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74MB ,
资源ID:35673      下载积分:14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356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3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2.doc)为本站会员(g****t)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3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2.doc

1、课后限时集训(十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3苏州市期初调研)(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这些举措说明()A打破了城市的坊市界限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B材料中未涉及交易场所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材料“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和“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2、表明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有利于商品经济,故B项正确;放弃重农抑商政策与材料中“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反映的商业活动受政府监管不符,故C项错误;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与材料中“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不符,故D项错误。2(2023常州一中期初)诗人杜荀鹤在送蜀客游维扬中写道:“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唐人卢求在益州记序中也写道:“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以扬为首,盖声势也。”引文反映了()A长安、洛阳是汉朝最繁华的大都会B扬州、开封是唐朝最繁华的大都会C临安、成都是南宋最繁华的大都会D扬州、成都是唐朝最繁华的大都会D根据材料“送蜀客游维扬”“唐人卢求在益州记序”“大凡

3、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可知引文反映了唐代南方地区得到很大的发展,一些大城市出现,出现了扬州和益州等大都市,即扬州和成都,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长安、洛阳、开封、临安,故A、B、C三项错误。3西周时期,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有管理市场的“质人”,商贾在市场上进行贸易,都有“质人”制发买卖的契券。据此可知西周()A形成契约精神B规范商业行为C履践重农抑商 D出现货币经济B由材料内容可知西周时期由“质人”管理市场,并有制发买卖的契券,这有利于规范商业行为,故选B项;契约精神是指商品交易中自然达成的契约精神,这与材料中由“质人”管理市场,并制发买卖的契券无关,排除A项;材料仅

4、体现西周商业规范发展的情况,未体现政府的商业政策,且重农抑商政策是从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西周时期由“质人”管理市场,并有制发买卖的契券,未体现货币作为商品交易的媒介,排除D项。4(2023徐州一中检测一)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超过农业税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D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古代统治者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

5、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故A、B两项错误;从材料中“宋代的商税率比农业要低得多,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的信息可以看出统治者对商业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政策,故D项正确;C项在题干信息中无法得出,故排除。5(2023清江中学阶段检测二)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B题干材料主要讲述坊市制度的变化,与社会治安好转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

6、门皆起”以及“京都街鼓今尚废”说明政府对商业的管理放松,坊市制度已经崩溃,故B项正确;“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的原因是因为宋朝时由于坊市制度崩溃而废除了街鼓,与人口急剧增长无关,故C项错误;宋代比唐代城市的管理相对宽松,故D项错误。6(2023南通一模)南宋前期的鄂州,因是江防重地,故城市建筑规模不大。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各地州县也有类似鄂州的现象。这类现象的出现表明()A市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管B南宋政府推行抑商政策C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D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D通过对材料中“城外发展起了南市”判定“南市是草市”,“

7、列肆如栉”判定草市不断发展,“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判定草市发展推动鄂州商业的繁荣,“各地州县也有类似的现象”判定这是普遍现象,而非个案。答案选D项。7(2023苏锡常镇三模)鸦片战争前,清朝部分官员认为只要断绝与英国的贸易,英国就会因失去财源而亡国,且英军只擅长海战不会陆战,预料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这种认识根源于()A对英贸易的优势B八旗军队的强悍C闭关自守的国策D世界市场的形成C鸦片战争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一直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不了解世界形势,故出现了题干中对英国愚昧无知地分析,C项正确;A项表述曲解了题干的主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八旗军队已经懒散成风,战斗力极低

8、,B项排除;D项是外因,与题干主旨无关。8(2023南通三模)明正德三年,官府对外国贡使来华附带的私物抽取十分之二作为税收后,剩余部分允许其自行交易,此后并非朝贡的外商货物亦照此办理。这反映出()A海禁政策走向松弛B政府放弃商业监管C朝贡贸易已经废止D海外贸易得以恢复A根据题干中“附带私物”“税收”“自行交易”“并非朝贡的外商照此办理”等信息,理解正德年间明朝政府对于私人贸易行为的认可,认识到海禁政策虽未明确废止但已开始松弛,A项正确;税收也是一种商业监管手段,B项错误;通过题干中“外国贡使”“朝贡”等信息可以判断本题与朝贡贸易有关,明初以来实行的朝贡贸易是海外贸易的一种形式,从未停止过,故而

9、谈不上恢复海外贸易,D项错误;朝贡贸易衰落但不是废止,C项错误;答案选A项。9(2023苏州一模)清代俞森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B农业是财政经济的主要来源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D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交织D由材料可知,小农经济最主要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自身消费需要,但“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即也有极少部分可以在市场上出售,故本题答案选D项。10山西柳林杨氏家谱认为:“天地生人,有一人莫不有一人之业。寄迹田畴,则农为本业。置身曲艺,则工为本业。他如市尘贸易,鱼盐负贩,与挑担生理,

10、些小买卖,皆为商贾,则商贾即其本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农工商皆本的观念B体现重农抑商观念C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念D体现人之敬业观念B“寄迹田畴,则农为本业,置身曲艺,则工为本业,皆为商贾,则商贾即其本业”,表明农工商皆本的主张,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寄迹田畴,则农为本业,置身曲艺,则工为本业,皆为商贾,则商贾即其本业”,表明农工商皆本的主张,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重农抑商观点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农工商皆本,表明不同行业之间的平等,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事农业,农业就是本业,从事手工业,则工业就是本业,表明各行各业的敬业观念,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1.(2023清江

11、中学阶段检测一)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B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的观念中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图中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政府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

12、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D项错误。12(2023南京学情调研)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70年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这反映出()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D海禁是指禁止民间出海,材料的内容是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70年间,中英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加,这与海禁无关,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中英贸易中中国是贸易顺

13、差,白银是大量流入中国,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中英贸易中中国是贸易顺差,无法得出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70年间,中英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加,当时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故D项正确。13(2023扬州期中调研)明朝陈子龙明经世文篇记载了唐枢论述“倭患”根源的一段言论:“中国与夷各擅生产,故贸易难绝。利之所在,人必趋之。本朝立法,许其贡而禁其市,夫贡必持货,与市兼行。盖非所以绝之。”此论述可以佐证当时()A中外贸易空前繁荣B民间贸易突破海禁政策C海禁政策全面瓦解D禁止外商来华进行贸易B根据“中国与夷各擅生产,故贸易

14、难绝。利之所在,人必趋之”可知,原有贸易关系的存在使得政府立法难以禁止民间贸易,侧面说明民间贸易突破了海禁政策,故选B项;“本朝立法,许其贡而禁其市”表明中外贸易受到限制,排除A项;材料表明民间贸易突破海禁政策,并非海禁政策全面瓦解,排除C项;海禁政策是限制外商来华进行贸易,不是禁止,排除D项。1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晚明海外贸易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臣请言开洋之利。我中国人若贩吕宋,则单是得其银钱而已。是以中国湖丝百斤至彼悉得价可二三百两。”何乔远请开海事疏“东洋吕宋,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商人回澳,征水陆二饷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征银百五十两。”张燮东西洋

15、考“所通乃吕宋诸番,每以贱恶什物易其银钱,满载而归,往往致富。”李廷机李文节集A.晚明政府禁止民间海外贸易B白银自吕宋流入中国C西方殖民者垄断东西方商路D中国商人主导对外贸易B本题考查“海禁”政策。三则材料没有共同体现政府禁止,故A项错误;三则材料中都能体现白银自吕宋流入中国,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西方殖民者垄断商路,故C项错误;三则材料不能共同体现中国商人主导对外贸易,故D项错误。151566年后,明穆宗、明神宗及其辅政大臣都主张实行比较灵活的政策,先后开放海禁。有学者认为由于海禁的开放,刺激了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与繁荣,所谓“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这表明()A明王朝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B明朝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C海禁是倭寇猖獗的原因之一D倭患解除促使海禁政策瓦解C材料中学者认为由于海禁的开放刺激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从而有助于消除了“倭患”,说明海禁政策是导致倭患的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