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57.50KB ,
资源ID:3123076      下载积分:2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31230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预审标准.doc)为本站会员(a****2)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预审标准.doc

1、附件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预审标准(试行)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地要对拟推荐院校进行预审。本试行标准可作为各地预审的参考。近三年内,经查实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情节严重的院校暂不列为预审对象:1受教育部红、黄牌警告的;2有违规招生行为的;3有虚假宣传行为的;4有违规收费或乱收费行为的;5在教育部、财政部资助或奖励项目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6有其他严重不诚信行为的。本标准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公办或民办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申请项目建设的院校应在领导能力、综合水平、教育改革、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处于同类院校的领先地位,并且得到省级政府或有关部门、举办

2、方的全力支持。5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预审标准(试行)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涵1建设环境省级政府支持省级政府在“十五”期间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强度(院校数量、在校生规模、本专科生比例、经费投入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十一五”规划中已将其列为重点建设院校。省级政府有持续不断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省级政府有对高职院校规范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且运行良好。举办方支持举办方为院校依法自主办学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证和制度环境。举办方对院校高度重视并给予持续有力的投入保证。举办方给予建设院校以足额(生均经费不低于当地标准)的经费投入。项目经费保证举办方投入建设项目的资金达到实施方案要求,投

3、向准确,并能列入预算。2领导能力院校领导学校领导班子健全,群体结构合理;班子团结、勤政、廉洁,在学校有很高的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已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核心。党政一把手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创造力;办学理念先进,表率作用好、威信高。院(校)长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先进理念的传播;具有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善于沟通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学识丰富、视野宽阔,具有人格魅力。3综合水平办学理念学校定位科学、准确;办学宗旨、服务方向明确;严格依法自主办学;形成了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特色鲜明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并在本省(行业)或全国高等职业教

4、育界有较大影响。学校确立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师资队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特色鲜明,结构优化,教师队伍整体实力属当地高等职业院校的先进水平。学校有完善的师资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机制先进,成效显著。学校重视教风、师德建设,学生满意,社会评价好。教师获得教学、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成果多,水平高。设施经费设施条件能满足教育教学要求,管理先进,运作状态良好。经费投入有保证,管理严格,有监控评价机制,已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大力吸引社会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资源,学校自筹资金能力和办学效益均居当地高等职业院校的先进水平。教育教学管

5、理与质量监控已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有序,效果显著。有健全的教育教学管理组织系统,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建立了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建立了相应的评价、考核、激励制度,导向鲜明、效果明显。管理队伍结构优、素质高、理念先进。管理方法科学、手段先进、节约高效。就业质量与社会评价近三年毕业生当年平均就业率,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近三年招生的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年平均70%(西部地区和农林等类院校50%),录取新生报到率居当地同类院校前列。社会用人单位对近三年毕业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等评价高,对业务素质、职业技能评价好,总体满意率或工作称职率80%。毕业生在本

6、地区(行业)有良好声誉。4教育改革办学模式改 革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分析论证,具有较强的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办学机制和活力;积极探索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能够有效促进就业和减轻学生学费负担的途径。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实施学籍管理制度和方法的改革,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开展两年学制的试点。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互动互惠、效益良好的长效机制,能寻求并获得行业企业持续有效的技术、设备和资金支持,促进了办学模式创新,增强了办学活力。教学模式改 革在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力推行产学结合、工学

7、交替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设施现代化建设,核心课程教学全部较好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校设有专门的高职教育研究机构和专职研究人员,每年有专项研究经费;有国家或省(部)立项研究课题;校、系领导以及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带头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教研论文公开发表。近五年内获省(部)级以上(含)优秀教学成果奖不少于1项。5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总体水 平专业建设理念先进,目标明确,规(计)划科学,政策到位,措施落实,效果明显,已有不少于6个的校级以上(含)重点建设专业,其中省(部)级以上(含)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不少于1个。专业设置有良好的行(企)业背景,结构优化,特色鲜明,能主动适应

8、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优化专业内涵,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各专业都建立了以社会用人单位相关人员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用人单位参与了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其他各教学环节,在学校与行(企)业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各专业教学计划都能较好地体现以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结构合理,专业实训(习)时间不少于整个教学时数的1/3。重点专业和核心课程初步形成了以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专业带头人或课程带头人为首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梯队。课程建设重点专业在探索建立科学的、职业特色鲜明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核心课程及课程目标(标

9、准)明确具体,深广度要求适当。课程建设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至少已有2门课程被列为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与专业教学改革相配套的教材建设取得显著成果。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各专业都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保证学生顶岗实习需要,为毕业生今后胜任工作或就业奠定可靠基础。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或订单要求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并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紧密结合。学校设有能覆盖2/3以上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站(所)或培训点。近三年毕业生的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获得率居当地先进水平,其中,获得高技能人才职业证书、高级工或技师等职业证书者占有一定比例。职业技能培训全部由双师型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或能工巧

10、匠承担教学任务,学生的满意率高。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有效地、创造性地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形式多样的校内、校外活动。6社会服务教育培训服务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的需要,积极承担非学历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技服务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技术研究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科技服务,近三年的科技服务年平均到款额在当地同类院校中处于先进水平。获专利数量在当地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辐射带动作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已在省、行业企业乃至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中产生了影响。学校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为帮助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和弱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主动承担对本地高等职业院校的带动责任,在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增强适应力、扩大受益面等方面取得成效,受到好评。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在引进国外先进职教理念、优质职教资源,扩大我国高职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6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