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104KB ,
资源ID:3315691      下载积分:2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33156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7章小组构成.doc)为本站会员(a****2)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7章小组构成.doc

1、第七章小组构成本章重点问题:1小组的构成要素是什么?2。怎样认识和协助小组组员?3怎样理解小组工作者的素质?4怎样认识工作者与组员之间的关系?5小组节目是怎样设计出来的?6小组结构诸要素彼此的关系如何?在小组工作中,工作者应该深入分析小组的构成要素,从静态的结构要素和动态的过程要素两方面掌握小组的构成,这样有利于小组需求评估、目标确定和方案设计。小组构成是指小组结构要素和过程要素的构造,小组工作就是这些要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在小组的构成中静态的结构要素包括小组的内部结构要素(小组、成员、工作者、目标、协议、活动节目等)和小组的外部结构要素(机构、规模、时间和空间等);动态的结构要素包括小组过程中

2、的决策、领导、沟通、冲突、次小组、角色、孤独者、凝聚力、规范、文化等。动态结构中所涉及的过程诸要素或者有专章叙述(小组领导、小组的沟通和冲突等),或者在小组的过程阶段中带出(角色、次小组、规范、文化等),故不在本章重复。在小组的l0个静态结构要素中,它们彼此的关系是:小组是由若干成员所组成,成员是小组的核心,小组是成员的“栖息所”,也是成员实现目标的重要媒介;机构提供必备的资源基础,使小组工作落到实处;工作者是小组成员改变的媒介,是促使目标实现和成员变化的催化剂;节目是小组活动的重要内容;而契约是小组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目标使小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小组的大小决定着成员之间的沟通状况;空间

3、可以限制小组成员的活动;时间决定小组目标的范围和深度,也影响助人过程的结构,时间也刺激小组成员的投入程度。第一节小组的内部结构要素小组的内部结构要素指构成小组的各要素及其各个要素的功能和作用。一、小组小组是小组结构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工作者帮助组员成长变化的主要工具。1概念关于小组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从社会学、心理学、小组动力学等角度做出了不同定义。我们认为小组是由两个以上个人组成,是一个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归属性、激励性和互动性等特征的动态群体。小组对个人人格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2作用小组使个人不再孤单;小组经验可以改变个人抱负、奋斗目标、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使人生面临转变;成员可以在小

4、组中培养兴趣、学习技能,比如与异性交往的技能等;透过小组,个人可以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实现其社会价值;成员可以在小组中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悠闲娱乐的时间;成员可以在小组中获得援助和治疗。3分类小组的一般分类,前面章节已经论述。这里主要介绍两种分类形式:(1)开放式小组和封闭式小组。开放小组是在小组过程的任何时间都允许成员加入和离开。一般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都具有很高的开放度。而封闭小组从小组聚会开始到结束都是相同的成员组合,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一般说来,深刻的互动关系和一些特殊的治疗关系都是在封闭的小组中完成的。(2)结构式小组和非结构式小组。结构小组具有正式的结构和控制,成员

5、和工作者都有确定的角色和地位;结构小组都有具体的目标和正式组织。小组工作中涉及的小组类型基本都是结构式的。而非结构式的小组不具有正式的结构和控制,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小组成员处于自然的互动关系中,彼此没有约束,像朋友一样地分享和表达。非结构式小组对工作者的要求很高,工作者要能够与组员同行和融入(不是站在外面观察和控制)。4小组研究研究小组有利于深刻认识小组并评估组员的真实需要。下面列举小组研究提纲(李建兴,l979)。小组历史:小组成立于何时?创始人是谁?为何组成小组?小组工作属于何种社会机构?小组的类别?小组中是否有原来的组员?小组的特征:小组的年龄如何?小组的性别如何?小组的文化背景及国籍如

6、何?小组如何运用其时间?小组的目前组织形式如何?小组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小组之中有无明显的次小组?小组之中是否有特别的控制形态?小组在社会机构及社区之间的地位如何?小组的过去经验及小组成员的评价如何?小组是否有同等参与活动的机会?小组是否逐渐成长或缩小?小组如何核准新成员的加入?小组如何继续其活动?小组的成员:成员的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及教育背景为何?成员在小组、机构和社区中的地位如何?成员如何与他人交往?谁是他的朋友,他最容易与谁参加小组活动?成员的兴趣能力何在?成员以往的小组经验如何?成员来自什么家庭及社会背景?成员参加小组活动的程度如何?成员在小组事务中是否能负起责任?成员在小组中

7、是否有一职位,如担任主席或其他领导权责?成员在机构及社区中是否同时参加其他小组?工作者和小组的关系:以前的工作者是谁?与小组的关系如何?成员对工作者的评价如何?现在的工作者与小组的关系如何?现在的工作者与个别成员的关系如何?现在的工作者如何确定他(她)在小组中的地位?小组如何利用其他的工作者支援其特别的活动节目?小组活动节目:小组过去如何安排活动节目,成员现在的兴趣如何?小组过去如何计划及实行活动节目,其现在的实行方法又是什么?活动节目符合小组需要的程度如何?小组已由简单的节目发展到什么程度的复杂活动?小组的设备及资源是否已经能够适合小组的需要及兴趣?小组的活动节目是否能与机构的目标相符?成员

8、与小组目标:成员有什么需要,小组需要的满足程度如何?小组的近期目标及远期目标是什么?哪几个成员需要工作者及小组的特殊帮助?小组在过去经验中成功的程度如何?小组的发展阶段:小组现在发展到哪一个阶段?特点是什么?二、成员成员是组成小组的基本单位。对小组成员应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透过多种角度全面掌握成员的情况;二是探讨援助成员的方法。1对成员的认识(1)对成员的年龄因素及其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和需求、社会关系、互动方式、社会经验等的认识。每一个年龄层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小组工作模式。(2)对成员的性别因素认识。一类是单一性别小组成员,就是由男性或女性单独组成的小组。在小组工作中有时成员是同性,不允许异性

9、参加,例如,未婚妈妈小组、施虐丈夫小组等。另一类是混合性别小组成员,就是由不同性别成员组成的小组。这一类型的小组可以分为下列两种:一是性别悬殊的小组,指某一种性别偏低,一般而言,男女的比例在75对25是比较适合的;二是性别等量的小组,就是男女比例差不多的小组。一般来说,性别这一概念非常复杂,有生物因素,也有文化社会因素,但无论何种因素,男性通常都被定型为专断、控制、目标、理性和攻击等特征;而女性则被视为被动、温柔、情感、顺从等类型。所以,在进行小组工作时,以男性为主的小组容易引起激烈的讨论和严肃的话题(男性一般会对概念很感兴趣);而女性为主的小组则倾向于典雅、温和、情感、细腻等话题(女性一般会

10、对感觉和具体操作有兴趣)。治疗小组通常以单性别较为有利;而目标和过程小组等以混合性别较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某些专业性小组,以单一性别为宜(单亲母亲支持小组等)。总之,性别因素特别是社会性别的关注在小组工作中特别重要。(3)对成员面临的问题的认识。一种是问题的相似性,就是小组成员面临的问题基本相似,此所谓“同病相怜”;一种是问题的异质性,就是小组成员面临的问题基本不同,此所谓“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一种是问题的多元性,就是小组成员面临的问题很复杂,问题种类繁多。在治疗型小组中要求成员最好是问题同质,而社会目标、互惠和过程模式等小组则问题越多元越好,有利于互动和分享。(4)对成员行为的认识。成员的

11、行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小组工作有影响:成员早期的生活经验、潜意识、前意识,以及理性行为、人格发展、个人的角色等。2对小组中个人的协助成员在小组中最大的期望是透过小组经验,从心理上得到小组的认同,在行为上得到小组的帮助。工作者应该了解个人的需求,以帮助成员满足这种愿望。要达到上述目的,工作者应该协助组员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帮助组员了解哪些行为会被小组接受或拒绝实践证明,下列行为会被小组拒绝:轻视小组目标;对于小组的意见和节目做消极的反应;不负责任;谈话过多,试图操纵小组;自私而不与他人合作; 违反小组规则;经常抱怨。以下行为容易被小组接受: 接受小组目标;对小组意见做出积极的回应; 担负责

12、任,积极为小组工作; 贡献自己的能力和技术; 与其他团员积极合作,同甘共苦;接受小组的规则和限制;为小组辩护(李建兴,l979)。 (2)协助组员的一些原则尽一切可能汇集有关组员兴趣、能力和需求等方面的资料,为个人选择最适宜的小组,并充分了解有关个人的小组经验;工作者对组员要大力支持,赋予安全感,尤其要记住个人的姓名、特征等,多给予他(她)以鼓励和赞赏;引导组员发现与他人的兴趣和关系,协助参与节目的设计,并建立和谐的团队关系;保护组员,协助其了解次小组,加强其参与活动及领导工作,以扮演适当的角色;积极运用小组的限制与权威,协助组员改善小组决策的方法及运用小组压力的权力,使成员面对现实、接受管理

13、;灵活运用活动节目,使组员发挥专长;在适当的时空范围内,运用合适的语言对组员的行为作出评价。(3)发挥组员的领导才能工作者在小组中必须尽力发掘能够担负领导职责的组员;必须协助小组领导者工作;必须使每个组员都有机会表现其领导才能。工作者对领导者的协助包括:协助领导者了解工作方法;协助领导者了解影响成员及其他小组的技术和方法;协助领导者了解组员之间的关系;协助领导者使用科学的领导方法;协助领导者控制小组的发展速度。(4)协助适应困难的组员工作者在许多方面可以帮助适应困难的组员,列举以下几项:对于小组中操纵欲望过强的人,应该给予特别的注意,以避免其分化小组;对于过分消极、害羞和畏惧者,应该给予特别的

14、帮助,使其获得自信,在小组中担负职责;对于过分依赖的人,应该给予特别的帮助,使其可以自己做主;对于只许诺而不践行者,应该给予特别的帮助,使其履行对他人的责任和义务;对于不接受小组限制和约束的人,给予特殊的帮助,使其接受社区或小组的法律、法规;对于过分依赖小组者,使其控制感情,正确看待自己的处境;对于过分呆板、一意孤行者,应该给予特殊帮助,使其适应环境的变化,灵活处理问题。(5)协助组员的转介(转案)工作转介是提供组员接受其他资源或方式协助的历程,而这种资源或方式可能是同一机构的其他小组或其他机构的工作者,也可能接受个案援助。转介的目的在于为组员提供更适合的服务。工作者应该善于观察自己和小组的限

15、制,及时对不适合者提供转介,这对工作十分有利。三、工作者小组工作者由社会工作者担任,必须持守专业伦理,具备专业知识和方法技巧。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工作者。1工作者和组员的区别(1)工作者与组员的职责不同。工作者主要负责制定目标(评估需求),协助安排小组活动,组织组员聚会,向成员提供服务;而组员则是接受服务,是工作者的协助和治疗对象。(2)工作者可以分享小组成果,而小组成果的直接受益者永远是组员。2工作者在小组的整个过程中处于动态的可变角色中总体而言,工作者在小组中是处在一个协助者的位置,而非领导者。但在不同的小组中和小组的不同发展阶段,工作者的地位和角色是不同的。社会学者蓝格谈到社会小组

16、工作者在小组过程中的角色是从“基本的”(primary)到“可变的”(variable),再到“催化的”(facilitative),最后回复到基本角色。与此相对应,工作者的位置是从“中心的”(central)到“轴承的”(pivotal),再到“边缘的”(peripheral),最后回复到中心位置。如下图所示(表71)(林万亿,1995):表71小组工作者的角色和地位讨程契约初期聚会形成冲突维持结束个别互惠边缘位置催化角色中心位置基本角色互动中心位置基本角色中心位置基本角色互赖轴承位置可变角色轴承位置可变角色独立图中工作者在小组初期是中心位置、基本角色,这时工作者的工作是确定目标,设计任务,

17、选择、聚合成员,安排小组时间、地点、规模和会谈内容等。组员在小组中是一种互惠的关系。到了聚会期,工作者仍然处于中心位置,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组员在小组中也是一种互惠的关系。在形成和冲突期,工作者的角色是可变的,其位置是轴承的,自己的作用在小组的发展中逐步变弱。组员在小组中是一种互动和互赖的关系。一旦进入维持期,小组本身是一个整体,有能力自我调节、自我发展,工作者的角色是一个资源的提供者和协助者。组员在小组中是一种互惠和互动的关系。最后小组进入凝聚力下降的结束时期,工作者又回到中心地位和基本角色。组员就成为个别独立的角色。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个小组的模式不同,工作者在小组中的位置和角色是不尽相同

18、的,应该区别对待。3小组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能力(1)评估需求制定目标的能力(小组评估后面有专章叙述)。(2)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工作者应该与小组、组员、机构以及其他组织建立良好的关系:善于使小组和机构接受自己,并与它们建立良好的支持关系;善于和组员包括其他组织的成员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3)分析小组情况的能力。工作者应该对小组的发展过程、阶段和速度等情况以及成员的需求了如指掌。这就需要平时多观察、多了解、多研究。另外,应该帮助小组制定和实践目标并认识团队的潜力和限制。(4)参与小组活动的能力。工作者应该善于决定、解释及修正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善于帮助组员参与各种活动,选举出有能力的领导者并

19、对各种活动负责。(5)处理小组情感的能力。善于控制自己在小组中的情感,在情感上对每一位组员都尽可能地一视同仁,善于帮助组员充分地表达或发泄自己的情绪,能够妥善地处理小组内外冲突(下面有专章叙述)。(6)设计和发展小组节目的能力。工作者能够根据小组的需求和兴趣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节目,并善于根据小组的不同阶段设计节目,以满足变化的需要。(7)充分利用机构及社区资源的能力。善于发现和研究各种可供利用的资源,使其为活动节目服务;善于发现其他机构的长处,对有特殊需求的人及时转案。(8)评价和总结的能力。善于对小组的发展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改进工作。4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有关小组工

20、作者的素质,许多学者都有自己的论述。笔者以为社会工作者的诸多素质中,下列几点是最重要的。(1)社会工作者应该站在案主的角度考虑问题,即国外许多学者所说的“同理心(empathy)”。同理心非常重要,这是做好社会工作的前提。同理是一种设身处地的态度,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来理解其行为与感受。小组工作者应该对组员的谈话和行为作出真诚而积极的反映。例如一位组员表达他的感受,他说:“每次吸毒回家,我好害怕见到我的家人。”此时工作者紧扣组员的感受,说道:“对你来说那是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组员感到被理解,接着说:“就是这样,我实在不知如何是好!”由此可见,同理的态度越高,工作者与组员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越近,工

21、作就富有成效。另外,善于倾听也是同理心的表现。一般人很难对别人的意见洗耳恭听,这是组员对工作者经常抱怨的。工作者必须非常注意地听“他在说什么”、“他怎么说”、“对谁说”、“为什么要说”等问题,透过对这些话的倾听,能够更深入了解成员。倾听是一种自律行为的艺术,不仅听自己的事,也认真思考他人的事。有时认真倾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倾听也是一种价值观,当我们用心倾听,理解就会发生。(2)工作者必须极富人情味,他们不带面具,愿意与他人分享。就如莎士比亚所说:“把眼光投注在每个人身上。”分享的含义很广,包括工作者能够体验他人的感受和情绪,分享他人的痛苦、快乐等。工作者只有懂得分享,才会认真关注每一个组员

22、的实际困难和他们的思想、情绪,也才会对他们提供实质性的援助。(3)工作者应该善于使用对质(confrontation)的技巧帮助组员澄清价值和自相矛盾之处。这有助于协助组员分享深层次看法,澄清背后的价值假设,面对矛盾和冲突将小组组员之间的互动引向深入。帮助组员探讨他对事件背后的看法是什么;指出组员说话中有错漏的地方;帮助组员指出他说话前后矛盾的地方;帮助组员指出他行为和思想不一致的地方;帮助组员指出他做事之前和之后相矛盾的地方。如你可以说:你好像,你是否肯定,一方面你另一方面你又使用对质时一定要十分小心,否则可能会破坏和组员的关系,适得其反。(4)工作者必须是公平的。这是指平等待人,尊重组员的

23、人格尊严。每个人虽然职业不同,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各异,但无高低贵贱之分,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许多小组组员是丧失社会功能或生理有缺陷的人,有些还是贫困者或文盲半文盲,这就要求工作者必须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杜绝歧视和虐待行为。(5)工作者必须保守私人秘密。守密原则是指工作者必须对获取的有关组员所有的个人信息资料保守秘密,非经允许不得向第三者或外界公开。这也是职业道德的要求。(6)工作者必须真诚(坦白)。有效的工作者是真实的,并且会对组员作出诚实的回馈。他们为了组员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说出。(7)工作者必须学会接纳。接纳就是接受,工作者应该抱有谦虚的态度对组员的行为、语言和想法等接受,然后加以

24、仔细分析,制定一套有效的援助、治疗方案,以便有效工作。一些学者(林孟平,l994)将真诚、同理、接纳作为社会工作援助、治疗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互相影响,缺一不可。如下图所示(图71):四、目标小组目标是小组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达到和期望达到的目的和指标。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MBO)的基本概念,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PFDrucker)于1954年明确提出来的。目标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它是通过确定目标、实施目标和评估目标成果等自我控制手段来达到管理的目的。现在目标管理在世界各国的各行各业广泛推行。小组工作也引进社会目标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所

25、谓小组目标包含了机构目标、工作者目标、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四个部分。小组目标管理主要包括小组目标的确立、目标实施过程的管理和目标成果的评估三个环节。1小组目标的确立机构目标是一般性的,在小组成立之前就有,是由机构和制度赋予的。例如成立于1919年的“英国救助儿童会”,其宗旨是以其在世界不同地区的经验与研究为基础,通过影响政策与实践,使儿童在所生活的社区内取得持久的利益。救助儿童会在其所有工作中都努力使儿童权益得以实现。成立于1995年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是一个会员制的非营利性民间小组,其机构目标是提高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群众的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26、寻求改善生计水平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记录和传播乡土知识,促进乡土知识和科学知识两大系统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交流;增进民间和地方政策决策部门之间的对话。小组目标、组员目标和工作者目标都必须在机构的总目标下确立。例如“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下辖的“社区生计部”开办的一些小组就是在机构(研究会)总目标指导下制定出小组目标。其中一项目标是“在保护和发展的同时,项目活动能够加强社区的文化认同,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组员的目标也是根据小组目标确定的。上述实例中组员就应该确定一些文化认同的目标“让村民和工作者一起参与设计一套村的生态一文化旅游发展和管理规划”,规划中突出民族文化的保护内容。有

27、关工作者目标的内容,瑞德谈了八个方面:(1)康复康复是指针对有问题的个人,帮助其在情绪、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2)建立建立是指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教育和技能培训,而不是治疗的过程。(3)矫正矫正是指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利益的违法犯罪分子实现转变的过程。(4)社会化社会化是指协助个人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巧的过程。(5)预防预防是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并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环境支援。(6)社会运动通过鼓励成员参加社会运动,使个人学会领导、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并承担社会责任。(7)问题解决协助成员作出决定并解决社会问题。(8)社会价值鼓励成员实现其

28、社会价值。在上面的例子中工作者显然具有社会改良、问题解决、社会价值实现和赋权等目标。小组目标是一个系统的体系,它是由总目标(机构目标)、分目标(小组目标)和子目标(组员及工作者目标)组成,总目标决定分目标、子目标,分目标和子目标的完成意味着总目标的实现。2小组目标实施过程的管理这是小组目标管理的中心环节,应着重抓好下列两方面:(1)检查考核。实践证明如果只有目标的制定而不切实抓好检查考核,会使目标管理流于形式。检查考核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检查各级目标实施中的方向偏差和达标情况,保证目标在预定的方向上实施。第二,检查目标体系中各层次分目标、子目标的实施均衡情况。任何分目标的失利,都会影响总目标的

29、实现。因此,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检查目标进度上的均衡,主次目标之间的协调和目标之间的边界关系,防止出现管理死角。(2)实施有效的目标控制。当发现目标不尽合理,目标计划本身有偏差时,必须修正目标计划。而当客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本身有重大失误,使预定目标和计划不能继续执行时,则必须重新制定目标,全面改变计划。这里必须注意,控制是以授权为前提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目标控制,小组工作者和领导者必须善于授权,以充分发挥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3目标成果的评估目标成果评估是实施目标管理周期的最后一个环节。目标成果评估就是用科学的测定方法,实事求是地评定目标成果,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所以目标评

30、估既是上一个目标周期的总结,又是下一个目标周期的开始。(1)目标成果评估的主要步骤自我评估小组评估工作者评估(2)小组目标评估的方法小组目标评估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科学地评估应该做到定性和定量结合,既有概括性的描述,又有准确性的数据。基于此,小组目标评估应该是目标达成度、目标复杂困难度和努力程度三方面要素的综合。需要说明的是小组定量评估有局限性,必须用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而且小组评估中更需要关注过程的评估。关于小组评估问题本书有专章叙述,此不赘述。五、协议小组协议是指小组中的双方或多方对共同关心的问题所达成的一致同意。小组协议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大家默认的。1小组协议的内容小组与机构间的

31、协议。协议应体现小组对机构目标的认同和遵守等。组员与工作者间的协议。应体现组员与工作者的目标、责任和各自的角色等。组员彼此之间的协议。组员之间对彼此认定的规范的遵守。一般而言,一个协议应该包括目标阐释、达成目标的方法、维持小组活动的承诺、参与活动的规则、付费问题、违约责任等条款的一致同意。2小组工作中有五种协议形式(林万亿,l995)(1)个别协议是指在小组前期或治疗性小组中,机构基于组员的目标与个人达成的默契。(2)互惠协议互惠协议是指在小组工作前期,组员与工作者之间有关会谈、活动等一系列问题的彼此同意。(3)互助协议互助协议是指组员之间,以及组员与工作者之间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行动上采取

32、的一致行为。工作者参与互惠和互助协议是为了分享组员的处境,以利于更好地帮助组员。(4)互赖协议互赖协议是指工作者、组员以及机构等将小组视为一个整体,对小组几乎所有问题均达成一致的协议。互赖协议的形成和执行说明小组原则上已成为一个整体。(5)独立协议独立协议与个别协议不同,它是在小组结束后形成,是个人能够独立地分担自己的一切。独立契约的达成也是测量小组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上述契约贯穿于整个小组过程中。六、活动节目工作者在小组中主要是通过活动节目对组员提供帮助的,所以节目(pr0 gram)在小组工作中非常重要。节目是小组聚会时由工作者或组员参与设计出来的,贯穿于小组的各个阶段。活动节目是一个过程

33、,而非过程之中的一个事件,因为小组的目标都是通过活动节目过程而带出来的。例如为小组聚会设计的文艺演出,这个节目不仅是表演,而是包括了为表演所做的整个准备过程和表演后的善后工作。整个文艺演出过程体现了小组合作、互助的气氛,增强了小组成员的凝聚力。节目的设计必须根据小组的目标和组员的需要、兴趣等展开。比如设计一个康乐活动既要体现全民健身的目标,也要符合组员的需要和兴趣。设计节目必须考虑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什么节目”(内容);二是“如何表达”(工具);三是为什么要有这种节目(目的)。有关节目设计的标准问题,威尔森和芮兰德(WilSon and Ryland)曾这样概述(李建兴,l979):1成员方

34、面活动不能超过组员的体力范围,应对体力发展有益处;活动要在组员智能范围内,要给予组员最高发展智能的机会;活动要与组员情绪发展阶段相配合,要能引导情绪的发泄和释放,尤其重要的是要能控制组员的情绪向正常的方向发展;活动要适合于社会行为的发展,供给组员合作的能力和机会,培养责任感及接受能力;活动要能协助组员能力的发展,但绝不可以因个人身心缺陷而发生隔离现象;活动要能使有特殊技能及智力的人得到发展。2小组方面活动应给予小组成员平均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活动要适合小组内不同性质的组员;选择活动时,应注意小组以往的经验;活动应与小组的目标相辅相成;活动要使小组轻松、愉快、有娱乐价值;活动要适合于小组当时的情绪

35、气氛;活动要使小组成员得到感觉与情绪上的解脱;活动要适合小组的结构,并能培养组员共同合作的精神;活动要给予组员学习“领导”与“被领导”的实际经验;活动要能给予组员培养决断能力的机会;活动应给予组员对机构及社区标准与价值观念理解的机会;活动应给予组员各种支持。3机构方面活动应能发扬机构的目标、价值与精神;活动的选择,必须在机构设备范围及能力限度之内;活动时的场地及环境,机构应保留适当的空间,以维护组员的健康与安全。4社区方面选择并利用社区资源和设备,以发展活动种类与范围;通过小组活动,使小组适应社区氛围;活动能消除组员在社区中的紧张气氛;活动能协助小组获得社区的认同;活动协助组员改善社区邻里关系

36、;活动支持组员改良社区环境。总之,小组活动节目必须以组员的兴趣及需求为依据;节目的安排必须考虑组员的年龄、文化背景及经济差异;节目必须有价值而且组员是自愿参加;节目必须有弹性,能够满足各种兴趣和需求的人参与;节目的发展必须循序渐进,由简入繁,使组员的兴趣由个人中心向社区、社会中心发展。工作者在小组活动中要充分认识节目的价值,并能对组员解释各种活动的意义、规则及方法等内容。节目是小组工作的媒介和工具,没有节目小组工作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工作者应该发现并培养组员对节目的兴趣;让组员参与节目的设计,并鼓励组员计划和领导小组的活动节目。第二节小组的外部结构要素小组的外部结构要素指影响小组发展

37、的要素及其各个要素的功能和作用。一、机构小组都是归属(附属或挂靠)某一机构,小组工作也是通过机构来实现。也就是说,小组工作通常都是由机构的工作者来执行的。1机构的种类和性质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它所依托的机构通常是社会福利机构。我国的社会福利机构通常有政府的社会管理机构(民政部门等)、准政府机构(工会、妇联、共青团等)、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社会福利小组(残联、妇女儿童法律社会援助中心等)、国外非政府组织(世界宣明会、英国救助儿童会等)等。这些机构虽然都有社会福利性质,但机构的宗旨、方向、原则、观念、方法等还是有明显的区别。例如,民政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其职能是拟定民政工作的基本方针

38、、政策、规章和法律、法规,研究并提出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指导民政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工会的基本职责是反映和维护工人群众的利益要求,协调这种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职工群众的自身教育;监督企业事业和政府部门的工作。中华妇女联合会是全国妇女的群众组织,其主要职责是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动员和教育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立于l919年的英国救助儿童会的宗旨是,以其在世界不同地区的经验与研究为基础,通过影响政策与实践,使儿童在所生活的社区内取得持久的利益。救助儿童会在其所有工作中都努力使儿童权益得以实现。从上述机构职能可以看到,有的机构属于社会福利管理机构,不会直接提供社会福利服务(民政部门

39、),也没有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小组工作),而大多数社会福利机构都直接提供专业服务,所以,小组工作方法有很大的运用潜力。机构的宗旨、目标不同,小组工作的取向也有很大区别。有些机构重视公民参与,实现社会价值,小组注重社会目标的实现;有些机构注重个人完善和发展,小组注重人际互动和互惠;有些机构注重健康及治疗和组员社会功能的恢复,小组注重治疗。所有社会福利服务机构成员都是自愿参加的,都是非营利地为社会成员提供优质服务,机构中的工作者有专职的受薪人员和志愿者(义工)两种。2机构的作用机构目标制约小组目标和决策。制定与修改目标不能只考虑成员的需求,还应该兼顾机构的目标和社会文化影响。机构决定小组采取何种

40、工作方法(机构宗旨不同所采取的小组模式有区别)。机构提供小组所需的资源,同时也赋予小组一种社会地位。机构目标是组员资格认定的标准之一。机构的性质决定工作者的地位和角色。机构要求工作者能够根据案主的需求灵活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社会行政等多种工作手法。机构内部的人际关系(文化)影响工作者的工作情绪和态度。3工作者与机构的关系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机构的目标和功能,并且根据这种目标和功能展开工作,同时还要接受机构不断变迁的事实。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机构的情况,包括宗旨、历史、地理位置和兴趣旨向等内容。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机构的政策,尤其是有关收费、时间安排、与其他小组的关系等情况。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机构中

41、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员与机构的关系,以便有的放矢地工作。工作者必须积极参加机构的各种活动,透过活动认识机构,从而更好地通过机构帮助个人。二、规模小组的规模就是小组的大小。实践证明小组的规模越大,成员之间就越难以沟通,分享程度就越低,参与的机会也就越少,匿名性就越高。但也有诸如组员较松散,吸引力大,成员不太紧张,小组的资源较丰富,意见较多等优点。反之,小组越小,成员之间分享和接触的机会就越多,参与和沟通的机会也很多,彼此非常熟悉。但组员在刚开始接触时很容易产生紧张情绪,资源也不如人数多的小组那样丰富。便提高注意力等。3米勒(Miller)提出一个数字作为小组成员多寡的标准,即“七加减二原则”,

42、也就是说小组一般由59人组成最为理想。综合上述认识,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可以作为确立小组规模的依据:第一,小组以能围坐而相互看得到对方且听得到对方的声音为宜;第二,小组应该大到组员可以得到足够的刺激,小到组员能够彼此参与、互动和认识为原则;第三,小组应该大到能够被工作者掌握和控制,小到能产生工作效率,充分互动为原则;第四,当小组必须增大时,一定要将小组的结构再进行分化,以使每一个层次结构都能使成员充分参与和彼此互动。第五,一个开放性小组成员的多少非常重要,一定要把握好分寸,防止小组离散。三、时间小组的时间要素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小组的期限、聚会期的长短、聚会的频率和聚会的时间等。时间是决定小组目标的

43、重要参数,也决定目标的范围和广度,同时影响小组的助人过程和结构。时间也影响组员对小组的投入和精力。一般而言,小组活动的时间相对较短,组员投入小组的精力就会较为集中;反之,小组活动的时间较长,组员的精力就会下降。小组的时间会影响组员对小组的投入程度,从而也会影响小组目标的实现。工作者投入到个别成员身上的时间也应该视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工作者对组员的目标已经有充分的认识,而且组员也有完成目标的决心和能力,那么,工作者就不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在简要的协助后,就可转入评价、回馈,甚至于面质。如果工作者必须花很多时间去援助一个成员,必须考虑整个小组的情况,绝不能因为一个人而影响整个小组的工作进程。通

44、常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需要较长的时间,每次时间在23小时为宜,但也不应该马拉松般地进行。对于大多数小组而言,从情感的角度,一般聚会期在四十五分钟至一个小讨为宜。小组聚会的次数也影响组员的互动,次数增加,互动程度加深;但也不能次数太频繁。一般而言,小组在开始阶段聚会的次数可以多一点,到了小组的维持期,聚会的频率就不必太密集。选择聚会的时间段也很重要。如果是母亲小组最好选择在周日的白天;邀请做爸爸的参与小组活动,应该在晚上八点以后;一些女性休闲小组可以安排在午后等。总之,小组的时间安排应该配合小组目标,治疗和目标类小组可能时间较长,应该将小组分成几个阶段展开;小组聚会的频率,原则上以每周一次为宜,

45、每次聚会的时间以每个成员都能分享为原则,不宜超过两个小时。技巧教育、康乐、会心小组一般时间较短,以完成任务为前提。四、空间小组的空间对小组活动的影响是很大的,空问可以产生限制,使组员在特定的场域内集中在小组中,达到分享的目的。林万亿认为小组的空间因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1活动空间这是指组员或小组对地理区域的占有倾向。空间的占有与礼让影响小组的冲突和互动。活动场域又可以分为个人活动场与小组活动场两种。前者是指个人占有的房间、桌椅、床铺等物质,意味着个人对他人的防卫和对抗。空间的拥有提供了个人的安全感。小组活动场是指小组的位置与地点。小组的空间占有一般较大,建立较大的活动范围用以保护小组,防止

46、入侵,如街角帮派就常以社区中的一个角落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拒绝其他小组涉足。固定的小组地点有助于组员的认同感,地点的安排也要适合小组的目标;小组的位置可以发展出一种制度化的神圣情感,这是一种家的感觉,可以使小组保持持续与团结,但如果这种感觉太强,就会导致帮派,对小组的发展是不利的。2个人空间这是指个人与他人活动的主要环境。这是成员的私人空间,不可随意侵入。私人空间有数不清的互动距离,人与人由陌生到认识,以后成为朋友,进而成为知己,互动的距离缩短。通常互动初始女性之间的距离比男性短,而异性之间的距离一般是很长的,随着发展,异性之间的距离会逐步缩短,甚至发展到亲密无间。人口的密度可以改变互动的距离

47、,如在大的空间中,人们互动的机会较少;而在人口多的地方,摩擦的机会增加,人们互动的机会也会增加。地位较高的人会选择较有利的个人位置,而且会与他人保持较大的空间距离。3空间安排物理距离会影响人的心理距离,而空间的安排也会影响小组的动力。空间的安排应该给每一个人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尤其小组中的坐位安排,通常每个人都会有坐位偏好(seating preference),坐位表现了互动特征和领导关系。坐面对面的人互动较多,但常具有对话性和竞争的需求;并肩而坐的人是合作的对象;坐位距离越远,越缺乏友善、认识与平等地位;领导者或爱出风头者,经常会坐在上坐和主坐;领导者也可能出现在人多的一排。椅子的安排常以围成一圈为宜,围成一圈固然可以促进沟通,但是面对面的安排却是最好的互动安排方式。椅子的距离可以弹性调整,通常成员会自动调整椅子的距离。椅子的安排还可以像教室和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