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告书评评比较文学构造论自 20 世纪 80 年代比较文学在国内成为一个独立学科之后,四十余年时间,众多学者投身于比较文学的研究中,比较文学在中国蓬勃发展。在无数中国学人的努力下,比较文学课程体系日渐成熟、研究力量日益完备。但中国目前的比较文学研究依然面临两个问题:其一,在研究范式上缺乏中国特色,依旧延续着对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模仿;其二,在内部构造上,国内的比较文学有两个极端倾向,一是故步自封,套用过时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或者西方文艺学理论去研究文本,缺乏多重视角,二是过于创新,模糊了比较文学的学科边界,在跨学科研究时逐步失去研究对象的文学性。比较文学构造论一书主要围绕比较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学科
2、构造,对目前的比较文学研究现状做了总结和反思。该书回答了上述两个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可行性极强的解决方案。首先,建立中国特色比较文学理论体系,突出“中国意识”和“东方意识”是作者的比较文学观;其次,关注比较文学的内部研究,厘清研究对象和重审学科边界。该书分三篇,共十四章。上篇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义进行了阐释,并将寻求人类共通规律和民族特色作为比较文学的根本目的和宗旨;中篇论述了比较文学研究的六种方法,增添了如“超文本”研究等跨学科背景下的新的研究方法;下篇论述了比较文学的内部构造反思,重新审视比较文学的学科特质。全书层层递进,逻辑鲜明,且不落窠臼,创新性、时代性较强,适合具有一定基础的比较
3、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学习者阅读。该书在分析了中国比较文学研究面临两个困境的同时,还提出了若干新的见解。第一,提出了“超文学”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当今“新文科”理念对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进行了补充。“超文学”研究并非作者首创,只是此方法历来不被重视,一直处于比较文学研究范式的边缘。作者在该书中将其列入比较文学研究的主流方法,无疑是大胆而又创新的尝试,但为了防止读者将“超文学”和跨学科研究混淆,特地强调了“超文学”研究的适用范围,即研究对象必须是“国际性的社会文化思潮”或者是“国际性的事件”,因为这两种事物是具体的事物,而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抽象的学科。第二,纠正了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法国学派的认知谬误,指
4、出法国学派的研究范式是“传播研究”,并非“影响研究”。这一论断对当今比较文学学科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目前各高校的比较文学教学中,对法国学派的解读一直是影响研究,将法国学派的“经过路线”误读为“影响”,而该书用翔实的论据和文献还原法国学派的誉舆学概念,纠正学界、教育界关于这一研究范式的长期误读。第三,提出了“比较文学创作学”的原创概念,从比较文学的内部构造扩充了比较文学的学科意义,使比较文学这一学科从掉书袋式的理论研究变为实践研究,鼓励研究者用学科理论进行文学创作,从文本的接受者变成文本的创造者,使研究者走出书斋,面向社会,关注文学背后的人间百态,将“文学”升华成“人学”。作者这一观点不仅对比
5、较文学这一学科,还对于整个文学研究,都大有启迪。第四,提出了“区域研究”这一概念。相邻国家因地理位置相近,会逐渐产生区域文化共同体,而这一文化现实常常被忽略。作者认为,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不应仅限于国别研究,更应该将区域研究列入研究对象,如南亚文明,乃至整个东方文明,这也是该书最为新颖又有现实意义的观点。因为对区域研究的忽视,很容易使区域文明割裂,东方文化因彼此孤立,从而在世界文化范围内处于弱势,很可能使欧美的“西方中心论”死灰复燃,从而用话语霸权绑架东方国家的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构造论一书紧随学界动态,观点新颖,论述稳重,内容杂而不乱,具有国际视野的同时也具有中国精神。笔者认为,比较文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便引入中国,但在中国正式作为系统化的学科,则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尚处于发展阶段,国内的比较文学研究仍需要更多人才,在坚持比较文学世界观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比较文学体系,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蕴。(廉鹏/西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比较文学研究范式和内部构造重审比较文学研究范式和内部构造重审书名:比较文学构造论作者:王向远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ISSB:9787559843005出版时间:2022 年 2 月定价:6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