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 ,大小:1.88MB ,
资源ID:321380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3213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知识组织与发现视角探析取象比类内涵及应用模式_郝梦.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知识组织与发现视角探析取象比类内涵及应用模式_郝梦.pdf

1、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3年2月第38卷第2期 CJTCMP,February 2023,Vol.38,No.2 504 仁心雕龙 通信作者:朱彦,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邮编:100700,电话:010-64089623E-mail:从知识组织与发现视角探析取象比类内涵及 应用模式郝梦1,黄玉燕2,秦培洁3,徐静雯4,朱彦1(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4长春中医药大学医药信息学院,长春 130117)

2、摘要:文章基于象思维与取象比类的现有研究,从认知学角度对取象比类中的“象”“比类”等相关要素、内涵进行辨析,使用统一建模语言取象比类的要素和整体认知框架进行了表达。按照取象比类对中医药知识产生和传播的作用,从解释传播旧知、启发创造新知两方面进行系统分类,收集、整理和表达了取象比类的典型应用案例,进一步验证了取象比类内涵和认知框架。本研究能为取象比类在知识组织和发现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参考。关键词:象;比类;取象比类;统一建模语言;知识组织;知识发现基金资助: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No.CI2021A05306,No.CI2021A00306),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优秀青年科技

3、人才培养专项课题(No.ZZ13-YQ-126,No.ZZ13-YQ-120),国家中医药考试2022年度科研课题(No.TB2022001)Analysis on the conno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mage-based analogy from knowledge organization and discoveryHAO Meng1,HUANG Yu-yan2,QIN Pei-jie3,XU Jing-wen4,ZHU Yan1(1Institute of Informational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

4、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2Institute of Basic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3The China Institute for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Medical Literature,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

5、a;4School of Medical Information,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image thought and image-based analogy,this paper sorted out and analyzed the elements and connotations of image and analogy of image-based analogy from a cognit

6、ive perspective,and employed the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to represent the elements and the overall cognitive framework of image-based analogy.According to the effect of image-based analogy on the gener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nowledge,the typical application cases o

7、f the image-based analogy were collected,organized and expressed,from the aspects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old knowledge,inspire to create new knowledge,and the connotation and cognitive framework of the analogy were further verified.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8、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mage-based analogy in knowledge organization and discovery.Key words:Image;Analogy;Image-based analogy;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Knowledge organization;Knowledge discovery内文1.indd 5042023/2/10 16:56:30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3年2月第38卷第2期 CJTCMP,February 2023,Vol.38,No.2 505 取

9、象比类作为把握对象世界的一种方式,历来就具有很重要的认识论价值和科学价值1。“取象比类”在中医药理论的确立过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黄帝内经中有“援物比类”的说法3,历代医家也曾用来指导临床实践4。如张元素认为药性之升降浮沉与药的部位有关,从而提出“根升梢降”理论5,李时珍看重“以脏补脏”,以猪肝补肝明目,疗肝虚浮肿之疾6。取象比类及象思维的相关研究,是近年来中医思维研究热点之一7。在概念内涵方面:李董男8认为取象比类是一种逻辑思维法;陈吉全9则认为取象比类包括比较物象-找出共象-符号概括-按共象归类-类推复杂事物等属性。取象比类等相关概念未达成共识。在应用方面:党赢等10就疾病、治法等

10、进行阐述;李霖等11联系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张晶12阐明与脉象语言的关联。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邢玉瑞7认为缺乏全过程的系统研究和规律性的 总结。近年来,尝试使用信息学等交叉学科的方法和工具(如本体论、知识图谱技术等)研究表征中医药知识,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尝试站在诸位学者肩膀上,基于认知学来分析“象”“比类”两个要素,并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对取象比类的要素和结构进行表达,并从已有知识传播和新知识发现的角度,分类列举“取象比类”典型应用场景,以期为“取象比类”的知识表征、组织和新知识发现等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取象比类内涵当今关于

11、取象比类的研究存在很多争议,虽然很多学者提出了有关取象比类的内涵,但并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此外,有关取象比类各要素的内涵也众说纷纭。1.象 19972003年,取象比类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诸位学者普遍将“象”定义为“事物与现象”,涵盖范围广泛。自2003年开始,取象比类“象”的定义逐渐细化,明显与事物、现象等概念区分开来,如王宏利13所提到的“事物的象”、兰凤利等14所提到的“意象”、张汉宜15所提到的“感性认识”等。综上所述,取象比类所涉及的象既涉及到事物与现象,也关系到细化了的意象、知觉形象等。基于象的概念、出现的次第,可以将取象过程(如图1)分为两个层次:观象、取象。并依据这两个层次

12、将象分成以下几类。图1 取象过程1.1 物象 客观事物的客观呈现,属于观象的范畴。比如客观呈现出来的核桃。1.2 知觉形象 感官中的直觉形象,属于观象的范畴。比如人的眼睛所看到的核桃形状。1.3 表象 大脑初步内化的结果,属于观象的范畴。比如大脑中储存的核桃形状的记忆。1.4 意象 在中医象思维领域,邢玉瑞16将“意象”定义为对客体认知所形成的象。本文从基础学科17入手探究“意象”的定义发现:在文学领域,“意象”是“情感与物象的撞击”;在认知心理学领域,“意象”是一种超越物象,以意向成分为主的心理体现18。本文将其定义在取象的范畴,视其为真正进行比类的“象”。而从几个意象中可以进一步抽象出具有

13、相同属性的共象。此时,具体的意象同抽象出的共象是一种泛化/继承关系。其实在取象过程中,个人的主观性始终影响着取象的最终结果。从认知学角度来看,取象过程类似于生成主义认知过程,即将知识视为个人参与世界过程中,创造、生成知识的产物及其过程的认识论学说或理论体系19,认知者是探索环境的积极、主动的行动者20。而针对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文理21提出所取之象要符合生动的“应象理论”,不然会出现“破象”的观点。Funding: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ject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No.C

14、I2021A05306,No.CI2021A00306),Special Project for Training of Outstanding You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of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Business Funds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No.ZZ13-YQ-126,No.ZZ13-YQ-120),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of Chinese Medicine Examina

15、tion in 2022(No.TB2022001)内文1.indd 5052023/2/10 16:56:30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3年2月第38卷第2期 CJTCMP,February 2023,Vol.38,No.2 506 此外,本研究主要面向基于计算机的中医药知识组织和挖掘应用,只讨论意象相关概念,暂不讨论运气学说中所取的象数22等问题。2.比类 目前,“比类”的定义仍然存在争议,大致有两种观点存在,即“类比”“比较归类”。类比思维包括比类、类推、比附3种形式23,从逻辑学角度考虑,“类比”的范围要大于“比类”。而取象比类以事物之间已知相似之处推及未知特性5,会涉及到

16、事物之间的“比较”“归类”。3.取象比类内涵及UML表达 UML是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建模语言,它基于人和计算机都可以理解的形象化的图形(如类图)符号作为建模语言要素,并通过建立图形之间的各种关系(如类与类之间的关系包括泛化、实现、关联等)来形象地描述不同级别的模型和系统。如图2所示,本研究基于近年文献调研和分析,使用UML对取象比类的“象”“比类”等要素进行建模和表达,将中医背景下取象比类的内涵和过程概括为:医者提取宇宙万物与人体的意象,经过比较归类,得出共象,从而建立起宇宙万物与人体之间的联系,以达到解释传播旧知识或启发创造新知识的 目的。图2 取象比类总图4.取象比类典型应用模式 中医药背景下取象比类的应用,体现在各个细分领域。比如田康 等24探究了取象比类在脉诊原理中的应用;刘银格等25研究了皮肤病学的应用;陈丽斌等26研究缺血性脑卒中脉燥证治规律时的运用;曾晨等27分析了张锡纯的用药规律。综上,本文分析整理出两类典型的取象比类的应用模式:解释传播旧知、启发创造 新知。4.1 解释传播旧知 取象比类在解释传播旧知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丰富中医理论、中医师承等场景。4.1.1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