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 ,大小:315.10KB ,
资源ID:347174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3471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民族复兴”的哲思政韵透...产党领导意识的三次历史飞跃_罗晓东.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民族复兴”的哲思政韵透...产党领导意识的三次历史飞跃_罗晓东.pdf

1、5 75 7【摘要】“民族复兴”的哲思政韵是中国共产党实践经验的历史结晶,是把握党领导意识和领导能力的重要依据,更是探索党领导意识历史性飞跃必不可缺的关键回顾。以“民族复兴”的哲思政韵为切口,通过超越资本主义神话与“民族复兴”的道路认识,世界革命与“民族复兴”的道路坚守以及本土格局与“民族复兴”的道路自信三个维度的顺次展开,可以透视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从理想到现实、从革命到建设、从赶超到自觉的三次历史飞跃。这不仅从横向上展现中国与世界民族革命史的重要联系,又从纵向上涵盖百年来党对“民族复兴”道路认知的质式转变,从而能对党领导意识的实践性与先进性进行深刻理解与把握。【关键词】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

2、;领导意识;三次历史飞跃从“民族复兴”的哲思政韵透视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的三次历史飞跃罗晓东 徐熒罄(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 5 0 0 0 1)党史党建南方论刊2 0 2 3年第 2期“领”即先进经验,“导”即方向把握,领导意识便是实现实践性与先进性相统一的思想归纳和经验继承。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意识和领导能力脱离不了其在各项实践中对先进经验的认识、提炼与坚守。其中,“民族复兴”的哲思政韵正是认识这一历史过程与牢牢把握其领导意识和领导能力的重要依据。以习近平总书记建党 9 5 周年的七一讲话与建党百年的七一讲话作为对比,从话语形式上,前者出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 9 处,后者则

3、有 2 6 处,对“民族复兴”的再强调不可谓不高;从内容体系上,前者的论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关的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后者则进一步指向党的历史进程中的四个伟大成就,指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再出发,对“民族复兴”的再认识不可谓不强。因而,通过“民族复兴”的哲思政韵透视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的三次历史飞跃,正是对其实践性与先进性的深刻把握。一、第一次历史飞跃:超越神话与“民族复兴”的道路认识从中共一大提出彻底消灭私有制和消灭社会阶级区分,到毛泽东通过新民主主义论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革命的领导责任和推翻“三座大山”领导能力,是

4、体现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初期从理想到现实的领导意识飞跃的重要线索。(一)资本主义统治的剥削本质中国近代民族革命的两个重要历史节点,一是以“五卅运动”为节点:在全中国范围内,社会各阶级(特别是工人阶级)始终受到直系军阀与英、美帝国主义等势力的联合压迫,由此使得全国各界掀起了反帝国主义、反军阀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群众运动,筑牢了全国人民参与民族革命的坚强信念;二是以“四一二政变”为节点:以蒋介石等为代表的反革命武装集团对“巩固特权身份、牺牲国家利益”的政治图谋,彻底展现了资产阶级领导民族革命的软弱性和脆弱性,也坚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革命、实现民族独立的决心。因而,对资本主义统治的剥削本质的充分认识,是

5、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实现第一次历史飞跃的转变基础。(二)帝国主义侵入的殖民效果中国资产阶级领导下的民族革命,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对封建文化传统与国家制度成功进行了解构,但另一方面又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新生力量的软弱,在抵抗帝国主义的过程中又最终再次依赖于士绅统治阶级,转变成中国新的官僚资本主义,滋长了帝国主义的进一步渗透。归根结底,不论是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还是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呼吁,最终只是为了给最广大的无产阶级换个“主人”,重新实现其文化统治与资本剥削的目的,这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神话的虚幻,同时也充分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根本原因。(三)社会主义突围的历史选择对资本主义神话的认识,不

6、仅揭示了资本主义领导民族革命的失败必然,同样也阐明了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革命的历史必然。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革命和民族复兴想要真正获得成功,就必须不断革命,从对生产工具的革命深入到生产关系的革命,直至消灭不平等的制度根源与权力关系,亦即是消灭资产阶级本身,才有可能实现。而这也恰恰证明了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革命的必然性,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发展和创新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力成果,同样也是坚守民族整体利益的必要基础。综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的第一次历史飞跃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神话的破除基础上的,由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内在逻辑和现实意义,坚信和把握

7、社会主义制度对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意义,从而实现整个政党从理想到现实的集体意识飞跃。5 85 8二、第二次历史飞跃:世界革命与“民族复兴”的道路坚守从 1 9 4 9 年中国与苏联、波兰、罗马尼亚等 1 7 个社会主义国家陆续建立外交关系,到 1 9 5 3-1 9 5 6 年间中国提出“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提纲挈领性的国家交往原则,再到 1 9 7 1 年中国在世界各民族的共同支持下得以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上无一不体现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建设的道路坚守与任务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封闭的,闭关锁国也绝不可能实现民族复兴。(一)世界民族觉醒的必然性世界民族的觉醒是资

8、本主义制度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结果。1 同样,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的历史觉醒亦是必然的。孙中山最早提出“主义即精神”,只有从家族主义转向国族主义的群体认同,中国社会才能告别长期以来的封建意识及传统约束,构筑反帝反封建的坚定精神力量。2 毛泽东通过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更深入道出了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即同步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推翻封建势力压迫的民主革命,二者是互相关联、齐头并进的。3 可以说,孙中山的民族革命是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概念认识,是建立在种群情感基础上的思想认识,而毛泽东的民族革命进一步不仅是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彻底对立的概念认识,同时还是立体的内外统一的制

9、度革命认识,这都为中华民族觉醒奠定必要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成就领导核心奠定必然条件。(二)无产阶级旗帜的革命性无产阶级领导民族革命不仅必要,而且必然,世界民族革命最终一定是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完成的,而这正是源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性。一方面恰如马克思通过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阐明的:只有无产阶级的利益才是始终与社会整体大繁荣保持一致的,他们必然是社会大萧条中的首要波及和受损对象,这一阶级特性决定了他们的革命性与坚定性;4 另一方面正如毛泽东通过新民主主义论所针砭的,中国的资产阶级无法对民族革命尽到责任,因此,最终这个责任不得不落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坚强领导身上。5 由此可见无产阶级领导民族复

10、兴的革命性价值。(三)世界民族革命的协同性世界民族革命的协同性,外生于帝国主义的共同压迫,内源于民族觉醒的共同趋势,是世界各民族争取平等交往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期待和共同行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是由近代“两半”社会的沉痛经历所直接塑造的,是从一开始便被赋予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记忆和集体意识。这一意识前提恰恰展现出边缘国家共同的历史遭遇与发展困境。同时,民族的地方性逐渐随着物的全球化和象征再生产进而不断消解,成就世界民族革命的协同性,即是对压迫其他民族的霸权秩序的共同抵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革命同样是世界民族革命协同性的重要体现,维护世界民族革命协同性亦是党的初心之一。综上,世界民族觉醒的必然性

11、、无产阶级旗帜的革命性以及世界民族革命的协同性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认识、融入与重塑世界体系的领导意识,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建设的集体意识飞跃。三、第三次历史飞跃:本土格局与“民族复兴”的道路自信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的逐步完成以及世界体系的加速融入,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日益成为世界发展范式的重要参照,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也实现了从赶超到自觉的第三次历史飞跃。对这一历程和意识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过去多个场合也都转述过费孝通的“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等论述及理念,这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前任务不再是赶超谁,而是对中国本土格局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觉,这一根本转变也深层折射中国共产党

12、领导意识的第三次历史飞跃。(一)“美人之美”的历史进路“美人之美”的观念形成,一方面深刻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明形态。另一方面,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革命和民族革命,其最终目标便是为了消灭私有制、消灭异化危机、实现人类解放的。1 9 7 4 年 2 月,面对冷战所形成的世界格局,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5 邓小平在 4 月 1 0 日的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世界”理论和中国“永不称霸”的根本原则。继承百年来的思想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中国“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国际使命。6 这都恰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美人之美”的历史进路的观

13、念认识与统一贯彻。(二)“各美其美”的民族自觉民族自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亦即是实现民族复兴从自发活动转向自主活动的集体意识发生。民族自觉以本土文化沉淀、群体记忆和共情心理为基础,不可避免地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而遭遇消解、破坏和重建。长期以来西方中心主义所主导的世界文化格局和审美格局中,洋与土、新与旧被直接对立起来,这种审美意识形态的鄙视链同样也是民族自尊心的鄙视链。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了民族自觉的中国经验:一方面要向其他国家学习经验、有扬长避短的客观心态,另一方面不能因为自己的历史局限和国力不足就妄自菲薄。7 这种既见贤思齐又坚守自我的民族观念正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民族自觉的原则体现与价值

14、倡导,更进一步也是实现贯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条件,为审视和发展民族格局的本土性奠定基础。(三)“美美与共”的最终目标民族的便是世界的,“美美与共”的最终目标既是尊重民族多样性、促进世界多元化、坚守文明共生性的发展道路,同样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原则与理念。一方面,物的全球化为民族性走向世界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这种物的全球化体系在加强民族间互相往来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的全球化危机。这使得国家和民族发展再不可能是孤立的封闭建设,而是迫切地需要寻求全球治理与合作。正是基于这两点现实,“美美与共”的最终目标由此成为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求以及驱动力量。上述三点基本呈现了当代

15、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使命,也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所在,即始终贯彻民族格局的本土性、实践性和科学性,同样,这也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扫清了价值雾霾,理清了过往的理念传承,规划了新的发展路线,确立了新时代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信仰和信心,更进一步实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从赶超到自觉的第三次历史飞跃。5 95 9四、结语“民族复兴”的哲思政韵是中国共产党先进经验的历史结晶,是探索、认识和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飞跃不可缺少的重要回顾,亦是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实践性与先进性相统一的根本依据。可以说,三次历史飞跃既从横向上展现中国民族革命史与世界民族革命史的重要联系,又从纵向上展现了我国从被帝

16、国主义剥削侵入到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涵盖了百年间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复兴道路从认识到坚守再到自信的质式转变,从中也体现出党领导力的阶段性跨越。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意识始终是与时俱进的,是实践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承继与转向(1 9 4 9-1 9 5 6)”(1 9 F K S B 0 4 9)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1 斯 大 林 全 集(第 二 卷)M.北 京:人 民 出 版社,1 9 5 3:3 0 0-3 0 1.2 孙中山.三民主义 M.长沙:岳麓书社,2 0 0 0.3 毛 泽 东 选 集(第 二 卷)M.北 京 人 民 出 版社,2 0 0 8:6 3 7+6 7 4.4 马克思.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 4:7-8.5 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1 3 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 9 9 8:3 7 9-3 8 2+3 8 6-3 8 7.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 0 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E B/OL .h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