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66 ,大小:17.88MB ,
资源ID:3522311      下载积分:2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35223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版)方剂学.pdf)为本站会员(a****2)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版)方剂学.pdf

1、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供中医、中药、针灸专业用)主编许济群副主编王绵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前由国家组织编写并审定的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从初版迄今已历二十余年。其间曹进行了几次修改再版,对系统整理中医药理论、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中医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原有教材已不能满足并适应当前教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需要。为了提高教材质量,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卫生部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药教材编审会议。首次成立了全国高等中医药数材编审委员会,组成32学科教材编审小组。根据新缘订的中医、中药、针炎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了各科教学大纲。各学科编审小组根据新

2、的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地进行了新教材的编写。在各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贯彻了一九八二年四月卫生部在衡阳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汲取了前几版教材的长处,综合了各地中医院校敏学人员的意见;力求使这套新教材保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处理继承和发杨的关系;在教材内容的深、广度方面,都从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出发,注意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有与本门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水平: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同时又尽量减少了各学科间敏材内容不必琴的重复和某些脱节。通过全体编写人员的努力和全国中医院校的支持,新教材已陆续编写完

3、毕。本套教材计有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灸学、经络学、喻穴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各家针灸学说、推拿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旭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三十二门。其中除少数教材是初次编写外,多数是在原教材,特别是在二版教材的基础上充实、修改而编写成的。所以这套新教材也包含着前几版教材编写者的劳动成果在内。教材是培养杜会主义专门人才和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

4、才的培养。要提高教材的质量,必须不断地予以锤炼和修改。本套教材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而般切地希望各地中医药救学人员和广大读者在使用中进行检验并提出宝贵意见,为进一步修订作准备,使之成为科学性更强、散学效果更好的高等中医药教学用书,以期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中委员会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编写说明方剂学是阚明和研究方剂配伍及临床运用的学科,是中医的基础学科之一。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总论,重点介绍方剂与治法,以及方剂的分类、组成、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下篇各论,主要是根据治法、功用将方州分为解表、泻下、和解、消热等21类。选入正方236

5、首,另收了较常用的类似方186首作为附方。最后还附有中成药简表”和方剂歌诀”。每类方剂内分为概说,正方、小结、复习思考题四个部分。概说的内容包括每类方剂的定义,治法,功用,适应范围,使用注意,以及这类方剂的适应证、临床特点、常用药物、配伍方法、代表方等。正方内容有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附方、文献摘录等项,小结内容,是将一个大类方剂提纲掣领地予以综合、对比,分别各方的异同。复习思考题,是提出本大类方剂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培养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此外,尚有几点必须说明:1.为突出制方人的学术思想和遣药组方特色,故每方均标原来的用量和用法,近代用量、用法则注于括号之内,是参照原方用整比例

6、,以近代常用意为依据,权衡拟定的。方中的现代剂量,均以公制为单位,一律用国际通用符号表示,如kg、g等。2。方解的主要内容,一是根据每一方的主治证作病因、病机分析,二是针对本方组成药物阑述其配伍意义。关于原方的用药加减,以及必须的辨证要点、临床运用,使用注意,方名考证等,均于此处交代,不再另立标题。3,附方一般只写功用、主治。对一些有特点的方剂,或附方较多,为突出各方的异同之处,则加以简解。4,文献摘录,分古今两类,均以选载为主。古代文献,是以前人方论为主;现代文献,不计多寡,唯求真实可靠。本教材绪言、总论、解表剂、和解剂、温里剂、中成药简表由王绵之编写;清热剂、安神剂、痈疡剂由许济群编写;泻

7、下剂、祛暑剂、固涩剂、理气剂、理血剂由梁领名编写;补益剂、驱虫剂、方剂歌决由许子建编写:治燥剂、祛湿剂、祛痰剂,消导化积剂、涌吐剂由段富津编写;表里双解剂、开窍剂、治风剂由李飞、许济群编写。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刷主任袭沛然同志,出席了本教材定稿会议,并提出宝贵意见。南京中医学院彭怀仁同志在本教材的审修,整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编排了目录和索引。此外,在编写过程中,各中医院校的同志,先后为本教材初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为将来进一步提高本教材的编写质量,有利教学,股切希短各地中医院校同志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宝政的修改意见。方荆学旁编审小姐绪言方剂,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

8、药物,的定用量,按照组成原则,妥善配伍而成,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之一。方剂学则是研究并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与陈床各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是中医学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方剂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戴已发现药物并用于治疗疾病。最初,只是使用单味药。经过许多年代的医疗实践,认识到用几账药配合起来治病的效果更好,于是逐渐形成了方剂。1979年在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幕中发现的五十二病方,从字体推断,至少是公元前三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但书中既没有具体的输穴名称和五行学说的痕迹,也没有把脏腑名称同病名联系起来,阴阳学说也很少反映,尤其是药味简单,用量粗略,剂型单调

9、,没有方名,其中部分药名也未见于其他古箱,这些都说明该书早于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一部方书。虽然五十二病方的内容还很相糙,但在当时来看却是-一次很大的跃进。博从汉书艺文志所列“经方十一家”来看,不仪有按病归类方剂的专著,而且有了方剂理论的专著扬液经法32卷。这些书虽背亡佚,但从现存最早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可以看到有关治疗原侧、治疗方法、遭药组方和配伍宜忌等方面大量的理论论述。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方剂确已建立了指导再实践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东汉张仲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伤寒论序*宋孙奇等),后

10、人尊为“方书之祖”,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莫定了基础。南北朝时期,北齐徐之才著药对,将药物按功效归类成直、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混十种。宋代赵佶在圣济经里将十种演化成十剂,为后人以治法分类方剂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腰,从晋到唐出现了许多方书。晋代葛洪鉴于当时虽多备急方书,但“既不能穷诸病状,兼多珍贵之药”,均“采其要约,以为肘后数卒(即肘后方)三卷,韦多易得之药”,价贱而效,为民间所乐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备急要方,千金翼方和王森的外台秘要,礼粹历代名方和一些海外传来的方剂,门分类别,使汉至唐的许多名家医方得以传世,是研究唐以前方剂的宝贵资料之一。宋代著名的方书有年太平圣惠方

11、。和圣济总录,前者载方16834首,后者戴方近二万,是方剂资料的又一次总结。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虽方不足八百,由于所收录的方都是各地献来,复经太医局验证有效,颁行全国,并作为修制成药的根据,可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丹溪翁朱展亨传有“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297方”之说,可见其影响之深。后人对局方虽见仁见智,褒贬不一,但其中许多方剂至今仍为临证治疗所常用,说明该书选方基本上是严肃认真的。只是主治过于庞杂,用时须加审察。至于成无己的伤襄明理药方论,虽只论述了20首伤寒方,但却是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论理的专著,开后世方论的先河,把方剂理论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外,钱乙的小儿药证

12、直决其论述绪言虽是以小儿病证为主,但在下卷多是收录小儿用方。曾世荣评论说:“其方截而良,其用功而速,深达其要”(活幼口议)。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据四库全书提婴云:“有论有方,文词典雅,而理致简孩,非他家厘都冗杂之比”。严用和的济生方,系积五十余年经验之著,吴澄称其用药“不泛不繁,用之辄有功”(古今通变仁寿方序)。这些来自实践的方书,各自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当时医学的成就,对后世方剂发展有一定影响。继宋之后,金、元四大家的兴起,明、清温病学的发展,以及王清任对活血化瘀法的广泛应用,都对方剂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其间如明代吴其的医方考,选方七百余首,“考其方药,考其见证,考其名义,考其事迹,考其

13、变通,考其得失,考其所以然之故”,是历史上第一部详析方剂的理论专著。而明代朱棉编集的普济方,广搜博采,载方61739首,虽颜不免重复抵悟”,但“自古经方,无更骸备于是者”,是研究方剂学的宝货资料之一。此外,张景岳的新方八阵、张路玉的祖方、徐湘溪的伤寒类方、汪昂的医方集解和汤头歌决,以及罗美的古今名医方论等,或用治法归类方剂,或以源流归类方剂,或辑录名家方论,或编七言方歌,都是学习和研究方剂学的重要资料。尤其是汤头歌快,扼要概括了方名、药物、主治或功用,言简意赅音韵协调,易读易记,刊行以来,便成为初学者启蒙必读医书,流传至为广泛。解放前的近一百年间,由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和统治阶级的歧视和排斥中

14、医,方剂学遂停滞不前。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提倡和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医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方剂学随着中医学的复兴而得到新的发展,不仅创制出许多有效的新方,而且编写出系统的方剂学专书,重印了许多古代方书,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方剂学,奠定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基础。从以上极其粗略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方剂学是在历代医药学家广泛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熟的。在这门学科里,不仅有着极其丰富多采经过反复多次验证有效的方剂,已经成为辨证论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工具之一,特别是那些宝贷的与实践紧密练合的理论知识,更是相国医学这个伟大的宝库中极可珍贵的瑰宝之一。因此,学习和研究方剂学,是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中最重

15、要的一个方面。学习方剂学必须背诵一定数盘的临床常用而有代表性的方剂歌诀,但更重要的是认真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才能记得牢,用得上,真正学到立法组方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由于方剂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学科,所以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已学的基础理论,互相印证,既能使已学的基础理论为加深理解本课程内容服务,又能通过有目的地联系,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已学的基础理论,为今后学习临床各科和在医疗实践中推陈出新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录绪言上篇总论1,方剂与治法32组成变化【】方剂与治法的关系4,剂型1012常用的治法15。方剂的用法122.方剂的分类51郸法123.方剂的组成65-2服法4133:1组

16、成原则46附古方药量考证1t14下篇各论1,解表剂162.泻下剂1-1辛温解表44441621寒下3别麻黄汤(附:麻黄加术汤:聊杏改甘汤:大青大承气汤(附:小承气汤:训胃承气汤:复方龙汤:三狗汤华盖散)17大本气汤)桂枝汤(附: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大陷胸汤(附:大陷胸丸)36子汤)22温下37九味羌活汤(附:“大芜活汤)20大黄附子汤37加味香苏散(附:香苏散:香苏葱玻汤)21沮脾扬44437小青龙汤(附:小青龙加石青汤:射干麻黄汤)22三物备急丸(附:白散)3812辛凉解表232-3淘下39桑药次一23麻子仁丸(附:祸肠丸:五仁丸)39银翘散(附:银把汤24济川就0麻黄杏仁甘草石青汤(附:越牌汤)2624逐水1升麻葛根扬(附:宜毒发表汤)26十枣场(附:控艇丹)41竹叶棉劳汤4a26舟车丸柴葛解肌汤(附:柴喜解肌汤)27孩饮子2葱玻桔梗汤(附:花破汤:活人葱豉汤)2825攻补兼施444313扶正解液29新加黄龙汤(附:黄龙汤)4的收毒散(附:荆防收喜散:仓家敢:参苏仗29增液承气汤(特:承气养世汤44再造散(附: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扬)303。和解剂45葱白七味饮31和解少阳4146加减戴黄汤(附:藏莫汤)32小柴胡汤(附:柴胡胡桔汤440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