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1.43MB ,
资源ID:319504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3195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潮汐对东海陆架边缘处水交换的影响_胡放.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潮汐对东海陆架边缘处水交换的影响_胡放.pdf

1、 Marine Sciences/Vol.46,No.12/2022 1 潮汐对东海陆架边缘处水交换的影响 胡 放1,2,3,刘亚豪2,3,4,5,侯一筠1,2,3,4,5(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3.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71;4.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 青岛 266071,5.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237)摘要:为探讨潮汐对东海陆架边缘处水交换通量的影响,本文基于 ROMS 海洋数值模式,对渤海、黄海、东海的潮汐、环流

2、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水平方向上,潮汐效应主要影响我国台湾岛东北及日本九州西南的水交换,其中在台湾岛东北区域,潮汐效应通过增加黑潮分支流(KBC)的向岸及离岸速度来加强黑潮水的跨陆架交换。潮汐效应对 200 m 等深线处跨等深线流速的影响量值约为 35 cm/s。从垂直方向上来看,潮汐效应能够影响到深度 200 m 处水层的深层交换。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发现潮汐效应主要通过平流输送项来影响水体交换,而其对水体的水平及垂直扩散项的影响较小。关键词:东海;潮汐;陆架边缘处水交换;ROMS 模式 中图分类号:P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096(2022)12-00

3、01-07 DOI:10.11759/hykx20200618002 东海是位于西北太平洋的陆架边缘海,黑潮在流经东海陆架边缘处时能够将外海大洋的能量、物质和气候信号传递至中国近海。高温、高盐、富磷的黑潮水与低温、低盐、富氮的近岸水,以及两者混合形成的陆架混合水之间的复杂交换,深刻影响和驱动东海陆架区域海洋动力生态环境的时空结构演变1。东海具有较强的潮汐和潮流2,它们对陆架边缘处水交换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在模式中加入了潮汐参数化的底摩擦,Lee 等3认为潮汐会使得台湾岛东北的黑潮入侵减弱。而刘晓辉2基于模式研究发现,潮汐的存在使得台湾岛东北的黑潮入侵加强。Zhou等4虽然提出潮汐效应倾向于加强跨

4、陆架的水交换,但未给出详细分析。Park 等5也通过分析锚定潜标数据指出,半日内潮和近惯性波将对九州西南部的陆架边缘处的水体交换产生重大影响。前人研究侧重于潮汐对黑潮入侵方面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潮汐效应对东海陆架边缘处水交换的影响,本文基于ROMS模式6,建立了高分辨率的三维气候态环流模式。进一步利用该模式的数值计算结果,探讨了潮汐效应对东海陆架边缘处水交换的影响。1 模式配置及验证模式配置及验证 模式的计算区域为 2242N,117135E,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全境以及部分西太平洋及日本海海域。本文使用的模式水平分辨率达到 1/18,网格点之间的间距最小为 4.5 km,最大间距为 5.9

5、 km。垂直方向上,模式分为 28 层,最小水深为 10 m,最大水深为 5 000 m(图 1)。模式采用的水深地形数据来自英国海洋数据中心发布的海洋通用水深图集(https:/www.bodc.ac.uk/data/hosted_data_systems/gebco_gridded_bathymetry_data/),地形数据的分辨率高达 0.50.5。海表边界条件:模式采用 bulk 强迫方案7,海表强迫场中的长、短波辐射,海表气温,海表大气湿度,水平风场以及降水数据均来自 NCEP 的多年月平均数据。初始条件:模式初始场中的温、盐数据来自WOA13(World Ocean Atlas

6、2013)数据集,模式采取冷启动方式,即初始状态下流场及海表高度均为 0。收稿日期:2020-06-18;修回日期:2022-11-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6014,41630967,41776020);“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项目(GASI-IPOVAI-01-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1421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联合资助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项目(U1606402)Foundation: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s.42176014,41630967,41776020;

7、National Program on Global Change and Air-Sea Interaction,No.GASI-IPOVAI-01-06;NSFC Innovative Group Grant Pro-ject,No.41421005;NSFC-Shandong Joint Fund for Marine Science Re-search Centers Grant,No.U1606402 作者简介:胡放(1991),男,山东青岛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近海环流,E-mail:;刘亚豪(1984),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E-mail: 2 海洋科学/2022

8、年/第 46 卷/第 12 期 图 1 模式区域及水深(审图号:GS(2016)1667)Fig.1 Model domain and bathymetry 注:红色实线为沿 200 m等深线的网格点连线,每隔 10个网格点用红色实心点标注,黑色实心点为第 240 个格点。右、下边界处的粗实线为示踪物的释放位置 开边界条件:模式的四个边界均为开边界,开边界中的海表高度、三维温度、盐度及速度场由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8提供。模式中引入长江径流及 M2等 8 个分潮,分潮数据来自TPXO 7.2 模式结果9。模式运行 20 a 达到稳定,该结果已被

9、 Hu 等10验证并采用。本文同样选取第 20 a的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模式输出的东海陆架主要通道的流量如图 2 所示。年平均状态下,通过台湾以东断面的黑潮流量约为 23.4 Sv(1 Sv=106 m3s1),本文模拟的黑潮流量与Lee 等11的模拟结果(23.46 Sv)接近。图 2 显示,台湾海峡、济州海峡及对马海峡的年平均流量分别为1.35、0.69 及 2.79 Sv。我们计算了跨过 200 m 等深线的净通量,年平均状态下该流量约为 1.43 Sv。模式输出的东海陆架区域各断面通量与前人研究基本相符4,12-15。除此之外,模式结果显示,年平均状态下,长江向东海陆架输送淡水的量约

10、为 0.028 Sv。图 3 给出了模式模拟的东海海区 M2分潮的同潮图。由图可知,在台湾岛东北角,240及 210等迟角线皆呈现东北-西南指向;而 180等迟角线先指向东南方向,而后转向东北。其中 240等迟角线指向济州岛方向,而 210及 180等迟角线最终都指向日本九州方向。长江口南侧,300与 270的等迟角线分别由舟山群岛指向朝鲜半岛及济州岛方向。从振幅分布可以看出,东海 M2分潮的振幅在近海海区达到 图 2 东海关键断面的年平均流量的模拟结果(单位:Sv)Fig.2 Annual mean water budget in the ECS shelf from model outpu

11、t 图 3 模式输出的东海 M2分潮 Fig.3 Cotidal charts of the M2 constituent from the model 最大,振幅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至福建沿岸一带。本文模拟的东海 M2同潮图与前人已有的结果基本一致16-17。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为了准确区分陆架水与黑潮水,本文选择在模式初始状态下,在区域的太平洋边界处(台湾岛以东的南边界及日本海以南的东边界,图 1 粗实线标出)从海表至海底的整个垂直剖面上释放固定体积浓度为 100%的被动示踪物(dye),释放频率为 1 次/d。在其他边界上,被动示踪物的体积浓度被设置成 0。本文研究中以被动示踪物

12、体积浓度代表黑潮水的体积浓度。模式运行 20 a 达到稳定,模式中被动示踪物的体积浓度及垂向平均的流场如图 4 所示。被动示踪 Marine Sciences/Vol.46,No.12/2022 3 物的体积浓度高低体现了黑潮水与陆架水所占的比例:被动示踪物体积浓度较高的水体中黑潮水含量较高;反之,陆架水含量高。图 4 显示,根据年平均值,大量的黑潮水占据 200 m等深线以深的海域,而来自台湾海峡的陆架水不仅向对马海峡输送,同时还跨过 200 m 等深线离开东海陆架。详细介绍见我们之前的研究结果10。图 4 模式输出的垂向平均流场及被动示踪物体积浓度水平分布 Fig.4 Annual mea

13、n and vertically averaged current and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he passive tracer 为探究潮汐效应对陆架边缘处水交换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一组无潮实验。无潮实验的边界水位条件中去掉潮汐。而无潮实验中的其他参数设置、强迫条件及三维流场、温、盐及被动示踪物释放条件都与第一节中介绍的气候态模式保持一致。无潮模式同样运行 20 a,我们将输出结果与包含潮汐强迫的气候态模式进行对比分析。3 潮汐对陆架边缘处水交换的影响潮汐对陆架边缘处水交换的影响 潮汐实验结果显示(图 5(a),由于 200 m 等深线所处位置紧邻黑

14、潮主轴,陆架边缘处黑潮水体积浓度较高,120 m 至底层几乎都被富含被动示踪物(体积浓度高于 95%)的水体占据。在 120 m 以浅的海洋上层,在台湾岛东北(网格点 1570),被动示踪物体积浓度大于 95%。在陆架中部(网格点115,75105 及 130150)及九州西南(网格点160350)上层,被动示踪物体积浓度小于 95%,这体现了陆架水向陆架边缘的离岸输送。特别是在九州西南,被动示踪物体积浓度达到最低,且呈现层化分布的状态。这表明九州西南为陆架水离岸输送的主要区域。无潮实验的结果与图 5(a)相似。而图 5(b)显示,潮汐主要影响九州西南的被动示踪物体积浓度分布,上层(80 m)

15、被动示踪物体积浓度有所减少。图 5 年平均状态下被动示踪物体积浓度沿 200 m 等深线剖面 Fig.5 Annual mean vertical profile of the passive tracer volume concentration 注:网格点位置如图 1 中红线所示 4 海洋科学/2022 年/第 46 卷/第 12 期 年平均状态下,潮汐实验输出的流速剖面(图6(a)显示,200 m 等深线沿线的向岸及离岸速度交替出现。在台湾岛东北,网格点 580 内对应的是黑潮分支流(Kuroshio branch current,KBC)。KBC 携带了大量黑潮水(dye 体积浓度接近

16、 100%),由网格点 1540处跨过 200 m 等深线进入外陆架区,这部分向岸流的最大流速可达 50 cm/s。其中部分黑潮水由网格点4080 处回流出东海陆架区,这部分离岸流的最大流速约为 30 cm/s。另外一部分黑潮水被台湾岛东北入侵分支(Kuroshio branch current northeast of Taiwan Island,KBCNT)输送到陆架内区14。在九州西南(网格点 180350),离岸流与向岸流的流速相对较低,水交换的强度低于台湾岛东北及陆架中部。向岸流出现在下层,而离岸流则几乎都在上层。图 6 跨断面流速沿 200 m 等深线剖面 Fig.6 Cross-sectional velocity profile at the 200-m isobath 图 6(b)为潮汐实验与无潮实验输出的断面流速的差值。在台湾岛东北处,断面流速之差在向岸流海区(网格点 1540)表现为正,而在离岸流海区(网格点 4080)表现为负。这表明潮汐效应能够分别加强台湾岛东北的向岸流(网格点 040)及离岸流(网格点 4080)。而在九州西南处情况相对复杂。断面流速之差在网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