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保育与教育 2023.6 1.情感建立。托班的幼儿交往能力比较弱,如缺少外部力量的引导和支持,往往很少与人交流。教师需要主动与其沟通,赢得信任,进而慢慢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而与同伴发展积极的情感关系对他们来说是巨大挑战。在此后的活动中,教师可多引导其他幼儿主动和乐宝玩耍、游戏和交往,让乐宝不仅喜欢老师,也喜欢自己的同伴。这样在排队时无论站在哪里,周围都是小伙伴,乐宝就会慢慢减少对第一排的执念。2.换位思考。托班幼儿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究周围的事物,常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活动时,不免都想第一个玩、第一个做、第一个说,因此争吵、争抢在所难免。这时,就要引导幼儿学习换位思考。比如可以让乐宝帮
2、助老师思考“其他小朋友都和你一样,都想站第一个,老师该怎么办”,促使乐宝学着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思考让大家都能满足愿望的好办法,从而弱化他总想“独占”老师的想法。3.榜样的力量。幼儿园里中、大班的哥哥姐姐经常和托班幼儿一起在园所活动,教师可引导他们观察哥哥姐姐们是如何排队的,通过榜样的示范,让乐宝知道排队时站在哪里都可以,每次站在不同的位置意味着可以和不同的同伴亲密交流。合理评价、弱化“第一”优越感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新杰思托育中心 郑金爱 面对上述问题,结合我在日常工作时的经验和感受,提供以下两种观察角度和解决策略。观察角度一:总想排第一,是引导的后果还是内在的需求?排队喝水、排队如厕、排队
3、户外活动排队活动是在班级常规中出现频次较高的环节。有的教师经常会把排队叫作“开火车”,这时候的火车头犹如幼儿眼中的“领袖人物”一般存在。在日常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老师越是突出“第一个”或是“火车头”的优越感,幼儿就会越想争抢这个“第一”,这是该年龄段幼儿心理需求外化的一种正常现象。关于这一情况,我们曾在教研时集中探讨过,反思这个问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是否可以规避或者降低这类情况的发生,教师在向幼儿传递信息时,语言、表情以及方式是否有误导的成分,等等。思维方式的转变会直接促使行为的改变,当我们转变角度,遇到问题尝试从自身上找答案时,也许事情就不一样了。观察角度二:细寻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3 岁前的孩
4、子情绪控制力较弱,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在排队时总会有不愿排队、发发脾气的时候。当发现孩子在此环节有异常表现时,教师也应关注一下孩子其他时段的表现,通过其语言、表情、动作和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推敲其行为背后可能的原因。我们班上的小宝前段时间也出现过话题中提到的情况,在排队时总喜欢抢着第一个排到老师身边,拉着老师的手时非常开心,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要是没排上第一个,小脸就立马沮丧下来。教师发现这样的情绪状态不仅出现在排队时,在其他时间小宝也不放过与老师亲近的机会。经过两天的跟进观察后发现,原来小宝正处于和一一“争宠”的状态。一一是我们班上新来的小朋友,因为刚刚进班,教师便会多
5、关注一些,而对一直喜欢黏着老师的小宝有些忽略。如此看来,小宝的异常表现也就不奇怪了。情绪表现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当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的行为表现也就更容易被理解和接纳。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观察乐宝在园一日生活的综合表现,对于一些异常的举动加以留意和分析,以弄清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乐宝产生这些行为。应对策略一:弱化排在第一的优越感在面对无理取闹、誓不罢休的“第一抢占者”时,我们需要应用教育智慧冷静处理。教师在排队时要避免急于催促,更看重队列的有序整齐,重点夸奖站在队列里的孩子,不再随意用“第一个”“最快的”“看看谁是火车头”等言语加以刺激引导。这样,孩子对于排在第一个的需求便会逐渐弱化
6、。另外,可以用童趣的牵引绳、拉环绳替代原始的排队模式,或者适当改变排队的队列,由原来的一长队改为两个好朋友一排、一组一组地走等。丨托育聊天室352023.6 保育与教育 应对策略二: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尊重、关心和肯定出生的头三年,孩子正处于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成长轨迹,教师需要在一日生活中及时给予回应,满足其合理需求。如果有一天乐宝排队时不再要求站在第一个牵着老师的手,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悄悄告诉乐宝他这是在保护前面的同伴,是个真正的男子汉。相信这样的回应和肯定能够为孩子输送强大的自信和力量。另外,在排队时总有孩子是排在第一位的,也总有孩子在最后一位。而
7、教师需要做的是:不论排队在哪个位置,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关心和肯定,那么排在什么位置也就不重要了。“好争第一”,有法可解江苏省南京市金智塔育儿园 蔡淑琴“好争第一”的原因分析1.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萌芽。乐宝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初期的 23 岁年龄段,这一时期的孩子什么都想做第一,喜欢说“我”“让我来”“我是谁”“这是我的”等体现自我的词句。由于年龄较小,表达能力较弱,当自己的想法不被理解或肯定时,就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又或者是行为上不遵守纪律,只想表现自我等。孩子喜欢争第一,除了是自我意识的体现,也说明其萌发出了一定程度的竞争意识。有竞争意识并不是件坏事,成人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
8、竞争意识,要努力的是不断超越自己,而不是想一味赢过别人。2.家庭中夸赞、关注过多。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孩子的利益、心理需求总是放在第一位。时间久了,容易造成孩子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所有人都该排在他后面,都应该让着他。有时为了让孩子做事情更有行动力,更加积极主动,家长往往什么都夸。即使是孩子应该做的事,也都大夸特夸。当孩子迷恋上被夸奖的感觉后,为了继续得到夸奖,什么事情都想争得第一、做到最好。当然,家长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引导不当容易让孩子产生只在乎结果、只想做第一而忽略体验其他方面的意识和行为。3.想要引起老师的注意和喜欢。乐宝上述行为就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
9、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也许在他眼中,只有排在第一个,老师才会看到他、表扬他、喜欢他,所以一定要做第一个让老师看到的人。当然,还有个原因是孩子很喜欢老师,与老师的肢体接触让其感受到了满满的安全感,满足了其情感需求。缓解“好争第一”的策略引导1.正确看待孩子的竞争意识。我们处在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竞争可以说无处不在。积极良好的竞争意识可以有效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开拓创新精神等。2.家园合作,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教师及时和孩子家长沟通,探讨此情况的利弊,科学有效地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如让家长意识到,竞争是多样性的,鼓励孩子在合作中竞争;不能事事以孩子为中心,让其有过盛的好胜心;建立良好的亲
10、子关系,放手让孩子多经历、多磨炼。3.用行动、环境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提升其对排队的认知。(1)用轮流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有排第一的机会。(2)耐心询问,了解并接受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情绪,尝试和孩子沟通或者给他一个拥抱和微笑,让其感受到老师的爱与接纳。(3)发挥环境作用。在教室中布置一些可爱的卡通图案,展示排队拿杯喝水、端餐、上厕所、洗手等情景,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学会遵守秩序。(4)通过念儿歌、情景体验、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孩子在边说儿歌边排队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排队常规,或通过体验式情景创设让他们愿意排队,进而明白排队的基本行为准则及重要性。(5)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所以教师要常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托育聊天室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