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324.11KB ,
资源ID:3391531      下载积分:2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33915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数值分析实验课题大作业-75-吴昊.doc)为本站会员(a****2)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数值分析实验课题大作业-75-吴昊.doc

1、昆明理工大学工科研究生数值分析上机实验课题科目: 数值分析 老师: 李玉兰 专业: 材料加工 学号: 2013230075 姓名: 吴昊 实验内容:1题目:一、问题提出 选用复合梯形公式,复合Simpson公式,Romberg算法,计算(1) I = (2) I = (3) I = (4) I = 二、要求1、编制数值积分算法的程序;2、分别用两种算法计算同一个积分,并比较其结果;3、分别取不同步长,试比较计算结果(如n = 10, 20等);4、给定精度要求,试用变步长算法,确定最佳步长。 三、目的和意义 1、深刻认识数值积分法的意义; 2、明确数值积分精度与步长的关系; 3、根据定积分的计

2、算方法,可以考虑二重积分的计算问题。 2作业环境(包括选用的程序语言、运行环境) Windows XP 、Microsoft Visual C+ 6.03数学(理论背景)描述1、数值积分的必要性。实际问题的计算中常常会遇到积分问题。有些数值方法,如微分方程和积分方程的求解,也都和积分计算相关。依据人们所熟知的微积分基本定理,对与积分只要找到被积函数的原函数,便有牛顿-莱布尼兹公式:。但实际上使用这种求积往往是有困难的,因为大量的被积函数,诸如: 等,找不到用初等函数表示的原函数。2、数值积分的基本思想。积分中值定理告诉我们,积分区间内存在一点,成立,就是说,底为而高为的巨形面积恰等于所求曲边梯

3、形的面积。问题在于点的具体位置一般是不知道的,因而难以准确计算出的值。我们将称为区间上的平均高度。这样,只要对平均高度提供一种算法,相应地便获得一种数值求积方法。如果我们用两端点的“高度” 和的算术平均作为平均高度的近似值,这样导出的求积公式,这便是我们熟悉的梯形公式。更一般地,我们可以在区间上适当的选取某些节点,然后用加权平均得到平均高度的近似值,这样构造出来的求积公式具有下列形式:。这类数值求积方法通常称为机械求积,其特点是将积分求值问题归结为函数值的计算。4数值计算公式复化梯形公式:复化Simpson公式:5程序结构(程序中的函数调用关系图6算法程序流程图函数fun_1中的for循环的流

4、程图如下所示:7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打印或用屏幕图形拷屏表示,可加为附页)源程序:#include #include #include /求解第一个方程void fun_1(double n,double h,double inc_a,double inc_b) int i=0;double d=0, com_tra, com_Sim, mid_sum=0, edge_sum=0; for(i=0;in;i+) d=sin(inc_bi); mid_sum+=sqrt(4-d*d); if(i!=0) edge_sum+=sqrt(4-sin(inc_ai)*sin(inc_ai); d=si

5、n(0.25); com_tra=(h/2)*(2+2*edge_sum+sqrt(4-d*d); com_Sim=(h/6)*(2+4*mid_sum+2*edge_sum+sqrt(4-d*d); coutsetiosflags(ios:fixed)setprecision(7)n方程式1的复化梯形解为:com_traendl; cout方程式1的复化Simpson解为:com_Simendl;/求解第二个方程void fun_2(double n,double h,double inc_c,double inc_d) int i=0;double com_tra, com_Sim, mi

6、d_sum=0, edge_sum=0; for(i=0;in;i+) mid_sum+=sin(inc_di)/inc_di; if(i!=0) edge_sum+=sin(inc_ci)/inc_ci; com_tra=(h/2)*(1+2*edge_sum+sin(1); com_Sim=(h/6)*(1+4*mid_sum+2*edge_sum+sin(1); coutn方程式2的复化梯形解为:com_traendl; cout方程式2的复化Simpson解为:com_Simendl;/求解第三个方程void fun_3(double n,double h,double inc_c,d

7、ouble inc_d) int i=0;double com_tra, com_Sim, mid_sum=0, edge_sum=0;for(i=0;in;i+) mid_sum+=exp(inc_di)/(4+inc_di*inc_di); if(i!=0) edge_sum+=exp(inc_ci)/(4+inc_ci*inc_ci); com_tra=(h/2)*(0.25+2*edge_sum+exp(1.0)/5); com_Sim=(h/6)*(0.25+4*mid_sum+2*edge_sum+exp(1.0)/5); coutn方程式3的复化梯形解为:com_traendl;

8、 cout方程式3的复化Simpson解为:com_Simendl;/求解第四个方程void fun_4(double n,double h,double inc_c,double inc_d) int i=0;double d=0, com_tra, com_Sim, mid_sum=0, edge_sum=0; for(i=0;in;i+) d=log(1+inc_ci); mid_sum+=d/(1+inc_ci*inc_ci); if(i!=0) edge_sum+=log(1+inc_di)/(1+inc_di*inc_di); com_tra=(h/2)*(2*edge_sum+l

9、og(2)/2); com_Sim=(h/6)*(4*mid_sum+2*edge_sum+log(2)/2); coutn方程式4的复化梯形解为:com_traendl; cout方程式4的复化Simpson解为:com_Simendl;void main()int i;double n,h1,h2;double inc_151=0.0, inc_250=0.0,inc_351=0.0,inc_450=0.0; cout输入n的值( n=50 ,当 nn; while(n0) h1=0.25/n; h2=1/n; for(i=1;i=n;i+) inc_1i=i*h1; inc_2i-1=(

10、0.5)*(inc_1i-1+inc_1i); for(i=1;i=n;i+) inc_3i=i*h2; inc_4i-1=(0.5)*(inc_3i-1+inc_3i); fun_1(n,h1,inc_1,inc_2); fun_2(n,h2,inc_3,inc_4); fun_3(n,h2,inc_3,inc_4); fun_4(n,h2,inc_3,inc_4); coutnn输入n的值( n=50 ,当 nn;coutn0 ! END!endl;运行结果:n=10: n=20:n=30:n=40:n=50:n=-1(负数):8讨论(包括题目要求的讨论和方法的适用性讨论)1、数值积分的工

11、程现实意义。在工程实践中,使用到的函数,往往都是难以找出原函数,或者根本是经验函数,所以积分过程显的十分困难,现在利用计算机程序语言可以轻松的获得足够代数精度要求的工程数据,对降低工程设计难度和保证工程运行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2、数值积分计算的实现和结果描述。通过对比4组的计算结果,我们发现,在计算定积分(1)的时候复化梯形公式计算的数值是逐渐增大的,而复化Simpson公式计算结果的数值没有发生变化,而且,n=40时梯形公式计算的结果接近复化Simpson公式的计算结果,我们认为Simpson公式的计算结果更为精确,而且n的数值越大,梯形公式的精度越高。定积分(2)的运算结果变化规律同(1

12、)。定积分(3)的梯形公式计算结果于(1)(2)相同,但是复化Simpson公式计算结果当n=10是的数值与n=20,30,40时的结果不同,于是我们能够看出,复化Simpson公式计算结果也是随着n值的增加更为精确了。定积分(4)的复化梯形公式计算结果同上,但是复化Simpson公式计算结果是越来越小的,说明了复化Simpson公式计算结果也是随着n值的增加更为精确,但是由于并没有得到几次相同的数值,我们认为对于定积分(4)复化Simpson公式计算结果是不稳定的。3、公式适用性。复化Simpson公式对于定积分1、2、3是适用的,计算的收敛速度都是比较快的,而且精度高与复化梯形公式,但对于定积分4复化Simpson公式也是不适用的。对于复化梯形公式和复化Simpson公式计算结果的差异,我们做了如下的解释:复化梯形公式仅对一次多项式精确成立,收敛速度是;而复化Simpson公式对所有次数不超过3的多项式精确成立,收敛速度是。所以一般来说Simpson公式要比梯形公式好。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