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1.16MB ,
资源ID:3077050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30770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带蜜紫色粘虫板的诱集装置对稻弄蝶主害时期成虫的监测效果.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于带蜜紫色粘虫板的诱集装置对稻弄蝶主害时期成虫的监测效果.pdf

1、生 物 灾 害 科 学 2023,46(3):335-341 http:/ Biological Disaster Science,Vol.46,No.3,2023 DOI:10.3969/j.issn.2095-3704.2023.03.50 收稿日期:2023-04-20 修回日期:2023-05-29 作者简介:曾伟(1973),男,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zengwei0112 ;*通信作者:陈庆华,副研究员,。曾伟,陈庆华,何忠勤,等.基于带蜜紫色粘虫板的诱集装置对稻弄蝶主害时期成虫的监测效果J.生物灾害科学,2023,46(3):335-3

2、41.基于基于带蜜带蜜紫色粘虫板的诱集装置紫色粘虫板的诱集装置 对稻弄蝶主害时期成虫的监测效果对稻弄蝶主害时期成虫的监测效果 曾 伟1,陈庆华2*,何忠勤1,蒲 颇3,杨淞杰3,谢晋伟4(1.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植保植检站,四川 达川 635711;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6;3.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物保护站,四川 成都 610041;4.四川省达州市植检站,四川 达州 635000)摘要:【目的】通过探索水稻稻弄蝶有效的监控技术,解决传统固定花圃定时系统观察法受气象影响大、监测费时、确定虫种难等问题。【方法】于 201

3、7 年在稻弄蝶发生期应用带蜜紫色粘虫板的害虫诱测装置与固定花圃系统观察法开展了害虫的对比监测试验研究。【结果】带蜜紫色粘虫板的害虫诱测装置与固定花圃观察法监测稻弄蝶主害时期的成虫种群数量发生动态趋势及成虫高峰期趋于一致,成虫高峰期与田间成虫羽化高峰期也相吻合,以害虫诱测装置监测效果最为明显,具有诱集量大、峰型明显、预测准确性高等特点,优于固定花圃系统观察法,气象因子和非靶标昆虫对其诱测影响较小。【结论】带蜜紫色粘虫板的害虫诱测装置监测稻弄蝶成虫简便易行,监测效率高,监控效果好,成虫高峰期及诱量,可作为简化精准预测害虫发生防治时期及程度的重要依据,适宜于水稻稻弄蝶发生区的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使用。

4、关键词:稻弄蝶;成虫;诱测装置;监测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704(2023)03-0335-07 The Monitoring Effects of Trapping Devices Based on Purple Sticky Insect Boards on Adults of Rice Parnara guttata during the Main Damage Period ZENG Wei1,CHEN Qinghua2*,HE Zhongqin1,PU Po3,YANG Songjie3,XIE Jinwei4 (1.The Plant

5、 Protection Station of Dachuan District,Dachuan,Sichuan 635711,China;2.The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on Crops in Southwest,Ministry of Agriculture/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endu 610066,China;3.The Station of Plant Protection,Agricultu

6、ral Department of Sichuan Province,Chengdu 610041,China;4.The Station of Plant Quarantine of Dazhou,Dazhou,Sichuan 635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done through exploring effective monitoring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eather,time-consuming monitoring,and the difficulty to det

7、ermine insect species of the traditional fixed flower garden system.Method In 2017,the research team conducted comparative monitoring experiments of pests during the occurrence period of P.guttata by using trapping devices of purple sticky insect boards and the fixed flower garden system observation

8、 method.Result The pest trapping device of purple sticky insect board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number of adults during the main damage period of the fixed flower garden observation,336 生 物 灾 害 科 学 第 46 卷第 3 期 and the peak period of adult insect emergence coincided with the peak period of adult insec

9、t emergence in the field.The trapping device had the most obvious effect on monitoring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P.guttata adults,with a large amount of trapping,obvious peak patterns,and high prediction accuracy.It ws superior to the fixed flower garden system observation method,and meteorological

10、 factors and non-target insects had little impact on its trapping.Conclusion The pest detection device of purple sticky insect boards was simple and easy to monitor the adult P.guttata,with high monitoring efficiency and good monitoring effects.The peak period and amount of adult insects attracted c

11、ould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simplifying and accurately predicting the occurrence and degree of pest control,and so it is suitable for monitoring,warning,and green control in areas where the butterflies occur.Keywords:Parnara guttata;adult;trapping device;monitoring effect 【研究意义】稻弄蝶又名稻苞虫(P

12、arnara guttata),在我国发现为害水稻的有直纹稻弄蝶(Parnara guttata(Bremer)、曲纹稻弄蝶(Parnara ganga(Evans)、南亚谷弄蝶(Parnara agna(Moore)、么纹稻弄蝶(Parnara naso bada(Moore)等 12 种1,其幼虫常缀叶成苞蚕食稻叶,抽穗前受害重,重者将稻叶吃光,导致植株矮小,不能抽穗开花结实或不实粒多,近蜜源稻田,受害常较严重,稻谷损失可达 30%35%2,大发生年份减产 50%以上3,为害减产率与虫口密度、幼虫发生期和水稻生育期等因素有关4。稻弄蝶常在国内一些水稻产区呈区域性间歇暴发,我国西南稻区的黔东

13、、鄂西、湘西、川中及川东、广西、云南的东南地带等稻区是有名的历史性猖獗发生为害区5,河南南阳6-7、陕西汉中8-9、湖南长沙10等地调查分析当地存在有外地迁入虫源。稻弄蝶的猖獗危害与气候、天敌、水稻生育期等关系密切11,如陕西汉中稻区,该虫发生为害与 8 月上旬水稻齐穗率、78 月降雨量、7 月中下旬均温等影响因子密切相关9。稻弄蝶在四川年发生 46 代,丘陵区、山区的迟熟一季中稻危害较重,以第二代、第三代为重害代11,川东北达州稻区稻弄蝶主害时期常年在 6 月中旬至 8 月上中旬。近年,随着杂交水稻及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蜜源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越冬场所的增加等因素影响,使稻弄蝶呈区域性暴

14、发为害的频率上升。在水稻生产中,科学有效监测和掌握稻弄蝶主害时期的成虫种群发生发展动态,对准确及时开展虫情预测预报和指导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生产上常见利用昆虫趋光性或趋性信息素特性来诱集监测和防控多种农业昆虫,如灯光诱杀技术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农、林、渔和养殖业的害虫测报和防控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2,昆虫性信息素也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于粮食、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重要害虫的防治上,国内研制成功的主要害虫性信息素种类有水稻二化螟等 50 多种,在重大害虫的可持续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3,但目前对蝶类昆虫稻弄蝶的成虫监测未见有其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应用,主要仍采用固定花圃定

15、时系统观察法5,11,14,即通过逐日系统观察马缨丹2等花圃间成虫活动数量,来掌握成虫发生高峰期及动态,从而预测下代发生量及发生期。害虫防治上也主要采取清除越冬寄主、合理调整耕作制度和品种布局、合理施肥、摘除虫苞、稻田周围避免种植蜜源植物、保护利用和释放天敌、放鸭啄食、灯光诱杀、生物化学药剂防治等措施2-3,10,15。目前有关蝶类害虫对颜色趋性研究较少,同一昆虫对不同颜色具有特异的选择性和偏好性16,蒋月丽等17应用不同颜色诱盆和粘板诱集直纹稻弄蝶试验,发现直纹稻弄蝶对紫色和蓝色有明显趋性,对紫色趋性最强,蓝色次之。国内针对该虫应用基于色板的害虫诱测装置来开展害虫种群发生动态的诱集监测防控方

16、面的试验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切入点】课题组通过利用稻弄蝶成虫趋紫色板强17和趋向嗜好蜜源物补充营养的习性5,10-11,创新应用一种用于稻弄蝶成虫种群发生动态的监测装置18,来有效诱集固定粘捕其成虫,以提高害虫监测效果、效率、准确性及规范化程度,从而实现害虫成虫种群发生动态监测及绿色无害化防控。【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传统的固定花圃定时系统观察存在着定时观测时间性强、受气象条件影响大、监测费时、确定虫种难、同一害虫多次往返花圃影响计数准确性及规范化程度、防治方法主要侧重于化学防治17等一些具体问题,为解决传统方法监控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简便有效的害虫监测防控技术,课题组于 2017 年 6

17、8 月稻弄蝶主要发生为害时期,应用诱测装置与固定花圃系统观察法开展了害虫的对比监测试验研究工作,以期为稻弄蝶的科学精准监测及防控提供依据和有效的绿色防控措施。2023年第3期 曾伟等:基于带蜜紫色粘虫板的诱集装置对稻弄蝶主害时期成虫的监测效果 33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诱测工具及对照监测方法 稻弄蝶诱测工具采用曾伟18创制的用于监测稻弄蝶成虫种群动态的诱测装置产品(图 1),诱测装置包含圆筒型固定支架框,其顶部设置有防雨尘板,底部设置有支撑架等,圆筒型固定支架框表面安装设置有自制的单面带蜜紫色粘虫板,粘虫板规格 81.0 cm26.0 cm。对照监测方法选用传统的固定花圃定时系统观察法,

18、即选定一蜜源植物观察圃,于观测期内每天定时目测观察圃内成虫发生数量。1.2 试验设计 试验区选在达州市达川区麻柳镇铜鼓堆村的常年水稻种植基地,该区为平坝浅丘区,海拔 370 m 左右,常年种植一季中稻,区内除种植水稻、玉米作物外,还净作或间作种植有西瓜、丝瓜、苦瓜等瓜类作物,稻弄蝶常年在该区内生育期偏迟的迟栽稻田、大肥田和偏施氮肥田发生较重。选择该村有代表性稻田1块作为诱测装置安装田,2017年6月16日在其田埂边50 cm左右(约伸一手臂长距离)设置稻弄蝶诱测装置 1 台,装置上安装好专用带蜜紫色粘虫板,使诱测装置上的粘虫板底部高度高于水稻植株叶面 2030 cm。粘胶板每隔15 d 左右或

19、视其黏性情况及时进行更换,监测时间至水稻收获前。在试验区内选定一面积约 15 m2左右有代表性的丝瓜地苗圃,采用固定花圃定时系统观察法作为对照监测。1.3 调查记载方法 试验期每日 09:0010:00 开展 1 次固定花圃系统观察,每次定时观察 30 min,若观测期遇降雨则顺延时间或雨停间隙调查,监测统计丝瓜花圃中稻弄蝶成虫的发生数量。同步调查诱测装置上粘虫板诱捕到的稻弄蝶成虫数量及非靶标昆虫种类等情况,计数后用镊子将成虫和其它非靶标昆虫剔除干净。收集当地气象仪记录的每日温度、降雨、风速等气象资料,重点分析气象因子及非靶标昆虫对诱测效果的影响。2 结果与分析2.1 害虫诱测装置对稻弄蝶的诱

20、测效果 试验期间,围绕害虫诱测装置的带蜜紫色粘虫板在360范围均能有效诱集到靶标害虫稻弄蝶成虫,虫种为直纹稻弄蝶(Parnara guttata(Bremer),诱虫专一性表现较好,诱测到的成虫虫体清晰,在形态结构、大小、体色及翅面鳞片斑纹等方面的特征明显,各虫体之间不堆叠干扰,翅体较舒展,可识别性强,有利于人工较准确地辨识害虫种类及统计诱虫量,如图 2。试验中诱集的其他非靶标昆虫主要是一些蚊蝇类、牛虻等,还诱捕到田间少量的瓢虫、蜘蛛、隐翅虫等捕食性天敌昆虫,这些非靶标害虫虫体特征与靶标害虫差异大,易辨别区分,占据色板的空间有限,在及时清除这些非靶标昆虫后,对稻弄蝶成虫的继续诱测未见明显影响和

21、干扰。2.2 监测效果 2.2.1 成虫始见期、终见期及成虫监测数量 据试验期诱测装置监测和固定花圃观察法2种方法诱集监测稻弄蝶主害时期成虫的结果(表1)分析:诱测装置监测始见虫早,终见期晚,二者监测数量差异较大,诱测图 1 害虫诱测装置 图 2 害虫诱测装置对稻弄蝶成虫的田间诱测效果 338 生 物 灾 害 科 学 第 46 卷第 3 期 装置诱集各代成虫数量大,固定花圃观察法观测到的成虫数量相对较少。诱测装置监测法始见、终见一代成虫的时间,分别比固定花圃观察法提早2 d 和延迟2 d,始见、终见二代成虫的时间,分别比固定花圃观察法提早1 d 和延迟4 d。诱测装置总诱虫量是固定花圃观察法的

22、3.89倍,其中,诱测装置诱测一代、二代成虫的数量分别是固定花圃观察法的5.16倍、2.21倍。表 1 稻弄蝶成虫的监测效果比较 成虫代别 监测项目 诱测装置监测法 固定花圃观察法 1 代 始见期 06-23 06-25 终见期 07-17 07-15 总诱量/头 191 37 2 代 始见期 07-21 07-22 终见期 08-15 08-11 总诱量/头 62 28 12 代 成虫监测小计 253 65 2.2.2 成虫种群发生动态和发生峰期比较 据诱测装置监测和固定花圃观察法这 2 种方法对稻弄蝶主害时期成虫的发生趋势曲线(图 3)及成虫发生峰期比较(表 2)分析,2 种方法监测成虫的

23、发生趋势总体上趋于一致,监测期内均出现了 4 次成虫峰期,而且成虫峰发生时期基本一致,成虫发生的主峰期及高峰日也基本吻合。诱测装置的诱测成虫种群发生消长动态和峰型表现最为明显,固定花圃观察法在各代成虫发生高峰期虽也出现了虫量较大的增长,但观测到的虫量相对较少,峰型不及诱测装置明显。诱测装置监测的成虫高峰发生时期与四川马边直纹稻弄蝶的 1 代、2 代成虫发生盛期5相一致。图 3 稻弄蝶主害时期成虫种群发生消长动态曲线 表 2 稻弄蝶主害时期成虫发生峰期比较 成虫代别 项目 诱测装置监测法 固定花圃观测法 成虫发生峰期 高峰日期 峰日虫量/头 成虫发生峰期 高峰日期 峰日虫量/头 1 代 第 1

24、成虫峰 06-2807-03 06-28 60 06-2807-03 06-29 7 第 2 成虫峰 07-0707-09 07-07 5 07-0807-09 07-08 3 2 代 第 1 成虫峰 07-2107-23 07-21 5 07-23 07-23 2 第 2 成虫峰 07-3008-05 07-30 26 07-3008-03 07-31 4 2023年第3期 曾伟等:基于带蜜紫色粘虫板的诱集装置对稻弄蝶主害时期成虫的监测效果 339 2.3 气象因子对监测效果的影响 试验期内最低气温 19.1,最高气温 40.8,最大风速达 6.3 m/s,雨日为 18 d,占 33.3%。

25、在此气象条件下,诱测装置监测稻弄蝶成虫的效果和性能稳定,诱测始见成虫至终见期内,诱测装置能诱捕到成虫的日数占总诱虫日数的比率为 75.93%,较固定花圃观察法观测的比率 59.26%提高 16.67 个百分点。在 6 月29 日6 月 30 日、7 月 7 日、8 月 4 日8 月 5 日出现的 3 次成虫发生峰期中,出现了日累积降雨量 10.0,31.0,49.3 mm 的降雨天气,其间监测装置的诱测虫量分别为 38,5,6 头。出现最大风速 6.3 m/s 的 6 月29 日,当日诱集成虫 33 头,在持续出现 4 d 降雨的 7 月 6 日7 月 9 日及 7 月 14 日7 月 17

26、日,诱测装置均诱测到稻弄蝶成虫,诱虫量为 15 头。据试验期间监测成虫数量与降雨气象情况(表 3)分析,两种方法诱集稻弄蝶成虫数量的差异,与诱虫期间是否降雨(P=0.824 10.05)、降雨级别(P=0.710 90.05)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气象因子中特别是降雨,对两种方法监测成虫数量的差异影响较小。表 3 试验期间稻弄蝶成虫数量与降雨气象情况 调查日期 诱测装置监测稻弄蝶数量/头 固定花圃观察稻弄蝶数量/头 日降雨量/mm 日降雨等级 调查日期 诱测装置监测稻弄蝶数量/头 固定花圃观察稻弄蝶数量/头 日降雨量/mm 日降雨等级 06-16 0 0 0 0 07-18 0 0 0 0 0

27、6-17 0 0 0 0 07-19 0 0 0.4 2 06-18 0 0 17.7 3 07-20 0 0 0 0 06-19 0 0 0.2 2 07-21 5 0 0 0 06-20 0 0 0 0 07-22 1 1 0 0 06-21 0 0 0 0 07-23 3 2 0 0 06-22 0 0 0 0 07-24 0 1 0 0 06-23 1 0 0 0 07-25 0 0 0 0 06-24 1 0 6.7 2 07-26 0 1 0 0 06-25 3 1 0.1 2 07-27 1 0 0 0 06-26 7 2 0 0 07-28 1 2 0 0 06-27 12 4

28、 0 0 07-29 2 2 0.4 2 06-28 60 4 0 0 07-30 26 3 0 0 06-29 33 7 1.5 2 07-31 1 4 0 0 06-30 5 4 8.5 2 08-01 0 2 0 0 07-01 22 3 0 0 08-02 8 1 0 0 07-02 6 1 0 0 08-03 0 3 0 0 07-03 11 2 0 0 08-04 2 1 49.2 4 07-04 6 0 0 0 08-05 4 1 0.1 2 07-05 1 0 0 0 08-06 2 1 0 0 07-06 3 1 75.2 5 08-07 2 1 0 0 07-07 5 1

29、31.0 4 08-08 1 0 0 0 07-08 1 3 19.8 3 08-09 0 1 0 0 07-09 5 2 0.1 2 08-10 0 0 0 0 07-10 1 1 0 0 08-11 1 1 0 0 07-11 1 0 0 0 08-12 0 0 0 0 07-12 0 0 0 0 08-13 0 0 0 0 07-13 1 0 0 0 08-14 1 0 0 0 07-14 1 0 37.8 4 08-15 1 0 0 0 07-15 3 1 0.1 2 08-16 0 0 0 0 07-16 1 0 1.9 2 08-17 0 0 0 0 07-17 1 0 36.9

30、4 08-18 0 0 0 0 根据国家标准 GB/T 285922012,将日降雨情况:微量降雨(零星小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分别划分为 1 级、2 级、3 级、4 级、5 级、6 级、7 级,无降雨为 0 级。340 生 物 灾 害 科 学 第 46 卷第 3 期 2.4 应用诱测装置监测指导防治的情况 6 月 16 日监测区调查,田间稻弄蝶开始进入 1 代幼虫化蛹盛期,依据化蛹进度预计 6 月下旬末将进入成虫羽化高峰期,7 月 1 日田间调查,成虫羽化率达 64.71%。据诱测装置对 1 代成虫监测结果分析,诱虫高峰 6 月 28 日、6 月 29 日分别诱虫

31、60 头和 33 头,其累计诱集成虫进度分别为 43.98%和 61.26%,表明 6 月 28 日至 6 月 29 日已进入成虫发生高峰期。结果表明诱测装置监测成虫高峰期的结果与田间害虫发育状况和前期发育进度预测的结果基本吻合。7 月 3 日,根据诱测装置监测的成虫峰期诱虫量偏大的实况以及 7 月上中旬雨日偏多的气象趋势分析预测,及时发出了常发区二代稻苞虫将在常发区偏重发生的预报,根据成虫发生高峰日,预测了 7 月 6 日左右的卵孵高峰期及第 2 代害虫防治关键适期,为科学指导当地农民施药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在 7 月上中旬先后出现 2 次连续 4 d 左右阴雨天气的条件下,经防治后,监测稻

32、区田间第 2 代稻弄蝶零星发生,控害效果明显。从诱测装置监测结果看,第 2 代成虫诱测总量和主峰期诱虫量均明显减少,其诱集成虫总量和主峰期最高诱虫量分别比第 1 代成虫诱集量减少 67.54%和减少 56.67%。3 小结与讨论(1)应用基于带蜜紫色粘虫板的害虫诱测装置和固定花圃观察法 2 种方法对水稻稻弄蝶主害时期成虫的对比监测结果可知,二者成虫种群发生动态总体趋势趋于一致,诱虫始见期早,终见期晚,成虫高峰期与田间成虫羽化高峰期相吻合,带蜜紫色粘虫板诱测装置法对稻弄蝶主害时期成虫种群发生动态的监测效果显著,具有诱集量大、峰型明显、预测准确性高等特点,气象因子和非靶标昆虫对其诱测影响较小,而且

33、装置诱虫专一性好,捕到的虫体完整清晰不堆叠,易识别和记数,效果和性能稳定持久,优于传统的固定花圃观察法。同时,诱测装置具有安装简便、操作易行、360广角度监测、监测效率高等特点,带蜜紫色粘虫板诱测装置监测稻弄蝶成虫种群发生动态是可行和有效的,适合生产上开展该虫的监测使用,对稻弄蝶的科学精准监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实践证明,带蜜紫色粘虫板能有效监测掌握稻弄蝶的成虫种群发生动态,若将此色板与目前生产上针对水稻二化螟、草地贪夜蛾等害虫监测应用的远程昆虫性诱测报仪19-20结合使用,对实现稻弄蝶的远程实时智能化监测预警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应用带蜜紫色粘虫板诱测装置监测法,不仅为监测人员提供了更

34、方便的弹性监测时间,而且提高了害虫的监测效率和效果,以及监测的规范化程度和准确性。同时,此监测方法也有利于稻弄蝶发生区开展害虫发生为害规律、性别及卵巢发育进度监测、种类区划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本次试验期间,1 台诱捕装置诱测捕杀稻弄蝶成虫达 253 头,诱杀害虫数量大,效果好,直接有效减少了田间落卵量和幼虫的发生为害程度,因此,可将此种配合色板应用的诱测装置作为水稻稻弄蝶发生区防控治理该虫的一项绿色环保、经济有效的理化诱控措施,促进农药减量控害工作。在稻田昆虫的趋色诱集效果方面,笔者曾在同年开展的不同色板诱集白背飞虱的试验16 中发现,引诱剂黄板对稻弄蝶的诱量高于蓝板及黄板,结果说明,稻弄

35、蝶除趋向紫色、蓝色17外,对趋化性表现也较敏感,因此,对稻弄蝶等昆虫的特异趋色性、趋化性及其复合趋性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试验研究。同时,由于该诱测装置上的固定支架框为 360圆筒型设计,有效拓宽了诱集监控害虫的视觉与角度,其诱集角度与范围相对优于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平面有色粘虫板,同理,若根据靶标昆虫对色彩或化学物质的特异趋性特点和选择偏好性,更换选择其他适宜靶标昆虫的有色或复合粘虫板固定于此诱测装置的圆筒型固定支架框上,将会有效提高此类特异趋性害虫的诱集监控效果,从而进一步发挥和提升诱测装置在农林害虫可持续性治理中的作用与价值。参考文献:1 方正尧.常见水稻弄蝶的鉴别J.病虫测报,1989(4):

36、1-9.2 方正尧.稻苞虫的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1978(12):25-37.2023年第3期 曾伟等:基于带蜜紫色粘虫板的诱集装置对稻弄蝶主害时期成虫的监测效果 341 3 王万群,刘轩武,缪新伟.皖东地区稻苞虫的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5(2):159-160.4 刘绍友,张兴华,王波,等.直纹稻弄蝶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90,17(3):201-207.5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作物病虫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156-171.6 周金铎,曾显光,赵更云,等.直纹稻苞虫虫源性质研究与应用J.植物保护,1993(6)

37、:23-24.7 曾显光,周金铎,陈云亮,等.直纹稻苞虫虫源性质研究初报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10):3.8 王清文,张勇,张吉昌,等.汉中稻区直纹稻苞虫虫源性质的初步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1):90-92.9 高霞,王清文,张勇,等.汉中稻区直纹稻苞虫发生影响因子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2):55-58.10 曾颖,黄昊,司嘉怡,等.直纹稻苞虫在长沙地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4(5):37-38.11 四川省农牧厅植物保护站,四川省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专业队员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1-54.12 张长禹,王小平

38、,雷朝亮.灯光诱杀技术在我国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C/陈万权.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2015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93-298.13 刘万才,刘振东,朱晓明,等.我国昆虫性信息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2,38(4):803-811.14 何洪元,李兴海.稻苞虫的简易测报及生物防治J.四川农业科技,2002(6):32.15 李勇.务川县直纹稻弄蝶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耕作与栽培,2014(4):68-69.16 曾伟,何忠勤.不同色板对水稻白背飞虱诱集效果及生态影响J.生物灾害科学,2022,45(2):122-130.17 蒋月丽,武予清,段云,等.不同颜色诱捕器对直纹稻弄蝶的诱集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09,38(12):86-91.18 曾伟.用于监测水稻稻弄蝶成虫种群数量动态的诱测装置:201620126119.8P.2016-06-29.19 曾伟,何忠勤,赵其江,等.远程昆虫性诱测报仪对水稻二化螟监测预测效果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21,41(3):30-35.20 曾伟,张梅,封传红,等.远程昆虫性诱测报仪对草地贪夜蛾成虫监测效果的研究J.生物灾害科学,2021,44(2):199-205.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