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268 ,大小:1.18MB ,
资源ID:3487997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34879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_04-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pptx)为本站会员(a****2)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_04-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pptx

1、高考语文,新高考专用,板块三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关键能力1断句针对讲1:标名代,定句读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常见的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等。,例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断9处)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解析作答时,首先抓住“周室”“诸侯”“仲尼”等名词,再考虑下文省略了做主语的代词。答

2、案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参考译文周王室已经衰落,诸侯恣意而行。孔子为礼乐崩废而担心,(于是)追述先贤,整理前圣经典学说,以求重建王道,匡正乱世,使之返于正道。(我)阅读过他的著作,(他是要)为天下制定礼仪法度,留传六艺的统绪纲纪垂范后世。(于是我)作了孔子世家第十七。,针对讲2:借动词,定句读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常有省略主语的情况,而动词则充当句子的谓语,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可以借助动词与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断,提高断句的准确率。,例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

3、断句。(限断6处)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选自四库全书总目)解析抓住“初”“已而”等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根据“高谈”“谓”“悟”“焚”“师仿”“得力”“不服”等谓语动词来断句。答案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参考译文王慎中写文章,一开始也喜欢谈论秦汉时期的散文。说东汉以后的(散文)就没有可取之处了。不久领悟到欧阳修、曾巩写文章的方法,于是把旧作全都焚毁了,一心一意师法模仿他们的写法。尤其得益于曾巩的写作手法。唐顺之一开始不

4、信服他的说法,一段时间以后就改变写法跟从他了。,针对讲3:找虚词,定句读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等。它们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2)复句中的关联词:虽、纵、向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在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4)表示疑问的词:何、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等。这些词出现,一般可构成疑问句,联系上下文意可断句。,(5)其他虚词:以、于、为、

5、而等。这些词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而”表转折并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例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智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取材于中论修本)解析借助其中的某些虚词进行断句,如“故”和“也”。“行善者”“为恶者”作为叙述对象应在句子开头。答案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智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参考译文社会安定的时候

6、,行善的人获福,为恶的人得祸;等到社会动乱的时候,行善的人不能获福,为恶的人不会得祸,这是不合常规的现象。聪明的人不因为不合常规的现象怀疑正常的法则,所以遵循致福的道路,防止祸患的到来。得福还是不得福,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君子只要坚守自己的志向就行了。,针对讲4:察对话,定句读对话是古文断句的一个重要依据,其标志性的词语有:曰、谓、云、言等。一般情况下要在其后断开。如果是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等为标志,而把主语省略,因而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出问者和答者,准确断句。,例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

7、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取材于战国策秦策)解析借助对话标志词“曰”和虚词“也”“则”等进行断句。答案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参考译文医师扁鹊拜见秦武王,武王把自己的病情告诉扁鹊,扁鹊请求彻底治疗。武王的近臣(对武王)说:“大王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即使治疗也未必能治好,还可能让耳朵失聪眼睛失明。”武王把近臣的话告诉了扁鹊,扁鹊

8、听了,大发脾气,把针石丢在地上,气愤地说:“君王既然跟懂得医理的人商量治病,却又听信不懂医理的人胡言乱语,像这样就可以知道秦国的政事了,您只要在一次重大举动上迟疑不决,秦国很快就会灭亡啊!”,针对讲5:辨句式,定句读根据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等可进行断句。“者也”或含有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根据固定结构,如“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等也可进行断句。千万不要把固定结构拆分开。,例用斜线(/)

9、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选自左传崤之战)注死君:已死的国君。伐吾同姓:秦伐郑灭滑。解析借助其中的特殊句式或固定结构,如“何为”“也”“谓乎”等进行断句。答案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参考译文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那么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长远利益

10、考虑,也算是为了死去的国君吧!”,针对讲6:明修辞,定句读运用修辞手法来断句,注意对称句式。例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解析疏通大意可知,“贵诈力”与“贱仁义”相对,“先”与“后”相对,“富者”与“贫者”相对,“国强者”与“弱国”相对。,答案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参考译文从这以后,天下处

11、于战国时代,互相争斗,尊崇欺诈和武力而轻视仁义道德,推崇先占有财富而后讲究辞让。所以平民百姓中富有的人有的累积上万财富,而贫穷的人有的连糟糠都吃不饱;强大的诸侯国兼并小的诸侯国,使它们称臣服从,而弱小的诸侯国有的断绝了祖宗的祭祀,国家也灭亡了。延续到秦,最终使海内统一。,关键能力2词语理解针对讲1:牢记相关文化常识例(2020新高考)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解析此项错误。“殿下”是对太子、诸亲王的敬称,也可以称帝后、帝妃及公主。“丞相”是古代辅佐君主的职位最高的大臣,不能称殿下。,针对讲2:结合语境推断相关词语的含义例(2021新高考)部曲,原指古代豪门

12、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解析此项错误。原文:“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疋,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意思是,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铠甲、兵器,让祖逖自行募集。当年秋八月,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可见,“部曲”不指部队的编制单位,而是指“将领招募的私人军”。,针对讲3:积累课内重要实词例(2022新高考)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解析此项错误。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初中九年级的课文,“王之蔽”的“蔽”是“所受的蒙蔽”的意思,而文中“为赵蔽

13、”的“蔽”是“屏障”的意思。两者不同。,关键能力3概括分析此类题型以误扰正的方式主要有四种: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答题时,将选项还原到文中的对应区域,“题文对照”,仔细比对。针对讲1:曲解文意利用文中有些词句较难理解的特点,在分析、概括、转述的过程中故意曲解文意,这是概括分析题的主要设错手段。解题时先要找到原句,再细辨原文中的词句在选项中是否释义错误,并借助语境仔细推敲。,例(2020课标全国)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试题选项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

14、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解析仔细比对后可知,原文中对应的有效信息为“金人来归燕”,意思是“金人来归还燕地”,而此选项中却表述为“金人前来归顺”,错误,属曲解文意。,参考译文金人来归还燕地,朝廷商量选派一个帅臣(去守卫燕地),王安中请求前去。王黼在皇上面前极力称赞他,于是皇上授予王安中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燕山府知府等官职,王安中与辽国投降的将领郭药师共同主持府事。,针对讲2:无中生有这是一种添油加醋、无中生有的设误手段。解题时要细审选项中的每一个信息点在原文中是否有相关表述,要留意细节,识别选项中自行添加而原文中并未出现的信息。例(2

15、020新高考)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试题选项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解析仔细比对后可知,原文中对应的有效信息为“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意思是“捆缚他的族中兄弟子侄辈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因受牵连而死,母亲因哭儿子而死”,而此选项中却表述为“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错误,属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左光斗的同宗群从被迫害致死,他的母亲也并非被迫害致死。参考译文魏忠贤令

16、抚按严加追缴,捆缚他的族中兄弟子侄辈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因受牵连而死,母亲因哭儿子而死。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针对讲3:错位嫁接这是一种故意颠倒多个事件的先后顺序或因果关系的设误手段。答题时要理清文段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并弄清楚事件的前后顺序与经过,留意相关事件经过转述后是否存在前后错位或因果倒置的问题,以便识别出人事混淆、顺序倒置等错误。,例(2020课标全国)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试题选项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

17、;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解析仔细比对后可知,原文中对应的有效信息为“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可知“减免上供米的三分之一”,是苏轼向朝廷的请求,不是苏轼减免的。而此选项中却表述为“他在任职杭州时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错误,属错位嫁接。参考译文(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一起发生。苏轼向朝廷请求,减免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到皇上赏赐的度僧牒,用于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针对讲4:以偏概全这是一种用部分代替整体来设置错误点的手段。答题时要特别关注表示范围的词语或概念,与文段中所述的相关内容进行仔细比对,看事物的范围在转述的过程中是否被缩小或扩大,看事情

18、的程度在转述的过程中是否被弱化或强化。,例(2021新高考)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疋,不给铠仗,使自召募。试题选项祖逖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睿虽无北伐之志,但仍然尽力支持,这坚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解析仔细比对,依据原文“给千人廪,布三千疋,不给铠仗,使自召募”可见,司马睿只是有所支持,并非“尽力支持”。此项错误,属以偏概全。参考译文司马睿向来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铠甲、兵器,让祖逖自行募集。,关键能力4归纳要点归纳要点,是难度较

19、小的简答题。答题时,根据题干,在原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先理解其意思,然后用简洁的文字表述。针对讲1:归纳事件原因就文中某一现象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选文追溯原因,是近三年考查的重点。,例(2020新高考)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解析解答第一问,首先要在文中找到“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这一内容,理解其意思,筛选出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并进行概括。“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意思是“容城孙奇逢,是个有气节的侠士”;“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意思是“与定兴鹿正因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考生可以根据这一内容进

20、行概括。解答第二问,首先要在文中找到“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这一内容,理解其意思,并进行概括。“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意思是“而左光斗与杨涟已同日被狱卒害死”,考生可以根,据这一内容进行概括。答案第一问: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第二问: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被害。,针对讲2:比较不同这是2022年新出现的命题角度,应重视。例(2022新高考)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解析在赵国,孟尝君指出,魏国是赵国不受强秦威胁的屏障,可谓一语中的,让赵王明白了魏国存亡的利弊,从而同

21、意出兵救魏。在燕国,孟尝君为燕国假设了一个可怕的结果:如果燕王不救魏国,魏国会投靠强秦,纠集四国兵力攻打燕国。燕王在这个假设的威吓下,只好答应出兵救魏。答案对待赵国:分析利弊;对待燕国:威胁恐吓。,针对讲3:分析概括人物的品质例(2020江苏改编)阅读材料,完成题目。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欧阳文忠公撰纪、表、志,宋景文公撰列传。当时以景文所撰过文,且一书出两手,命文忠看详,改归一体。文忠曰:“人所见不同,且宋公前辈。”遂已。故事,修书,唯官高者一人书职名,时景文守郑州,在文忠下。文忠曰:“宋公用力久且深,何可掩哉?”遂于所撰各书之。古之君子,存心至公,无欲上人如此。(节选自杨士奇书后)文中“存心

22、至公,无欲上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解析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存心至公,无欲上人”的体现,阅读原文可知,“存心至公,无欲上人”是指欧阳修的品格。从欧阳修“人所见不同,且宋公前辈”的话与拒绝“改归一体”的行为,可以看出欧阳修尊重前辈,不改他人之文。通过欧阳修“宋公用力久且深,何可掩哉?”的话,可以看出欧阳修尊重他人成果,不掩他人之名。答案尊重前辈,不改他人之文;尊重他人成果,不掩他人之名。,针对讲4: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和目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多体现在议论性的句子中,表达形式多样,有的开篇明义,直抒胸臆;有的寄寓于故事,含而不露;有的通篇叙述,卒章显志。要结合文章的特点进行概括。,例(2021新

23、高考)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解析“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强调君主的态度直接决定臣子的行为态度。结合“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分析,司马光这样说的目的就是劝谏统治者要像唐太宗这样行正道,成为臣子的表率,只有这样臣子才敢于劝谏,才能对国家忠心,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答案第一问: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第二问: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关键能力5翻译语句针对讲1:翻译句子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方法1.基本要求文言文

24、翻译应以直译为主,即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在译文中,要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2.具体方法:留、补、换、改、删(1)留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器物名等在翻译时予以保留,照抄不译。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画线部分分别是帝王纪年、古地名和古官职名,翻译时都可保留不译。(2)补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完整,句子更顺畅。补充部分可加小括号。如: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

25、齐王纳谏)句中“与”前省略主语“邹忌”,“与”后省略宾语“客”,翻译时都应补出。又如: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这句话应,译成:距离洞百余步(的地方),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3)换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节词去替换古代的单音节词;二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称,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画线部分应译成: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问题)。又如:古人讲“书”,现在讲“信”;古人讲“目”,现在讲“眼睛”;古人讲“首”,现在讲“头”;古人讲“食”,现在讲“吃”;等等。(4)改改变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语序,把它改成现代汉语的常规

26、语序。主要有下列几种:,A.宾语前置。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莫我肯顾”就是“莫肯顾我”,属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并前置,翻译时要改为现代常规语序。B.定语后置。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画线部分要按“求可使报秦之人”的语序来翻译。C.状语后置。如: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句中画线部分翻译时要放在“短屈原”前面作状语。D.谓语前置。如: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句中的“安在”是句子的谓语部分,放在主语“公子能急人之困”之前了,翻译时要改语序。,(5)删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没有什么实在意义,有的起舒缓语气、凑足音节的作用;有些

27、在句中,有些在句末,也有在句首的,如“夫”“盖”等。对这些虚词,翻译时可酌情删去,即不必译出。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句中的两个“也”都是起舒缓语气作用的,都不必译出。又如:“之”字在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和标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时,都不必译出。以上介绍的这五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应在具体翻译时综合运用。文言文的选段固然在课外,但对于虚词、实词、句式等知识点的复习则应当立足课本,仔细研读课文(包括注释)。,针对讲2:实词的翻译方法1.对称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

28、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进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例充分利用句中加横线的字来推断加点字的意思。(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2)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3)则思慎始而敬终。(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解析分析可知,加点字与加横线的字词义相近、词性相同,据此可得出答案。答案(1)竭尽(2)在腰间佩带(3)谨慎(4)任用,2.语境推断法语境推断法主要是利用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来推断实词含义。文言文的语境,有三个层面的理解:(1)短语语境,就是实词所在的短语的词性特征和结构特征。比如说“谲佞残妒”是四个形容词构成的并列结构,我们就可以根

29、据其他几个词的意义来推断“谲”的释义是否正确。(2)句子语境,就是实词所在句子的结构特征和特定句意限定。如2015年山东卷第9题C选项“军皆定次,将乃就舍”,根据“将乃就舍”能推断“次”应解释为“途中止宿的处所”,而不是“次序”。(3)上下文语境,就是实词所在的上下文语段构成的语境。“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虽死且有谋,余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根据这样的语境,由“佞”和“妒”我们就能基本推断“谲”释为“诡诈”。,3.语法推断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

30、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1)划分句子成分法“信义著于四海”(“信义”做主语,可判断“信”是名词,做“信用”讲)“烟涛微茫信难求”(状语,确实)“楚怀王贪而信张仪”(谓语,信任)(2)看搭配“辍耕之垄上”(“之”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之搭配),4.联想推断法联想推断有课本联想推断和成语联想推断两种。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如: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准许)。可以联想课文陈情表中的句子:听臣

31、微志。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5.字形推断法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丧失,汉字本身即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因此,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如“樯橹”,“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船具;“樯”是生僻字,但“樯”从木,与“橹”联合成词,可知“樯”也是木制的船具。另外,“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系”与捆绑有关,“月”与肉有关。,例利用字形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

32、柯以怡颜。(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答案(1)看(2)田地,6.邻字推断法文言文中的同义复词实际上是同义复用,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例利用邻字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华夏震栗,雄才奋用之秋也。(2)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3)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答案(1)年幼(2)放纵(3)检举、告发,针对讲3:虚词的翻译方法1.语境推断法虚词一般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如: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

33、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之”,“伏焉”即“伏在那里”。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语境交代了写文章的目的,即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断句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圣心备焉。(劝学)“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词。2.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就起不同作用。比如“也”,在句末表示陈述、疑问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又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其

34、李将军之谓也”;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蔺相如)破璧”;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语气副词,一定)无忘乃父之志”。,3.对称分析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并序)“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趁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构成对称,都是指有利的

35、形势。,4.语法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指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推断其意义和用法。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句中“其”不作句子成分,可译为“又”。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分析该句语法结构,主语是“相如”,“持璧却立”是连动结构,作谓语,故句中“因”的用法为连词,应作“于是”“就”解。,5.代入检验法将判断出来的意思代入句中,若结合上下文,语意通畅,说明理解准确。如“而”“且”表承接、转折,若判断为承接,可用“就”“随后”“那么”替代;若判断为转折,可用“可是”“但是”替代。替代后若前后语意不通畅,说明判断不准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36、延熹元年十二月,南匈奴诸部并叛,与乌桓、鲜卑寇缘边九郡。帝以京兆尹陈龟为度辽将军。龟临行,上疏曰:“臣闻三辰不轨擢士为相蛮夷不恭拔卒为将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虽殁躯体无所云补。今西州边鄙,土地塉埆,民数更寇虏,室家残破,虽含生气,实同枯朽。往岁并州水雨,灾螟互生,稼穑荒耗,租更空阙。陛下以百姓为子,焉可不垂抚循之恩哉?古公、西伯,天下归仁,岂复舆金辇宝以为民惠乎?陛下继中兴之统,承光武之业,临朝听政而未留圣意。且牧守不良,或出中官,惧逆上旨,取过目前。呼嗟之声,招致灾害,胡虏凶悍,因衰缘隙,而令仓库单于豺狼之口,功业无铢两之效,皆由将帅不忠,聚奸所致。前凉州刺史祝良,初除到州,多,所纠罚,太

37、守令长,贬黜将半,政未逾时,功效卓然,实应赏异,以劝功能;改任牧守,去斥奸残;又宜更选匈奴、乌桓护羌中郎将、校尉,简练文武,授之法令;除并、凉二州今年租、更,宽赦罪隶,扫除更始。则善吏知奉公之祐,恶者觉营私之祸,胡马可不窥长城,塞下无候望之患矣。”帝乃更选幽、并刺史,自营、郡太守、都尉以下,多所革易。下诏:“为陈将军除并、凉一年租赋,以赐吏民。”龟到职,州郡重足震栗,省息经用,岁以亿计。诏拜安定属国都尉张奂为北中郎将,以讨匈奴、乌桓等。匈奴、乌桓烧度辽将军门,引屯赤阬,烟火相望。兵众大恐,各欲亡去。奂安坐帷中,与弟子讲诵自若,军士稍安。乃潜诱乌桓,阴与和通,遂使斩匈奴、屠各渠帅,袭破其众,诸胡

38、悉降。奂以南单于车儿不能统理国事,乃拘之,奏立左谷蠡王为单于。诏曰:“春秋大居正;车儿一心向化,何罪而黜!其遣还庭。”(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1.(断句)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三辰不轨/擢士为相蛮夷/不恭拔卒/为将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虽殁躯体/无所云补B.臣闻三辰不轨/擢士为相/蛮夷不恭/拔卒为将/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虽殁躯体/无所云补C.臣闻/三辰不轨/擢士为相蛮夷/不恭/拔卒为将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虽殁躯体/无所云补D.臣闻三辰不轨/擢士为相蛮夷/不恭拔卒为将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虽殁躯体/无所云补答案B,2.(词语

39、理解)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延熹,汉桓帝的年号,以皇帝即位为元年,只有新帝即位时才会改变年号。B.中官,本为古官名,后用来指宫内、朝内的官员,有时也可以用来指宦官。C.州郡,代指地方行政区域,东汉末年逐渐形成了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D.单于,文中为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创立于头曼单于。答案A,3.(词语理解)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西州边鄙的“鄙”意思是边境,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的“鄙”相同。B.牧守,古代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为刺史,也叫州牧;郡的长官称为太守,也叫守。C.扫除更始的“除”意思是除去,与陈情

40、表中“除臣洗马”的“除”不同。D.阴与和通意思是暗中和乌桓和好,“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答案A,4.(概括分析)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桓帝为平定边境反叛的祸乱,决定任命陈龟为度辽将军,而陈龟此行不仅有南匈奴诸部的敌人,还需要应对乌桓、鲜卑两族的侵扰。B.谈及治国理政的方针时,陈龟认为西州边鄙等地饱经战火和自然灾害的侵扰,导致当地人民生活困苦,故劝谏汉桓帝要垂抚循之恩。C.对于前凉州刺史祝良,陈龟毫不避讳地称赞他政绩卓然,请求汉桓帝对他进行额外封赏,将他任命为牧守以整顿吏治,并去斥佞臣。D.张奂在匈奴、乌桓火烧度辽将军门且以重兵相威慑时,始终保

41、持着淡定自若的大将姿态,在他的影响下,将士们也逐渐安定下来。答案C,5.(翻译语句)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往岁并州水雨,灾螟互生,稼穑荒耗,租更空阙。(2)善吏知奉公之祐,恶者觉营私之祸。,答案(1)往年并州下大雨,同时发生水灾和虫灾,农作物荒废,租赋空缺(或百姓缴纳不起租赋)。(2)良吏知道奉公守法的福气,品行不端的官吏知道谋取私利的祸患。,6.(归纳要点)请结合选文,简析张奂的人物形象。,答案危难当前,镇定自若;有勇有谋,巧用离间,大破敌军;诸胡悉降,战功显著。,【参考译文】汉桓帝延熹元年十二月,南匈奴各部同时反叛,和乌桓、鲜卑等联合侵犯沿边九郡。汉桓帝任命京兆尹陈龟为度

42、辽将军。陈龟临行前,向桓帝上书说:“我听说国运不振,应该选拔士人为相;蛮夷不恭顺朝廷时,应该选拔士卒为将。我没有文武双全的才能,却担当大军统帅的重任,即令身死,也难以报答。现在在西州边境偏远的地区,土地贫瘠,百姓受到外族的侵犯掳掠,家家户户都已经残破不堪,虽然还有一口气可以呼吸,但实际上如同一具枯干的朽骨。往年并州下大雨,同时发生水灾和虫灾,农作物荒废,租赋空缺(或百姓缴纳不起租赋)。陛下把百姓当作子女,怎么能够不尽抚养的恩惠?古公、西伯,天下的人都已纷纷归向他俩,哪里还需要再用车辆载着金银财宝,向百姓施行恩惠?陛下继承中兴的皇统,接续光武帝的帝,业,临朝处理政务,然而对这一方面却没有特别留意

43、。并且,州牧和郡守不贤良,有的人甚至出自宦官的推荐,他们畏惧冒犯圣上的旨意,就只求得过且过。(百姓的)抱怨之声会招致灾害,北方的胡人凶猛强悍,趁着政治衰败,利用人民的怨恨,起兵作乱;致使仓库的粮秣,全被豺狼吃光;朝廷屡次出兵讨伐,却收不到丝毫功效。这都是由将帅不忠、贪官聚敛所造成的。前凉州刺史祝良,初被任命到州上任后,对贪官污吏多有举发和惩处,郡太守和县令、长,受到贬谪和撤职的将近半数,任职还不到规定的时间,功绩和效果卓著,实在应该给他特别的奖赏,以勉励他的功绩和才能;还应更换其他不称职的州牧和郡守,罢免邪恶贪残的官吏;并应该重新遴选匈奴、乌桓护羌中郎将、校尉,选拔文武大臣,授给他们法令;免除

44、并州、凉州今年应该缴纳的田租和更赋,宽大和赦免罪犯,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良吏知道奉公守法的福气,品行不端的官吏知道谋取私利的祸患,胡马将不会再窥伺长城,边塞也将没有候望烽火的忧患。”于是,桓帝重新任命幽州、并州刺史,从营、郡太守、都尉以下的官吏,也多有更换。并且下诏:“为了陈将军的请求,免除并州、凉州一年的田租和更赋,以表示朝廷对官吏和人民的恩赐。”陈龟到职以后,所在州郡官府的官吏,都大为震恐,节省下来的经费,每年以亿计算。桓帝下诏,任命安定属国都尉张奂为北中郎将,率军讨伐匈奴、乌桓等。匈奴、乌桓用火焚烧度辽将军府大门,又前往赤阬据守,烟火可以看得很清楚。张奂的部队大为惊恐,纷纷准备

45、逃亡。可是,张奂仍然安坐帐中,跟他的学生照样自如地讲解和朗诵经书,将士们才稍微安定下来。于是,张奂秘密派使者劝说乌桓,暗中和乌桓和好。然后,命乌桓斩杀匈奴、屠各的首领,大破他,们的部众,众胡全部投降。张奂认为南匈奴单于车儿没有能力统御和治理匈奴国事,于是将他拘禁,奏请朝廷改立左谷蠡王为单于。桓帝下诏说:“春秋推崇遵循正道;车儿一心归向朝廷,有什么罪过要罢黜他?送他返回王庭。”,一、(2022新高考,1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46、。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

47、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

48、王也/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答案C,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

49、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答案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

50、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答案A,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答案(1)我国收成不好已经两年了,如今又要行军数千里去援助魏国,将怎么办呢?(2)如果燕国不救援魏国,魏王就会屈己下人割让土地,以魏国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离开。,5.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对待赵国:分析利弊;对待燕国:威胁恐吓。,【参考译文】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了这件事,连夜召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攻打魏国了,您替寡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