面临风险加剧。一是信息化制度不健全。高校开展人事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参差不齐,大多存在制度不健全甚至不明确现象。二是开发者和使用者知识片面。高校人事管理者大多不具备信息化开发技能,又开发者不能完全了解其对功能的要求和高校人事特点,双方沟通不畅,存在依赖性。三是缺乏对信息的挖掘与运用。信息数据采集往往临时抱
6、佛脚,对信息的应用与处理不深入,资源浪费、信息部门化等现象严重。四是人事信息模块单一。当前智慧人事模块建设主要集中在年终考核、考勤与证明打印等简单的服务应用,人事服务覆盖面窄,联动性差,操作相关性不强,无法对信息进行快速更新、分析和处理,从而无法提供科学准确决策。二、“智能”人事:面向教育信息化.的高校人事管理新样态“样态”可用来描述事物性质和存在状态。研究者陈如平用样态论述学校在文化、校园、课程等方面的发展特征。本研究所讨论的“高校人事管理新样态”,是指对新时代 赋能高校人事管理的状态描述,一方面是高校人事管理的表象,一方面是人事管理内部之间衔接与融合的属性,换言之,是指 技术支持下高校人事
7、管理全局架构和局部链接的动态画像。(一)高校人事管理样态变革的“技术社会”视角在“技术社会”视域下分析,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催生了数字人事、智慧人事的发展,高校人事管理经历了以新技术、新媒体与人事管理制度高效融合的现代化信息发展阶段。当前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媒体与技术的驱动下,正转向以新技术融合与创新为主轴的智能人事时代,智慧人事作为数字人事的高阶版本正向“智能”人事演进。(二)“智能”新样态人事的内涵综上,为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在构建“智能”校园的基础上,打造具备“生态化、个性化、智能化”三个特征的“智能”人事成为客观需求。所谓高校“智能”人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第 卷
8、第 期 总第 期事,是指在 赋能高校人事管理视角下,通过构建智能化数据共享平台,打造校际、部门之间融合共建的一体化环境,以更智能化样态优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人事管理模式。作为智慧人事的代际跃升,“智能”人事是社会发展和技术发展交互作用的人事信息化管理发展新阶段;同时,也是高校人事顺应“智能”校园构建的路径选择,有望启动人事信息化领域个性化管理的新浪潮。三、“智能”人事的典型应用场景:高校人事管理的变革与创新人工智能时代,赋能高校教育管理已达成普遍共识,“智能”人事作为“智能”校园的重要组成元素,并非独立应用个体,要注重各应用场景之间的共享与融合,以高校整体 应用场景为背景,创新性改革人事服务和
9、人事管理模式。综合考虑当前的新技术成熟度及人事具体业务,“智能”人事有 支持下的精细服务、精准培养、高效引育、绩效管理、岗位聘任、适应性教学与发展环境、心理健康等七大应用场景。(一)人工智能支持下的精细服务人工智能为高校人事“精细服务”注入强大生命力。可以挖掘并储藏教职工的学历学位、职称等基础信息,通过智能化人脸识别设备为教职工提供各类证明材料的自助打印服务;运用智能语音搜索和推送人事政策,实现多条件高级别搜索服务;智能化填报各类表格;为决策者提供各级各类人员信息动态图,呈现全校师资队伍结构现状和动态变化;疫情当下,还可运用定位技术直接定位教职工所在区域;通过动态获取跨部门信息,打通信息壁垒,
10、形成全社会性质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提高管理结构的完整化、管理模式的精细化和丰富化。(二)人工智能支持下的精准培养人工智能通过扩展大数据源,生成强大的培训资源平台。高校只需要根据教师需求,接入云客户端,对教师进行个性化培训,构建共享和开放的教师培训管理体系,降低学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资金、人力等压力。通过对教师静态数据以及教学行为、认知结构等动态数据的智能统计分析,人工智能可精准把握教师知识结构、教学实践等方面的优劣势,以此制定和调整个性化培训方案,使培训和教师教学实践有机融合。此外,可构建教师培训考核评价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跟踪教师眼球运动和面部表情,对教师培训过程中和培训后的学习行为大规模
11、评估,以动态评估代替传统的静态评价,帮助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避免“心得体会”呈现的片面化、主观不合理性,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激励教师培训积极性。该功能已于 年在法国巴黎商学院实践运用。(三)人工智能支持下的高效引育“智能”人事给高校带来的第一个显著变化将是 支持下的高效引育。技术可根据高校发展规划,智能分析高校中长期师资队伍建设需求,及时预警结构性人才短缺;强化杰出人才的引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支持下的智能猎头主要应用于引进学术带头人、领军型人才等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短缺型人才,通过在 专家系统中设定所需人才条件,对全球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选出“意中人”。智能简历筛选应用于招聘人数较多的
12、场景。大数据技术能够将人员管理相关要素以数据化的形式体现,并归纳形成量化判据,通过建立人才选用标准,创建岗位胜任性素质模型,强化样本训练,直至能够独立完成线上简历的初选。在招聘面试环节,支持人事管理员创建多个虚拟岗位工作场景,系统可动态监测面试者的实时过程状态,求职者随时用计算机和手机 启动面试程序,围绕岗位招聘条件,智能解答、智能发问、智能反馈,从问答内容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评价结果对求职者进行综合评估。二级单位和人事部门决策者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共同决策是否录用求职者。(四)人工智能支持下的绩效管理人工智能以其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极端理性,将辅助人类进行的高校绩效管理,包括智能评价、智能考核、智能
13、查询、绩效跟踪、薪酬结算等功能,提供科学合理绩效薪酬体系。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与考核机制。人事管理员将各岗位类别教职工信息及历年考评案例输入智能绩效考评系统,经多次实践性演练,制定各类岗位的绩效考评和薪酬方案。其次,实现智能考评与绩效追踪。绩效考评系统在已有的大数据平台中获取并追踪教职工绩效数据。根据工作职责、教科研数据,智能分配评分对象,完成初步评判,确认能否续聘,工作量是否合格。另外,将考评结果自动关联绩效工资与岗聘系统,按照指标和权重智能测算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为不同岗位教职工提供合理化工资,以实际贡献确定教职工绩效奖励,有效助推其在工作中保持更高积极性。(五)
14、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岗位聘任在 技术支持下,人事管理员将利用智能岗聘专家系统完成岗聘工作。首先,科学核定岗位和人员数量。岗聘专家系统通过多维度智能监测并评估坐班人员工作状态等多模态数据,定义岗位工作性质,自动警报在岗“摸鱼”人员,决策每个岗位最优用工数量,精简岗位和人员。亚马逊人工智能 为当前较成熟的应用案例。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岗聘标准与评分机制。根据教职工职称类别,人事管理员将对应的岗位申请表、岗聘条件等输入智能岗聘专家系统,并对岗聘专家系统进行多次实践性演练,设定人选维度指标和用人标准,制定各级各类岗位的评分方案,形成每个岗位最优人选的特征条件。此外,岗聘系统在已有的大数据平台中获取数据,对
15、多维度指标进行客观考核与测评,实现岗聘结果的输出。同时建立教职工岗位动态调整机制,实现教职工能力与岗位职责最优匹配。(六)适应性教学与发展环境 赋能高校教学主要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常规教学行为的常态化伴随式数据采集,坚持“教师学生”双主体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智能算法,识别、提取及分析教学视频图像主体的行为特征,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建模,生成可视化分析报告,实现及时的评测和诊断。与此同时,教师原有的重复性的知识传授方式将由 机器代替,训练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将由教师指导 机器人来完成,通过不断反复实践训练,机器人能利用丰富强大且智能的知识储备与教师以人机协同方式形成双师课堂模式,替代教师
16、的部分“知识性教学”角色,并提供 小时在线教学服务,使得教师从繁重的教学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由“知识的载体”转换为智商与情商的导师,专心科学研究,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培育创新人才能力。首都师范大学项目团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诊断教学问题成为智能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升的典型案例。(七)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工智能技术可被用来缓解教职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设置于教师心理咨询虚拟和实体两种应用场景中。虚拟场景中 通过储备心理学的知识经验以及大量实际情形,对心理专家系统进行多次实践性演练,使其具备心理学专家技能。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 创建的智能对话机器人,如 心理咨询机器人、小度智能对话机器人等。另外,研发人员融合心理学、情感学、工学等跨学科知识,开发出具有较高拟人度的实体感知机器人,可以识别并感受人类的喜怒第 卷第 期 总第 期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年 月(下)()哀乐,进而实现人机交互。与此同时,基于高校教职工本身的高素质和高认知,采用“人机协同”方式开展心理辅导也是重点发展方向。四、从智慧人事迈向“智能”人事的建设策略纵观人事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我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