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 ,大小:1.70MB ,
资源ID:317302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3173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陈舒劼印象记_李松睿.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陈舒劼印象记_李松睿.pdf

1、今日批评家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的编辑,每天处理的常规工作之一,就是阅读编辑部所收到的自然来稿。通常情况下,我每个工作日大概要阅读三四篇自己分管领域的稿件。虽然并不是每篇论文都需要细致阅读才能判断其学术价值,很多时候也可以依靠外审专家的帮助对稿件质量进行评估,但长年累月如机器一般阅读无穷无尽的论文,还是免不了让人时不时产生出职业性的倦怠。毕竟,在当下“我发表故我存在”的学术生态里,毕业、考核、结项、职称、评奖乃至参加学术会议等一系列压力或诱惑,让很多学者不得不匆匆忙忙地“制造”出一篇又一篇论文。有些时候,并不是灵感的勃发或学术表达的冲动促使研究者动笔写作,而是发表的压力逼着学者们在书桌前奋笔疾书。这

2、就使得很多论文虽然观点明晰、材料扎实、引证丰富、逻辑严密、注释详尽,却往往语言板滞,看不出作者鲜明的个性和独具特色的问题意识。翻检这样的自然来稿多了,有些时候会让编辑觉得自己的工作简直称得上是沙里淘金。因此,偶然间在众多自然来稿中发现一篇令人兴奋的好文章,是期刊编辑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我与舒劼兄的相识,正是源自那样一个幸福的时刻。记得大概是2015年某个夏日的午后,当时的编辑部主任李香云老师分配给我一摞自然来稿,我对其进行简单登记后就开始学习这批稿件。在阅读过程中,一篇名为想象的折叠与界限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科幻小说的论文和一个陌生的名字“陈舒劼”出现在眼前。最初,我只是按照往常的

3、工作习惯,迅速浏览了文章的标题、摘要以及结语等内容。不过一旦开始阅读正文,仅仅读了两三个自然段,我就发现这位作者的文字极为流畅,读来有节奏感,行文带有个人风格,字里行间蕴藏着强烈的吸引力抓住读者继续阅读,本来有点儿昏昏欲睡的头脑立刻清醒过来。我突然意识到,手中的这篇文章或许是一篇值得格外关注的自然来稿。接下来,把文章认真读过一遍后,整个下午持续工作的疲惫感都消失了,只为发现了一篇好文章而异常兴奋。这篇论文从宏观视角出发,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科幻文学的叙述方式做了极富创见的概括,并有力地分析了创作中存在的弊病及其背后的社会根源。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篇综论性质的文章虽然并不涉及对具体作品的

4、讨论,但出于论证的需要,仍列举了大量科幻作品,而且每提及一部作品,只用寥寥数语就能干净利落地勾勒出小说的创作特色和思想倾向,显示出作者对科幻创作现场的熟稔和文本分析的功力。我当即给舒劼写邮件,沟通进一步打磨、修改等事宜。这篇文章后来也得到编辑部同人的一致认可,顺利通过二审、三审,最终在2016年4月正式发表。由此,我和舒劼建立了非常愉快的合作关系,又陆续编发了他的论文痛苦比赛、报应期待与认知风险近十年来“青年理想”主题的文学叙述“长老的二向箔”与马克思的“幽灵”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的社会形态想象以及“黑暗森林”还是“自由人联合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的命运共同体想象。阅读舒劼的文

5、章,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特点。首先是他能够将复杂、深刻的理论思考凝练为某个贴切、生动的意象。例如,在“长老的二向箔”与马克思的“幽灵”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的社会形态想象一文中,舒劼提出的核心观点是:科幻文学创作存在着一个重要征候,即科幻小说家对未来科技的描绘极富想象力和前瞻性,但对社会形态的想象却颇为保守,往往不超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几种有限的政治模式。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话题,他从刘慈欣的长篇小说 三陈舒劼印象记李松睿33DOI:10.14065/ki.nfwt.2023.02.013南方文坛2023.2Southern Cultural Forum体中,提炼出“长老的二向箔”这个意象

6、。于是,由能够对整个太阳系实施降维打击的“二向箔”所表征的未来科技,和由“长老”所代表的原始部落制社会形态,就在同一意象中被整合起来,贴切、形象地说明了整篇文章的主题。今天,很多探讨文学问题的论文都因为过分理论化,有时会显得僵化、生硬,甚至面貌可憎。而舒劼的论文却能够用带有文学性的笔法、意象分析理论问题,自然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是舒劼论述语言的风格平和、谦逊,不会在文章中直接评判作品的高下,但文字背后总是隐藏着他坚定的立场和态度。例如,在痛苦比赛、报应期待与认知风险近十年来“青年理想”主题的文学叙述一文中,舒劼通过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批评当代中国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如果得志者都成了不

7、正当的获利者,如果他人帮助下的收获反成了道德指责的缘由,如果像涂自强经历的那样,所有的善都是个体性的,所有的恶与不幸背面都隐藏着鲜明的社会性因素,那么叙事的道德冲动与偏激也就不言而喻。将所有责任都压在个体之外的叙述,多少有这样的嫌疑:所在意的并非利益分配格局的公正性结构改革,而只是在意自己能否在新的变革中获益。”在这里,克制、平和的理论化语言与字里行间潜藏着的批评态度,形成巨大的反差,让整个论述产生出反讽效果,使读者忍不住停下来再三玩味,琢磨作者的深意。记得有一次编辑部讨论杂志上的好文章,一位同事谈到“黑暗森林”还是“自由人联合体”20 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的命运共同体想象这篇文章时,

8、忽然来了一句:“我猜陈舒劼这人可能有点儿蔫坏,有些地方他表面上这么写,但他想的可能是另外一回事!”这位同事所说的“蔫坏”当然没有贬义,她的那种阅读感受,或许就来自舒劼文章中所蕴藏的那种独特的反讽意味。自从与舒劼相识以来,通过邮件、微信有过无数次沟通,可惜一南一北相距甚远,回忆起来,似乎只有两次见面深聊过。第一次是舒劼来北京到中央党校参加培训,正好我家离中央党校不远,对这位优秀作者又神交已久,听说后赶紧联系请他吃饭;第二次是几年之后我到福州参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年会,他听到消息后,和几个朋友一起到酒店房间找我聊天。两次见面都匆匆忙忙,我作为轻度“社恐症”患者也有些不善言辞,交流不够深入,但舒劼本

9、人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谓“文如其人”,用在他身上非常妥帖。他有着南方人的瘦削、干练,说话不徐不疾,语调温和,有着热情、真挚的眼神,特别是眉宇之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果然是做学问的好材料!幸亏有这两次见面,我才了解了舒劼的求学经历、师承以及兴趣爱好,让我在文字之外,对他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让人颇为感慨的是,第一次见面时,舒劼看上去很年轻,交谈时的神态也显得很轻松,而第二次见面时,他的头发比起几年前竟然白了不少,整个人的状态有些紧张,似乎有很多工作等着他去做,让我有些暗自吃惊。我猜测,在北京参加培训之后,组织上可能给舒劼安排了更多的事务性工作,他又是个特别认真、办事周到的人,自然会有些疲惫

10、。好在,尽管工作很辛苦,但他非常勤奋,从来没有放松对学术的追求。与他相识后的这些年,总能在各类报刊上,拜读、学习他的宏文,更是不断听到他的好消息:荣获第九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入选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南方文坛 的“今日批评家”栏目影响深远,堪称名刊上的名栏,几代优秀的批评家都通过这个栏目成长起来。舒劼告诉我他入选“今日批评家”栏目,并邀请我为他写一篇印象记,我由衷地为他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认可感到高兴。相信以舒劼的才华和勤奋,一定能够在学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注释】陈舒劼:“长老的二向箔”与马克思的“幽灵”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的社会形态想象,文艺研究2019年第10期。陈舒劼:痛苦比赛、报应期待与认知风险近十年来“青年理想”主题的文学叙述,文艺研究2017年第4期。(李松睿,中国艺术研究院)34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