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8 ,大小:1.28MB ,
资源ID:356614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3566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道德非认知主义与鉴别难题_李大山.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道德非认知主义与鉴别难题_李大山.pdf

1、1 6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 0 2 2年第5期(总第4 1期)道德非认知主义与鉴别难题|李大山【摘 要】道德非认知主义是对道德判断进行语言与心理分析的一条重要的研究进路,主张一些道德语句表达情绪或态度,不承担表征功能。该进路的优势是本体论上简洁,能够解释道德判断与动机之间为何有着密切联系;面临的难题是道德非认知性状态如何区别于其他非认知性状态。改装版的道德孪生地球思想实验揭示了琐碎的非认知性状态会导致过度鉴别;优于认知主义的本体论简洁只是表面上的,引入随附性概念仍难以挽救。【关键词】道德非认知主义;道德判断;情绪主义;鉴别难题;随附性【中图分类号】B 8 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2、0 9 6-1 7 2 3(2 0 2 2)0 5-0 0 1 6-0 8【作者简介】李大山,哲学博士,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引 言随着2 0世纪二三十年代展开的逻辑实证主义(l o g i c a l p o s i t i v i s m)运动,几乎所有哲学门类都接受了一场语言分析洗礼,伦理学也不例外。那 个 时 代 的 哲 学“顶 流”罗 素(B.A.W.R u s s e l l)、维 特 根 斯 坦(L.J.J.W i t t g e n s t e i n)、卡尔纳普(P.R.C a r n a p)等人对伦理学持有大同小异的立场,认为道德判断、道德语句既不是分析性的又不是综合

3、性的,需要将其从科学的意义理论中将其剔除(尽管仍有“意义”);消弭道德分歧与达成道德共识的关键是对话、协商与感同身受,道德伦理活动不是一项探究客观真理的认知活动。这样定位道德伦理活动当然会导致麻烦,其中最大的麻烦是,如果道德分歧与道德共识是非认知性的,甚至仅仅是情绪与态度表达,那么道德与口味这样的偏好又有什么区别呢?亚历山大米勒(A l e x a n d e r M i l l e r)指出,这暗中消除了道德态度,大卫梅里(D a v i d M e r l i)、贡 英 亚历山大米勒:当代元伦理学导论,张鑫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1 9年,第5 3页。D.M e r l i,“

4、E x p r e s s i v i s m a n d t h e L i m i t s o f M o r a l D i s a g r e e m e n t,”J o u r n a l o f E t h i c s,v o l.1 2,2 0 0 8,p.3 0.李大山 道德非认知主义与鉴别难题1 7 纳德比约翰松(G u n n a r B j r n s s o n)等人称之为鉴别难题(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p r o b l e m)。这篇文章有两个任务:一是澄清非认知主义的观点与论证,指出其相较于认知主义的优势;二是采用鉴别难题概括非认知

5、主义的主要困难,以之评价情绪主义、表达主义等进路。最后的结论是非认知主义面临两难:要么倒向认知主义,要么面临鉴别难题。一、非认知主义的兴起马克冯罗恩(M a r k V o n R o o j e n)将非认知主义的观点概括为心理学上的非认知主义与语义学上的非表征主义。前者主张构成接受一个道德观点的心智状态不是认知性状态,后者主张陈述性(i n d i c a t i v e)道德语句的功能不是表征或描述世界。部分自然主义者与非自然主义者在道德判断是认知性状态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非认知主义者首先需要回应他们。艾耶尔(A l f r e d J u l e s A y e r)基本承袭了摩尔(G

6、.E.M o o r e)的开放问题论证(o p e n q u e s t i o n s a r g u m e n t)来反对自然主义,他指出,有些时候错误地完成一种行为,可能会引起最大的快乐,或愉快远远超过痛苦。因此趋利避害并不能穷尽道德语言的意义。考虑到开放问题论证本身有不少问题,不妨直接来看逻辑实证主义为分析道德语句提供的一套现成框架。安德鲁费希尔(A n d r e w F i s h e r)这样概括道:一个句子有意义,当且仅当其表达的命题要么是分析的,要么是经验上可证实的。伦理学的句子既不是分析的也无法在经验上被证实(v e r i f i a b l e),所以要逐出科学语

7、句的意义理论,因此伦理学不是一门科学。首先,道德判断不是分析性的,道德谓词的意义难以从主词中推出。例如,未经他人允许使用他人物品是错误的,道德谓词“错误”难以从“未经他人允许使用他人物品”中推出。艾耶尔的例子“偷钱是错误的”,不宜用来解释非分析性,因为“偷”已经有错误的意思。其次,道德判断也不是综合性的。根据逻辑实证主义的教条,综合判断必须在经验上可证实,然而我们难以用证实“天在下雨”“这棵树没有树叶”等方法去证实道德谓词与道德语句的指称。艾耶尔据此驳斥了摩尔的非自然主义。那么应如何理解道德语句的非科学意义?艾耶尔给出的解释是:我对某人说“你偷钱是做错了”比起只说“你偷钱”,并没有多陈述任何东

8、西。只是表明我道德上不赞成这种行为,正如用一种特别憎恶的声调说“你偷钱”,或者加上一些感叹号。声调与感叹号对句子的实际意义没有增加任何东西,只表明说这话时伴随说话者的情绪,因而艾耶尔的理论又称情绪主义(e m o t i v i s m)。情绪主义不同于主观主义、休谟式情感主义(s e n t i m e n t a l i s m)与道德相对主义。元伦理学层面的主观主义与心理主义认为,道德属性或道德事务会引发能动者的主观反应,如信G.B j r n s s o n,T.M c P h e r s o n,“M o r a l A t t i t u d e s f o r N o n-C o

9、 g n i t i v i s t s:S o l v i n g t h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P r o b l e m,”M i n d,v o l.1 2 3,2 0 1 4,p.2.M.V.R o o j e n,M e t a e t h i c s:A C o n t e mp o r a r y I n t r o d u c t i o n,N e w Y o r k:R o u t l e d g e,2 0 1 5,p.1 4 2.英 A.J.艾耶尔:语言、真理与逻辑,尹大贻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 9 8 1年,第1 1 9-1

10、2 0页。A.F i s h e r,M e t a e t h i c s:A n I n t r o d u c t i o n,D u r h a m:A c u m e n p u b l i s h i n g l i m i t e d,2 0 1 1,p.3 0.英 A.J.艾耶尔:语言、真理与逻辑,尹大贻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 9 8 1年,第1 2 0-1 2 2页。英 A.J.艾耶尔:语言、真理与逻辑,尹大贻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 9 8 1年,第1 2 1-1 2 3页。1 8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 0 2 2年第5期(总第4 1期)念、欲望,亦有说法是它表征

11、能动者的心理状态,所以兼容认知主义。休谟式情感主义则主张,同情与怜悯是道德的本源,属于道德形而上学范畴。情绪主义的这些特点决定了道德分歧难以通过认知性途径消除,相同教育、文化与生活背景的人更有可能达成道德共识。然而,这不意味着情绪主义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甚至怀疑主义。能动者个体表达态度,但态度本身是确定的、客观的,所谓的道德分歧不是两个能动者个体之间的态度分歧,而是客观存在的态度分歧;不能与规范伦理学层面的主观主义混淆,后者认为能动者个体的主观认知或感受是衡量道德对错的标准。二、非认知主义的两个优势就心理层面而言,非认知主义的优势是能够很好地解释道德判断与动机之间为何有着紧密联系,这是一个接受度

12、非常高的日常直觉:能动者做出道德判断,往往会产生去做的动机。如果能动者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好人,该日常直觉会更强烈。我们很难接受一个意志坚定的好人做出判断“应当”却未产生动机去。迈克尔史密斯(M i c h a e l S m i t h)称之为道德判断的实践性特征。在情绪主义者看来,道德语词不仅用来表达情绪,也可以用来唤起情绪,并且由于唤起情绪而激发行动,所以情绪主义能非常自然地解释为何道德判断与动机之间有紧密联系。罗恩做出了更一般的概括:标准的表达主义的非认知主义者的观点是,相信一些行动是正确的心智状态,就是对该行动持有一个特定的支持性态度(p r o-a t t i t u d e),因而并

13、不奇怪一个人相信一个行动是正确的会被激发起来去行动。这不同于需要加入更多假设的认知主义。在史密斯看来,认知主义立场需要加入理性主义来确保动机追踪道德判断:只有在能动者是完全理性的条件下,做出道德判断才会产生动机。史密斯方案的结果是,道德判断与动机之间的紧密联系变成了概念性的,这种动机内在主义立场已经超出了“紧密性”,成了“必然性”。非认知主义并不需要同时持有内在主义立场,它能更简单地解释我们的日常直觉。非认知主义的第二个优势是免去了不少关联性的论证义务,这涉及罗恩所谓的语义学上的非表征性。认知主义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处理道德判断所表征的事态与非道德判断所表征的事态的区别?无论二者在本体论上

14、有无区别都会造成麻烦:如果二者在本体论上没有区别,则需要解释为何二者在语言使用习惯上存在差异,以及道德知识为何难以通过经验方式获得。如果二者在本体论上存在区别,则需要解释道德判断所表征的事态是什么意义上的,即便接受道德实在论,还得解释道德实在与非道德实在之间的关系。由于情绪表达是非表征性的,无需关心表征对象,所以选择非认知主义能免去以上诸多论证义务。在费希尔看来,这避免了形而上学负担。由于情绪主义认为不存在道德事实,道德判断的功能不是陈述事实,没有义务解释这些事实的本质以及它们和非道德事实的M.S m i t h,T h e M o r a l P r o b l e m,O x f o r

15、d:B l a c k w e l l P u b l i s h i n g L t d,1 9 9 4,p p.7 1-7 6.M.S m i t h,T h e M o r a l P r o b l e m,O x f o r d:B l a c k w e l l P u b l i s h i n g L t d,1 9 9 4,p.7.英 A.J.艾耶尔:语言、真理与逻辑,尹大贻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 9 8 1年,第1 2 3页。M.V.R o o j e n,M e t a e t h i c s:A C o n t e mp o r a r y I n t r o d

16、 u c t i o n,N e w Y o r k:R o u t l e d g e,2 0 1 5,p.1 5 9.A.F i s h e r,M e t a e t h i c s:A n I n t r o d u c t i o n,D u r h a m:A c u m e n p u b l i s h i n g l i m i t e d,2 0 1 1,p.3 1.李大山 道德非认知主义与鉴别难题1 9 关系。这两个优势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第一个优势成立以第二个优势成立为前提,只有证成道德判断表达非认知性状态,非认知主义才能解释道德判断与动机为何有着密切联系。然而这第二个优势并没有真正规避认知主义肩负的论证义务,这些义务以鉴别难题的形式重新出现了。接下来将对此展开分析。三、鉴别难题谈及非认知主义的缺陷,熟悉元伦理学的人马上会想到弗雷格-吉奇难题(F r e g e-G e a c h p r o b l e m),这里不去深究弗雷格(F.L.G.F r e g e)与彼得吉奇(P e t e r G e a c h)各自意蕴丰富的论述,也不关心一些非认知主义者技术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