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5 ,大小:219KB ,
资源ID:3511578      下载积分:2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35115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doc)为本站会员(a****2)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doc

1、本资料由淘宝ID:zhoujie976搜集整理,请尊重劳动成果,倒卖必究!举报有奖!资料定期免费升级,享受资料免费升级服务! 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目录专题一、中国近代化 专题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三、中国近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专题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成就专题五、中国的外交成就专题六、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和改革专题七、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八、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专题九、两次世界大战及国家关系演变专题十、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拉民族国家的发展专题十一、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专题一:中国近代化专题概述: 19世纪下半叶到20 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在国门洞开

2、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金境中,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文化和社会风尚,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洋务派开办军事和民用工业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维新变法的浪潮,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实现了20世纪第一次历史巨变。新文化运动,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的近代化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曲折前进。传统社会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知识网络:(一)、近代化的三个阶段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

3、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在近代中国,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三是政治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变化。中国近代化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主要是以学习西方科技为核心的物质文明阶段。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核心内

4、容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又促进了文化和军事领域近代化的起步。在它的诱导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背景: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作用: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作了思想准备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内容: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性质:封建自强

5、运动失败原因:由于洋务运动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目的,决定了其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为标志而告终。评价: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主要是政治制度的变革阶段。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背景: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主张: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使国家富强,挽救民族危亡代表人物:经过:“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

6、变法运动的序幕;创办报刊,组织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发展);百日维新(高潮);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失败)内容 :作用:戊戌变法不仅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还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失败原因:主观: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客观: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背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 代表人物: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经过:组织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意义:辛亥革命是

7、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失败原因: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客观:中外反对势力相互勾结共同镇压革命。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3、由 “制度”层面,再上升到“观念”层面。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进行了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是提倡民主与科学的启蒙运动阶段,它把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推到了文化的最深层次。新文化运动背景:西

8、方思想传入,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旧思潮发生冲突代表人物:内容:口号:民主与科学 “四提倡四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作用:是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发了人们的觉悟。(二)、中国近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1、产生: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民族工业在沿海地区产生。民族资产阶级诞生。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偿还贷款,扩大税源,允许民间办厂,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3、短暂春天: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上辛亥

9、革命的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4、陷入困境:此后,由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官僚资本的压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美国商品的冲击,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5、恢复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合理调整工商业,使私营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6、消亡:1956年国家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三)近现代思想的发展1、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思想基础。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0、。代表人物: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孙中山又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成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3、新文化运动:前期:主张民主与科学。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后期: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4、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中共“七大”确立毛

11、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5、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四)重难点解析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近代前期许多政治派别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这些探索活动具有普遍的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特点。(只有义和团例外)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的落后这一现实。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具有不同的层次:从学技术到学经济政治、从学立宪到学共

12、和,就有许多层次。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地主阶级洋务派就是继承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但又有一定的变化。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因而是量变。而早期维新派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这就是质的飞跃,他们不是要维护封建统治,而是反对封建统治。列强侵华和中国近代化的关系走上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是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因受列强的压制,中国的近代化陷入困境。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促使封建经济解体,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创造了某些条件和可能,如机器设备输入、技术引进等。但外国入侵的本来目的是要变中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是要

13、阻止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阻止中国实现国家工业化。所以,没有民族独立,不能实现近代化。 中国近代工业的布局特点:中国的近代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的大中城市,这些大城市大都是两次鸦片战争后开辟的通商口岸。(五)、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化的不利因素先天的不利条件:(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2)人才不足。缺乏通晓国际现代化大趋势和能经营管理大机器生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3)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面临三大政治障碍:(1)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2)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3)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从环境上来看:战争和革

14、命不断,使中国政局长期动荡。(六)、中国近代化的启示:(1)实现中国的近代化,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3)实行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专题二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概述: 一战结束后,出现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局面,俄国十月革命和战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对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15、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国民党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由于蒋介石的疯狂“围剿”,红军被迫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931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此后,日本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等地。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全国各界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怒潮,中国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 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并肩抗战。全国人民以极大

16、的爱国热情投身到民族解放的洪流之中。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越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第一次取得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和民族牺牲。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期待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家园。但是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蒋介石依仗军事优势,对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不畏强敌,英勇反击,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接着,人民解放军强渡黄河,逐鹿中原,相继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

17、4月,南京国民党政权在解放军渡江战役的隆隆炮声中跨台。知识网络: 一、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1)中共“一大”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19221923年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2)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3)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5)中共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一)、两次国共

18、合作:项目时间标志主要历史作用次数第一次 国共合作1924年春至 1927年4月国民革命统一 战线的建立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第二次 国共合作1937年9月至 1945年8月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正式形成领导了全民族抗战,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配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特点: 1.国共两党:合作 对峙 合作 对峙 北伐战争 十年内战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1924年 1927年 1936年 1937年 1945年 1946年 1949年一、国共关系的演变(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大革命时期)1合作原因反帝

19、反封建的共同任务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 共产国际的推动。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3影响:国民大革命迅速开展并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4破裂原因:两党不同的阶级利益,阶级矛盾上升。表现:1927年4月12日,蒋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二)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年土地革命时期)1国共的对峙(1)表现政权的对峙: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1931年在江西瑞金

20、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屠杀与反屠杀: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围剿”与反“围剿”:1930年到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410193610)。(2)影响: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2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的推动:1935年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

21、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开会,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三)第二次国共合作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形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提出要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1937年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22、,表示准备抗战;同时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合作的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两党再次合作。4.作用: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四)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共双方的决战1根源:阶级利益的差别,阶级矛盾的上升。美国的干涉。2标志: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国共关系完全破裂。(五)国共两党的长期对立(19491979年)1原因:阶级利益的不同,外国反华势力影响。2影响:海峡两岸处于分裂状态。(六)国共关系的缓和(1979年以后)1、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全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中国国际地位

23、提高。2表现:(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同时,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2)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于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来南京、北京、西安、上海参观访问。国共两党从1949年内战以后,隔绝了56年。这次连战到大陆来,给两岸关系的改善带来积极的影响。连战大陆之行将揭开两党合作新的篇章。让人们看到了两岸关系出现的新曙光(3)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4)1980年以后,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二、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1中共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

24、919519277)(1)对策: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依据: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帝国主义采取了“以华治华”政策,北洋军阀实行黑暗统治,因此广大民众与帝国主义扶植下的北洋军阀矛盾成为主要矛盾。(3)作用:国民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719377)(1)对策:武装反蒋抗日反蒋逼蒋抗日。(2)依据:随着法西斯上台与扩张,蒋介石推行屠杀共产党,“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等政策,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逐渐转化为民族矛盾。(3)作用:中共获得了人民拥护并开辟了新道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抗日

25、战争时期(1937719458)(1)对策:联蒋抗日。(2)依据: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矛盾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会各阶层、各阶级都积极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3)作用:国共两党基本上能并肩战斗,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4第三次同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8194910)(1)对策:自卫反蒋。(2)依据:随着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和美国推行扶蒋反共的政策以及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方针,中共领导的广大民众与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3)作用:中共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5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0195612)(1)

26、对策;彻底倒蒋。(2)依据:由于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和对新中国采取扼杀政策,国民党又垂死挣扎,因此,中共领导的广大民众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3)作用:中共通过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等,不但彻底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而且使人民民主政权得以巩固。三、分析与认识1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1)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2)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

27、,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2国共关系的认识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分则两伤”:国共长期分裂内战,损伤国力,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红色根据地,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乘隙而入,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独立,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抗战结束后,两党内战再起,国民党败逃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致使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可见,国共分裂严重影响国家独立统一、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但是,我们应看到:国民党是挑起分裂的罪魁。“合则两利”:民族的独立统一高于一切,没有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就没有各阶级、各党派的前途和利益,这是全体中国人的共识。大革命

28、时期,北洋军阀统治阻碍着中国统一,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团结奋战,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0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两党“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为此,国共再次合作,并肩抗日,正因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共同抗战,中国人民才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总之,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3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相同点:(1)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 都由当时中国社

29、会主要矛盾决定。(2)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3)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不同点:(1)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2)合作对象有异:前者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后者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3)政治基础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共同抗日。(4)斗争对象不同:前者要打倒北洋军阀,后者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民族解放。(5)合作的阶级基础有异: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后者包括一切赞成抗日的阶级和阶层,具有广泛的民族性。(6)作用和结果有

30、异;前者推动工农运动发展,保证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者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专题三:中国近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专题概述: 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等发生了相应变化。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涌现了张謇等著名实业家。但在本国腐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轮船、火车、电报等的应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交通和通讯手段,照相和看电影逐渐成为新时尚。大众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不好的社会习俗也在逐渐得到改变。知识网络: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

31、展主要发展阶段阶段特征原因特点社会生活主要方面变化表现意 义 或 作 用交通通讯 和 的发明传入 和 的传入 和 的传入文化生活 的出现 机构的出现社会习俗装束:礼节:称谓:专题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成就专题概述:1953年1976年,是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956年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

32、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的错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三大”系统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完整的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33、共“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知识网络:(一)工业化的起步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条件:经济恢复,国民经济根本好转 原因:工业落后基本任务;集中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培养人才执行时间:1953年1957年 成就: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工业:三个第一、鞍钢 交通运输业:三条通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工业基地:东北形成、沿海加强、华北西北新建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时间: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 人民利益的宪法(二)三大改造

34、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原因:土改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需要时间:1953年1956年 形式:组织分散的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参加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性质:社会主义改造 阶段:1953年开始,1955年高潮,1956年结束 二、公私合营含义:先共同经营,后通过赎买政策过度为完全公有制 对象:资本主义工商业时间:1954年1956年 特点: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三、三大改造的结果、评价1、1956年底完成改造 2、实现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意义;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不足:后期过

35、急、过粗、过快(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1956年 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 意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二、探索中的失误1、总路线的提出 2、“大跃进” 3、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建设成就1、大庆油田2、电子工业3、原子能工业4、航天工业四、模范人物1、王进喜2、邓稼先3、焦裕禄(四)伟大的历史转折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要内容: 伟大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大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伟大意义: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的开端,

36、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平反冤假错案; 颁布一系列法律:第四部宪法、民法通则、刑法(五)改革开放一、对内改革(1)农村改革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措施: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2)国有企业改革 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二、对外开放目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内容:吸引外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外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

37、平提出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中国共产党“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南巡讲话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共产党“十四大”(1992年)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十五大”(1997年)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七)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成立中央人民政府。(2)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19531956年完成对民族资本

38、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7年进行一五计划,汽车、飞机、重型机器和精密仪器等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开始建立起来。(3)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但在探索中出现了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5)中共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6)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在原子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许多赶上和超过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成就。专题

39、五:中国的外交成就专题概述: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的外交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知识网络:一 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 、史实 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

40、地半封建社会 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 国民政府: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蒙自治,苏联租旅顺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宣战 2 、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 在近代史上由于中国人民饱受侵略压迫之苦,人民渴望和平,所以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宣布我们决不去侵略别的国家来发展自己,我们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新中国的外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二 新中国的外交1、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 、建国初期的外交 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

41、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成就: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3、 70年代的外交 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 成就中美关系正常化,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日建交 70年代初国际上兴起与中国的建交的热潮4、 改革开放后 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

42、发展成为两大主题 成就 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的成功运用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5、 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三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及作用得到的启示 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国家更快更好的发

43、展,反过来,只有更快更好的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的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所以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四 今后我们如何继续走好和平发展之路1、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五 针对某些国家散布的“中国军费增加”“中国威胁论”等言论,如何驳斥1、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还未完成统一大业,台独势力猖獗,加强国防力量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安全,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而不是为了称霸世界2、中国军费

44、开支虽有所增加,但还远远不及一些国家,如只占美国的七十份之一,也远远不及日本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好和平的传统A、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之一。 (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以攫取侵华特权。19世纪60年代觊觎我国领土台湾。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但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因忙于美西战争而错失时机。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在承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从此,美国在华侵略势力一天天扩大。 (3)扶黎扶蒋,控制中国。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寻找在中国的代理人。 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从而实现了控制中国(20余年)的目的。在此期间美国对华商品输出(1931年)跃居第一位。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