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 ,大小:1.72MB ,
资源ID:3117831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31178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政校企合作的高职劳动教育路径探析 ——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为例.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于政校企合作的高职劳动教育路径探析 ——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为例.pdf

1、2022.12百家博采百家博采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提出了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育的教育体系,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大中小学各学段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之中,并凝聚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多方协同育人格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全面部署新时代劳动教育模式。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与之配套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一、推动高校劳动教育与政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一)学理透视:政校企合作作为劳动教育内涵建设的补充与

2、完善开展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相关研究,第一,有利于丰富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认识。本课题基于新时代背景,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及劳动教育思想作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一步探寻政校企合作基础上劳动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第二,有利于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内涵的进一步深化,本课题对建国以来劳动教育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探寻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在政策文本中的应然状态,总结了其在新时代出现的新变化以及具备的新特点,一定程度丰富了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二)内涵建构:政校企合作下劳动教育逻辑起点、价值回归的理论推演高校劳动教育是一个永恒课题,高职学生相较于本科生、

3、研究生而言,学习周期更短、生源来源更复杂,传统教育中“重教轻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理念亟待迭代更新,做好政校企合作下的劳动教育,我们要从内涵上着手建构,再从实践上付诸行动,我们要在理论层面上追问开展这种模式的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种模式的劳动教育最终能体现什么样的价值?以此来建构政校企合作下我校劳动教育的内涵,做到强基固本。(三)催化政校企合作走向“身心俱合”消除政校企协同育人的核心顾虑,是催化政校企合作走向“名副其实”“身心俱合”的关键步骤。一段时间以来,政府、学校、企业放大彼此育人理念冲突的一面,弱视政校企协同育人理念统一的一面。政校企合作需要找到各自育人价值的共

4、同点,以此为起点制定既具备教育属性、又涵盖职业属性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使政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进阶更高层次。(四)拓展政校企协同育人新格局开展新时代政校企协同育人相关研究,有助于高校劳动教育教学实践的开展。高校劳动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而新时代的大学生较之以往的大学生具备新的特点,对应的劳动教育目标、内容、形式等也应具备新的特点。本研究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以了解高校劳动教育支持体系的现状,对当前高校学生劳动素养、“第一课堂”支持情况、政府与企业提供的“第二课堂”支持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探寻其中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以政策要求为基础,结合调查结果,提出建设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议,对于完善

5、政校企合作劳动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二、劳动教育与政校企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一)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当前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仍处于脱节状态,没有做到相互渗透,二者的网格联合机制没有形成。在高职院校中,基于政校企合作的高职劳动教育路径探析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为例杨平(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重庆 永川 402160)【摘要】劳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育的教育体系。当前,部分高校仍存在对劳动教育重视不足、劳动教育难以实施落地、评价机制不完善、空间实践平台欠缺等问题。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已经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多年,样本量大、辐射面广,并取得一定成效

6、,本文以该校为例,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实地调研、调查问卷、走访师生等,对该校劳动教育的实施和成效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探索以完善课程体系、专业教育及劳动教育相融合、搭建实践平台、建立评价机制等途径,不断促进新时代财经大类学生劳动教育的落地开花,推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词】劳动教育;志愿服务;评价体系;育人体系【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633(2022)24-000136-031362022.12百家博采百家博采重专业轻劳动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院的重视程度不足,对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进行考核,使在校大学生参与劳动的动力不足,加上专业教育

7、和劳动教育融合的多维度教学并不只是教育要素的简单叠加,要润物无声的融合,这可能会使整个课程体系发生剧烈变革,因此,专任教师多会望而却步。因此,建立基于学院重视的专业教育为和劳动教育并重,极大地拓展专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互动互联关系和深度融合范围在当前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二)劳动教育空间实践平台资源供给不足一是缺乏劳动组织,校内劳动空间缺乏。多数职业院校没有设立劳动组织,极少开展的劳动主题活动,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仅停留在意识层面,没有实际落地。在大部分的职业院校中,诸如擦黑板、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劳动被物业公司所承接,绿植培植、荒地耕种等实体劳动更与学生不沾边。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娇生惯养,自

8、尊心极强,在食堂、快递驿站等服务参与劳动更是少之又少。二是由于不同专业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平台要求不一,导致各地政府提供给高校的实践平台受限。高校与政府协同的劳动教育,极大部分建立在志愿服务的关系下,由于学生数量多,学业繁重,真正规模化的劳动需求依然得不到满足。(三)完善的劳动评价机制尚未完成当前,各高校缺乏对劳动结果的考核与评价,对于劳动教育的效率与效果,缺乏科学、可量化、简便的评价体系,相比专业教育,劳动教育成果不能凭借一张试卷而得出结论,短期内,对学生隐性的影响无法得到印证。因此,通过建立长期、合理的考评机制,激励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劳动、热爱劳动。(四)

9、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不紧密当前,多数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安排上存在着不够科学合理,教学的目标性、计划性不够明确,缺乏针对性与时代性,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碎片化”现象,致使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教学相互内容脱节,影响了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协同育人功能的发挥。要在今后予以针对性地解决,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推动高校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路径分析(一)加强劳动教育观念建设当代,受应试教育的冲击,劳动教育已经逐步被弱化。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明确要求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明

10、确劳动教育要纳入考核,把控宏观层次,重视设计对象内部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关联性、匹配性与衔接性,形成“顶层设计-中层监督-底层落实”的劳动教育渗透模式,全员教育合力。二是充分利用高校党员居多优势,在三会一课中强调,强化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使辅导员和专任教师分别在周末教育和课堂专业教育上凝聚力量,产生叠加效应。三是针对学生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以参与实践活动和践行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通过以点带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学生群体中传播劳动观念,根植我爱劳动、我会劳动的理念。(二)构建劳动教育工作的育人体系通过研究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政府、企业行业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精神的现实需要以及高职学生对当下劳动教

11、育的期待,从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专业课程、日常劳动教育三个着力点入手,对症研究目标与现实、理论与实际、路径与方法,形成一套基于政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增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提升政校企合作模式下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育人成效。一是健全劳动教育组织体系。构建“学校+二级学院+班级”递进式实践组织体系,学校层,以学校为单位引进全国劳模担任劳动专家,与学校专任教师联合制定评聘标准考核标准,组成劳动教育实践小组,保障教师团队稳定发展。二级学院具体落实层,聘请市级劳模、区级劳模、兄弟院校劳模等为劳动教育带头人,开办关于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相关讲座,并设定对专任教师和学生的考核制

12、度,借鉴其他单位先进经验,团委可以增设劳动品牌社团,建立。建设劳动技能室,将劳动教育渗透在日常工作中。在班级层面,可以增设劳动委员,定期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会、报告会、组织集体劳动活动等,加强劳动教育与日常养成教育相结合。二是建设劳动教育制度体系。建立第二课堂素质综合拓展学分认证制度,大学生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拓展学分的认证以一学年为审核时间单位,院级大学生综合素质指导中心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的一月内,对大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仔细审核、评定学分;并学院范围内公示认证结果,对第二学年末修读学分没有达到必修学分一半以上的学生提进行预警,督促学生完成大学生综合素质学分的研修。(三)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13、一是探索、丰富适合新时代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谈心谈话等形式,充分了解当代学生喜欢的第二课堂形式,诸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参与社会实践、税收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体育活动等,联合政府部门、社区、其他院校、企业、学校社团等组织进行设计完善,进一步丰富实践内容,提升学生的参与度。1372022.12百家博采百家博采二是编写以学生案例为题材的校本教材。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要用好课程教育这个主渠道、主阵地。高校可以通过搜集学生经典案例,充分挖掘学生显性与隐性的劳动成果,融合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编写劳动教育教材,对劳动教育如何开展起着指导性作用。同时加大对社会实

14、践活动和志愿服务的经费投入,加强对劳动教育科学研究的调研力度,通过教材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在教材中传播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服务意识等。(四)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师生喜爱、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本校立足自身专业优势,拓展社区服务,强化服务意识。组织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服务性劳动,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优化社会服务内容,释放社会服务价值,构建“学校+”社会服务新格局,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实践平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利用税务机关、工厂等校外活动场所,建立综合实践基地。利用社区、街道办事处等公共服务资源,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一是搭建“学校+社

15、区”服务平台,组织专业力量进社区、三下乡志愿活动开展财税知识、财经技能、家庭理财辅导,将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完美融合,并能显著提升社区居民理财防骗能力,进一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二是搭建“学校+政府”服务平台,拓展政务服务,依托税收志愿服务,深化劳动教育。利用专业优势,组织优秀师生代表定期进当地税务局,协助政府为市场主体提供财税专业指导,提升市场主体的财税管理能力,深度融合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既能使专业有用武之地,也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劳动。三是搭建“学校+学校”服务平台,拓展横向平台,通过对中小学进行财经启蒙教育,完善劳动体系。组织学校志愿服务团队定期走进当地中小学,为中小学生开展正确观价值

16、引导,助推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财观、金钱观。四是搭建“学校+企业”服务平台,通过学院与企业的人力合作,将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可以设立为实践平台,将创新创业大赛合作的企业作为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在节假日不定期走进行业企业,向企业工作人员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学习劳动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五)建立劳动教育工作的评价机制基于质量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评价依据,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开展量表测试、交流活动、模拟面试、职业体验等形式,健全和完善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对劳动教育过程实施监测,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以完善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一是以学分制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化管

17、理。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打造,从课程标准、课程建设、课程上线、授课计划、学生选课、学生学习、学员互评、第三方单位进行评价、学分分配等进行闭环管理。教师、学生通过电子产品记录和完善过程性材料进行信息反馈,再输出个人第二课堂的劳动教育成绩单。并将劳动教育计入学校考核成绩单管理,将劳动教育的成绩以一定标准折合到学生的最终成绩,进而推动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发挥第二课堂在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阵地作用。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运用第二课堂的多方参与,诸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对受众者进行深度调研,再通过网络平台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以便检查学生自行上传的过程材料的真实性,同时记录学生的劳动教育成

18、长历程,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政务工作人员、企业导师、纳税人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进而客观评价劳动实践综合情况,以便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丰富立德树人工作内涵。四、结语在新时代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下,高校应主动担当教育任务,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切实落实革新人才培养方案,融入科学、可量化的劳动教育模块,打造政府、学校、企业、服务对象四位一体的实践平台和评价主体,树立劳动创造伟大、劳动技能宝贵的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参考文献1刘丽红,战帅.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载体,推进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落地生花J.北京教育(德育),2019,853(04).2中国教育部网.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http:/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