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9CERAMICS SCIENCE&ART178PURPLE CLAY紫砂专题论蕴藏在紫砂弦月壶壶中的筋纹技法和优美诗意当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之中感受到紫砂的无穷魅力,一定会发出许多的疑问。为啥紫砂矿料是那么的神秘,紫砂成型是那么的独特,紫砂文化是那么的博大精深?其实从紫砂的矿料和所产生的环境之中就可以得到一些答案。紫砂的发源地宜兴位于太湖之滨,天目山余脉穿越而过,正是在山水相交之处,蕴藏着大量的紫砂矿料,富含石英、云母和铁质等等微量矿物,在经过1180左右的高温烧制以后,形成良好的透气性,用来冲泡茶叶非常的合适,所以紫砂壶有着“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宜兴的紫砂艺人们在千百年的漫
2、长过程之中,用自己的双手抟制出不同的紫砂形态,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视觉感受和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弦月壶采用了在紫砂工艺之中比较复杂的筋纹手法,使其看起来更加的具有韵律感,众所周知,紫砂成型采用全手工的方式,而这样的筋纹需要匠人不断地去把阴阳凹凸的那种感觉和筋囊扩展的张力凸显出来,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的成本,所以相较于其他造型,筋纹并不是匠人们的第一选择。此壶壶身从弦月的形态抽象幻化而来,腹部鼓起非常适合各种类型茶叶的冲泡,壶底平整,端庄大气,从壶顶端到壶底的筋纹一直延续贯通,壶嘴微微上扬,出水非常的爽利,与之相呼应的壶把则是圈卷自然,端握舒适,壶盖嵌入壶口,每一道筋纹都相互吻
3、合,上面点缀的壶钮也是采用了筋纹的手法,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这样的整体设计使得弦月宛如挂在空中,有丝丝的白云飘过,若隐若现,带给我们许多美好的视觉冲击力和无限的遐想。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弦月壶,作者通过精湛的筋纹工艺,把自己对紫砂艺术多年的实践和理解幻化成为天边的一弯月亮,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表现我们国人对月亮这一意象的表达,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这样的一把小壶,在我们的茶座之上定然能够成为焦点,在禅茶一味、茶香徐徐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人间离别最堪怜,天上嫦娥恐亦然。昨夜广寒分破镜,半奁飞上九重天。”这是南宋爱国诗人华岳描写弦月的一首七律,其中把我们一提
4、到月亮,就会联想到的天上的广寒宫、嫦娥等等传说都囊括进来,道出了人间和天上神仙都无可奈何的分离之苦,而这也是我们对弦月最为熟悉的感受。其实,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我们通过月亮,可以感受到离别的伤感,也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浪漫。月亮的变幻,总是带给我们莫名的感动和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于是科学家们希望能够登上月球,探月工程也在不断地开展,这些都是我们向往月亮、憧憬月亮的明证。在艺术形式的创作之中,关于月亮的题材和灵感的迸发也是不胜枚举,特别是在紫砂艺术之中,半月壶的造型,关于月亮的陶刻都能够寄托人们对月亮的无限情感和感受,一方面使得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得到了有力的呈现,另一方面我们也能
5、够在其中感悟到各种各样的滋味和诗意的优美。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弦月壶正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法,来展示传承千年的紫砂艺术所能够达到的高度和广度,筋纹的形式在展示月亮的美,使其更加的富有诗意,同时也把作者高超的技法和对紫砂艺术的理解展示得淋漓尽致,在这样的一份执着之中,我们通过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便能够读懂这人世间的诗情画意。在紫砂艺术发展的历程之中,宜兴的紫砂艺人们充分地利用了紫砂良好的性能,同时也迎合了茶文化发展的大潮,在机械化大生产的环境之下,依然坚守传统工艺,用带有温度的双手为广大的壶友抟制琳琅满目的紫砂器,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之中,紫砂产业才能够发展好,紫砂文化才能够传播好。吴含姣CERAMIC
6、S SCIENCE&ART【摘 要】宜兴的紫砂艺人们在千百年的漫长过程之中,用自己的双手抟制出不同的紫砂形态,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视觉感受和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弦月壶,作者通过精湛的筋纹工艺,把自己对紫砂艺术多年的实践和理解幻化成为天边的一弯月亮,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表现我们国人对月亮这一意象的表达,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这样的一把小壶,在我们的茶座之上定然能够成为焦点,在禅茶一味、茶香徐徐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关键词】紫砂艺术;弦月;筋纹技法;优美诗意紫砂壶中的陶刻艺术表现研究以合欢壶为例紫砂壶是中国陶瓷艺术中最为独特的一种形式,由此
7、也衍生出独特的紫砂工艺、紫砂文化与紫砂精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陶刻。陶刻继承了雕刻的经验。据历史记载,“五千1年前半坡文化时期,用指甲刻花纹装饰陶器。”可见陶刻的诞生是具有深厚的历史积累的。紫砂壶创作重视文化表达,陶刻诞生伊始便自觉将中国传统的诗文、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作为表现对象,因此深厚的艺术与文化积累也是陶刻诞生及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陶刻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并在东方2绘画中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山水画是陶刻表现的重要内容,以此能够使壶中的艺术空间更加立体,并表达出独特的中国山水意境。在此件合欢壶中,创作者便运用陶刻工艺“画”出了一幅宁静致远、自然
8、超逸的山水画作,于其中展现了紫砂陶刻工艺的独特性,以及陶刻在工艺、表现内容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经验的吸收。本文将对此壶中的陶刻进行具体的分析,从工艺、内容、布局等多个方面探讨紫砂壶中陶刻的艺术表现特质。“合欢壶”是“曼生十八式”中的经典款式之一,而“曼生十八式”便是紫砂陶刻艺术发展的开端,因此创作者选择此种款式具有历史价值。“合欢壶”的造型源于大镲,陈曼生从大镲分分合合奏出的音乐中获得灵感,遂参考大镲之形制成紫砂壶,表达了和谐、欢喜之意,既有文人气息,也具有民间吉祥意蕴,真正展现了紫砂壶作品雅俗共赏的特质。此壶壶身上下两个部分如同大镲对合而成,中央部分形成立体的结构线条,顶面与底面的弧度
9、相称,壶体结构平稳,极为匀称,较小的平底具有端庄、灵巧之姿,稳重之中不乏活泼,十分耐看。圆盖饱满玲珑,较扁的圆形壶钮镶嵌在壶盖中央,简单和谐。壶嘴与把手均采用简单弧线构成,柔和的弧度与壶身结构相称。为了与陶刻山水画的清雅境界相配合,创作者选择了偏棕色的泥料进行制作,烧制后形成红润的棕色,壶体表面光滑细腻,毫无瑕疵,体现出创作者精湛的做工,细致而清晰的砂质纹理则是泥料个性的呈现。作品的泥料与造型展现了紫砂壶的经典特征与工艺水准,奠定了作品的基本气质风格。中国山水画不是简单地描摹风光,而是重在借景抒怀,以有限的空间去表达无限的意境。在一方洁白的宣纸上,笔墨或浓或淡,晕染出高山、大川、河流、树木,它
10、们的具体形态并不十分明确,但却能通过气韵表现出自然之物的秉性,这是中国山水画最为精妙的部分,也是陶刻借鉴的重点部分。从布局上看,创作者将陶刻安排在上半部分壶身上,下部空间留白,使画面不会繁杂拥挤,通过简繁得当的空间对比打造出辽远的境界,而空白的下半部分壶身也可象征整幅画面中的水,如此本来无形、不好描绘的水便在空间的对比中得到了呈现。画面中的景物也是有简有繁,繁杂之处显示的是自然的生机,简单之处则代表着悠远、空灵之境界。通过布局可以看出,创作者继承了传统山水画创作的“留白”理念。从内容上看,创作者选取了青山、绿树、小船、房屋四个主要元素进行组合,这四个元素中青山、绿树营造了自然环境,小船、房屋则
11、反映了一种生活态度,表达了追求宁静、超脱的心境。从工艺上看,创作者以刀代笔,工艺技法纯熟,景物形象清晰,创作者能够通过调整线条的粗细、深浅去表现不同元素的不同特征,形象生动。紫砂陶刻有“刻底子”与“清刻”两种形式,区别在于是否先打好底稿,但无论哪种都需要创作者手工刻出,对于工艺技法有着极高的要求,线条、色彩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整体风格。创作者还用墨色对山水画进行装饰,也就是“色刻”,更能强调出线条的特征,凸显出紫砂陶刻的工艺特质,不仅很好地表现出此幅山水画的艺术境界,也很好地诠释了紫砂陶刻工艺的特点。壶的面积虽有限,但山水画表现出的境界却是无限的,陶刻不是简单借鉴传统山水画的笔法与布局,更重要的
12、还是参透山水画中的精神,表现出独特的中国山水精神。陶刻借鉴其他艺术与文化的形式来完成自身的艺术表现,也潜在地实现了对中国传统优秀艺术、文化精神的传承,而蕴含在艺术与文化中的精神、境界也借以陶刻得以表现,做到了工艺、艺术与文化之间的融合,彰显陶刻的重要价值。此件合欢壶中的陶刻装饰工艺精湛,境界极高,通过与泥料、造型的配合,表达了独特的中华民族精神向往与意境之美。本文对壶中陶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说明了陶刻工艺通过对传统艺术与文化的融合所建立起的艺术规范,彰显了重要的工艺价值与文化底蕴。吴腾飞【摘 要】陶刻是运用于紫砂陶器创作中的装饰技法,因其工艺价值极高,且融合了多种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工艺与文化的
13、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故其审美价值逐渐为人所关注。在合欢壶这件作品中呈现着一幅由陶刻打造而成的山水画作,表现了和谐、超逸的中国山水意境。陶刻工艺继承了中国古典山水画的笔法与布局,结合紫砂壶的独特结构形成了立体、辽远的艺术格局,体现了陶刻在工艺价值基础上所具备的传承精神。【关键词】紫砂壶;陶刻;合欢壶;山水意境结 语【参考文献】1 马骥良,马冀武.中国陶瓷艺术大典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242.2 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 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218.一、合欢壶的基本形态【参考文献】1 戚鹏程.论紫砂壶“停云落月”的造型艺术和人文韵味J.江苏陶瓷,2021(02):53,56.2 高俊.从紫砂“月光壶”窥见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意境韵味美J.江苏陶瓷,2014(01):31,34.二、合欢壶中的陶刻艺术表现三、陶刻的文化价值四、结语DOI:10.13212/ki.csa.2023.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