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48 ,大小:1.10MB ,
资源ID:3170593      下载积分:2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31705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_讲解部分PPT-04-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pptx)为本站会员(a****2)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_讲解部分PPT-04-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pptx

1、高考历史,新高考版专用,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时空定位,阶段特征明朝至清朝前中期(13681840年),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发展;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但统治者故步自封,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基础篇,考点一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统治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背景: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2.变化1)废宰相: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宰相制度。2)设内阁时间:明成祖时期。性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主要职责: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即“票拟”。发展

2、: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喻为宰相。3)宦官专权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司礼监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易混辨析宰相与内阁,(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1)主要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2)概况:15世纪前期,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结果: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4)影响: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2.沿海形势1)抗倭斗争,2)欧洲殖民者东来,(三)内

3、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内陆边疆,2.明清易代,学习聚焦长期以来,蒙古是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明末,满族崛起,并最终取代明朝建立清朝。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2.君主专制的加强,(二)疆域的奠定1.巩固边疆,2.边疆管理1)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2)因地制宜,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3)实行改土归流。,历史事件改土归流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

4、税等工作。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行政管理:内地分立18省,设立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设置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3.疆域的奠定和行政管理1)疆域的奠定,(三)统治危机的初显1.内部:人口膨胀,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政治腐败、贫富矛盾加剧,乱象逐渐萌生;农民起义频发。2.外部1)表现: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2)政策: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3)评价:闭关自守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

5、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考点二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社会经济的发展,2.局限1)经济: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2)政治: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二、思想领域的变化1.陆王心学(明朝中期)1)形成:王守仁在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2)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2.以李贽为代表的思想家(明朝后期)1)主张: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2)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3.思想界的活跃(明末清初),

6、三、小说与戏曲1.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2.成就1)小说,2)戏曲,四、科技1.科技著作,温馨提示明清时期,朝廷一再组织学者编纂总结性大型典籍。明成祖时,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清乾隆后期,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2.“西学东渐”1)明朝后期:意大利人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传教,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政府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综合篇,知能一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1.对内1)在一定条件下准许各民族自行处理民俗事务,依照各民族的宗

7、教信仰、风俗习惯进行统治,有利于保持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促进了民族交融。2)明清两代对西藏、新疆、南海诸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进行了有效管辖,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基础。2.对外:打击了外来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独立和尊严。,知能二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1)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2)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如裁撤中书省、废宰相设内阁,推行八股取士,设军机处、实行奏折制度、大兴文字狱,等。3)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统治日益腐朽僵化,反映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

8、.影响,知能三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1.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由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单一农业结构开始向多种经营方向发展;新租佃制的出现促使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2.手工业生产的历史性变革:官营手工业向商品化和民营化转变;新兴手工业兴起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专业分工明确的手工业中心;自由雇佣促使新的经营方式出现。3.商业的市场化、都市化、群体化:商品流通空前繁荣,全国性的统一市场逐渐形成;许多集市发展为市镇,江南地区形成独特的市镇网络体系,城市化进程加快;商人活动走向集团化,形成众多商帮,其经营活动具有全国性和专业化的特点。,4.白银的货币化:白银货币化推动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世界

9、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中国传统社会从自然经济向货币经济转变;白银货币化深刻影响明朝财政和税收的货币化,赋役征银和赋役合一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货币化。,知能四综合认识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1.社会思想观念的变迁1)由早期人文主义思潮和实学思潮组成的早期启蒙思潮出现。明晚期的早期人文主义思潮由阳明心学中的一支学派思想发展演变而成,以王艮、李贽等为代表,宣扬离经叛道、个性解放、反对礼教、鼓吹人欲等;实学思潮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为代表,在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众人共治,在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为工商业发展制造舆论。2)在文艺创作中,文学家对现实社会进行了直接的批判,在绘画与工艺创作中,

10、艺术家开始注重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3)知识界学风出现转变。清朝学者在研究文史、地理的过程中,逐渐把目光转到经济与社会问题上来,清朝传统学术开始向经世致用转变。,2.社会生活方式、风俗、价值标准的变迁1)消费型生活方式出现:消费方式由自给自足占主导地位的消费转向商业性占主导地位的消费,形成新的消费格局。2)社会风俗的变化:民风由俭朴向奢侈转变;士风由淳厚向薄恶转变;时尚出现并逐渐流行。3)社会价值标准的变化:社会价值标准由单一的官本位向仕途、财富、精神文化多元标准演变;由政府意志主导的社会思潮,演变成思想家、文学家及小说戏剧所表现的价值观构成的多元化社会思潮。3.社会阶层关系的变迁:阶级结构发生

11、了新的变化,社会流动加快。工商业城镇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加推动市民阶层的壮大;宋代以来崛起的富民阶层成为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应用篇,应用探究明代卫所分布材料卫所,明代常备军军事组织。明代在各要害地区皆设卫所,屯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卫所集中分布区域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明万历年间疆域示意图(局部),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地图中标示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只需标示出明代卫所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在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探究思路第一步,解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根据设问要求,在地图中标示

12、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然后用相关史实说明标示的理由。第二步,解读材料,从中发掘可利用的信息。文字材料:从中可以提取出“明代”“军事组织”“要害地区”“政治”“经济”“国防”等关键词。其中,“要害地区”直接指出了卫所分布的区域,再结合“政治”“经济”“国防”等关键词,可以推断出影响卫所集中分布的因素。,地图:图例中的“都城”是一国的政治中心,“省级驻所”是一省的政治中心;“长城”“海岸线”侧重的是国防。同时,地图中还标出了北部“鞑靼”、东北“女真部”、西北“土鲁番”“鞑靼土默特部”、东南“东番”等,结合所学可以联想到明代边防等史实。第三步,整理作答。梳理材料信息,在地图中明确标示出一个区域,

13、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参考答案明万历年间疆域示意图(局部)示例一:卫所分布在北部边疆和京畿地区。(如图中所示)理由:明初,为预防北方少数民族的袭扰,防范内地民众起义和少数民族叛,乱,加强军事力量和建立军事据点,明政府在北方和京畿之地大规模修筑卫所。明初,在北方和京畿之地设卫所对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和缓和民族矛盾起了重要作用,对北方游牧民族起了很强的震慑和防御作用。示例二:卫所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如图中所示)理由:明中期,东南沿海倭寇、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政府为加强海防,抗击东南沿海倭寇,在沿海设立卫所,加强海上巡逻与防卫,打击倭寇与非法贸

14、易(或贸易走私),维护海洋秩序(或海上朝贡贸易秩序),这对维护社会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示例三:卫所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尤其是西北、东北以及西南等中原与少数民族交界的地区。(如图中所示),理由:明朝初定,被推翻的元朝统治集团残余势力仍在西北、东北地区进行顽强反抗,并且不断骚扰边境,还引发了土木堡之变。为防蒙古南下,明朝重新修缮了长城,又陆续设立了从东北到西北的九个军事重镇,俗称九边重镇。与此同时,元朝统治的时期,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明代卫所在边疆地区不仅承担边防职能,还管理地方,具有某些行政区划的特征。后来,蒙古鞑靼部与明修好,双方在边境开设互市,漠南卫所逐渐废弃或内迁。明代后期,东北部的女真

15、部落逐渐强大,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对东北边疆的统治,不得不在与女真交界处密集设立卫所。,应用点拨本题把文字材料、历史地图和教材知识等多种学习情境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提取有效图文信息,在所提供的地图中直接标示出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识读历史地图的基础上,绘制和标示分布区域是对历史地图应用能力较高层次的考查和运用。做题时,要充分提取地图中的有效信息,包括地图的名称,具体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图例包含的地理信息。同时,要注意到地图中对都城“京师”、省级驻所“南京”及北方民族分布区域等进行了重点标示。然后结合所学明代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的史实组织答案。对中国古代朝代疆域图

16、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版图观念,以及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意识。,创新篇,史料研习“靖难之役”官方的“争夺帝位”还是朱棣的“正当防卫”明太祖死后,皇长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对势力膨胀的藩王实行削藩。1399年,明太祖四子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于1402年夺取皇位,是为明成祖,史称“靖难之役”。材料一太祖病问左右曰:“第四子来未?”无敢应者,凡三问,言不及他,逾时遂崩。允炆矫遗诏嗣位。(朱棣攻破南京城后)允炆叹曰:“我何面目相见耶!”遂阖宫自焚。,诸王及文武群臣(数次)上表请上尊号,上(朱棣)固辞不允。己巳,诸王及文武群臣备法驾、奉宝玺拥上登辇,上不得已升辇遂诣

17、奉天殿,即皇帝位。摘编自奉天靖难记(明成祖时期的官修史书)材料二(乾隆圣谕)易名以谥(意:帝王死后依其行迹定谥号),古之制也明建文为太祖之嫡孙,缵承大统,在位四年,固俨然天下共主矣谥明建文皇帝为恭闵惠皇帝。清高宗实录,(乾隆御批)七国之反以诛晁错为名,大抵乱臣贼子必有说以为兵端,燕王之称端靖难,亦犹是也揆厥所由(意:究其原因),殆因成祖自知惭德,欲曲讳其篡弑恶名,故反隐播此说,以明己无致死其君之事。御批通鉴辑览(1)阅读材料,概括奉天靖难记和清代文献对于“靖难之役”的不同看法。(2)结合所学,分析奉天靖难记和清代文献对“靖难之役”不同态度的原因。,探究思路(1)阅读材料可知,奉天靖难记认为“靖

18、难之役”是拨乱反正,肯定了它的合法性;清代文献则肯定了建文帝的正统地位,将“靖难之役”斥为叛乱。(2)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记载,主要是时代变迁及史料记述人的立场、认识有所不同导致的。奉天靖难记是明成祖时期的官修史书,朱棣自然要为其夺权辩护;作为最高统治者,乾隆帝一方面想通过追谥建文帝来斥责叛臣,另一方面希望借此强化君主专制。,参考答案(1)前者认为朱允炆是矫诏篡位,不承认其帝位,朱棣是拨乱反正,继位也是众望所归。后者肯定建文帝的正统地位,认为朱棣是篡逆、弑君。(2)前者是明成祖时期的官修史书,明成祖为了给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进行辩护,否认建文帝的正统性,并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后者出自乾隆帝的圣谕和御批,乾隆帝为了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纲常名教,追谥建文帝,斥责包括“靖难之役”在内的历代叛乱。,创新点拨文献记载出于人们的口传笔录,是一定历史范畴内,反映一定社会观念的“思想的痕迹”。当客观史实成为史料时,史料的记载者、整理者,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历史认识和判断的立场、观点、方法,渗透到所记载或整理的史料中,使其带有主观性。故而,在使用史料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史料去伪存真。本题中,明成祖时期的官修史书和清代文献对“靖难之役”的记载大不相同,折射出明清不同的时代背景及史料记载者、整理者不同的政治立场对史书记载的影响。,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