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4)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基于儿童赋权理念的博物馆学习研究以圣地亚哥儿童探索博物馆为例邹晓熠吉林大学考古学院0引言“赋权”一词起初应用于社会学领域,指赋予个人和团体相应的权利和资源,使其意识到所处环境的限制,达到改变并掌控生活的目的。“儿童赋权”这一概念起源于新童年社会学,指帮助儿童获得其应享有的各项权利,从而改变社会环境中儿童的弱势处境,减少儿童自主发展的直接或间接障碍,增强儿童行使权利的能力,消除儿童的习得性无助1。20 世纪 60 年代,儿童社会学研究领域开始将赋权理论与教学相结合,80 年代初期,新童年社会学提出批判传
2、统的童年研究二元论,意识到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享有广泛的自主权利,并非是成人教育的容器2。伴随 90 年代开展的“儿童运动”“儿童是今日之公民”的观念逐渐得到社会学领域学者的广泛认同,尊重儿童作为公民享有广泛权利成为儿童身份重构的基础,“儿童赋权”也成为革新教育理念的重要议题。1924 年 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阐明,所有人需要为儿童做到以下几点:“提供儿童成长的途径;在必要时提供特殊帮助;优先救济儿童;为儿童提供经济自由,让他们免受剥削;以及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1948 年 世界人权宣言规定儿童权利保护的专门条例,作为是国际上第一部关于人权问题的专门性文件,自此儿童权利正式成为国际人权
3、保护的重要内容,儿童赋权被列入世界各国政策议程,使儿童具备为其自身健康和福祉作出知情决定的技能和知识,能够参与社会改革,对其周围环境产生积极而久远的影响。1989 年 儿童权利公约是世界上最广为接受的儿童权利标准,涵盖广泛的公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明确四项基本权利即维护儿童的生存权、参与权、发展权和受保护权。以 儿童权利公约作为执行准则,各国在儿童生存权得到保证的大前提下,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性教育普及、社会福利、贫困帮扶、青少年心理干预等方面做出了具体实践。1990 年 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中提出“赋予年轻一代以知识和资源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并使他们逐渐
4、发挥其充分潜力,这应是国家发展的首要目标”;2017 年,联摘要对圣地亚哥儿童探索博物馆如何运用儿童赋权理念设计博物馆学习体验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炼儿童赋权应用于儿童博物馆的原则、理念和方式,使儿童观众能够在开放包容的博物馆环境中享有平等的参与权、表达权、分享权与创造权,达到社会层面的儿童活动保障和个体发展和谐统一,为同行寻找儿童赋权理念并将其融入儿童博物馆学习提供参考。关键词儿童赋权儿童博物馆博物馆学习doi:10.16703/ki.31-2111/n.2023.04.004邹晓熠.基于儿童赋权理念的博物馆学习研究以圣地亚哥儿童探索博物馆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4):18-24
5、.18-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4)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反思教育:向 全球共同利益理念的转变 一文中指出:“赋权型教育可以培养出我们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这样的人才富有生产力,能够继续学习、解决问题、具有创造力,能够以和平、和谐的方式与他人相处,与自然实现共存。”强调从幼儿阶段就要让正规教育场所与其他非正规教育场所开展更加密切的互动,以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参与权与发展权3。本文以采用儿童赋权理念指导实践的圣地亚哥儿童探索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对儿童在博物馆的学习活动提出分析,探讨儿童博物馆在儿童赋权方面的特殊效能,为儿童观众在进入博物馆
6、学习时,平等地享有参与权、表达权、分享权和创造权服务。1?博物馆是儿童赋权的能动场所正如 Hooper?Green?Hill 指出“理想的博物馆应该是更为先进的自学学校”,一直以来,博物馆发挥其教育功能强调激发儿童观众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呼吁赋权型教育的今天,特别是儿童博物馆,应当着眼于儿童人格的完善和加强对儿童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尊重。在赋权语境下,“博物馆教育”的主体是博物馆,主动权掌握在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的手中,研究对象是儿童受教育的过程。“博物馆学习”的主体是儿童,主动权掌握在儿童观众的手中,研究对象是儿童所处博物馆中的一切资源。儿童在博物馆学习应被看作一个使动过程,儿童通过博物馆的环
7、境、空间、藏品、活动等一切资源在参与、合作、扮演、反思及改正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掌控,提升学习方式、语言沟通、心理成长和脑力发展的能动性。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不限于教会儿童观众新的技能、知识,更多需要帮助儿童发现他们运用自身学识、能力的场合,发挥自身潜在价值,学会自我控制,合理使用各项权利4。赋权问题与资源分配紧密相关,在博物馆学习过程中,儿童权利可以被视为更广泛人权的一部分。儿童观众也与成人观众一样,平等地享有文化资源,儿童权利的认定基于儿童在博物馆学习身份的建构,博物馆能够基于藏品和活动赋予儿童参与权、表达权、分享权以及创造权(图 1),这四项基本权利互相作用,为提升儿童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
8、能力发展提供保障。图 1博物馆学习赋予儿童四项基本权利从社会建构角度出发,童年可以被视为社会各种资源因素的集合体。科尔萨罗用“解释性再生产”(Interpretive?Reproduction)来描述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儿童赋权”并不要求同一性,而是在尊重个体差异性发展基础上的自我倡导5。与班杜拉关于发展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类似,儿童赋权是通过体验来实现的,体验带来的最优结果导向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力6。在所有儿童体验场所中,博物馆作为被公众委以重任的教育机构,同样不可或缺地在家长与儿童关系中扮演积极的平衡角色。儿童博物馆发挥其教育功能,基于藏品和活动项目的广博与开放性,能够提供给当代儿童赋
9、权型教育方式,但儿童博物馆对赋权理念的理解和认识还停留在法规层面,鲜少有将儿童赋权融入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和文化项目当中,儿童赋权理念和儿童博物馆实践欠缺结合度,未形成较为成熟的博物馆赋权型教育模式7。2?基于儿童赋权理念的圣地亚哥儿童探索博物馆实践圣地亚哥儿童探索博物馆于 1999 年始建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埃斯孔迪多,最初作为埃斯孔迪多地区的科学与艺术研学教育项目,与埃斯孔迪多儿童博物馆合并后,发展成为地区唯一一座强调动手操作学习、专为儿童设计的博物馆,为埃斯孔迪多及周边社区家庭提供丰富的亲子教育活动,面向 01019-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4)Science Education an
10、d Museums岁的儿童设计互动展览和聚焦于科学、世界文化和艺术的学习项目,鼓励孩子们通过探索、想象和实验来了解人类世界。博物馆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一个提供真正的动手实践学习体验,发展所有儿童、终身学习者乃至辐射到全球范围的模范社区儿童博物馆。圣地亚哥儿童探索博物馆在儿童赋权理念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为创造实现儿童权利福祉的条件,博物馆将儿童赋权理念贯彻于博物馆的空间设计、教具选取、课程设置、互动游戏、学习资源包以及平衡家庭亲子关系当中。2.1?遵循儿童参与本位原则社会包容的概念已被纳入儿童博物馆的公共空间规划,博物馆面临的挑战是开发支持观众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活动、实践和服务,特别是面向有身体和发育障
11、碍的少数观众群体,提供无障碍的交流环境,让他们能够有机会练习、掌握如何在博物馆学习、体验。博物馆需要确保儿童参与权作为第一要义,考虑为来自不同国家、语言、民族、肤色、宗教的儿童提供机会,包容和可及的学习空间是儿童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在面对特殊儿童的博物馆学习中,儿童博物馆的学习环境可能会呈现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Spectrum?Disorder)特征三个核心相关问题的对应障碍,包括:社交互动、沟通和重复行为倾向。虽然学习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对神经正常的人来说毫无难度,但这些相同的因素可能会阻碍他们的参与,甚至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自我照顾、疗愈和弥补教育差距上。因此,提供更具包容性
12、的环境,支持弱势儿童观众的游戏和学习非常需要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厘清特殊儿童观众个体可能面临的障碍与游戏和文化活动的性质、场所以及频次之间的密切关联。圣地亚哥儿童探索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明确认识到拥挤喧闹的高度社会性环境、过于明亮或黑暗的空间、在未设置提醒标识下触发的声响、博物馆导览系统等等,对于这些需要被看见、尊重的弱势儿童观众群体来说都是他们在馆内学习的障碍。馆内提供专门的护耳罩和清晨特别创设的安静区域。护耳罩作为一种声学耳罩,采用隔音材料来保护孩子们的听力,清晨阳光充足,不需要多余的人工光源,能够减少对视觉和听觉刺激,使儿童观众在博物馆学习时的外部温度、光线、声音形成的环境和内心情感、智力状态之
13、间达到平衡。高质量的包容意味着消除物理空间障碍,提供多种方式支持自主学习和儿童个体发展,通过平等地接纳儿童观众参与博物馆的游戏和学习活动,建立谱系障碍儿童与其家庭的归属感,消除物理层面的障碍,帮助特殊儿童及其家庭获得自我认同和价值感。对于特殊儿童家庭观众来说,探索博物馆的差异进程会使他们倍感孤独。圣地亚哥儿童探索博物馆的教育工作者为此开设“神奇妈妈”项目,旨在与面临相同处境、患有智力残疾、唐氏综合征、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视听障碍、慢性疾病和创伤性脑损伤的特殊儿童观众监护人群交流想法、分享信息并提供帮助。在此基础上,博物馆同时开设 12 类适合谱系障碍儿童家庭观众的亲子互动感官游戏,例如共同制
14、作可食用橡皮泥、挤压泡泡纸、户外赤足行走、制作铃铛手镯,在帮助孩子学习刺激感官发育的同时,加强家庭亲密关系,有助于为受自闭症影响的家庭建立社区意识,通过减少偏见的方式使每个在博物馆学习的儿童观众平等享有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2.2协作表达与身份重置“制作”一直被视为增强儿童权利的重要途径融入儿童教育,帮助消除数字鸿沟。动手操作可以被看作是解放天性、激发创新性的工具。在博物馆开设的儿童线上工作坊学习中发现,成人和儿童之间的权利差异在所有项目中都没有得到承认:成人在儿童学习制作过程中可能处于绝对指导优势地位,与儿童一起制作时,狭隘地仅仅关注所需技能,力求最短时间制作最优成果,缺乏给儿童发挥、创新的空
15、间。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家庭角色的固化和儿童身份认知的模糊,博物馆则起到重置角色位置结构的作用,将家长牢牢安置在“脚手架”的角色当中,控制家长的操控欲,释放儿童表达权,才能够真正达到制作活动想要给予儿童的学习效果。为解开家长与儿童的协作矛盾,圣地亚哥儿童探索博物馆教育主任邀请儿童早教专家开展合作,面向家长开放线上研讨会,帮助家长调整对儿童能力、权利与学习方式的视角和看法,指导家长如何与自己的孩子建立协作关系,为儿童提供有目的、包容、自主的表达环境。博物馆强调家长在儿童游戏中20-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4)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应该充当鼓励、回应、协
16、商的角色,平等地寻求儿童的意见,以尊重儿童表达权的方式协助儿童完成制作、游戏和任务(图 2)。在儿童感到压力的家庭中,沟通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父母不认为与孩子分享观点是有必要的,固有的不平等地位压缩了交流空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再愿意分享感情、情绪、生活和变化,父母的绝对控制权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成长误区,对孩子一生都有负面影响8。表达权是建立儿童心理弹性的关键,在学习、挑战中的挫败需要赋权来调整孩子的心理状态,对于平衡家庭畸形话语结构,促进家庭成员和谐、积极沟通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博物馆学习中,儿童观众在自由地尝试各种想法并集思广益解决方案时,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博物馆教育者接受的培训是
17、鼓励、引导儿童观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意见、看法和思考,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当一件事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就会听到教育工作者询问诸如“你会改变什么?”或“你为什么认为它不起作用?”等问题,孩子们不会被告知他们所做所想是错误的,而是会被鼓励再次尝试操作,博物馆需要提供一个由儿童观众主导、推进对话和活动、没有标准答案的发言场所。活动策划中的儿童赋权也是博物馆活动开发的突出特点。让儿童观众定期参与设计学习课题的过程被视为赋予他们权利的路径。让儿童在设计中拥有话语权、成为共同的学习开发者。在一场头脑风暴中,孩子们会自发形成领导者、记录员、分析师、演绎者,他们自发决定实践流程,类似福柯所描述的“纪律权力”
18、来有意识地自主行动,在集体行动中自发规范行为并且做出负责的决策,儿童观众能够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习新的知识和行为,通过调节期望和接受等级结构产生一种新的习得性自我调节。2.3?培植公共理性与责任意识博物馆从观众进入的一刻开始就成为开放资源,学会拥有就意味着需要学会分享。分享是一个里程碑发展式的过程,分享能力有年龄限制,大多数孩子甚至不会在一开始就能够理解分享权的概念,直到他们发现其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产生好奇和对比后,才会开始产生反思和同理心。分享权使得孩子具有包容心和团队精神,通过与博物馆的学习同伴和家人分享来增加彼此的联结度。圣地亚哥儿童探索博物馆组织的机器人团队赛,旨在让每个团队坚持遵循分享
19、、创新、互相鼓励的原则共同完成比赛。团队协作中的分享是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在沟通中自觉产生的。博物馆定期举办的美食节上,教育者倡导孩子把在家制作的点心、饮料带到博物馆,分享给其他观众。分享在交换的基础上产生,得到的反馈形式多样,可能是来自被分享者、家长、博物馆教育者的称赞和认可,在领取活动奖励时,博物馆教育者会使用“宝贝,马上轮到你了!”“谢谢你的等待!”等鼓励、赞许语句,使得儿童观众内化轮流等待、分享的事实。在形成分享的习惯后,孩子的同理心和包容心会随之激发,这会促使他们产生与自然、社会缔结友好关联的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地位的提高,影响力扩大,分享则会塑造他们为社会做出积极、正向贡献的
20、担当与责任意识。图 2赋予儿童表达权促进社会关系优化21-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4)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2.4开放式游戏空间与生态学习圣地亚哥儿童探索博物馆的开放式大厅给予儿童最大限度的活动空间,从门口进入展厅无多余的承重墙和隔断,四面窗户采光性强、视野开阔,利于儿童在博物馆内跑动时规划具体的地点、运动路线来记忆周围事物,爬行、跳跃和奔跑使他们能快速熟悉博物馆空间,博物馆活动也能够利用展厅便利,设置视觉焦点,反复夯实博物馆内的陈设、展品、方位、颜色、体积等信息元素。除此之外,儿童在光线充足、色彩鲜明、设施多样的博物馆空间内,与年龄相仿的同伴游戏,
21、在活跃、动感的氛围下,能够放松儿童心情,易于更短时间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馆内放置的柔软织物(地毯等)和易抓握的玩具也能够使儿童身心放松,监护人也无需过于警惕孩子行为的安全性。博物馆内的一切行为在儿童观众的眼中都是游戏9。室外环境也是儿童游戏的重要场所,自然世界为儿童探索、享受和创新提供最多元的元素和空间。博物馆外强调融入自然,最具特色的是专设鸡舍和水培花园,博物馆教育者设置动、植物培育环节,培养儿童观众在观察、培育的过程中自发形成保护环境和节约水资源、尊重自然的意识。教具是儿童触摸、制作、思考、交流的媒介,博物馆内拥有包括印刷、视听、感统和益智四类教具,教育者设计 STEAM 学科活动拓展儿童
22、观众对世界多学科认知的学习维度,帮助儿童观众建立科学概念、专业术语词汇和语境的学科体系,进而让他们对实验类游戏操作、过程和现象均产生思考、疑问和学习,这些互动能够回应博物馆教育主题设计的探究焦点,拓展中心议题的创新思路。角色扮演和场景模拟则作为观察儿童观众的想法、恐惧、兴趣和对世界看法的窗口。孩子的认知灵活度和创造力与角色扮演有一定程度的关联。儿童心理治疗师经常使用角色扮演疗法帮助孩子度过难关。除了游戏带来的快乐,在自我角色扮演以及群体角色扮演中运用不同层次的想象力能够激发抽象思维,提高儿童在正规教育学习、记忆、叙述、沟通的表现,帮助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形成适用于自身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方法。儿童与世
23、界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自身文化背景的了解以及对更广泛社会规范的影响。博物馆正厅设置的模拟生活场景,如室内航海船和地球村超级市场,有助于儿童学习了解他们所处的真实世界和文化环境,培养他们发展身体方面的良好习惯和沟通技能。对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场景假设能够塑造儿童的知识和理解,影响他们未来对成人社会的贡献。3?儿童赋权理念对博物馆学习的启示儿童博物馆应有信心成为能够解决儿童社会问题的主导机构。儿童权利的实现需要博物馆这一公共角色发挥最大效能,不仅限于儿童博物馆,各种类型的博物馆都应该将儿童观众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要性纳入规划当中,使得博物馆在让儿童成为积极的权利持有者的同时也成为更具包容性、公平
24、性的机构。3.1开放策展标准边限近年来,儿童逐渐在权利、性暴力、贫困、战争、全球气候变化和性别等议题上积极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儿童可以掷地有声地为世界发展做出贡献,世界各地儿童博物馆都在努力应对发展赋权型教育响应实践的挑战。儿童博物馆策展的准入参与是将儿童视为艺术家、历史学家、研究人员和策展人而非受教育者的权利持有者。除却将儿童视为学习群体之外,需要重视儿童作为艺术和物质文化创造者对博物馆的潜在价值。博物馆教育者需要尝试开发儿童参与策展项目,邀请儿童以及青少年共同担任策展人和创作者的角色10。儿童博物馆需要考虑制定一套为儿童提供博物馆管理、策划、参与工作“量身打造”的标准和方法,将学校教育中
25、“翻转课堂”的理念注入博物馆。儿童行使参与权成为博物馆的知识生产者和表达者,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和家庭其他成员也会因此聚焦于开发儿童策展人的文化生产力和批判性解读力。在展示内容的规划方面,更应放宽考量,不要轻判儿童心理承受能力,他们拥有对争议性话题在合理范围内产生认知的头脑。虽然博物馆经常通过年龄限制、物理障碍和其他隔离内容来阻碍儿童接触争议性展品,但这些跃跃欲试的年轻策展人经常被令人毛骨悚然甚至恐惧的展品所吸引,渴望探讨诸如死亡、怪物、战争、性、暴力等令大人感到“不合时宜”的观点。22-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4)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事实上,这些小策
26、展人会颠覆家长和博物馆教育者的保守认知,他们迫切地想要从非黑即白的梦境中走出,去触摸真实且有质感的现实轮廓。3.2重构儿童关怀工作博物馆儿童关怀工作旨在预防和解决在博物馆环境中损害或可能损害儿童安全、福祉、发展或尊严等所有形式的虐待。儿童面临的关怀缺失困境需要博物馆做出反思,改变各级教育机构的结构性歧视问题。暂不高谈阔论,从儿童到达博物馆大厅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被忽视。在空旷冷寂的大厅里被规范好秩序等待准入,只是为了看一眼置放在高处、需要长久仰头的展品。展览文字在儿童的眼中晦涩难懂,反而抑制他们的阅读能力,他们需要被允许在肃静的环境中发出声音,需要走出整齐的队列来琢磨他们感兴趣的细节,展品标
27、签需要有儿童语言和为儿童提供的标注,博物馆的参观顺序需要考虑以儿童主导的方式自由排列。儿童博物馆需要基于儿童视角、儿童需求来实践赋权,将儿童观众认同为有行为能力的社会文化参与者,在其展陈的空间布局、生活关联度、文化信息互动性、无障碍参观等方面达到儿童友好型博物馆的标准。博物馆的目光也应聚焦到馆外无法进入博物馆参观学习的儿童,更要肩负起社会责任,为特殊儿童、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的儿童争取受教育权和参与权。无论何种身份的儿童观众是否选择进入博物馆,博物馆的立场应是“不让任何一位儿童观众掉队”。以此为原则,也需要联合社会福利机构、公益组织为捍卫每一位儿童的参与权明确态度、做出表率。3.3实现儿童社会
28、联接儿童博物馆可以通过圆桌会议、社区活动、辩论等对话性较强的方式使儿童观众明确他们所拥有的权利,认清他们在博物馆的学习行为是掌握权利、逐渐成长为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必要方式。儿童赋权语境下,博物馆作为施压方的调停者,需要联合儿童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学工作者在支持博物馆参与和推进儿童权利保障方面发挥作用。在传统的童年社会学实践中,年龄被视作赋权的天然边限,在这条线中对儿童的建构被视作是“正当”的。博物馆应带头打破儿童观众的年龄限制,带动正规教育场所、非正规教育场所联合扩展儿童获取资源方式、内容的可能性。儿童博物馆作为儿童与社会建立关联的桥梁,需要从儿童权利本位视角,辐射博物馆所在社区、城市形成儿童友好
29、的复合空间机制,在城市碎片空间建设中植入博物馆学习资源包,在社区与城市过渡地带设置儿童友好标识,为儿童参与家庭、文化、社区和社会共建提供服务和便利,让儿童带头成为引导他们在博物馆学习、社区实践、城市发展、社会建设中的经验向导,提升自我价值感和社会认可度。4?结束语在 21 世纪全球平等共享教育和知识的大背景下,重视儿童赋权意味着社会机构开始参与对现代儿童童年的重新建构,儿童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童年特殊性”逐渐显化。由于博物馆空间开放性和学习方式交互性,使得儿童博物馆内的学习空间边界能够发挥正向效用。博物馆,特别是儿童博物馆,需要思考如何在尊重儿童平等享有受教育权的基础上,赋予儿童观众参与权、表
30、达权、创造权和分享权,扩展他们在博物馆的学习机会与权限,调动儿童观众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想象力、情感和感官,引导他们分享不断变化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博物馆教育工作者需要与家长缔结联系,和儿童形成协作关系,以积极、互惠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儿童探索博物馆,并在他们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开展互动,促成对博物馆内学习真正的理解和赞许,加速儿童知识更新系统与体验实践的正向流动。通过与儿童分享机构权威并给予他们代表自己的资源、空间和权利,圣地亚哥儿童探索博物馆为未来思考和包容实践树立了重要榜样。笔者认为,未来儿童博物馆的发展需要摒弃教育者、家长的主导模式,建立“儿童主导学习+辅助者脚手架”的优化协助模式,以丰
31、富的藏品、多学科的文化活动、开阔的空间环境和足够的尊重与包容来保护儿童在学习中发挥积极能动作用,打破迎合儿童或成人的规范做法,使得儿童博物馆认识到有组织的学习对于赋权和增强能力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样重要。要根据儿童的需要来探索、研究、体验知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均衡器作用,在未来争取包容、平等和共生的文化环境中寻求儿童博物馆发展的新航向。23-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4)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A Study of Museum Learning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hildrens Empowerment:Take th
32、e San DiegoChildrens Discovery Museum as an Example/?ZOU?XiaoyiAuthors Address?School?of?Archaeology?Jilin?University,?E-mail:?Abstract?Childrens?empowerment?is?a?concretization?of?the?new?sociology?of?childhood?to?the?right?for?children.?It?is?used?to?guide?the?practice?in?childrens?museums.?Based?
33、on?the?research?of?learning?in?the?San?Diego?Childrens?Discovery?Museum?with?the?concepts?of?childrens?empowerment.?The?content?sumarizes?the?general?principles,?planning?comcepts?and?methods?of?how?the?children?audience?equally?enjoy?the?participation,?expression,?creativity?and?sharing?of?cultural
34、?learning?in?an?open?and?inclusive?museum?environment,?achieved?the?harmony?and?unity?of?the?right?to?protect?childrens?activities?and?individual?development?in?hope?to?render?some?advice?to?immerse?the?empowerment?to?learning?in?childrens?museum.Keywords?empowerment?to?childrenchildrens?museum,?mus
35、eum?learning(2022-08-13 收稿;2022-10-14 修回)作者简介:邹晓熠(199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E-mail:。参考文献1Seligman?M.?Helplessness:?On?Depression,?Development,?and?DeathM.?San?Francisco:?W.?H.?Freeman,?1975.2苗雪红.西方新童年社会学研究综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129-136.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的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4Alan?Prout.?
36、The?Future?of?Childhood:?Towards?the?Interdis-ciplinary?Study?of?ChildhoodM.?London:?Routledge?Falmer,?2005,?10:71-72.5William?A.Cosaro.童年社会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6郝朝霞,李海鸥.儿童“赋权”:内涵、依据、意义与策略基于社会工作理论的视角 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3):48-52.7James?A,?Prout?A.?Preface?to?second?edition”A.?Construct-ing?and?Re
37、constructing?Childhood:?Contemporary?Issues?in?the?Sociological?Study?of?ChildhoodC.?London:?Falmer?Press,?1997.8Spyros?Spyrou.?The?limits?of?childrens?voices:?From?au-thenticity?to?critical,?reflexive?representationJ.?Childhood,?2011,?18(02).9李方丽,孙晔.功能游戏:定义、价值探索和发展建议J.教育传媒研究,2019(01):65.10Mary?K.?How?to?develop?children?as?researchers:?A?step?by?step?guide?to?teaching?the?research?processM.?London:PaulChapman,?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