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边边边”判定的内容,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能够利用尺规画出全等的三角形,具有一定的作图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过程,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过程中,以观察思考、动手画图、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1掌握三角形全等“边边边”的判定。2探究三角形全等“边边边”的判定。“分类讨
2、论”的数学方法的初步渗透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节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提出问题,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问题: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ACBACBAB=AB A= A BC=BC B= B AC=AC C= C(二)探究新知(出示幻灯片。)我们知道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都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出示探究1: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3、吗?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把探究满足一个条件能否保证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的两种情况,即一条边对应相等和一个角对应相等分别分给两组同学完成,探究出结果后,再把两个条件中的三种情况分配给三组同学进行探究。教师给每个组指定内容,各小组的学生按照老师指定的内容进行探究,通过思考、画图探究出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能全等。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的例子。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活动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出示探究2:满足三个条件中的
4、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组织学生画一个三边分别为8cm、10cm、15cm的三角形,并把画好的三角形剪下来,与其他同学剪下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交流自己的观点。此环节中教师关注学生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在学生画图之前,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同学们演示如何画一个已知三边长度的三角形。在同学们看完演示之后,对作图就会有些了解,也就能比较顺利的完成作图。等待学生充分交流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边边”或“SSS”)。三、运用新知例1: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
5、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求证的结论,学生口述推理过程,教师板演推理过程。此环节,教师要给学生写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步骤,顺着推理的思路一步步写出来,同时要强调书写格式的规范。ABO例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学生思考并回答。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把已知角看成三角形的一个内角,那么我们只需要作一个三角形与这个三角形全等,则新三角形中已知角的对应角就是我们求作的角。这是对“边边边”的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再实践。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分类讨论是本节课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从头到尾都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中。这节课同学们除了要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关键是学会如何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也为后面的探究判定找到了解决方法。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