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0 卷 第 1 期Vol30 No1鄂州大学学报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2023 年 1 月Jan.2023doi:10.16732/ki.jeu.2023.01.008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影响因素及团体辅导提升路径研究左芸骄,晏舟莹,陈慧君(江汉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摘要:文章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归纳影响当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自身因素,分析团体辅导对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效果,系统提出高校可从营造和谐团体氛围,拓展积极情绪体验;构建高效沟通渠道,传递积极心理力量;丰富团体活动内容,分层渗透积极思想;强化辅导延续效果,
2、巩固塑造积极人格这四条路径出发去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水平。关键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影响因素;团体辅导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04(2023)01-0026-03收稿日期:2022-07-22作者简介:左芸骄(1998-),女,硕士在读,应用心理专业,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晏舟莹(1999-),女,硕士在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陈慧君(1963-),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积极人格与行为。教育部于 2018 年发布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明确指出,高校要重视“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3、”,而大学阶段正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黄金时期。积极心理品质最初由 Seligman 提出,被定义为个体内部特征与外部教育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的正向心理特质,其中包含六大美德及相对应的 24 项人格力量,具有稳定性、可塑性、建设性、潜在性和独特性等特征,可通过团体辅导开发、塑造并巩固,成为健康人格的一部分。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水平越高,就越能抵御挫折心理引发的抑郁情绪,减轻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容易获得积极的思维方式、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继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格优势,唤醒周围人的潜在积极力量,共同奠基幸福有成人生。由此,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归纳当代
4、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团体辅导对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效果,系统提出团体辅导提升积极心理品质水平的有效路径,对于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体系,推动高校积极心理教育模式建构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一、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因素(一)家庭因素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是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且对其后期的生涯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郭玉芳等人通过研究发现,母亲的情感温暖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父母为孩子营造平等宽松的家庭氛围,给予适当的期许和必要的关心,让其感受到家的温馨,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最佳途径1。杨黎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信任鼓励型教养
5、方式的护生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及各维度均分最高,其次为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再次为专制性教养方式,得分最低的为溺爱型教养方式,积极教养方式有利于促进善良、审慎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2。与此同时,父母重视教育的程度,家人的教导、情感支持和个性品质等方面会影响优秀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其中家人的优良品质会对孩子个性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榜样作用去塑造积极行为3。(二)学校因素刘会娟等学者通过研究证实,学校为大学生创设的环境氛围和人际基础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主要影响力,来自教师及同学的支持力量可以帮助其激发积极情绪体验,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在对抗逆境时起到减轻心理应激的保护作用4。同伴的情感支
6、持也是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保护因素,积极的群体友谊能够为其提供广泛及时的应对资源,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从而发展出真诚、热情等积极心理品质3。此外,良好的学业成绩第 1 期也能够增进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使其充满自信,以乐观心态面对外界挑战,促进积极心理的形成5。(三)自身因素张艳芳等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品质属于人格的积极成分,其节制、智慧、仁爱和公正、勇气分别与人格的责任感、开放性、宜人性、神经质显著相关,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可使大学生肯定、认可自身价值,较好地调适负面情绪,利于形成勇敢、坚强等积极心理品质6。赵伯妮等学者根据研究分析,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其积极心理品质水平相较于非学
7、生干部的大学生胜于一筹,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外界,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使得社交智力和领导能力得到充分训练7。同样地,长期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也拥有更多的积极心理品质,因为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可帮助其释放精神压力,提高情绪健康水平8。二、团体辅导对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效果在高校开展团体辅导具有朋辈间共通性强、互动性高、理解性好的天然优势,因为大学生作为成长中的青年会更关注同伴评价,群体间存在团体归属本能,常会面临相似的发展困惑和成长课题。以富有启发性的团体辅导模式代替刻板的传统说教,有利于降低大学生的防御心理,在团队中营造和谐交流氛围,挖掘个人潜能优势,凝聚积极心理力量,促使每个成员获得多方面成长
8、的发展机会,这不仅充分发挥了深度疏导的效用,还扩大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惠及面。李燕等学者通过研究调查表示,团体辅导能够优化学校的心理咨询机制,帮助大学生积极应对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自我否定、内向自闭、消极悲观和迷茫恐惧等心理问题9。袁霞等学者的干预实验结果表明,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在团体辅导之后得到显著提升,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感悟、触动而形成的10。陈永涌等学者通过实施积极心理干预发现,团体辅导可以有效提升藏族大学生的整体积极心理品质水平,并间接地提高了其抗压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水平11。这些都为将团体辅导应用于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三、团体辅导
9、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路径研究(一)营造和谐团体氛围,拓展积极情绪体验在正式开展团体辅导之前,领导者首先要与成员明晰团体规则,奠定好提升积极心理品质的基础,确保大家在团队中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将是保密的,团体始终是一个处在开放且安全环境当中随时保持互动的整体。每一位成员都需要参与到活动中来,坦诚地分享自己的种种想法或感悟,展示真实的自我,在相互交流、观察、学习过程中形成客观的自我认知,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并收获所有人无条件地尊重、支持。积极心理学认为帮助大学生学会将积极情绪体验予以有效拓展是提升积极心理品质的关键途径,不仅能增加个体的人际资源,也让其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活突发事件。因此,领导者接下
10、来可以组织如“滚雪球”、“记者采访”等热身活动引导成员相互认识彼此,共同拟定团体规范,设置拓展积极情绪的总体目标,建立起团队期望。当大家皆致力于发现并表达积极情绪时,整个团队营造出的就是包容、温暖的和谐团体氛围。领导者应始终牢记,团体辅导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充分感知积极情绪情感,团队成员互为镜像,一起主动参与到心理活动之中,将目标有效转化成内在需要和内心感受。让大学生在人际交互过程中学会调适负面情绪以及悦纳自我的方法,提高生活满意度,充分调动自身正能量潜力,不断开发、完善优势美德,塑造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从而拓展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最终实现积极心理品质水平的整体提升。(二)构建高效沟通渠
11、道,传递积极心理力量团体辅导为心理问题相同或近似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还原生活情境的现象场,每个人的积极心理品质都可以被观察、被发现、被欣赏、被模仿,让成员领悟到与他人进行积极互动的重要性,接纳更多有益的思想。在此过程中也便于领导者构建出高效的沟通渠道,引导成员探索并使用积极的人际交往技巧和策略,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改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团体辅导强调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家通过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观点的碰撞与融合中学会换位思考,对他人不同的观念予以理解,适时转变对人或事物的看法,改善不合理的认知思维模式,共同发现问题,拓宽解决问题的途径。让成员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和意义,提高团队凝聚力
12、,增强人际信任感,促使其在遇到困难时懂得主动寻求人际支持。领导者还可以通过沟通渠道去传递积极心理力量,先普及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内容,再组织如“推销自己”、“优势大转盘”等活动引导成员挖掘自身和同伴所展现出的积极心理品质,交流在夸赞自己和他人以及收获别人夸奖时感受到的共性和差异,促进成员自我评价的提升,发展对他人更为恰当的评价,互相激励学习彼此的长处,提高个人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铸造积极心理品质。(三)丰富团体活动内容,分层渗透积极思想王新波曾根据已有全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测量的相关成果,提出大学时期不同阶段需要重点培育的关键期品质和控制性品质略有不同12。领导者应基于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
13、征有针对性地丰富相应的活动内容,如开展以新生适应、人际交往、潜能发挥、职业规划为主题的团体辅导,分层渗透积极心理教育的核心思想,同时也便于对团队中出现的个案情况安排个性化的专业心理咨询或者及时有效的转介,为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提供可靠的外部环境。针对大一年级新生正处于闭锁性与开放性矛盾冲突的心理特点,领导者应重点关注仁爱、勇气左芸骄,等: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影响因素及团体辅导提升路径研究27鄂州大学学报第 30 卷参考文献:1刘艳,谭亚莉.泛娱乐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式微与重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7):121-126.2王隼.学生管理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效果探究J.中学政治
14、教学参考,2021(36):103.3郭晓芸,许丽丽,王峰.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融合的关键环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6):98.4闫献伟,李怀珍,胡钟月,等.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路径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90-93.(责任编校:杨忠科)(上接第 19 页)美德,组织如“信任之旅”、“你说我画”和“心有千千结”等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其快速适应入学后角色身份的变化,消除对于崭新环境的陌生感,建立积极关系,增强个体归属感。针对大二年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心理特点,领导者应重点关注正义、节制美德,组织如“情绪蛋糕”、“驱散阴霾”和“
15、积极生活计划”等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其理性看待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抵制懈怠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学会有效管理时间,有意识地训练自身领导能力,不断增强心理韧性。针对大三年级学生容易在人生分水岭陷入选择焦虑的心理特点,领导者应重点关注智慧与知识美德,组织如“创造心流”、“成功在身边”和“价值大拍卖”等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其发掘自身优势亮点,汲取他人的成功经验进行替代性学习,强化积极行为,全方位塑造积极的自我图式。针对大四年级毕业生普遍面对即将踏入社会产生各种复杂情感交织的心理特点,领导者应重点关注灵性与超越美德,组织如“幸福放大镜”、“成长生命线”和“畅想美好愿景”等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其开展未来生涯的规
16、划探索,感恩大学生活的积极意义,树立发挥职业价值的坚定信念,逐步实现人格上的自我超越。(四)强化辅导延续效果,巩固塑造积极人格有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品质作为个体内化的一种优异特征,必须通过个体采取行动才能表现出来,但许多大学生表示虽在团体辅导中已经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却很难将其有效地转化成积极行为13。因此,领导者需在最后一次活动中协助团队复盘成果、总结迁移,激发更多内在的积极力量。正式结束团体后还得追踪调查各个成员的积极状态保持情况,保证团体辅导的成效不仅仅发挥在活动期间,而是要渗透到成员今后的生活点滴中,形成良好习惯。领导者可以通过进行毅力训练、感恩训练环节帮助成员巩固塑造积极人格,乐观看待人生环境,如每天记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三件好事”;每周为自己拟定一个“挑战小计划”;每月为他人书写一封“感恩信”或进行一次“感恩拜访”等等。在此过程中,领导者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设立交流群组,组织成员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感悟心得,同时每周评选出“打卡王者”,给予适当奖励,以强化成员积极行为的保持,让大家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时刻憧憬未来生活,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延续发展。另外,定期对领导者开展团体辅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