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61 ,大小:8.38MB ,
资源ID:3445457      下载积分:2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34454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2语文文化常识cc.pdf)为本站会员(a****2)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2语文文化常识cc.pdf

1、语文文学常识1高考常见古代文化常识整理高途课堂 高中语文语文文学常识2目录目录一、人的称谓一、人的称谓.9直称姓名.9称字.9称号.9称谥号.10称绰号.10称小名.10称庙号.10称年号.11称斋名.11称籍贯.11称郡望.11称官名.11称爵名.12称官地.12几项兼称.12谦辞.13敬辞.15古代贱称.17特殊称谓.17二、古代职官二、古代职官.21官职名称.21爵.21丞相.21太师.21太傅.22少保.22尚书.22学士.23上卿.23大将军.23参知政事.23军机大臣.24军机章京.24御史.24枢密使.24左徒.25太尉.25上大夫.25大夫.25士大夫.26太史.26洗马.26

2、长史.27侍郎.27侍中.27郎中.27参军.28令尹.28尹.28都尉.28冏卿.29司马.29语文文学常识3节度使.29经略使.29刺史.29太守.30都督.30巡抚.30抚军.30校尉.31教头.31提辖.31从事.31知府.31县令.31里正.32里胥.32三省六部.32官职的任免升降.32表示任命、授予官职的。.32表示提升官职的。.33表示降低、罢免官职的。.34表示官职变化的。.34表兼代官职的词语.35臣子自请辞官的。.36三、天文历法三、天文历法.37古代天文知识.37宇宙结构学说.37精密的天文仪器.37七政.38二十八宿和四象.38表格1星宿十二次分野.39表格2星宿列国

3、、州分野.40昴宿.41参(shn)商.41壁宿.41流火.42北斗.42北极星.42彗星袭月.43白虹贯日.43运交华盖.43月亮的别称.44东曦.44天狼星.45老人星.45牵牛织女.45银河.45文曲星.46天罡(gng).46云气.46天文与占星.46古代历法知识.48日、月、年.48中国历法.48二十四节气.48四、古代地理四、古代地理.59中国.59中华.59九州.59语文文学常识4赤县.59中原.60海内.60四海.60六合.60八荒.61江河.61西河.61江东.61江左.62江表.62江南.62淮左.62山东.62关东.62关西.63关中.63西域.63岭峤.63朔漠.63百

4、越.63五岳.64京畿(j).64三辅.64三秦.64郡.64州.65道.65路.65山水阴阳.65古称、别称.65五、科举制度五、科举制度.67政策.67学在官府.67百家争鸣.67焚书坑儒.68书同文.69以吏为师.69罢黜百家.70科举制度.70学校.71官学.71私学.71庠.72序.72瞽宗.72辟雍.73小学.73大学.73国子监.74书院.75精舍.75私塾.75老师.76祭酒.76博士.76教授.77助教.78语文文学常识5山长.78学正.78西宾.78学生.79童生.79秀才.79监生.79举人.80解元.80贡士.80会元.81同年.81进士.81状元.81榜眼.82探花.

5、82教材.83五经.83诗经.83尚书.84周易.84春秋.85仪礼.85周礼.85礼记.86四书.86论语.87孟子.87大学.88中庸.88十三经.88古文观止.89三字经.89百家姓.89千字文.90龙文鞭影.90弟子规.90增广贤文.91声律启蒙.91笠翁对韵.91考试.92进士科.92童生试.92县试.92府试.93院试.93大比.93乡试.93会试.94殿试.94贡院.95八股文.95六、风俗礼仪六、风俗礼仪.97五礼.97宾礼.97朝聘.97朝觐.98政治礼仪.98语文文学常识6祭天.98祭地.98封禅.98宗庙之祭.99对先师先圣的祭祀之礼.99相见礼.100军礼.100朝仪.

6、100生活礼仪.101诞生礼.101冠礼.101笄礼.101婚冠礼.102六礼.102飨燕饮食礼仪.102家祭.103牺牲.103祖道.103斋戒.103揖让.104长揖.104拱.104九拜.104顿首.105稽首.105膜拜.105再拜.105折腰.106跪.106坐.106座次.106左右.107东西.107讳称.108传统节日.108春节.109元宵节.113清明节.116端午节.119七夕节.121中秋节.123重阳节.124其他不常见的传统节日.126七、饮食器用七、饮食器用.128中国古典建筑的基本构成元素.128基.128柱.128梁.128斗拱.128屋顶.128影壁.129

7、廊.129彩绘.129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分类.129城墙.129宫殿.130楼阁.130亭.130语文文学常识7庙.130寺.130道观.131坛.131塔.131坊.131陵.132园林.132民居.132传统建筑著作及匠人.132中国的传统建筑著作.132著名的匠人.133古代饮食器用.133五谷.133五牲.133五味.133六畜.134八珍.134古代食器.134古代炊具.135古代酒器.136羹.136脍炙.136古代家具.137八、音乐文娱八、音乐文娱.138五声.138宫调.138十二律.138俗乐.139雅乐.139春江花月夜.139霓裳羽衣舞.139十面埋伏.140五射.14

8、0文房四宝.140书法.141六书.141永字八法.141阳文阴文.142岁寒三友.142花中四君子.142九、文史典籍九、文史典籍.143史书基本概念.143史官.143正史、私史、野史.143秉笔直书.144史书体例.145考古学.145古文字学.146二十五史.147相关书目.147四书.148五经.148六经.148十三经.148三字经.149千字文.149千家诗.149语文文学常识8唐诗三百首.149文选.150古文观止.150古文辞类纂.150二十四史.151史记.151资治通鉴.151太平广记.151诗文集的命名方式.152十、目录辞书十、目录辞书.154古籍注释体例.154传.

9、154注.154笺.154疏、正义.154诠.154义疏.155义训.155目录学.155经史子集.156类书.156相关书目.156太平御览.156永乐大典.157古今图书集成.157丛书.157四库全书.157四部丛刊.158四部备要.158尔雅.158说文解字.159康熙字典.159辞源.159辞海.160中华大字典.160经传释词.160文言虚字.160语文文学常识9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

10、后”。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司马迁为司马子长,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等。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李商隐号语文文学常识10玉溪生,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

11、的称号叫谥号。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如称呼曹操为“阿瞒”。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语文文学常识11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

12、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称籍贯以人的出生地命名,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称郡望“郡望”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如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人,但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称官名以人的

13、官名来命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语文文学常识12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称爵名古代帝王对贵族功成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

14、王荆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 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几项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再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语文文学常识13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

15、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拙,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

16、荆,称自己的妻子。语文文学常识14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其他自谦词有:在下,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这样谦称自己;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

17、;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语文文学常识15敬辞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如今多用于外交场合,如

18、大使阁下。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尊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语文文学常识16儿子)、贤弟(既可称自己的弟弟,也可称自己的结拜义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称年老的

19、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

20、、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语文文学常识17古代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竖子、小子等。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特殊称谓百姓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以职业为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庄子中提到的盗跖,“盗”是身份,“跖”是名字。庖丁

21、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语文文学常识18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

22、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少女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语文文学常识19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

23、成一束)。及笄之年是女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也叫知天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因为时间上过了一个甲子。古稀是七十岁,也叫杖国之年。耄耋指八九十岁。米寿指人八十八岁,因为“米”字正是由一个反的“八”、一个正的“八”加一个“十”组成。鲐背之年是古人九十岁的别称。期颐指一百岁。语文文学常识20语文文学常识21二、古代职官官职名称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

24、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丞相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25、。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语文文学常识22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

26、、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语文文学常识23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

27、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

28、的大将军。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语文文学常识24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

29、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语文文学常识25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

30、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 后序“缙绅

31、、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语文文学常识26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洗马本义是在

32、马前作前驱。韩非子喻老“句践入宦于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王先慎集释“洗、先,古通。谓前马而走。越语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是也。古本贱役,至汉始以此名官”。汉书 百官公卿表说:太子太傅、少傅的属官有洗马之官,颜师古注引张晏说“洗马原十六人,秩比谒者”,又引如谆注“前驱也,国语曰:勾践为夫差先马,先或作洗也”。后世皆称洗马。另为官名。本作“先马”。汉沿秦置,为东宫官属,为太子的侍从官,职如谒者,语文文学常识27太子出则为前导。梁代以洗马隶属典经局,隋唐于司经局置洗马,一变而为掌管书籍的官,直至清代均沿设。清代司经局所设之洗马用满汉各一人,从五品。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

33、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34、。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语文文学常识28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 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尹参见

35、“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语文文学常识29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

36、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语文文学常识30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

37、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语文文学常识31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 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

38、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语文文学常识32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39、。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官职的任免升降表示任命、授予官职的

40、。征辟:自上而下选拔官员(非常重要!)征辟:自上而下选拔官员(非常重要!)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语文文学常识33(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察举察举:自下而上选拔官员(非常重要:自下而上选拔官员(非常重要!)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拜: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元史贾鲁传)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余除右丞

41、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授:授给、给予官职。如: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元史贾鲁传)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表示提升官职的。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语文文学常识34陟:提升,提拔。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表示降低、罢免官职的。谪:贬官,降职并外放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42、(范仲淹岳阳楼记)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黜:罢免官职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 书博鸡者事)放:放逐。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左迁:贬官,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表示官职变化的。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语文文学常识35“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削职。)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转:调动官职。如

43、: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表兼代官职的词语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领:兼任。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语文文学常识36传)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44、)臣子自请辞官的。辞致政/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如: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语文文学常识37三、天文历法古代天文知识宇宙结构学说面对浩瀚的天空,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思索过有关宇宙的问题。天和地是什么关系?日月星辰又是怎么回事?于是在汉代以前就产生了三种学说: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盖天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宇宙结构学说,汉代的周髀算经里对它有详细的描述。这种学说认为天是圆的,像个华盖,地是

45、方的,像个棋盘,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天圆地方说。浑天说起源于战国时期,之后又经过不断完善。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在浑仪注里对它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这种学说认为天是一个球壳,包裹着地,就像蛋黄被蛋壳包裹着。它是中国古代正统的宇宙学说。宣夜说认为地球以外到处都是气体,著名的“杞人忧天”的成语故事就体现了宣夜说的思想。宣夜说对宇宙的物质结构理解接近真实,这个看法是相当先进的。精密的天文仪器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表,它的两个重要功能是通过日影的变化来测定时刻和每年冬至夏至日,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被大家熟知的圭表;第二类是观测仪器,用来研究恒星、行星等几乎所有天体的运行规律,被大家熟知的观测仪器

46、就是浑天仪。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用来协助天文观测,功能相当于现在语文文学常识38的望远镜,而浑象相当于现在的地球仪,用来演示天体运动。我国浑仪的历史非常悠久,大约在公元前 4 世纪到公元前 1 世纪之间就已经出现了;第三类是计时仪器,包括日晷、漏刻等。不过民间最常用的计时工具是更香,军队中最常用的计时工具是辊弹。七政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行星结合起来称为七政。金星在古代曰明星,又名太白,这是因为它亮度特别强。金星黎明出现在东方叫启明,黄昏出现在西方叫长庚。诗经中“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说的就是金星。古人认为木星十二年绕天一周,而每年经过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所以名为岁星,或者叫岁。水

47、星名辰星,火星名荧惑,土星名镇星或填星。二十八宿和四象古人为了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而将天空中的恒星划分成二十八个星宿。星宿不是一颗星星,而是临近若干星星的集合。而二十八宿又被分成东西南北四组,被古人分别想象成四种不同的动物,叫作四象。它们分别是:东方仓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语文文学常识39古典诗文中经常出现的星宿有斗牛、参商等。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比喻亲朋久别不能重逢,最开始指兄弟不和睦)表格 1 星宿十二次分野十二次二十八宿列国1星纪斗牛女吴越2玄

48、枵女虚危齐3诹訾危室壁奎卫4降妻奎娄胃鲁5大梁胃昴毕赵6实沉觜参井晋7鹑首井鬼柳秦8鹑火柳星张周9鹑尾张冀轸楚语文文学常识4010寿星轸角亢氐郑11大火氐房心尾宋12析木尾箕斗燕表格 2 星宿列国、州分野星宿列国星宿州治角亢郑角亢氐衮州氐房心宋房心豫州尾箕燕尾箕幽州斗牛越斗江湖女吴牛女杨州虚危齐虚危青州室壁卫室壁并州奎妻鲁奎妻胃徐州胃昴毕魏昴毕冀州语文文学常识41觜参赵觜参益州井鬼秦井鬼雍州柳星张周柳星张三河冀轸楚冀轸荆州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

49、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参(shn)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语文文学常识42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北斗

50、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古人用北斗来辨别方向和季节。天枢和天璇连成一条线,这条线向天枢的方向延长五倍的距离就可以找到北极星,也就找到了北方;北斗在不同的季节出现在天空的不同方位,就好像在围着北极星转,所以古人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判断季节:斗柄指向东方是春天,斗柄指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