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204.50KB ,
资源ID:3315520      下载积分:2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33155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12章定性资料分析(陈妃妃 已整理 2013.8.19).doc)为本站会员(a****2)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2章定性资料分析(陈妃妃 已整理 2013.8.19).doc

1、第十二章 定性资料分析与前面一章定量资料分析完全不同的是,本章所介绍的方法基本上与数字无关,与统计无关。这是由定性研究所得资料的性质决定的。与那种格式统一、能转变成数字、输入计算机,并进行统计分析的定量资料相比,定性资料显得过于杂乱无章;而与定量资料分析中那种规范的、统一的程序,成形的、相对固定的方法,以及标准化技术相比,定性资料分析也似乎是无规则可循。它似乎主要根据每个研究者自己的喜好、习惯和经验来进行,而且基本上只依赖于研究者的主观分析。但在实际上,我们仍然可以从这种看起来杂乱的资料中寻找到某些可以依据的线索和脉络,从这种无明显程序的分析过程中总结出某些经验性的做法。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从了

2、解和探讨定性资料的形式和特点开始,对定性资料分析的目标、特点等进行探讨,并详细介绍整理和分析这种类型资料的各种方法。在介绍和探讨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将定性资料分析与定量资料分析进行对比,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定性资料分析的方法。第一节 定性资料及其形式一、定性资料及分析的概念有的学者认为,“定性资料指的是那些以文字、段落、文章或其他记录符号来描述或表达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人物的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生活事件的资料”。在本书中,我们则进一步将定性资料(qualitative data)定义为: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根据这一

3、定义,本章中所谈到的定性研究及定性研究者也主要指的是实地研究和实地研究者。在一定的意义上,对这种定性资料的分析,也可以有定量与定性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定量方式主要体现在本书第九章中介绍的内容分析一节中。在那里,研究者先将各种文字、段落、图片、符号等材料进行编码和量化的处理。再运用各种统计手段对它们进行定量分析。除了资料的来源不同、形式不同、编码的方法不同以外,内容分析中的资料分析程序与调查研究中对问卷资料的分析程序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把我们所说的定性资料也看做是一种特定的文献类型的话,当然可以进行那样的定量分析,只不过在实践上做起来可能会更困难一些。在本章中,我们将不讨论定性资料的这种定量分

4、析类型,而集中讨论以定性方式来处理和分析定性资料的策略与方法。因而,若无特别说明,本章中的定性资料分析将主要指的是定性分析的方式。二、定性资料的特点从前面第十章中我们了解到,实地研究者长时间深入实地,在各种生活环境中进行参与观察,与人交谈,以及进行各种访问。他们所得到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各种观察记录、访谈记录、事件描述,这些材料来自于研究者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问到的一切。而且,这些资料中的相当一部分还是研究者对各种事件、谈话、场景和人物行为进行事后追记的笔记。以这些方式形成的定性资料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并与定量资料形成多方面的差别。来源的多样性与调查研究中资料主要来源于调查问卷、实验研究中资

5、料主要来自于前后两次相同的测量、内容分析中资料主要来源于某种传播媒介、二次分析中资料来源于某个原始数据集、现存统计分析中资料来自于某种官方统计所不同的是,实地研究中的资料从来源上看,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即它既有观察得到的资料,也有访谈得到的记录,还有其他一些随笔式的、日记式的、感想式的笔记和现场中得到的其他相关材料。这种来源的多样性特征使得定性资料在形式上以及在构成上都显得更加复杂。形式的无规范性调查资料或许是最为规范的资料形式,无论是资料内容、还是其结构,都在调查问卷设计的同时就规范和统一起来了。这也是调查资料最便于进行量化处理和计算机分析的主要原因。同样地,实验研究、文献研究中的资料也与调查

6、资料相似,都具有结构统一、形式规范的特点。而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无论是观察记录,还是访谈记录,或是其他各种笔记,它们从内容到形式,却往往处于一种零散的、杂乱的、无固定结构的状态中,表现出明显的无规范性特征。不同阶段的变异性定性资料的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特点是,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它具有不同的形式。例如,在实地参与中,研究者所得到的是原始记录;在资料整理中所得到的是主题编码、分析备忘录等;而在最终的报告中所出现的则是经过选择和处理的资料。整个定性资料的分析过程包括对各个不同阶段的资料的分析,即既包括考察、排列、分类、评价、比较、综合那些原始的访谈记录、观察笔记,也包括思考和分析那些通过整理和编

7、码后的资料。有的研究者用图表示出这种不同阶段的资料,见图121。人工制品 资料I=原始资料,研究者的经历等文件、地图 资料=记录的资料,经历的物质记录其他人的观察 资料III=报告中经过选择和处理的资料图121实地研究中的资料资料来源:E REllen,Ethnographic Research:A Guide to General Conduct,Orlando:Academic Press,1984,P214。三、定性资料分析与定量资料分析的差别由于资料形式的不同,定性资料分析与定量分析或统计分析大不一样。但是,定性资料分析同样具有某种系统性和逻辑严密性。虽然这种系统性和逻辑严密性并不意味

8、着它也像定量分析那样有着十分成形、十分固定的分析程序或步骤,但却说明定性资料分析已不再是一种无任何规范可循、研究者主观随意性很强的分析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定性资料分析的方法,可以先将其与我们已经熟悉的定量资料分析方法进行比较。概括地说,二者之间有着下列几个方面的差别。分析程序与技术的标准化程度不同定量资料分析使用专门的、标准化的资料分析程度和技术,并且,这种分析程序和技术在不同的社会研究项目之间是一样的,即假设检验的模式和统计分析方法没有什么变化。与此不同的是,定性资料分析却很少有标准化的分析程序或技术。在实践中,与各种不同方式、不同视角的定性研究相伴随的,是同样各不相同的资料分析类型。由于定

9、性研究的内在逻辑是归纳的,即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因此,研究者在开始从事一项具体研究时,往往无法预料整个资料分析过程的各个细节,他通常只能有个大概的估计,而最终每个研究者所走过的分析过程也不会完全相同。资料分析的开始点不同定量资料分析通常是在研究者收集了全部的资料并将它们变成数字和输入计算机后才开始进行的。并且,他们的分析工作也主要是操纵这些数字以便从中发现各种模式和关系。定量资料分析往往是整个研究过程中划分十分分明的一个特定阶段。而定性资料的分析工作实际上是从资料收集工作一开始就同时开始了,并且,从头至尾一直在进行。早期的资料分析结果不断地指引着后续的资料收集工作。因此,定性资料的

10、分析工作并不是实地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具体阶段,而通常是贯穿整个研究过程、伴随整个研究过程的一个方面。与社会理论间的关系上不同定量资料分析更多的是通过操纵代表经验事实的数字来检验某种带有变量结构的抽象假设。正如我们在第二章中所介绍的那样,定量资料分析更多的是被用来检验理论。与此相反,在定性资料分析中,研究者是在没有变量、没有概念的背景下进行资料分析的,他们往往是通过对经验材料的分析和归纳,通过将经验证据与抽象概念相结合,来提出或创造新的概念和理论。用我们在第二章中的话说,定性资料分析更多的是用来建构理论。分析的方式和所用的工具不同定量资料分析中,研究者主要和数字打交道,他们主要借助统计的法则,寻找

11、大量数字中所存在的各种变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以此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性质;而在定性资料分析中,研究者所依赖的则是那种不精确的、零散的、片段式的文字记录材料,而其所采用的分析方式也主要是主观的、顿悟性的和感知的,其对社会生活事件的描述和对社会生活内涵的表达,也主要是采用基于上下文的,而且可能具有多种不同含义的文字表述。四、定性资料分析的目标与定量资料分析中所具有的描述和解释的目标相类似,定性资料分析也将描述和理解作为基本的目标。研究者需要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对所作的各种观察进行解释,要从资料中识别出人们行为的模式,发现各种资料背后隐含的社会学意义。定性资料分析不仅在描述的方式上与定量分析有所不同,在研

12、究的最终目标上也很不一样。定量研究者除了描述概况外,往往希望检验和证实某种普遍的法则。但定性研究者在进行具体描述的同时,往往致力于发展那种与具体资料和背景紧密相连的概括或理论解释。定性研究者经常会努力建立一种“扎根于”具体资料且抽象层次较低、结构相对简单的理论,来概括社会生活的现实画面,或者刺激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而不是像定量研究中那样去进行因果假设的检验。定性资料分析中对事物或现象的解释在细节上应该是丰富的,在背景上应该是敏锐的,并且能够展现社会生活中复杂的过程和后果。当然,这种解释也可以是因果性的,但这不是其主要的方面。定性资料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将大量的、特定的细节组织成一幅清楚的图画,一种概

13、括的模式,或一组相互连接的概念。它很少去试图证明某种普遍的法则,而经常是力图去发现或提出某种理解的模型,提出某种尝试性的理论解释。此外,定性资料分析还可以帮助说明事件的顺序,或者一种社会过程的阶段性特征。这种暂时的顺序是变量问相关关系的基础,同时对因果关系的探讨也有参考作用。在实际研究中,由于定性资料分析形式所具有的特点,使得研究者对经验现象进行概括时,可能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因而,有些定性研究者几乎完全地只是在进行描述,而不进行理论分析。但一般来说,定性资料分析中最好能将经验事实与明确的理论或概念相互联系。如果研究者不提供一种理论的或分析性的解释,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运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认为是理所

14、当然的观点来进行解释。第二节 定性资料分析的若干性质作为一种与定量资料分析有着巨大差别的分析类型,定性资料分析本身具有一些特定的性质。认识和了解这些性质,对于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定性资料分析方法有重要的意义。一、概括性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概括性,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实地研究者所研究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对象是否能代表这些对象所来自的整体的问题。我们知道,由于实践上的原因,实地研究通常只能同少数对象打交道,研究者只是对很少的对象进行很详细的描述。因此,我们首先应认识到这种描述的代表性问题。因为这些少数的对象并不代表整体中各种类型的对象,所以仅仅利用取自这少数对象身上的资料,也就意味着研究者的大部分资料都只是来自

15、于十分有限的资源。当然,与这种代表性有关的一个因素是实地研究者所研究的这些个案来自于具有何种同质性程度的群体或社区。在同质性程度很高的情况下,或者说当群体或社区中人群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基本相同时,这种少数个案的资料也可以反映总体的情况。但如果研究对象是来自于一个异质性程度很高的群体或社区,即人们的态度、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等都大不相同时,那么,想用我们深入实地所接触到的极为有限的对象来反映总体的情况,就十分困难了。但无论如何,实地研究者所收集的有关特定人群的行为、思想的十分详细的资料,却是经常成为其他采用系统的抽样方法的研究者的一种参考。二是我们所研究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对象是否能代表其

16、他同类对象的问题。实地研究通常研究的是一个具体的个案,比如一个人,或一个社区(村庄、集镇、街区等),或一个组织(监狱、医院、学校等),或一个群体(家庭、青少年帮伙等)。研究者对这些个案的选择受到种种不同的因素的影响,而最经常的影响因素是:组织或社区是否愿意接受研究、是否方便进入、有无熟人或关系,甚至还可能是离研究者的住地的远近等等。研究者往往较少考虑其所具有的代表性。比如,当研究者要研究一个派出所中民警的行为方式时,他通常是选择愿意接受他进入并同意他参与民警各项活动的那个派出所,或者是他有熟人或朋友关系的那个派出所。或许他所选择的这个派出所是普通的,有一定代表性的;但也可能是比较特殊的,有较少

17、代表性的。尽管实地研究者通常只是要“研究或描述特定对象的行为,或特定社区的状况”,但在实际上,他总只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在一个特定的地点、研究了一个或几个特定的个案”。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大部分实地研究者都对其研究的概括范围持十分谨慎的态度。他们往往明确地将自己论述的目标限制在理解某个特定的个案(比如某个特定的医院或村庄)中人们的行为和态度,而不是去说明一般的医院或村庄中的情景。实际上,他们相信其研究结果是可以概括的,因而他们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因为任何共性都存在于个性之中,任何特殊性中也必定包含着普遍性的因素。因而,对从一个或几个个案的研究中得到的结果,仍然可以进行概括。只是要注意概括的方式、

18、结论、程度等问题。对于概括的问题,定量研究中是通过随机抽样来解决的。定性的实地研究则可以通过对更多的不同类型的个案进行研究来解决。这些不同类型的个案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而在另一些方面则不同。这就是类型比较的思想。例如,假设我们研究了我国南方一个十分发达的村庄,我们可以通过再研究一个北方欠发达的村庄和一个西部相当落后的村庄来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对普遍性的某种程度的概括。二、测量与比较的问题定量研究中采用的是统一的、严格的、明确的测量技术,并对样本中的所有对象都进行测量,以便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如果仅从测量和比较两方面看,在定量研究中就是对众多的对象进行内容相对较少的测量和比较。而实地研究中则使用另

19、外一种不同的测量和比较。研究者往往是对少数对象做了许多观察,收集了许多方面的资料,即测量的对象很少,但所测的内容很多。这种对几个数量非常有限的个案进行许多方面的测量和比较的方式,对于增加人们的认识同样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就表现在:我们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指标来表明两个个案在某种抽象的观念上所具有的差别。比如,我们可以用一系列有关人们交往、互动、态度和行为表现方面的指标来表明某种组织与另一种组织之间所具有的不同的“科层制水平”。在研究我国农村社区中的小城镇发展时,我们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思路,选择几个具有某种典型意义的小城镇深入研究,然后从多个不同的维度,收集详细的资料,对它们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得到一个

20、更高层次的概念性结论。三、推断因果联系的问题由于定性资料更多的是关于“特征”或“性质”而不是关于“变量”的,因而,它往往难以提供有力的证据来说明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定量研究中,研究者观察100所学校,那么,他可以发现:有的学校的学生来源于全国,而有的学校的学生仅来源于本省;有的学校是具有文、理、工、农、医等不同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而有的学校则是仅有工科或农科或医科的单科性大学;有的学校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很高,有的学校这一比例却很低。他可以通过一组“变量”(如生源、学校类型、考取研究生的比例等)来对这些学校进行分类(不同的学校具有变量中不同的取值),同时也可以用这些资料来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

21、关系和因果联系。但是,当研究者只观察一所学校时,他就只能描述这所学校所具有的各种特征。实际上,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特征只是前述“变量”中的一个具体的取值,即是常量,因而它无法帮助我们来确定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因为对于一个个案来说,研究者观察到的任何现象之间的联系,都只是众多可能的联系中的一种。举例来说,假设我们观察100所学校,得到表121中的资料。根据前面的介绍可知,在学校类型与考取研究生比例这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表121 100所大学依学校类型和考取研究生比例的交互分类统计(%)假设我们采取实地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其中的一所学校,比如说甲类中的一所,那么,研究者所观察到的将是具有多种学科门类

22、且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很高的特征(甲类中的所有学校都具有这种特征)。他或许会对这两种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他通过具体的例子加上主观的分析,试图说明为什么综合性大学里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高。但研究者实际上是不可能提供任何证据来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一一因为它们之间根本就不存在关系!很显然,当研究者所观察的学校不是甲类的而是丙类中的一所时,他所得出的结论就会变成“综合性大学里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低”,他又会去设法“解释”为什么会如此了。应该明白:一种事物“同时存在两种特征”的证据并不是“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关系”的证据。如果实地研究者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的个案进行观察或研究,那么,他应该有目的地选择

23、那些在某些变量上相同、而在他所认为是原因的那些变量上不同的个案。总的来说,实地研究所得的资料往往比定量研究中所得的资料更难用于推断变量间的关系。通常的情形是:实地研究者只是尝试提出某种可能的关系来进行解释。四、实地证据的总结和表达问题实地研究者如何简化其大量的实地笔记同时又不失去这种资料的丰富性和作为证据的价值呢?途径之一是应用类似定量统计的技术,以帮助说明实地研究概括所依据的基础。途径之二是描述其分析的过程,特别是其主要思想或关键概念的发展过程。途径之三是列举例证。尽管这种例证并不是其研究结论的有力证据,但它们却可以帮助研究者说明其研究资料的丰富性特征。类似定量统计的技术这实际上是一种表达更

24、多资料的方法。为了给予读者更多有关支持其结论的资料的信息,有些实地研究者使用了一种对其实地记录中某种现象发生率进行统计总结的方法。如在全部观察中有多少次出现甲现象、多少次出现乙现象等等。研究者用这种类似于百分比的数字,来作为支持自己研究结论的一种证据。描述分析过程实地研究者也可以通过描述其经历,来给予读者某种有关其分析过程的眼光。作为其支持特定概括的证据的质量的一种指标,实地研究者也可以报告他的概括是如何从研究的过程中产生的,以及为了寻求这些支持的或反驳的证据,研究者做了哪些努力、经过了哪些方面的分析和思考等等。列举例证列举例证或许是实地研究者在分析报告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应注意的是,这种例证本

25、身并不是非常有力的证据。因为读者并没有被给予独立地从全部资料中选择所列举事件的机会,因而他们实际上也无法判断研究者所列举的例证是否最应该作为例证。用有的批评者的话说,那些看上去与研究的概括之间密切配合的例证可能更多的是好的写作方式的产品而不是合适的分析。或许,一个例证本身是支持某种概括的,但它并没有告诉我们这种概括所主要依据的资料范围和质量。从研究者所列举的各种事例中,读者可以得到对研究背景的某种感觉,在很多情况下,实地研究中对细节的描述还可能使他们着迷。然而,这些例证也可以成为其他不同解释的基础,因而它们不可能作为支持研究者的分析结果的有力证据。第三节 定性资料的整理一、整理笔记与建立档案在

26、实地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访问、交往、闲聊和参与,研究者会得到一堆凌乱、无结构、无顺序的现场笔记。分析定性资料的第一步自然是对这种凌乱的记录资料进行整理。与定量资料的整理所不同的是,定性资料整理的工作量更大,难度也更大。它主要包括分类、建档、编码等项具体内容,传统的做法以手工操作为主,将材料分门别类地写在卡片上,分别标以不同的代码,然后按不同的类别归类放置。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定性资料的整理工作大大简化,效率大大提高。除了分类框架的确定、类别和代码的设置等工作仍然必须由研究者来做以外,研究者可以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机为定性资料整理和分析服务。通常的方式是先将实地记录或

27、现场笔记全部输入计算机,存在磁盘上,变成可以随时调用、不断复制、任意组织和无数次处理的文件。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输入计算机时应做到完全按照实地记录本上的内容和文字录入,不要做任何的修改,使得输入计算机后所形成的文本与原始记录在内容、文字、时间、前后顺序、各种记号等方面都完全一致,就像是实地记录的照片或复印件一样。这份与实地记录完全相同的“原始”文本一定要很好保留,不要做任何处理。而将其复制出的多个备份用来进行各种删改、编排、摘录的处理。计算机对定性资料分析的帮助作用除了体现在文字处理功能上以外,国外已经出现了许多专门处理定性资料的分析软件,如 Ethnograph、Nudist等,使得研究者分析

28、定性资料的能力大大加强(当然,这些软件目前只能用于处理英文形成的资料)。在资料整理的过程中,研究者要着手建立各种资料档案。巴比就曾建议研究者建立下列几种类型的资料档案:一是背景档案,特别是对一些研究社会运动或重大社会事件的定性研究,这种背景档案十分重要。二是传记档案。这种传记档案的对象是实地研究中的各种人物。将所有有关某个人物的档案放在一起时,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个人,也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中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三是参考书目档案,将资料分析过程中,甚至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查阅、记录下来的各种书目、文献资料都系统地整理和归档。四是分析档案,即根据分析的主题将各种资料分别集中,这是资料分析过

29、程中最主要的档案类型。总的来说,资料分析意味着寻求资料中所隐含的模式。当我们识别了某种模式,这些资料也就在某种社会理论或背景中得到了说明。而资料整理的工作,正是为寻求和识别这种模式提供基础,它是研究者从对事件或社会背景的描述走向对其含义更为一般的说明的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二、定性资料的编码定性资料分析中的编码具有与定量资料分析中所不同的含义,其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在定量资料分析中,编码可以说只是一种简单的“秘书性质的”工作。但在定性研究中,编码则是资料分析中的一个完整的部分。研究者将原始资料组织成概念类别,创造出主题或概念,然后用这些主题或概念来分析资料。这种编码是在研究问题的指导下进行的,而

30、其结果又会导致提出新的问题。它使得研究者摆脱了原始资料的细节,而在一个更高层次上来思考这些资料,并引导研究者走向概括和理论。编码是两种同时发生的活动:资料的机械减少与类别化分析。形象地说,就是将小山一样杂乱地堆在一起的原始资料缩减成便于管理的小堆的艰苦工作。它使得研究者能方便迅速地进入所寻找的部分。研究者不停地将资料排列有序,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对比,这会花费研究者许多时间。只有当他突然间具有了某种眼光或意识到某种模式时,才算是进入了真正的分析。斯特劳斯定义了三种定性资料的编码类型,同时他指出,“对于无经验的研究者来说,要理解和掌握编码是一项困难的工作”。这三种编码类型是: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

31、选择式编码。开放式编码在初次对所收集的定性资料进行分析时,研究者常常采用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其具体做法是,研究者先设置一些主题,同时,将最初的代码或标签分配到资料中,以便将大量零散的、混杂的资料转变成不同的类别。研究者慢慢地阅读实地记录,寻找评论的项目、关键的事件或主题,然后标上记号。然后,他在记录卡片的边缘写一个初步的概念或标签,并用红笔或其他方式作出明显的标记。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创造新的主题,也可以在后来的分析中改变原来的编码。当然,如果能以一种灵活的方式运用某种理论框架,那将会更有帮助。这种开放式编码将资料深处的主题带到表面。但需注意的是,此时的主题

32、处于一种比较低的抽象层次上,大部分来源于研究者最初的研究问题、相关文献中的概念、社会背景中人们所用的词语,以及研究者在沉浸于资料的过程中突发奇想的新想法。 尽管一些研究者建议用一张概念名单来进行编码,但研究者的大部分编码主题都是产生于阅读资料和实地记录的过程之中。无论开始时是否有一张概念名单,研究者在开放式编码结束后都应有一张这样的主题名单。这种主题名单有三种主要的作用:(1)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一眼就看到新出现的主题;(2)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在今后的开放式编码中发现主题;(3)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建立一个研究中全部主题的空间,以便在今后进一步的分析中识别、排列、结合、抛弃和进行扩充。在定性资料编码的过

33、程中,从具体资料中寻找抽象概念,以及在特定细节与抽象概念之间不断反复,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开放式编码要求研究者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排除个人的偏见和研究界的定见,将所有的材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属性分类。轴心式编码在开放式编码中,研究者关注于资料本身,不断为资料中所呈现出的各种主题分配编码标签。在那里,研究者并不关心主题之间的连接,也不解析主题所代表的概念。与此相反,轴心式编码(axial coding)则是从一组初步的主题或初步的概念开始。在这种方式中,研究者更为注重的是主题,而不是资料,即研究者的头脑中带着基本的或初步的编码主题去看待资料,阅读资料。在这样做的过程中,研究者也会产生出新的观点

34、、思想,或添加新的编码,并在分析过程中不断将各种观点、主题组织起来,同时识别作为轴心的关键概念。轴心式编码着重于发现和建立类别之间的各种联系,包括因果关系、时间关系、语义关系等。在轴心式编码过程中,研究者思考原因和结果、阶段和过程,并寻找将它们聚合在一起的类别或概念。他或许会提出这样一类问题:可以将现有概念划分为不同的维度或不同的子类别吗?能否将几个密切相关的概念结合成更为抽象的概念?能否将资料中的这些类别按某种时间顺序、或空间位置、或按它们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程度进行组织?比如,研究者可将“家庭生活”划分为“夫妻关系”、“家务分工”、“子女教育”、“休闲娱乐”等维度,当这些不同的维度在资料中不同

35、的地方重复出现时,研究者可以进行比较,并可以产生出诸如“性别角色”这样的新的主题。轴心式编码可以刺激对概念与主题问联系的思考,同时它也提出新的问题。它可以提示放弃某些主题或是更深入地探讨另一些主题。此外,它还加强证据与概念间的连接。通过多种不同的例子作为经验证据,使得主题与资料间的连接得到加强。选择式编码选择式编码(selective coding)是在浏览资料和进行开放式或轴心式编码工作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查找那些说明主题的个案,并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研究者在发展出某些概念,并开始围绕几个核心概括或观点来组织他们的总体分析时着手进行这种工作。这也就是说,在研究者准备进行这种对资料的最后的阅读

36、和分析时,他已识别了研究课题中的最主要的主题。比如,一个研究小型公司中职员生活的研究者决定把“两性关系”作为其重要的主题之一。在选择式编码过程中,他仔细阅读各种实地笔记,寻找男职员与女职员在谈论找对象、约会、订婚、婚礼、离婚、夫妻角色等方面问题时所存在的差别。然后他对二者在各种涉及婚姻的主题中所存在的态度差别进行比较,以便得出某种概括的模式。在选择式编码过程中,主要的主题或概念始终指引着研究者的研究。他不断地对在早期编码中所识别的特定主题进行再组织,并探讨和分析多个不同的重要主题。比如,在小型公司职员生活的研究中,研究者通过考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们对婚姻的看法来理解“两性关系”的主题以及“

37、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主题。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婚姻可以从这样两种不同的视角来考察。选择式编码也可以说是在主题中找到一个可以统领其他一些相关主题的核心主题,将所有的研究结果统一在这个核心主题的范围之内。这种选择式编码的方法比较适合建立“扎根理论”。其他分析方法的阶段陛不是如此分明,也不强调一定要将所有的材料都纳入一个分析框架。因为事实上,这种做法有可能将一些无法分类、但对回答研究问题十分重要的材料排除于结果之外。三、形成概念定量研究者往往在收集和分析资料前,就将变量的概念化以及概念的提炼作为变量测量过程的一部分。而定性研究者则是根据资料来形成新的概念,或提炼概念。概念形成是定性资料分析过程中

38、一个完整的部分,并且它在资料收集时就已经开始。因此,概念化是定性资料分析过程中用以组织资料、概括资料含义的一种主要方式。 在定性资料整理的过程中,研究者往往通过对资料提出评论性的问题来进行概念化或者形成概念。这种问题可以来自社会学的抽象术语,比如,“这是社会分层的一个例子吗?”“这是角色冲突的一种表现吗?”“这是社会流动的一种形式吗?”或者来自于逻辑,比如“这一事件的后果是什么?”“这一事件在此时此地发生与在彼时彼地发生的方式有何不同?”“这些是相同的或者不同的个案吗?”“这些是一般的或特殊的现象吗?”在依据这样一些问题对资料进行编码的过程中,我们就将资料概念化了。概念的形成为定性资料分析提供

39、了一种很好的基础和框架。研究者通过将资料组织成基于某种主题、概念或特征的类别来对资料进行分析。定性研究者从资料中发展出新的概念,形成概念化的定义,并考察概念间的关系,最终将概念相互连接,交织到他的理论陈述中去。四、撰写分析型备忘录定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研究者总得不停地写笔记。可以说,写实地笔记或做各种观察、访谈的记录,是实地研究者的一项基本功。他们从实地中得到的资料都记在笔记中,他们对研究方法、研究策略的看法也记在笔记中,他们对某些人物和事件的评论等等,同样都写在笔记中。他们是最积极的记录员,他们在实地研究中的记录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实地笔记。分析型备忘录(analytic memo)是实地

40、笔记的一个特殊类型。它是实地研究者对于编码过程的想法和观点的一种备忘录或一种讨论记录。这种备忘录是研究者写给自己看的,或者说是研究者自己与自己进行讨论的一种笔记。每一种编码主题或者概念都是形成一个单独的备忘录的基础。这种备忘录中包含着对这一概念或主题的相关讨论。而粗略的理论笔记就形成了这种分析型备忘录的开端。分析型备忘录锻造了具体资料或者粗略证据与较为抽象的理论思考之间的链条。它包含着一种研究者对资料和编码的主动反应及思考。研究者不断将这些反应和思考添加到备忘录中,并且当他用其他类型的编码来分析资料时,也同时使用这些备忘录。这种备忘录还成为研究报告中资料分析的基础。事实上,从高质量的分析型备忘

41、录中修改而成的部分,可以成为最终报告的一个部分。分析型备忘录的写作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每个研究者可能都会采用他们自己所习惯的方式。而其工具也是简单的,可以说只需要纸和笔,再加上笔记本、一叠文件夹,以及实地笔记的复印件就行了。比如,有的研究者可能就是将实地记录复印两份,然后根据其内容裁剪成不同的部分,然后添加某些评论和思考,就制成各种不同的分析型备忘录。关于分析型备忘录写作,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下列建议:(1)在收集资料或整理资料或其他形式的编码的过程中,可随时停下来写分析型备忘录,以免那些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和有创见的眼光消失掉。这就是要使分析型备忘录真正成为研究者“备忘的记录”。(2)对写好的备

42、忘录要反复进行比较,看看能否将那些相近的进行结合,或者看看是否可能将那些有差别的编码弄得更清楚。(3)为每个概念或主题都做一份专门的分析型备忘录。将与这一主题或概念有关的资料、事例、方法、问题以及研究者的感想、认识等等集中在一起,并用标签标明这一概念或主题。(4)在写某个概念或主题的备忘录时,要注意思考它与其他概念或主题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性以及因果关系。(5)将分析型备忘录与资料记录分开写,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目的。资料记录是证据,而分析型备忘录则具有概念的和理论建构的目的。第四节 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与方法一、定性资料分析的基本过程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是一个对资料进行分类、描述、综合、归纳的过程。

43、定性资料分析的基本逻辑是归纳法,即从具体的、个别的、经验的事例中逐步概括、抽象到概念和理论,其主要工作任务可以概括为对信息的组织、归类和对信息内涵的提取。在定性资料分析过程中,研究者所采取的典型的方法就是对在实地研究中观察、访谈所得到的资料进行重新研读,并按照基本的社会学范畴或方法对它们进行分类。尽管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研究的始终,但主要还是在资料收集结束后。这种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及做法如下。初步浏览阶段先对整个实地观察记录和访谈笔记等资料粗略地浏览一遍,其目的是对全部资料的整体有所了解和熟悉,同时也可以重新回想起许多实地参与中的情景和感受。这

44、种浏览实际上起到了某种提供背景和分析基础的作用。它使得研究者在对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处理时更加心中有数。阅读编码阶段在第一阶段初步浏览的基础上,研究者重新开始逐段逐行地仔细阅读每一段实地记录,分析每一段笔记的内容,并且在阅读中进行资料的各种编码工作。通常,研究者边阅读边根据具体内容做记号,以标签的形式表明各种具体事例、行为、观点的核心内容或实质,并将其归入所属的各种不同主题或概念备忘录中,形成了整理后的、具有更为清晰的内容框架的资料。前述的资料整理工作就属于这一阶段。分析抽象阶段最后再次回过头来,根据不同的标准或从不同的角度,仔细审阅和思考资料中所做的各种记号,思考和比较各种不同的主题及分析型备忘

45、录,看看哪些东西反复出现,看看哪些资料中存在突出差异,并从中归纳或抽象出解释和说明现象和社会生活过程的主要变量、关系和模式。在定性资料的分析阶段,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是,我们必须能够从大量的经验材料中识别那些构成更大的社会结构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我们不能把在实地观察中所得到的这些互动和关系仅仅看做具体的、特别的行为,同时也要把它们看做更为抽象、更为一般的概念在具体社会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必须理解这些行为和关系是如何相互联系并形成社会结构的一种特定类型的。当然,这也是定性资料分析中最为困难的一项工作。实地研究所得到的材料是丰富的、生动的和具体的,研究者必须从中进行选择和组织,利用它们来展示更带有普

46、遍意义的社会行为模式、更为一般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可以说,现实生活为研究者提供了材料,而研究者则要对这些材料进行自己的分析。二、几种定性资料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与定量资料分析的重要差别之一,是其具体分析方法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与其在分析过程中主要依赖研究者的主观作用有很大关系。但众多研究者的实践依然为我们提供了某些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操作方法。比如,有的研究者提出,定性资料分析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寻找资料中的相似性;二是寻找资料中的相异性。比如,是不是各种不同的个案都表现出某种共同的行为模式?如果发现他们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模式,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探讨为什么会如此,以及这种行为模式具有什么功能等等

47、。如果不同个案表现出差异性,那么,我们要进一步去对差异的表现进行分类、比较和联系,即探讨具有什么样特征的人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他们之间差异的特征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异等等。也有的研究者提出了寻找资料中的模式的六种方法。他实际上是建议我们关注定性资料中的六个不同方面,这六个方面是:频率、程度、结构、过程、原因、后果。还有的研究者将定性资料分析方法划分为类别分析和叙述分析两种。类别分析是将具有相同属性的材料归人同一类别,材料的属性可以从事物的要素、结构、功能、原因等各个层面进行分类。类别可以组成树枝形主从结构或网状连接性结构。叙述法是将材料放置于自然情景之中,生动逼真地对事件和人物进

48、行描述和分析。叙述结构可以采纳前因后果排列、时间流动序列、时空回溯、圆周反复等方式。叙述形式包括轮廓勾勒、片段呈现、个案分析等。叙述型和类别型分析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前者可以为后者补充血肉,后者可以帮助前者分清层次和结构。实际上,我们从上述介绍中可以看到某些相似或相同的内容。说明不同的分析方法中仍然有许多相同的东西。我们这里对四种较为常用的分析方法作一个介绍。这四种方法是:连续接近法、举例说明法、比较分析法,以及流程图方法。连续接近法连续接近法(successive approximation)指的是这样一种方法,它不断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使得研究者从开始时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到达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具体地说,研究者从所研究的问题和一种概念与假设的框架出发,通过阅读和探查资料,寻找各种证据,并分析概念与资料中所发现的证据之间的适合性,以及概念对资料中的特性的揭示程度。研究者也通过对经验证据进行抽象来创造新的概念,或者修正原来的概念以使它们更好地与证据相适合。然后,研究者又从资料中收集另外的证据,来对第一阶段中所出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者不断地重复这一过程。而在每一阶段,证据与理论之间也不断地进行着相互塑造。这种过程就被称做“连续接近”,因为经过多次的反复和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