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 ,大小:5.90MB ,
资源ID:3343902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33439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血迹分析在认定一起命案第一现场中的应用.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血迹分析在认定一起命案第一现场中的应用.pdf

1、刑事技术2023 年 第 48 卷 第 4 期经验交流血迹分析在认定一起命案第一现场中的应用李明健,王晓伟,李 阳,高博文(石家庄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石家庄 050020)摘 要:第一现场的界定是命案现场重建的重要内容。血迹是命案现场中最常见的痕迹物证之一,通过对现场血迹的勘验和分析,勘查人员能够完成对现场的重建,还原嫌疑人作案过程,最终认定第一现场。本文基于一起命案中心现场和关联现场的血迹,综合分析血迹的形态、种类和空间分布特点,合理排除了嫌疑人抛尸的可能,准确认定该起命案的第一现场,为案件的快速侦破和成功诉讼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为勘查人员甄别疑难复杂命案的第一现场和抛尸现场提供借鉴

2、。关键词:现场重建;第一现场;现场血迹;综合分析中图分类号:DF79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3650(2023)04-0436-05Bloodstain Patterns 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the Primary Crime Site in a Homicide CaseLI Mingjian,WANG Xiaowei,LI Yang,GAO Bowen(Institute of Crimi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hijiazhuang Public Security Bureau,Shijiazhuan

3、g 050020,China)ABSTRACT:Determining the primary crime site is of importance for the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Bloodstai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evidences in homicide scen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bloodstain patterns at the crime scene,investigators can accurately reconstruct the sequence

4、 of events in crime scene and determine the primary crime site.Based on the bloodstain patterns at the crime scene and the associated scene of a homicide case,the investigator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shape,type,pattern characteristics,spatial relationships to each other and the surrounding scen

5、e of the blood stains.Analysts reasonably eliminates the possibility of suspect disposing the body,accurately determines the first site of the homicide case,provides key technical evidence for narrowing the search for evidence and successful prosecution of the suspect,and provides crucial informatio

6、n for the investigators to identify the fi rst crime scene and the associated scene of this complex and diffi cult homicide case.KEY WORDS:crime scene reconstruction;primary crime scene;bloodstain at scene;comprehensive analysis 第一作者简介:李明健,男,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方向为现场勘查和痕迹检验。E-mail:DOI:10.16467/j.1008-3650.20

7、23.4002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某月 14 日 19 时许,张某(女)被人发现死在村外的玉米田地,身上有血迹。接报后,技术人员连夜赶赴现场开展工作。1.2 现场勘查经调查访问,死者为本村居民,12 日 22 时许,从工作地下班回家路上曾三次接到同村姘靠男子电话,而后未归家,当日 23 时许开始死者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死者上班所骑电动自行车、随身背包和手机均丢失。经勘验,现场位于野外一块宽阔平坦的杂草地,周围为玉米地,其中南侧玉米地地势低洼,落差约1.5 m,玉米地处有一具女性尸体,尸体下方玉米秸秆倒伏,周围玉米秸秆长势直立完好。在杂草地南边缘地面上、地势落差的斜坡杂草上、尸体头面部

8、和上衣处均发现有血迹;现场地面未发现有价值足迹。对姘靠男子住所勘验发现,其卧室床头地面上存在四处血迹,厨房灶火坑内有被焚烧过的锤头。4372023 年 第 48 卷 第 4 期李明健,等:血迹分析在认定一起命案第一现场中的应用法对犯罪现场遗留的血迹进行分析,是现场重建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血迹形成的机制不同,从血迹形成的动力学角度,血迹可分成喷溅状、抛甩状、溅落状、滴落状、流柱状、擦拭状、转移状、浸染状、稀释状及血泊十种类型1。本案中,野外尸体现场、现场外围路径和嫌疑男子住所处出现的血迹主要有溅落状、滴落状、擦拭状和浸染状四种形态类型。2 2.1 1.1 1 野外尸体现场的血迹形态类型 野外

9、尸体现场的血迹形态类型 野外尸体现场存在溅落状、擦拭状和浸染状三种形态类型。其中,在杂草地的草茎及草叶上出现密集的椭圆形细小血滴,分布在一定面积内,且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分析为物体反复打击,血液溅落而形成,属于溅落血迹中的碰溅血迹(图 1);在杂草地面上有一定面积的均匀扩散状血迹,为血液遗留在吸附性的土壤上浸染形成(图 2);在尸体上方的斜坡杂草上,出现由上向下的长条形片状血迹,分析为带血物体下滑擦蹭形成的擦拭状血迹;在尸体上,死者头面部及上衣均被血迹浸染,均匀扩散,形成浸染状血迹。2 2.1 1.2 2 现场外围路径的血迹形态类型 现场外围路径的血迹形态类型 路面有两种质地,分别为水泥路面和沙

10、土路面。由野外尸体现场向外拓勘,在路径上发现间隔均匀的成趟血迹,血迹呈椭圆形,长轴端外有飞溅出的血滴,分析为连续滴落形成2,运动的方向指向野外尸体现场(见图 3)。次日,复勘现场发现,野外尸体现场的杂草草茎和草叶上均分布一定面积的血迹,现场外围路径上有零散的血滴。经尸检,死者头面部存在创口,项背部表皮剥脱,舌骨、甲状软骨骨折,周围肌肉出血,颅骨粉碎性骨折。1.3 临场分析综合各类情况,现场临场分析认为:1)该案件性质为刑事案件。2)该姘靠男子作案的嫌疑最大。但是,由于死者的电动自行车、随身背包和手机均未出现在野外尸体现场,现场外围路径遗留有滴落血迹以及嫌疑男子住所处发现有血迹,所以野外尸体现场

11、是第一现场还是抛尸现场,争议强烈,极大影响了案件的快速侦破。2 血迹分析第一现场的准确认定对现场分析重建、印证嫌疑人口供、快速侦破案件具有重要意义。在侦查手段穷尽和嫌疑男子强硬否认杀人事实的情形下,为了快速查明案件真相,勘查人员重点围绕野外尸体现场、现场外围路径和嫌疑男子住所处出现的血迹展开工作,从血迹的形态、种类和空间分布特点等方面综合分析,确定血迹的来源、关联性和形成方式。2.1 血迹形态分析血迹形态分析是应用生物学、物理学的原理和方图1 溅落状血液Fig.1 Splashed bloodstiain刑事技术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4382023 年

12、第 48 卷 第 4 期图2 浸染状血迹Fig.2 Saturation bloodstain图3 现场外围路径血迹Fig.3 Drip trail bloodstains outside the scene2 2.1 1.3 3 嫌疑男子住所的血迹形态类型 嫌疑男子住所的血迹形态类型 在其卧室床头下方地板砖地面上发现有两种形态类型血迹,一种呈圆形,血迹周缘有“毛刺样”改变,且呈圆周状分布,分析为血滴在一定高度垂直滴落接触地面形成(图 4a);另一种呈片状,为擦拭状血迹(图 4b)。2.2 血迹种类分析传统的血迹种类分析一般指血迹形态的分析,本文从血迹来源的角度,对血迹种类进行分析,包括种属鉴

13、定和个体识别。本案中,技术人员在现场通过人血红蛋白检测金标试剂条快速对野外尸体现场、现场外围路径以及嫌疑男子住所处的血迹进行检验,种属鉴定印证出现的所有血迹均为人血。将提取的血迹送往实验室检验,结果显示野外尸体现场和嫌疑男子住所处的血迹均为死者血迹,而现场外围路径上的血迹为第三人所留(排除死者和嫌疑男子)。2.3 血迹空间分布特点分析现场血迹分布在一定空间内,分析其特点不仅需要依据血迹的形态和种类,还要综合现场地形、地貌和其他痕迹3。通过分析血迹的空间分布特点,技术人员能够推断出血迹的形成方式、出血点的位置、被害人遇袭时的体位等要素,进而快速完成现场重建。本案中,嫌疑男子住所处的血迹仅发现四处

14、,一处为滴落状血迹,三处为擦拭状血迹,出血量极小,关联性较差,而野外尸体现场出血量大、血迹形态类型多,因此重点分析其空间分布特点。4392023 年 第 48 卷 第 4 期李明健,等:血迹分析在认定一起命案第一现场中的应用2 2.3 3.1 1 通过血迹关联性分析,推断尸体原始位置 通过血迹关联性分析,推断尸体原始位置 玉米田地秸秆的倒伏面积、形状与尸体姿态相称,说明嫌疑人与死者在此处打斗的可能极小。从平坦杂草地的血迹、尸体上方斜坡杂草处的长条形擦拭状血迹以及尸体头面部的浸染状血迹来看,三种形态类型血迹的空间位置关系呈“”形(见图5a),方向由上向下,符合死者在头部出血状态下由杂草地经斜坡位

15、移到地势低洼的玉米田地,分析认为尸体的原始位置在杂草地上4。2 2.3 3.2 2 通过血迹分布规律分析,推断出血点位置 通过血迹分布规律分析,推断出血点位置 在碰撞处血量和碰撞力大小一定时,溅落状血迹的分布面积与溅落的距离成正比,距离越近,面积越小5。通过观察、测量,发现杂草草茎和草叶上溅落状血迹的高度较低、分布面积较小,清理干净杂草后,地面土壤上浸染状血迹、血滴的分布规律与杂草上溅落的血迹分布规律相符,说明出血点在浸染状血迹上方的较低位置,即死者遇袭时体位较低(见图 5b)。图4 滴落状血迹(a)和擦拭状血迹(b)Fig.4 Drip bloodstain(a)and wipe blood

16、stain(b)图5 尸体位移轨迹(a)和出血点位置(b)Fig.5 Moving trails(a)of corpse and bleeding location(b)abab2 2.3 3.3 3 结合法医学分析,还原死者遇害过程 结合法医学分析,还原死者遇害过程 根据尸检结论,死者舌骨、甲状软骨骨折,周围肌肉出血,符合扼颈所致;项背部表皮剥脱,系擦蹭地面形成;颅骨粉碎性骨折说明死者头部受到了巨大的击打力,头部悬空状态下被击打难以形成,推断死者头部被击打时处于着地状态,这与死者遇袭时体位较低的分析结论相吻合。最终,综合分析认为死者系被他人掐倒在地用钝器击打头部后拖拽至玉米田地(见图 5)。

17、图5 死者遇害过程Fig.5 The process of murdering victim刑事技术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4402023 年 第 48 卷 第 4 期引用本文格式:李明健,王晓伟,李阳,等.血迹分析在认定一起命案第一现场中的应用J.刑事技术,2023,48(4):436-440.3 讨论3.1 第一现场认定从血迹种类分析来看,现场外围路径上的血迹非嫌疑男子和死者所留,说明嫌疑男子抛尸的可能较小。从血迹形态和血迹空间分布特点来看,野外尸体现场的血迹形态类型多,尤其出现了嫌疑男子住所处未出现的溅落状血迹和浸染状血迹,并且,野外尸体现场的血迹空

18、间分布特点符合死者在被害过程中形成,非抛尸形成,而嫌疑男子住所处的出血量极小,空间分布特点单一、孤立,价值不大,不符合杀人现场的特征。综上,分析认定野外尸体现场为第一现场,而非抛尸现场6。第一现场的准确认定还原了嫌疑人的作案过程,勘查人员从中提取到了关键痕迹物证,结合嫌疑男子住所处被焚烧锤头的形状与死者颅骨损伤形态相吻合,嫌疑人锁定为该男子,案件得以快速侦破。案后,据嫌疑人供述,其因不满死者与他人姘靠,约死者至该野外尸体现场处,先采取扼颈方式致死者倒地,后用随身携带的锤头击打死者头部,最终将死者拖拽入旁边低洼玉米田地,携带死者手机逃离现场,死者电动自行车和身上背包遗留在现场(后证实被他人盗走)

19、。此外,嫌疑人住所处出现的死者血迹,为案发前几日死者在嫌疑人住所生活时无意中所留,与本案无关。3.2 血迹分析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血迹分析是命案现场分析重建极为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案中,技术人员通过综合分析血迹的形态、种类和空间分布特点合理排除了现场外围路径和嫌疑男子住所处血迹带来的干扰,通过复勘现场,发现了更为关键的血迹形态类型和空间分布特点,最终结合现场情况和尸体情况准确认定第一现场。因此,运用血迹分析界定命案第一现场和抛尸现场应注意以下事项:1)出血量大、形态多样、分布复杂的空间是重点;2)出血量小、形态单一、分布规律的空间是补充;3)血迹分析、现场情况和尸体情况的综合运用是关键;4)对于夜

20、间命案现场,血迹复勘是必要。参考文献 1 闵建雄.命案现场重建概论 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69-81.(MIN Jianxiong.Introduction of death scene reconstruction M .Beijing:Chinese People 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Press,2006:69-81.)2 詹姆斯,基什,萨顿.血迹形态分析原理:理论与实践 M .刘力,唐晖,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65-66.(JAMES S H,KISH P E,SUTTON T B.Principles ofbloo

21、dstain pattern analysis:theory and practice M .LIU Li,TANG Hui,trans.Beijing:Science Press,2008:65-66.)3 蒋伍省,仲琦峰.命案现场血迹形态分析 1 例 J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6(2):S216-S217.(JIANG Wuxing,ZHONG Qifeng.Bloodstain pattern analysisin a death scene J .Chinese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2016(2):S216-S217.)4 姜集良,郭立凯,李建军

22、.利用现场血迹分析犯罪行为 J .刑事技术,2012(4):59-61.(JIANG Jiliang,GUO Likai,LI Jianjun.Criminal behavioranalysis using scene bloodstain J .Forensic Science andTechnology,2012(4):59-61.)5 闵建雄.浅谈血迹分类 J .刑事技术,2002(5):36-37.(MIN Jianxiong.Discussion on classifi cation of bloodstains J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2(5):36-37.)6 何峰,文新平.血迹形态在命案现场中的应用 1 例 J .刑事技术,2008(2):67-68.(HE Feng,WEN Xinping.Application of bloodstain patterns in adeath scene J .Foren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2):67-68.)收 稿日期:2022-10-13;修回日期:2023-02-07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